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01节
云雾弥漫我,深邃的峡谷宛若幽暗的巨蛇蜿蜒而去。
明明阴森晦暗的地带,偏偏有娇艳欲滴的红果点缀其间,神秘又轻柔,仿佛踏入云端深处。
她忍不住朝远处尖叫,“啊…”
声音在峡谷回荡,同时,粗厚的男声从远而来,“三娘,是你不?”
“铁牛叔…”梨花喊了句,踩着铺平的路下去,只见那株遮天蔽日的榕树下撑起了草篷,蓬下摆着几根绿藤编织的凳子,凳子旁还有刚刚成型的桌子。
再旁边是熬酱的地儿,两个娘子坐在火堆前,烧火添柴。
赵铁牛呼哧呼哧的跑来,“万娘子手巧,凳子全是她编的,桌子是我编的…”
他挠挠头,“好像不太行。”
“没事,回去后我让堂伯搬两张桌子过来……”
没有桌子的确不便,赵大壮想过自己做,但自打见过老木匠的手艺,他就再也不想打家具了。
老老实实干活就很好。
“你怎么来了?”赵铁牛问。
三壮和他说了石家的事,没有梨花盯着,石家闹事怎么办?
“我给你们背野菜来。”梨花放下背篓,见边上挂起了树叶编制的帘子,问赵大壮,“你们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好得很。”赵大壮拉着她往树干背后走,“咱又送粮又出力的,是个人也该满足了。”
他日日盯着,没人偷懒或瞎跑,做事也积极,和他们刚进山那会差不多。
想到什么,他觑了眼四周,“什么都好,就是刘娘子老问我要不要选管事,说她丈夫在地主的庄子上做过事,有经验……”
“你怎么回的?”
“我哪儿做得了主?我说帮她问问。”
“你觉得刘娘子怎么样?”
赵大壮道,“性情爽朗,手脚也利索,其他的我也说不上来,要不你问问你堂婶,同为女子,她应该更了解刘娘子……”
梨花还真有选管事的打算。
人的骨子里都是亲疏远近的,刘娘子她们一起从益州城出来,彼此间有独特的情谊,从她们当中选一个人做管事能更好的打理这儿的事。
“那我找堂婶问问。”
她绕到前面,看赵三壮媳妇拿着木勺在鼎里搅,她嗅了嗅鼻子,笑嘻嘻的走过去,“熬好了吗?”
徐氏偏头,腼腆的笑了笑,“还有等一会儿,你想吃的话去木桶里舀。”
木桶就搁在边上,梨花掀开盖子看了眼,约有大半桶,装满就能挑回村。
阖上盖子,朝远处看了眼,“堂叔呢?”
“扯草藤去了。”徐氏道,“这雨不知下到几时,你堂叔说多扯些草藤回来晾干了编帘子,这样睡觉就不怕冷了。”
树根内陷的位置宽敞,但全部留给了刘娘子她们,赵三壮他们睡在外面,无风也就算了,一起风,冻得人睡不着。
“堂叔他们睡哪儿?”
徐氏给她指位置,梨花去看了看,地太潮,地上铺的干草摸着有些湿,这样睡觉肯定会得风湿。
她抱起干草,喊赵铁牛,“铁牛叔,咱得回去搬几张床过来才行,你看草,都发霉了…”
贴着地的干草布满了白色的霉,赵铁牛摆手,“没事,咱大老爷们不怕。”
“生病就不好了。”
二堂爷就有风湿,天晴还好,一下雨就疼,去年干旱没怎么疼过,进山后就离不开汤药。
她怀疑二堂爷就是因风湿死的,哪儿会让堂叔他们睡这种地方。
“睡觉没生火堆?”她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柴灰,小脸不
由得严肃起来,“不是让你们生火堆睡觉吗?”
“咱有褥子还生什么火啊!”赵铁牛嘟囔,“咱正为柴火发愁呢。”
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柴火不省着用,别说熬酱,煮饭都成问题。
梨花反应过来,“柴火的事儿我会想办法,你先和堂叔回去背几张床过来…”
赵铁牛额头扬起,“你有什么办法?”
梨花卖关子,“不告诉你。”
她想实在不行就去益州城买,族里有马有牛,能驮好几车柴火呢,顺便再买些人,争取早点把峡谷开啃出来种上庄稼。
第130章
梨花将最底下的草翻到上面晾着,催赵铁牛回去搬木床。
近日在树村锄地,多日不曾回村居住,床搁那儿也无用。
梨花想说去她家搬床,恍惚想起离家的赵广昌,改口道,“将我大伯的床搬来,再就是山英婆婆家里的...”
