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54节

  到离开益州的那天,她们都没有家。
  可刚刚,她们有家了,在祈盼梨花早些回来的时候。
  “哎。”一妇人低头揉眼睛,“明明十九娘连我是谁都不认识,但我怎么就开始想她了呢?”
  “也不知她什么时候回来...”
  梨花不知道,她走后,村民们望着官道说了许久的话。
  第233章
  她要回趟山谷,和罗四他们在戎州旧城就分开了。
  罗四他们沿着官道去王都,她和闻五等人送赵广昌进山。
  她天天用艾草水给赵广昌敷脸,数日下来,脸上的脓疮结了疤,但他日日吃鱼腥草,以致脾气越来越暴躁。
  走到山里人布置的陷阱地段更是破口大骂,“三娘,你不得好死,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你要敢我把我带回谷里,我见人就咬,看谁狠得过谁!”
  “放开我,放开我,我不回去!”
  他的脑袋套了竹篓,双手裹了十几层布,还用铁链子拴着,根本伤不了人。
  赵广安推他,他往前趔趄了下,当即转身瞪赵广安,赵广安无动于衷,“安静点。”
  “狗仗人势的玩意!”赵广昌吐他口水,哪晓得竹篓密集,根本喷不到赵广安脸上,赵广安先是往后一闪,见自己没中招后,洋洋得意的挺了挺胸膛,“伤不到我。”
  小人得志的嘴脸展露无疑。
  赵广昌呸了句,“前些年就该弄死你算了。”
  要是以前,赵广昌一发火赵广安就怂了,但现在却不怕他,“随你怎么说,反正等你回去就老实了。”
  谷里做了充足的准备,赵广昌的住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走快点,我们还有其他事呢。”
  赵广昌屁股一撅就要坐地耍赖,从新村出来他就用的这招,洞悉他心思的赵广安火速竖起手里的尖刀,“你坐一下试试。”
  他的耐心在半道就消贻殆尽了,因此不会给赵广昌好脸,“你要害我们天黑前进不了村,我就割了你的肉喂野猪!”
  “你敢!”赵广昌呲牙。
  赵广安敲他的竹篓,“看我敢不敢!”
  赵广昌眼睛猝了毒,两人对视片刻,到底还是败下阵来。
  进村的门日日有人看守,闻五吆喝一嗓子门就开了,古阿婶很开心,“大壮说你们近日就会回来竟是真的,快进来...”
  她左右看了看,拉梨花进门,“新村怎么样了?”
  “已经在建围墙了。”梨花给她介绍汤大郎等人,古阿婶看了眼几人,“来了就好好学,争取早日回去建设新村。”
  汤大郎他们扫了眼边上的地,规规矩矩的颔首,“是。”
  难怪小叔反复叮嘱他们听话,原是早猜到梨花非同反响了,不仅在外面布置了大片陷阱林,墙里的地上也插满铁钉防外人翻墙闯入,住在这样的地方,任嗜血者也无可奈何吧。
  古阿婶注意到他们的目光,和梨花解释,“半个月前弄的。”
  围墙里外的树被砍光了,可顾及围墙范围大,老村长提议挨墙边两米位置铺上铁钉,这样外面的人受伤发出声音能及时发现。
  “挺好的。”虽然会缩小耕种的土地,但更为安全,她问,“山里还有多少铁?”
  “没多少了。”古阿婶看向脑袋被竹篓罩住的赵广昌,犹豫了下才说,“最近山里没什么事,好些人主动请缨去外面找铁,你堂伯同意了。”
  自古以来官府就严管制铁器,天下未乱时,寻常人家里除了刀和锄具,几乎看不到铁的影子。
  后来发现铁钉能凿开石头修路,能锻炼成武器,能拴俘虏,能打成锅后,山里对铁的使用就多了许多,她说,“整个戎州,凿石县的铁最多,你堂伯让他们先去凿石县,顺道运些石头回来...”
  “那得要多少人?”
  古阿婶拍脑门,“忘说了,你铁牛叔他们回来了,咱不缺人了。”
  赵大壮四个月前就派人去安福镇叫赵铁牛他们回来,但赵铁牛舍不得地里的麦子,硬拖到收了麦子才回来的。
  “他还带了好些安福镇的人过来,碍于村里没地建房屋就安顿到峡谷那边去了。”她道,“峡谷位置大,安置个上百户人家不成问题。”
  “铁牛叔出去了?”
  “没,在峡谷干活呢。”想到赵铁牛的变化,古阿婶有些唏嘘,“这趟出去,他稳重了不少。”
  赵铁牛以前是个大嗓门,遇事爱喊打喊杀,这次回来明显没以前话多了,就是那身腱子肉看得人害怕,她看闻五,偷偷比较两人的身量体型,与梨花道,“打架的话,闻五恐怕不是你铁牛叔的对手了。”
  闻五低头看一眼自己,没觉得丢脸,坦然道,“我以前就打不过他。”
  古阿婶好笑,“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梨花是在第二天清晨看到赵铁牛的,离两人分开已经快半年了,要不是古阿婶说过,她恐怕都认不出他来。
  “怎么,是不是觉得铁牛叔壮实了?”赵铁牛穿着粗布半臂衣,两只胳膊露在外面,粗得跟木头似的。
  梨花正欲说话,身后的赵广安震惊开口,“么么,怎么壮这么多?”
