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太庙,一般为祭祀祖先之地,然而皇帝坚持要在此举行大礼,先是告祭礼,礼成后由禁卫统领设龙椅于主殿台阶下,旁设皇后凤椅,百官两侧,洛希着王爷冕服出列缓行于皇帝面前,行跪礼后从杨公公手中接过特制的郡王印及相应令牌。
  皇帝看着小女儿如今模样龙颜甚悦,当即口谕:“朕之清河公主,着实疼爱,特告知先祖以邦其位,今礼既成,回乾天殿共飨盛宴。”
  百官再次山呼万岁,浩浩荡荡开赴皇宫。
  大概是心疼洛希,皇帝回程直接让她与母妃一起坐龙辇回去了,倒是没有机会与洛尘好好说话,直到大宴完毕两人又是分道扬镳。
  原本以为第二天洛希就会上学,谁知到了学堂才听说洛希如今由皇帝特别任命的先生授课,每日里在明月宫里上学不用来学院了,洛尘听后一阵叹息,转念一想也是,当了王爷就得重新教导。
  这清河国的朝堂可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封王礼的第二天,刚放晴的天又变得阴沉沉了,不一会竟然下起雪来。洛尘无精打采的往学院赶,看着鹅毛大雪心里空落落的,以前被洛希闹腾习惯了,如今对着冷冷清清的学堂简直浑身不自在。
  浑浑噩噩过了一天,晚上睡觉才恢复些精神,洛尘面对楚柔的无声安慰安心接受,将那个浅尝辄止的吻升温成耳鬓厮磨大半夜。
  第二日醒来看着楚柔脖子上的吻痕轻手轻脚的下了床,心虚得连早膳也不吃了直接往学院赶,路上遇着卖早点的将就吃了,忐忑的过完一上午又跑到宫里磨磨蹭蹭老半天才在皇后催促下回了府。
  楚柔本有些生气的,上次做了这样的事让她羞涩半天,那次差点没把脖子捂出痱子来。这次更妙,吃干抹净还不敢回来认错,心里已经决定好好惩罚一下,然而看到那个小心翼翼的呆子就气不起来,冷哼一声去书房看书了。
  雪花从昨日起就没停过,亏得太子府人多,必经之路以及主要院落都清理干净,剩下一些不常去的地方楚柔也没有过分要求,这会下人们都躲在屋里烤火,也就没人看到太子爷低声下气的赔礼道歉。
  楚柔望着榻边一脸心虚又小心谨慎的洛尘心里闷着的那股气莫名散去了大半,脑海里纠结了半天还是狠不下心去实施一上午想出来的各种惩罚,只好叹口气拉下狐裘领子,让她仔仔细细将那几个印记看清楚了。
  洛尘确实看清楚了,也更加心虚了,讨好的凑到楚柔面前细心为她掩好印记,同时乖乖的蹲在榻前听候处置,彻底歇了今天吃豆腐的心思。
  兵法云:以退为进,诡道也。
  楚柔对这种无赖行径简直连气都不想生,只好听之任之了。不过甩脸色还是颇有成效,最起码在印记消失之前某人安分了好几天,最多也就是睡前轻轻吻一下。
  腊月初四,大雪仍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喜了洛京出名的不出名的文人墨客附庸风雅,愁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百姓,冻了无家可归无米无粮的鳏寡孤独。
  腊月初八,腊八节,本应红红火火家家户户相互送祝福的日子,如今却是一片沉寂。大雪已经从腊月初二下到腊月初八,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随着大雪连绵的还有寒冷的朔风,洛京开始处处出现路有冻死骨的景象了。
  连带着学院都停了学,洛尘每日里看着大雪纷飞,再也不感觉到浪漫了,有的只是深深的忧愁,她去飘香坊的时候见过很多穷苦人的苦命挣扎,大多是些老人孩子或者身有残缺的人,境遇可怜不说有些时候还得受些地痞无赖欺负。
  洛尘对于那个位置又多了一分执念。
  满朝文武缩在金銮殿里战战兢兢,皇帝面无表情坐在龙椅上沉默寡言,看着殿外纷纷扬扬的雪,没人敢提瑞雪兆丰年,也没人敢去实时统计一下这次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个寒冬。连平时日理万机的楚丞相和治国有方的白太师都沉默了,因为司天监送来了一道折子:大雪非十日不停。
  才六日,洛京就能随处可见掩埋在雪下的尸体,每天清理的尸体能堆满城外的乱葬岗。更别说其他靠北的七府。
  腊月初九,报元知府、景阳府、安远府雪灾甚巨。
  腊月初十,报嘉定府、承平府灾民遍野。
  腊月十一,报延平府、祈安府粮草无以为继,恐北方匈奴来犯。
