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412节
她托人把配方送去东高村了,过不久,东高村的人也会得到治愈。
赵广从喜极而泣,“那他们有救了啊。”
天知道路上他有多惶恐,这八百多人的嗜血症如果压制不住,对合寙来说就是拖累,没准还会成为敌人。
有两天他都纠结要不要杀了他们算了。
想到救他们差点把自己搭进去,真要杀了就赔大了,这才咬着牙带回来的。
幸好没杀,他松了口气。
梨花不知他的想法,说道,“村里摘了上百袋忍冬花,囤了几百袋蒲公草,回去就给他们熬上。”
那八百多人手脚被缚着,头上还罩了个竹笼子,伤不到人。
粮仓住不下,他们就在仓外蹲着,露出双阴翳的眼望着漫天飞雪。
大几千人,梨花她们的米当晚就煮完了,翌日清晨,将收集的鸡头米准备煮了,刚揭开桶,睡眼惺忪的赵广从说道,“我们有米。”
云州田地无人耕种,回来的路上,他们收了成千上百石稻米。
他喊人,立即有几个壮汉挑着箩筐进来,“十九娘,煮这些米吧。”
说是米,大多裹着稻壳,颜色黄黄的,赵广从解释,“赶着回来,没来得及脱壳,三娘,你的伙食你自己弄,我们就吃这些。”
有李解在,梨花不缺精粮吃。
天亮前,他嗓子哑得发不出音,梨花偷偷摸了两个鸡蛋给他吃。
了解梨花的饮食,自不会让她吃粗粮,“我们不讲究的。”
他在云州常常说起梨花,云州人都知道这位宅心仁厚的十九娘,于是跟着劝,“是啊,我们糙惯了,十九娘不用管我们。”
饶是如此,梨花还是把鱼油和盐分了出去。
她的棺材里有上百颗煮熟的鸡蛋,偷偷给胡大他们拿了几个过去,“这趟辛苦了,回去后,我让族里好好给你们补补。”
昨晚忙着安慰赵广从,没来得及和他们说话。
胡大他们看似不在意,心里却不太好受,以为自己染病,梨花怕传染故而疏远了他们。
冷不丁被塞了鸡蛋,一群人脸上皆露出愧色,“十九娘...”
“二伯和我说了,这病能治,别怕。”
简单的一句话,让众人忍不住红了眼。
第274章
梨花矮身,温声细语道,“天冷了,我让人去桑树村找找有没有衣服床褥,有的话晚上给你们用。”
去云州时,没想过会拖这么久,是故没有准备厚衫。
胡大等人身上全是稻草编织的衣服,手艺潦草,穿着肯定不舒服。
桑树村就在对面,要不了多长时间。
胡大他们受宠若惊,慌忙起身要拦,然周围尽是瘦骨嶙峋身心疲惫的云州人,根本不知道拦谁。
呆呆收回视线道,“草衣瞧着臃肿,御寒的效果却不错,穿着它在山间行走,也不惹眼,我们都习惯了,委实...”
委实没必要费那个功夫。
梨花打断他未尽的话,“有没有还不知道呢。”
胡大语塞,心道往回搜村没来过这片,衣衫被褥定然是有的,他低下头,见手背漆黑,像晒焦的树干似的,忙在衣服上擦了擦,问道,“要把村里的房梁石头弄回去吗?”
“不了。”梨花直起身,眺向晨雾下的桑树林,雪已经停了,雪堆铺满整个视野,宛若荒野长出了白花似的。
她说,“先填肚子,天明咱就赶路。”
胡大打起精神,“是。”
李解没有给梨花开小灶,他们出门带了两口釜和两个炉子,全拿来熬鱼腥草水了。
鱼腥草除了生吃,炖汤,还能熬水喝。
担心那八百多人犯病,李解和罗四亲自盯着,故而没管梨花。
梨花也习以为常了,去外面捡了几把雪回来,借火融化后拧帕子洗脸。
赵广从见了,忙挤到她跟前来,“三娘,还有鸡蛋吗?”
昨夜哭过的缘故,他双眼臃肿,声音瓮瓮的,说话时目光闪烁,心虚得很。
毕竟睡前才吃过鸡蛋,这会儿厚脸皮的讨要不合适。
梨花面色如常,没有半分不愉,收了帕子就从布袋捞了十来个鸡蛋给他,“二伯你许久没沾过鸡蛋,吃多了恐会肚子痛,记得捣碎了拌着粥吃。”
“好。”赵广从欣喜的摊开手,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两个就行了,太多我吃不下。”
梨花眼珠转了转,忽然压低声,“我看二伯底下做事井然有序,余下的鸡蛋就给底下管事的吧。”
说着,她又捞了十个鸡蛋出来,“逃出云州只是开始,接下来建屋开荒才是重头...”
