第29章

  他轻声在耳畔问:“玉儿,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她已无法思考,便道出心底话:“便是在荣国府门口初遇的时候。”
  轩辕承稷失笑,那时候他可是穿着内侍的衣裳,告诉荣国府的人,他是夏公公的人呐。
  他笑道:“若我一直都是内侍陈际,而不是轩辕承稷呢?”
  黛玉睁开眼睛,转向他:“那我便一直爱慕我心中的际哥哥。那时我的喜欢,是我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那是她灰透了的一段时间里的一束光,是她无论如何都要守候的。
  摇曳的红烛,将她鸦羽一般的睫毛,投下一片光影。红妆之下,她更显娇艳。
  轩辕承稷心下一片温柔,他以为是多年同窗伴读的时候,她开始喜欢他的,却没有想到竟是那般早。只属于她自己的欢喜,与他是谁无关。
  然而,现在,便是跟他有关了。
  他们在帝后面前拜过天地。如今,她是他的妻了。
  耳鬓厮磨,从镜前,到帐纱落下。
  她如瀑布一般的长发,散在枕上,在红烛下反着润泽的光。
  他明显感到,她有些应接不暇,闻到一阵娇|喘连连。
  他想到她素有不足之症。虽然这些年都有服药,她的身体是好些。但思及此番办婚事,也是辛苦,便把此事作缓。
  他便停了下来,为她盖好被子,撑着手在枕畔看她,为她理顺额前的散发,柔声道:“我们不急。”
  她缓缓睁开眼,那张俊朗的脸,离得这般的近,她的心还在跳动着。她以为他停下,是今日人乏了。
  但见他较刚回来时,又清减不少,定是筹办婚事累的。她虽做好了准备,却也不急。她惜他身体,往他怀中靠了靠。二人一夜安眠。
  次日,轩辕承稷醒来的时候,便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他翻身起来,那一桌子的便是虫草花炒金银丝,鹿茸炖猪骨,蛤蜊韭菜炒鸡蛋,红枣炖乌鸡……
  放下餐盘的小太监说:“是王妃娘娘吩咐厨房做的。”
  轩辕承稷扶额笑了,昨儿他担心她的身子,停了,便被她当成是他咋了。也好,省得她思想负担过重,也好养好身体。她觉得他不济,那便是吧~
  黛玉带着小丫头,端着两盅粥进来。
  旁人皆退后,二人在朝阳下,吃着早饭。
  黛玉一会儿给他盛汤,一会儿给他夹菜,爱怜地看他吃着。
  轩辕承稷吃光了她夹的所有食补菜品。心中坚毅地道:为人夫着,应扛下所有。
  遂又给她盛了汤,看她美美喝下。
  大婚后,休沐三日,难得的闲暇。
  小弦子又来报,说马匹准备好了。
  走出门,阳光正好。他笑着对她道,“走,带你去骑马玩。”
  第30章 婚事(3)
  小夫妻游玩三日后,便是回门的日子。
  先入宫见过帝后,二人又回荣国府见黛玉外祖母。
  轩辕承稷来过荣国府几回了,提亲、定亲、接亲。只因前几次有事,来去匆匆,未曾如今日这般闲暇,可以细看。
  但见荣国府雕栏画栋,亭台楼阁,虽是国公府门第,修得不比哪家王府逊色。难怪原著中,元妃省亲之时,会告诫家中不可太过奢靡。
  来接轩辕承稷跟黛玉的,是贾赦,贾政,邢夫人,薛姨妈,贾琏,王熙凤等人。
  老太太前儿受了些风寒,不能出门,王夫人在旁侍奉,未迎出来。
  二人在众人的带领下,穿过回廊,过南大厅仪门,便是贾母的院落。
  说起来,这贾家也很奇怪。普通人家养马的西南角,修着老太太养老的院子。承袭了爵位的大房贾赦一家,被扔去了隔了一院墙的东院。二房贾政夫妻竟然多年霸着荣国府正中的荣禧堂。
  轩辕承稷在后世品读这些时,便觉怪异。如今身临其境,便觉得,贾家礼崩乐坏的乱况,正是这个家未来崩塌的主要原因。
  他跟黛玉说好了,若是往后老太太过得不畅快,便把她老人家接来晋王府同住便是。
  贾母看到这对如璧一般的新人,不知有多高兴,给二人又备了回门礼。
  诸人一番寒暄后,便是上茶。
  贾母上座,轩辕承稷跟黛玉在贾母下首的东边的椅子上落座。
  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等人皆立于侧,王爷跟王妃跟前不敢落座。
  而那薛姨妈,眉目跟王夫人有些相似,一身锦缎,穿金戴银,就差把“有钱”二字写在脸上了。
  原本是一屋子人在晋王面前不敢说话,只有老太太在跟黛玉夫妇聊天。
  贾赦、贾政要请轩辕承稷去书房叙话。轩辕承稷婉拒,他今日是陪新婚妻子回门,跟贾家并无私话。
  贾赦、贾政面子挂不过,便说去准备酒饭,便先退下了。王夫人也说去备菜,也退下了。
  薛姨妈笑着说:“确实比以前还不少。姨妈这里有燕窝,给姑娘送去。好好补补身子,早些添小皇孙便是了。”
  黛玉的脸微微一红,其实这三日,她们小夫妻虽亲昵共枕,却还未行周公之礼。二人互相心疼对方身子骨,也没说破,只彼此说不着急。
  轩辕承稷心道,这个薛姨妈真是个狠人,人家刚刚结婚,她便来催生了。再说,生不生孩子,是人家夫妻间的事,关一个远房姨妈什么事了?