  连续三日,皇帝罢朝,百官缄默,能够派发下去的银两已经派下去了,主持救灾的官员也早就出发了,面对这样的天灾,人力甚微,更别说四大粮仓州府已有三府遭难。所幸秋收已过,只要政令通达多少能挽救一些损失。
  洛尘早已拿出太子府能拿出的钱粮去接济洛京那些受灾严重的区域,可还是杯水车薪,太子虽然地位尊贵,但是这些年并不得宠导致如今心有余而力不足。看着皇帝和百官的作为,洛尘说不清楚是失望还是别的什么,只是每日喝着清粥挤出每一丝力量用在需要的地方。楚柔作为太子妃每日不仅陪着洛尘喝清粥,还得严苛管制下人们不得藏私,就这样惨淡的坚持着。
  所有官员、权贵以及富贵人家都或多或少出了一份力,然而大半个清河国的灾民相对这些人来说还是太过庞大,主要依靠的还是国库,而国库拨出去的钱粮洛尘不知道有多少能切切实实到那些灾民手中。
  洛尘叹口气,她与楚柔商议着是不是该卖些书法出去,这个时候能帮点就帮点,只求良心能安。
  寒冬腊月,洛尘再次到了飘香坊,连续写了十副墨宝放在坊中托书小姐出卖,所得钱财由飘香坊出面送于重灾区。
  洛京原先那些求字不得的人此时看到太子竟然卖画便知其中缘由,有些作风端正的贵胄高价购买一副,而有些则显得很是……狼心狗肺,不说按照洛尘给出的价格来买字,竟然还想着压价。
  洛尘怒了,当即放出话:只此十副,不再有它。
  最后物以稀为贵,加上飘香坊的哄抬造势墨宝卖出了比预想中好的价格,洛尘悉数送往灾区,皇帝得知后没说什么,只是下了一道令谕:太子仁厚,领泷水府封地。
  泷水府,清河国最大的州府,只是泷水多山,只有两郡之地适宜耕作,不比洛希的四郡封地。即使如此洛尘还是很开心,泷水府符合自己心意,多山之地复杂难辨,极利于自己发展势力。心里打着小九九,脸上笑容也多了。
  腊月十四,大雪终于停了。
  雪停了,却没有人能够松口气,先不说国内灾民遍野,就北方匈奴以及清河国世敌夜岚国来说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皇帝连续几天召集大臣不眠不休的商议对策,最后得出结果,下发一系列政策。首先,雪灾严重,超出预估,发动受灾民众清理积雪及死者尸体,每日可领钱粮;其次,户司并兵司负责征讨一些逃税漏税之家,所得税款用以发放灾民工钱;再者,急调其他未受灾州府钱粮以济重灾之地;最后,调凉山军北上,同青义军、赤卫军同守北境。
  对内皇帝借机斩了好些官,也提了好些官,制定一系列救灾措施总算是稳定了国内局势,另答应明云国来使的求亲,许清河公主出嫁明云国,与太子明月成婚,两国盟约,永世结好。
  第17章 赈灾
  灾情发生了,救灾措施也下达了,这时候朝臣们又争论起来,谁去主持救灾呢?
  四位重臣肃然而立,任后方吵得不可开交,皇帝也是沉默坐在龙椅上,看看这方看看那方,仿佛看戏。
  救灾历年是个肥差,今年虽然灾情甚巨,皇帝又比较重视,仍然熄不了那些徇私舞弊之人的贪念。
  如今朝堂上争论的与其说是何人可以胜任倒不如说是哪派能抢得先机,终于没有人再发声了,都看向四位重臣。皇帝见没有人出声,冷哼一声,低沉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今朕这里有个人选,众卿看看如何?”
  “谨遵皇上圣谕。”
  “好个谨遵,这人你们想必都满意的,太子不是闲着么,让她去好了。”
  朝臣们还没说什么,丞相首先发声:“皇上不可啊,太子殿下尊贵之身岂可涉足那般险地,况且灾情重地离京甚远,万一有什么状况得不偿失啊。”
  “那丞相说说,谁合适?”
  楚丞相当即列出几人,虽然不涉党争,皇帝还是不乐意,他看向其他几位重臣,尤其是李太尉。太尉一党之前是争得最激烈的,如今被皇帝看着不得不表态了,当下出声道:“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先前心善之举举京皆知,如今去往灾情之地必定尽心尽力,宵小之辈岂能借此生事?”
  皇帝点头称是,脸色稍霁,道:“众卿可还有异议?”
  “谨遵圣谕!”
  皇帝满意了,直接宣布:“退朝。”
  解决了当前要紧之事,皇帝又开始歌舞升平的日子,与明云的亲事不急,到得元正日在外朝会上明云太子会到洛京商议具体事宜,如今隔着也不是特别远,索性到时一并解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