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男人常年不着家,家里特别有钱。
  社区民警和居委会早就知道这个情况了,所以值班民警也没往心里去,他认真记录了一下小偷说的偷的几户人家地址,明天要找失主来认领,等结了案要把赃物还给失主。
  王雪娇坚定地要把她的鸭子也算到涉案金额里面:“万一就缺这一只鸭子,他就不能被刑拘了呢?”
  值班民警一乐:“你说得有道理,你那只鸭子,多少钱?”
  如果那还是一只活鸭子,自然是按买来的价格算。
  但是,韩帆可是坐在那里,拔了一下午的毛!
  韩帆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在她店里吃了多少东西!不都得折算成鸭子的成本么?!
  盐是王雪娇炒制的,她的劳动力可贵了,王雪娇毫不客气地按照在自己世界的年薪为自己的工作时长定价。
  还要加上韩帆高价买来的精品竹竿、洗鸭子的热水钱,房租
  王雪娇最终决定,为那只好像异形的风干鸭定价两百元。
  值班民警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看着王雪娇:“虽然但是你这么平账,是不是有点过份了。”
  “我那鸭子,七斤重呢!绝对能卖到两百,你信不信!”
  “我信没有用,最后是按市场价算的。”值班民警耸耸肩,如实在赃物的清单里,加入风干鸭一只。
  早上,王雪娇伸手拉了一下电灯,来电了。
  电力局的同志们抢修还是很及时的嘛。
  张英山已经把菜买回来了,买的量比平时多一点。
  今天中午,王雪娇打算在店门口卖炸串,顺便从食客那边打听打听消息。
  除了常规的那些炸货之外,王雪娇还准备了茄盒、青椒塞肉、豆皮卷肉之类比较复杂花哨的东西。
  把食材串在签子上这种事,她采纳了邻居们的意见,让四个男人坐店里一个一个的串上。
  她在心里盘算着应该定什么价,一边数食材。
  然后发现,最大的成本是油。
  要炸这些东西,那必须是宽油,想要炸得好,就得让油没过食材,就算找一个深锅,也得五升油起步。
  油跟老卤不一样,老卤越用越香。
  油一旦开了封,经了高温,再怎么努力保存,也活不了多久了。
  哎,来都来了,不如顺手炸点鸡翅鸡腿薯条什么的。
  薯条想要炸出肯德基麦当劳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它自己的努力。
  土豆分为两种,一种是粉质的,含淀粉量很高,吃在嘴里面面的,还有一种是蜡质的,适合清炒,口感爽脆,油炸不好吃。
  今天张英山采购的都是蜡质土豆,王雪娇只得做罢。
  她决定对鸡翅和鸡腿下手。
  炸鸡裹粉的配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除了肯记、麦记之外,还有韩式炸鸡,王雪娇早就成功复刻过。
  只要有面粉、玉米淀粉、小苏打粉,还有香料就行。
  制作裹粉难度不大,怎么让炸鸡的外观看起来美丽,讲究的是手法。
  早期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炸鸡翅面衣都是像鳞片一样,一片一片立着的。
  后期,也不知道是新来的员工业务素质不行了,还sop标准指南改了,越来越多店里炸鸡翅面衣就好像一个坚固的铠甲,平平整整,厚实的一整块包着炸鸡的表面。
  王雪娇自己更喜欢像鳞片的,吃起来更酥脆。
  想要出鳞片效果,裹粉的时候手势就得是往怀里按的姿势,如果手像揉面团那样往下压,裹出来的效果就是无敌铁铠甲。
  把鸡翅鸡腿先腌制好,裹完第一轮粉,过一遍水,再裹一遍,先放在一边,等有客人要的时候再炸,她没有保温设备,凉了就不好吃了。