  他淡淡地笑了笑,道:“这倒不必了,我父皇赏赐的还未吃完。玉儿的身子自有太医请脉,就不必您操心了。”
  薛姨妈愣了愣,她原跟宝钗讲,林丫头嫁皇子,也不见得是好事,皇家规矩大不说,对王妃的要求肯定不一般,林丫头身子骨弱,往后如何还难说。却不曾想到,这位五殿下竟是这般护妻。
  王熙凤打着圆场,笑着岔开话题说:“殿下惜您生意呐。对了,蟠哥儿呢?怎最近没看到他?”
  薛姨妈道:“去外乡看账了。”
  邢夫人道了句:“那是,薛家的生意,遍布天下。”
  诸人一番寒暄,便把薛姨妈挑的话题,过了。
  又有人来传饭,饭罢轩辕承稷跟黛玉告辞。
  诸人送他们到门口,忽见远处一个姑娘,徘徊不前。
  黛玉喊了声:“香菱姑娘。”
  香菱便从廊下转了出来。
  轩辕承稷亦是驻足。那香菱生得很有特点,眉心处有一点红痣。他记得原著中,香菱是乡绅甄士隐的女儿,被人拐卖后,便卖到了薛家,后边还要给薛蟠做妾。
  轩辕承稷对其命运甚是怜悯。
  那香菱笑嘻嘻地出来,对黛玉道:“姑娘,我写了首诗,想找姑娘看看。”
  薛姨妈笑着道:“王妃哪有功夫给你看诗。快家去儿。”
  黛玉一贯怜香菱的身世,她来学诗,黛玉便常教她作诗。那香菱也是个痴人,作诗作得可以茶饭不思。
  黛玉道:“往后写了新诗了,只管送来晋王府给我看。”这话是对香菱说的,也是对薛姨妈说的。
  今番回门,虽然没有见到宝玉,诸人没有人提。那便无甚大事了。
  回去的马车中,黛玉捏着香菱的诗集,凝视着窗外移动的冬景。
  轩辕承稷将她揽在怀中,二人一路无话。
  当天夜里,二人相拥而眠。黛玉又一次在梦中,去到了太虚幻境。
  这一次,她亦是拿到了《金陵十二钗副册》。
  翻开一页,上面画着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还副有一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说的是谁?藕,荷花,这不是在说香菱么?
  正在迟疑之际,她又看到了手边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翻开一页,上边画了两株枯木,木头上悬着一围玉带,底下一堆雪,雪下有股金簪。
  黛玉遂从梦中惊醒,坐了起来,冷汗直冒。
  轩辕承稷闻声也醒了,见黛玉如此惊慌的模样,他捋了捋她额前的发,将她揽怀中,柔声问:“怎么了?”
  黛玉终是绷不住,哭了出来,道:“稷哥哥,我梦见去了太虚幻境薄命司。还看了一本叫《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小书。”
  轩辕承稷轻抚她的手滞了滞,原本是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如今变了,变成黛玉去了太虚幻境。
  “我翻开册子,上面写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旁边还有一副画,上边有一围玉带,挂在树上。”黛玉哭泣着说,“玉带林,反过来念,便是林黛玉了。稷哥哥,我为什么要挂在树上……”
  轩辕承稷吻了她的发顶,讲:“没有的事。便是个梦了。下回我去太虚幻境,定砸了那劳什子的薄命司,烧了什么金陵十二钗册子,便什么都好了。”
  她偎依在他怀中,紧紧抓着他的衣角,道了一声:“稷哥哥,我害怕。”
  轩辕承稷搂着她,慢慢地道:“玉儿,你看啊,这个梦其实便是一个无意识的梦而已。又不是真的能对上。你看那册子叫《金陵十二钗正册》,要说金陵呢,除了薛家大姑娘,便无人是金陵人了。所以,跟咱没有关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