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39节
第149章
上次梨花就有所猜测,不过急于离开,并没仔细打探。
此刻望着山野间跳跃的火光,庆幸那晚在弄堂时没回应老丈任何事儿,否则极有可能掉进对方的陷阱里。
夜风渐起,那些管事抬着人走了没多远又折回,梨花往前爬了两步,仍看不清怎么回事。
“他们在干什么?”
“打人。”李解趴在她身边,目不转睛盯着火光
聚集处,“约莫难民斗殴伤了人...”
话音刚落,山野间就响起了男人沉闷的哀嚎,同时还伴着管事们的谩骂。
赵铁牛挤过来,满脸愤慨,“他们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打啊...”
男子汉顶天立地,若不是疼得受不了,怎么可能哭得这么大声,他偏头问梨花,“三娘,咱们什么时候进村?不打得那帮孙子满地找牙真当咱戎州人好欺负呢。”
“明天再说。”
牛和马拴在树下,李解觉得地上湿气重,让梨花睡在牛车上。
牛车没装草棚,躺在上面,睁眼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
一闪一闪的星星,温柔的照着荒野,夜风拂过时,草木轻轻摇曳着,让这燥热的夏日夜晚多了几分清爽静谧,她歪头,左右两边的草堆上躺着族里叔伯。
他们静静望着闪烁的夜空,神情平静。
“上次躺在路上看星星还是去年逃荒的时候。”不知谁先说了句,立即有人附和,“是啊,一看到星星就收拾行李赶路,那会觉得迷茫绝望,现在回想,挺怀念的...”
“有啥好怀念的?”
“二堂叔还在,我不会做木桶,他手把手的教我,没嫌弃过我半句...”
梨花也想起二堂爷来,瘟疫横行的时候,二堂爷要她别管他,说他有棺材,死了就死了,千万不能连累族里人,随着族里生病的人增多,二堂爷一直很愧疚。
所以后来抢着干活。
“二堂叔还活着就好了,他种的麦子收成好,可以养活很多人,八娘若回来,定不会饿肚子的...”
赵八娘被婆家发卖之事瞒着二堂爷的,想到他死前都不知道女儿的遭遇,几人难过起来,“也不知道八娘被卖到哪儿去了...”
除了八娘,他们还聊到其他亲戚家人。
去年粮食吃紧,他们自顾不暇,现在有了粮,不可避免的想起那些亲戚来。
世道艰难,但凡自己有能耐,怎么可能不帮衬亲戚朋友,跟明夏胡几家闹成那样,不就穷给闹的?现在日子好过了,能帮的他们还是愿意帮的。
想到这点,他们不由得看向牛车上的梨花。
“三娘,夏家他们将来想回来投靠咱,咱该怎么做?”
梨花说,“明家已经跟堂姑和离了,两家再也干系,夏家和我隔着血海深仇,要我亲近他们是不可能的,至于其他几家,到时候再说吧。”
到时再说便是不会同意他们进村了。
大家听出她的言外之意,又问,“山英婶她们呢?”
梨花对山英婆就更不喜了,在奎星县那会,山英婆为了活命出卖族里的位置,那会要不是为了顾全大局,梨花是要撵走她们的,山英婆心眼不坏,就是太自私,这样的人平时没什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坏事。
梨花反问,“堂伯希望她们回来吗?”
“不知道,挺唏嘘的,咱齐齐整整的出来,熬过饥寒交迫,竟分道扬镳...”
“人与人是讲究缘分的,只能说我们没有缘分吧。”梨花翻了个身,面朝着他们,声音低沉,“山英婶穷久了,想多攒些田地无可厚非,所以她和我阿奶那点事儿我从来没放在心上,我在意的是她遇到坏人竟出卖我们...”
“幸好那晚来的是难民,如果是岭南人...”
余下的话梨花没有说完,在场的人却懂了。
山英婆全家也进不了村了,想想也是,山英婆走前把田地全卖了,即使进村也无地耕种,一家老小靠什么活。
“三娘说得对,山英婶看着慈眉善目的,做的事竟那般恶毒。”
“你们莫觉得我冷血,岭南人一日不死绝,咱们就始终处于危险中,真接纳了山英婆婆,将来她又出卖我们怎么办?”
“我们知道的,三娘你是族长,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会有怨言的。”
树村和富水村的村民知道梨花带着他们从青葵县逃到益州,无不称赞他们福气好,遇到了个懂得未雨绸缪的人。
以三娘家的家底,她完全可以带着整个三房逃跑就行,但她走哪儿都带着他们...
他们能在天灾祸乱里活下来,多亏了梨花。
所以为着梨花慷慨赠他们粮食一事他们也不会怨恨梨花。
“我知道族里有人不服我,等天下太平,我就把族长的位置让出来的。”梨花以退为进道的说。
在场的人大惊,“那哪儿行,咱们既选了你做族长,自然会永远追随效忠你,三娘,那些话你不必往心里去,只要叔伯们还活着,就不会让人越过你去。”
大家争先恐后的表态。
梨花故作怅然,“以后再说吧,眼下得思考怎么进村收粮呢。”
“实在不行咱硬闯算了,你铁牛叔说那些难民弱不禁风的,打起来肯定不是咱的对手,咱先对付那些管事,完了难民自然就老实了。”
“村里上百管事,加上难民,共两千多人,咱闹出动静,附近的管事和难民支援过来,咱再厉害都没用...”