山英婆春风满面,逢人就说自己将来如何风光,嫌那些粗糙滥制的家具配不上自己,除了衣物和粮,其他通通没拿。
如今正好派上用场。梨花说,“顺道把门拆了搬过来。”
床给堂叔他们,木板就给刘娘子她们。
赵铁牛叫上赵申就回了,雨里摘野果的刘娘子留意到这边的动静,伸出篮子,让大丫把野果倒给她,然后一手扶腰一手提篮走了过来。
“十九娘怎么来了?”
“怕你们缺野菜,特意背了些过来,山里住得可习惯?”
知道刘娘子想做管事,梨花不由得多看她两眼。
她头上戴了个新编的帽子,脸庞清瘦却不萎靡,眼神清明,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
“习惯着呢。”刘娘子上前几步,将篮子里的果子倒进箩筐,回头拍衣服上的雨水道,“人牙子的院子小,转个身都难,而且谁要去趟茅厕,臭味久久不散,这儿宽敞,茅坑也干净,住着自在多了。”
梨花又问烧火的月娘子和尹娘子,两人木讷,口齿不如刘娘子流利,支支吾吾半天才答了句习惯。
梨花耐心鼓励,“好好干,等种上粮食,我叫叔伯们给你们搭茅草屋...”
月娘子诚惶诚恐,“不...不用,这样挺好的...”
赵家帮着搭了个草篷,雨不会滴下来弄湿衣衫,有地睡,有衣穿,有饭吃,不能奢望更多了。
尹娘子也是这个意思。
先前,有几个老妇看她长得不错,有心买了她和儿子结阴婚,看她腿脚有疾时又歇了心思。
说是怕她把晦气传给儿子,让儿子不能投胎到好人家。
梨花不忌讳,重金买了自己,挑轻松的活给她,叫她不至于日日活在他人的鄙夷和轻视里。
进山的日子是她最轻松最自在的时候了。
“十九娘...”她不会说话,绞尽脑汁才说了一句,“你们也忙,就别为我们操心了。”
“是啊,只要山里没野兽,我们睡哪儿都不打紧的。”刘娘子笑着附和。
梨花偏头瞅她,刘娘子言笑晏晏,似乎不知自己的话听着阴阳怪气的,既这样,她也不多想,如实道,“接下来要凿路,起屋最迟也到秋天去了...”
“无妨。”刘娘子笑没了眼,“十九娘不忘了我们就行。”
梨花还没回答,刘娘子口若悬河道,“忘记和你说正事了,自打你说熬果酱我就让大家拾柴,谁知碰到雨季,拾回来的柴湿润润的,点不着不说,还冒青烟。”
她语速快,又是益州口音,梨花需全神贯注才能听懂。
良久,她问,“咱的柴大概能烧多久?”
刘娘子答,“顶多撑到明天。”
“那明天休息,等柴火到了再继续干。”
刘娘子笑容更为灿烂,“行,我这就同其他人说去。”
她走得太快,以致梨花还想说什么都给忘了,而且刘娘子是不是太热络了些?
不等她想出个所以然,刘娘子的身影已经没入飘渺的云雾里。
嗓门尖锐又洪亮,“咱的柴火不足,再摘三个时辰就收工休息。”
雾里响起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好呐…到时就能回去睡觉咯。”
“睡什么睡,还得编帘子呢!”
刘娘子的声音凶巴巴的,孩子们哀嚎两声就安静下来。
回过神的梨花隐隐了解刘娘子是何行事风格了,喊道,“她们想睡就睡吧,睡好了才有精神做事。”
不是故意拆刘娘子的台,而是不想孩子们太过操劳,毕竟,赵家的未来要靠这些孩子呢…
流动的云雾里再次响起孩子们兴奋的吆喝,梨花不自觉笑起来,走向徐氏,“累不累,要不换我来?”
自然是累人的,铜鼎里的果子要不停搅拌,半天下来,两只胳膊又酸又软,而她要忙到半夜。
徐氏躲开梨花伸来的手,柔声道,“不累,这活比挖地轻松。”
她说的实话。
挖一天地,手心全是水泡,稍微不注意就化脓,进山以来,族人的手就没好看过。
“三婶没跟我娘吵架吧?”徐氏怕梨花坚持,主动找话题聊。
“两人好着呢。”梨花俯身,瞅了瞅生铜鼎里的酱。
酱的颜色比鲜果黑,但香味更为浓郁,她心思一动,“堂婶,咱去益州城卖果酱怎么样?”
徐氏偷瞄了眼月娘子,声音小了许多,“听你的。”
益州城的房屋倒塌,百姓无家可归,虽有官府的救济粮,但分量少,撑不了几日。
卖果酱的话,应该能卖个好价。
梨花素来想到什么做什么,赵铁牛他们扛着床回来,她当即让赵铁牛陪她去趟益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