  赵广安惊讶的跑过去,伸手捏了一下,“吃啥了呀。”
  赵铁牛骄傲的绷紧手臂,“肉呗,年后野猪泛滥,我们顿顿吃肉,羡慕不?”
  赵广安老实点头,随即又问,“野猪能吃不?”
  “咋不能吃?”赵铁牛大着嗓门道,“只恨自己没有两张嘴,你不知道,我们吃猪肉都吃得快吐了,先是炖汤,汤喝腻了就吃烤肉,烤肉吃腻了就换个法子弄...”
  赵广安没出息的流口水,“这日子也太好了吧。”
  “谁说不是呢?实在吃不动送人,待镇上的人也吃腻了就送去隔壁卖...”赵铁牛滔滔不绝道,“卖了不少梁州钱币呢。”
  他伸手从怀里摸出几个圆形铜板,“梁州称国后,旧钱币不流通了,流通的是这种新币...”
  他给梨花,“三娘你看看你认识不?”
  旧币上印着国号,梁州如今是梁国,国号上启,上面印的也是上启两个字,梨花说,“上启。”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也不知梁州官府整这些无脑巴什的干啥...”赵铁牛嗤鼻,“真有这工夫,不如减免赋税徭役让百姓过得好点。”
  “铁牛叔去梁州了?”
  这事瞒不住,赵铁牛也没想瞒,“去过几次,梁州动乱是石家人平息的,石家人称帝后,百姓日子不见好,赋税徭役反而更重了,为此,好些百姓出逃,扰得安福镇的人不安宁,知道我们要来戎州,连夜收拾包袱跟我们回来了。”
  梨花敛目,“是我想的那个石吗?”
  赵铁牛明白她的意思,说道,“之前来山里的石老爷就是石家人,不过他是旁支的,石家灭了前梁州节度使后,内里发生了争斗,没人管石老爷的死活。”
  想到石进的死,到梁州后,他没少打听石家的事。
  “没想到石老爷用的本名。”
  梨花也有些意外,不过石进死在了荆州,哪怕石家人找他也找不到戎州来,梨花把铜板递回去,望着远处埋头苦干的人们道,“她们知道咱的身份了吗?”
  “来的路上我同他们说了。”赵铁牛邀功,“铁牛叔厉害不?”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自愿随他进山的。
  梨花竖起大拇指,“厉害。”
  先来的刘娘子她们已经习惯峡谷的生活了,看到梨花来,兴奋的站在旁边等梨花问话。
  梨花还要去趟东高村,没空与她们寒暄,只道,“刘娘子,你们将庄子打理得很好,我同堂伯说了,过几日送批武器过来给你们防身用...”
  有武器就能吓退难民,不仅如此,梨花肯给她们武器就表示她彻底将她们当成自己人了。
  刘娘子喜出望外,“谢过十九娘。”
  “你们忙吧。”梨花说,“我还得出去趟。”
  赵铁牛脚边还杵着锄头,闻言,精神一振,“我也去,三娘,我跟着保护你。”
  “你走了她们会不会不习惯?”她指地里的人。
  “同她们说声便是。”说着,他昂起头,“罚四,进屋给我收拾两身衣服,我和三娘出去一趟。”
  所有人直起腰看他,他高喊道,“你们继续开荒,若有不懂的问赵申,他会帮助你们的。”
  “你下山干什么?”罚四大声问。
  赵铁牛想也不想的说,“不知道,三娘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罚三在荆州受了重伤,修养数月才恢复过来,然而落得个不能干重活的毛病,罚四回来后本想和兄长住的,但望乡村受地势影响,附近耕地并不多,来过峡谷一次后,他想在这儿建两间屋把兄长接过来。
  赵大壮已经答应了,只待屋子建成,他和兄长就有家了。
  抱着衣服过来时,他朝梨花行礼,问赵铁牛,“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哪儿知道。”赵铁牛看盔甲也带上了,满意的说,“你老实干活,答应你的事不会反悔的。”
  罚四不好意思,却也没解释。
  赵铁牛拿过行李,跟梨花道,“走吧。”
  山里给东高村备了些粮食和肉,梨花先去东高村。
  和年前的荒凉不同,东高村的地都开出来种上了庄稼,春日嫩绿的秧苗绿油油的,里面还有鱼游来游去。
  赵青山在田里除草,看到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笑得眼睛都没了,“他们说山里来了人我就猜是三娘你,益州的百姓都安顿好了?”
  “好了,村里怎么样?”
  赵青山靠近村的两个草篷,“荆州来的难民都在那儿。”
  他走到田埂上来,余光斜过赵铁牛,没认出来,继续道,“上个月,村里来了益州兵,想再拜托你帮忙安置批百姓,我说你不在,他很失望来着,让你回来去趟益州城...”
  自打染了瘟疫他就豁出去了,如今威猛得很。
  就在前天,两个难民不满村里规矩要硬冲,他直接把人给杀了。
  “也不知是不是陷阱,三娘你要小心点。”
  梨花点头,“来的人叫什么?”
  “没说,他脸色不好,走路颤巍巍的,知道你不在,问我村里有没有一位芳娘子,我说她不住村里,他又高兴又难过的。”赵青山说,“我想去城门探探怎么回事,又怕招来麻烦连累村里人...”
  “这儿离城门近,小心些是对的。”梨花猜是张百户,转身跟闻五他们说道,“你们进村卸货,我去城门看看。”
  推着车的赵广安急忙跳到梨花跟前,“我也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