“那三娘想要我们做什么?”
“暂时没有头绪,时候不早了,先睡吧...”
梨花有个法子,就是趁天不亮的时候扮作难民混到山野除草,但叔伯们气色不错,一看就不是吃不饱的难民。
泥鳅他们倒是合适,偏偏梨花让他们去西陵县找铁匠了。
她想打造铁器,只能寻铁匠,她和泥鳅说了,先以高价聘之,若不能,就骗出城敲晕了弄回来。
她要铁匠的手艺,一旦学到手艺就放铁匠回去。
不会要铁匠的命。
这个时候,泥鳅他们应该进城了,想扮难民,只能等他们回来再说。
可能是明天,可能是后天,这么想着,梨花什么时候睡着的也不知,睁眼时,天光已经显白了,叔伯们他们都起了,不能生火,他们便接露水喝。
赵铁牛牵着马在附近逛了圈,看到梨花眼睛有点肿,劝她再睡会。
“上工的鼓声还没响,你尽管睡。”赵铁牛拍着马背,低低道,“否则待会闹起来,你想睡也睡不着了。”
牛拉了屎,臭烘烘的,许久没有闻到这种味道,梨花有点不适应,往四周看了看,“李解呢?”
“去隔壁山里烧水去了。”赵铁牛说,“怕你醒来想喝水。”
“桶里不是有吗?”梨花看向旁边牛板车上的木桶,到这儿之前,她特地让族里多烧些水。
赵铁牛看了看,答道,“咱可能要在这儿耽搁好几天,桶里的水自然要省着喝,李解不止烧水去了,还给你煎饼子去了。”
李解的命是梨花给的,赵铁牛没觉得李解做得不对,他说,“李解做事心细,你就莫担心了。”
“刘二叔呢?”
“在山上盯着呢,昨晚就没回来。”赵铁牛怕自己嗓门过大,说话一直用气音,“闻五他们也去山上了,村里的管事还没出来,闻五忍不住想硬攻了。”
“硬攻?”
赵铁牛脸色怪异,“估计还琢磨着攻村被咱活捉的事儿,努力想赢一场呢。”
牛家村的人加起来可不是他们打得赢的,赵铁牛不赞成闻五的做法,觉得闻五就是落在他们手里失了面子想重新来一次。
“三娘,闻五他们行事莽撞,你可不能任由他们胡闹啊。”
如果只有益州兵,硬攻就硬攻,反正输了也是换个地儿做俘虏,但他们还在呢,可不想被益州兵拖累成为荆州的末等民,赵铁牛说,“闻五快按耐不住了,三娘你去劝劝。”
梨花朝山上望去。
一晚过去,山上的草丛莫名多了起来。
一簇一簇的,左右两边排开,明显为了藏人。
梨花看不到闻五的人影,迈着腿走上去,一走近,就听闻五跟几个益州兵嘀嘀咕咕的。
大抵是想从左右包抄。
梨花说,“硬攻的话能攻下吗?”
冷不丁听到她的声
音,地上趴着的人齐齐哆了下,闻五回头看她,“三娘来了?”
挪出位置,方便梨花蹲下。
梨花过去,目光落在晨雾笼罩着的牛家村,问闻五,“怎么攻?”
“找十几个人扮成难民,从村边的小路绕去后山,方便有人通过后山去通风报信,其他人左右进攻,把村子围起来就行。”
官道通向村子里,官道右侧是田野,左侧是低矮的山坡,因着开荒,山坡上光秃秃的,藏不了人,所以想从山坡走到村口不太可能,那就只能走官道,且用最快的速度。
他问梨花,“村口看守的有多少人?”
“几十人。”梨花想了想,“应该是两拨人轮流看守的。”
“也就说村里还有批休息的管事?”闻五皱眉,“那就麻烦了,从官道跑过去,少说三四里,中途不休息的话,跑到村口也累了,跟管事交手,不见得会占上风。”
梨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闻五,“怎么想着硬攻?”
“村子的地势好,不硬攻很难接近,十九娘如果以上次的身份进入村子,没惹人怀疑就算了,一旦惹起怀疑,以他们的手段肯定会活捉你威胁我们,到时我们就难了。”
梨花想了想,“上次进村时,我曾说我兄长会去荆州办事,你们可要扮作我的兄长。”
闻五眼皮跳了跳,扮成梨花的兄长,跟羊入虎穴有什么区别?
闻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扮,“你看我像吗?”
“不像。”梨花说,“你们在军营多年,身形板正挺拔,管事们一看就知道你们的出身,我让两个叔伯和你们一起怎么样?”
益州兵齐齐看向闻五。
闻五是他们的头儿,怎么做,看他怎么说。
闻五朝山下瞅了两眼,“你哪个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