梨花点到即止,赵广从恍然大悟,对管事好,管事才会忠心,否则管事带头挑事,他这趟岂不赔本了?想清楚这点,
他正色道,“那也该三娘你去...”
“你们朝夕相处,公甘共苦,我露面不合适,二伯你去吧。”
这是有意提携他了?想到去东高村做村长的堂兄,他隐隐明白了什么,郑重道,“二伯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梨花是国主,他这个亲二伯做个村长怎么了?
顿时,整个人像斗胜的公鸡,昂首挺胸的兜着鸡蛋走了。
梨花上前把人拉住,“胡大他们这趟遭了不少罪,往后我要留在身边的。”
人分亲疏远近,胡大他们追随她的时间久,自然不能给赵广从。
赵广从这会儿满心都是自己当官了,哪儿会反驳她,理直气壮道,“当然了。”
梨花是国主,没有自己的人怎么行?
片刻后,看他和十几个壮汉坐一起说得口沫横飞,十几个壮汉满脸感动落泪,不由得好笑。
李解回来看到这幕,不禁好奇,“三娘子笑什么?”
“我让二伯打理云岭村。”
李解瞄了眼人堆里的赵广从,若有所思道,“二东家的确合适。”
赵广从能说会道,安抚人心这块无人能及,他还怕死,这样的人做事不冒进,再就是他听话,无论梨花的要求多危险,他都会去做...
梨花点点头,偏头看向外面,“李二他们回来了没?”
“还没。”李解道,“我找三娘子是想问问接下来的打算,五千多人全在云岭村安置吗?”
这群人里有六百多岭南人,岭南乱时,他们逃去云州避难,结果落到云州人手里。
云州人痛恨岭南人害得云州民不聊生,他们也恨云州人害得他们家破,途中就发生过几次口角了,继续下去,保不齐哪天会打起来。
他和梨花讲里边的事,梨花蹙眉,“大家都是受害的无辜人,是朝廷衙门的错,何至于窝里斗起来?”
山里也有遭益州兵迫害的妇孺,她们对益州人深恶痛绝,然了解两州面临的处境后,她们不恨益州百姓了。
她们恨岭南人,恨戎州兵,恨益州兵。
恨带给她们苦难的人。
“心里知道做不到吧。”李解道,“始作俑者太远,只能骂骂眼前人。”
“情况严重吗?”
“有次吵红眼打起来了,随后二东家把他们隔开,还是隔空对骂。”李解也是刚刚听说的此事,心想要是把他们全部安置在云岭村,恐怕迟早得生乱。
梨花想了想,“罗四怎么说?”
“消除不了他们对彼此的恨意最好分开住。”
这样的话就得再寻地方了,电光火石间,梨花想到个地,“你觉得竹溪县怎么样?”
竹溪县沿山而建,耕地不及云岭村辽阔,但江里鱼产丰富,不会饿肚子,搬去那边的话,离新益村近,彼此能互相照应,以后水运也方便。
李解问,“竹溪县依山傍水,位置不错,云州人过去还是岭南人过去?”
梨花迟疑了。
真以地域区分的话,横在双方间的仇恨恐怕真就难以消除了。
“我想想吧。”
釜里的粥好了,赵广从安排底下的人盛粥,趁吃饭的间隙,重新清点人数。
夜里寒冷,有些人睡着就醒不过来了,好在昨晚炭火足,没有人离世,一圈下来,他扯着嗓子喊,“吃饱了整理好物什,等外出的人回来我们就走。”
附近是他家的田,逃荒那年他家田地休耕,所以没有粮种落到地里供他们收庄稼。
他再三警告,“没有命令,不能四处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给这帮人立规矩,赵广从着实费了些心思。
交代好后,他进仓收拾他的东西。
他们推着车去的云州,到云州后,东西全丢了,为了囤物,现编了许多背篓。
他的行李就是个背篓,里头装着他的盔甲武器,以及在云州挖的人参和灵芝。
梨花给他腾了个地,让他把背篓放推车上。
刚把背篓搬上车,外面响起阵喧嚣。
梨花往外走,“定是李二他们回来了。”
桑树村的人有没有逃掉梨花不清楚,此番不过让他们碰碰运气而已。
哪晓得每个人都两手不空,衣衫被褥,椅凳斧鑊,刀锄箩篓,凡是日后能用到的物什通通带了回来。
与此同时,还绑了两个人回来。
“我们一进村就看到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在那儿扒死人的衣服...”李二揪着其中一人的衣领,问梨花,“十九娘,怎么处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