  炸鸡准备完了,伙计们还在埋头串串。
  王雪娇把吹了一夜带一个下午的鸭子取出来,摸摸鸭肉的湿度,感觉可以了。
  小区旁边卖包子兼卖烤红薯的小俩口这几天有事回家去了,王雪娇喜欢吃烤梨,用烤箱烤的就是不如用烤红薯的铁皮桶烤出来的好吃,便向他们借来。
  她决定用铁皮桶来处理鸭子。
  她先用木炭把火升起来,等火变成很小很小的阴火,她就把韩大善人买来的灿米撒在火上,大米被阴火点燃,青烟带着大米特别的味道直蹿出来。
  王雪娇再把韩大善人买的竹竿再劈成几片,支在铁桶中间,让鸭子不偏不倚地趴在烟柱之上。
  “我就说,根本不止两百块,大米我都没算价呢。”王雪娇又撒了一把米,将铁桶盖上。
  北京烤鸭用的是果木,这种用大米熏鸭的方法来自福建,不过一般人不用大米这么奢侈的材料,而是用米糠、茶籽壳,还有茶叶。对于王雪娇来说,根本没有人要吃的籼米,跟低劣的茶叶一个意思,还不如让它为好吃的东西增光添彩,也不算枉死。
  熏鸭要熏一天一夜,王雪娇让张英山记时,看看大概多久,大米就会烧完,晚上可以提前放好定量,或者研究一下,有没有定时投料的可能性,免得还要半夜起来伺候炉子。
  今天是元旦放假,又是睡懒觉的快乐时光。
  睡到十点多,人民群众就起来活动了。
  昨天晚上闹了一回贼,高度统一了小区居民的聊天话题。
  等人们在小区附近转悠的时候,王雪娇这边把已经串好的串和裹好粉的鸡拿出来,大声吆喝:“炸串、炸鸡!香喷喷的炸串哦~又酥又脆的炸鸡~跟肯德基一样好吃的炸鸡~”
  此时的绿藤市还没有肯德基,只有几个家里条件相当不错的孩子,在隔壁的华亭市吃过,价格对他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这年头,还不会有正常人会专门为了吃一顿肯德基,坐上整整六个小时的火车。
  这些吃过肯德基的孩子们先围了过来,好奇地盯着鸡翅,他们认识的肯德基,也是炸好以后的状态,根本不知道生的是什么样。
  一个小孩问:“陈明,你上次吃的肯德基,是这个样子吗?”
  “不像啊,我上次吃的是金黄色的。”
  王雪娇答道:“这是生的,炸熟了就是金黄色啦。”
  “那,好不好吃啊”
  王雪娇微笑:“要不要买一块尝尝?”
  炸鸡五块钱一块,陈明想了想,把他妈妈拉来付钱,他妈妈皱着眉头:“你上次不是吃过了吗?炸鸡有什么好吃的啊?”
  “这个不一样!”陈明坚持。
  “好吧好吧,你这个小孩都馋死了。”他妈妈一边嫌弃儿子,一边递过来十块钱,“买两块。”
  陈明抬头看着她:“你也吃啊。”
  “干么丝啊?你让我看到你吃啊?!”他妈妈理直气壮。
  “哦”
  “哧啦~”炸鸡下油锅,小小的泡泡在炸鸡周围急速翻滚,香辛料被热油一烫,香气四溢,肉还没熟,孩子们就已经在抽动着鼻子。
  十二分钟后,炸鸡起锅,放在架子上沥了沥油,王雪娇就给它装袋递了过去。
  陈明抓着炸鸡,酥脆的面衣被他轻轻一捏,就稀里哗啦落了一地的碎渣渣。
  他感觉有些奇怪:“跟我吃的肯德基不太一样。”
  王雪娇问道:“怎么不一样?”
  “你这个皮是脆的,我吃的皮是软的,手一捏,外面这层皮会塌。”
  王雪娇缓缓打出一个问号,那得是放了多久啊?按照餐厅报废条件,早就该扔了。
  她经历过品管为了不一次丢弃太多食物,而无耻更换时间牌的操作,但是,那些最多也就是超过规定时间十几二十分钟,外壳会软,但绝不可能像他说的那样,都到这个份上了,不说店长和巡店督导的心情,就连普通的顾客也绝不能容忍吃到这种东西啊!
  王雪娇好奇地问:“你是去餐厅吃的吗?”
  陈明摇头:“是我爸爸出差带回来的,我妈妈热了一下给我吃的。”
  “怎么热的?”
  “就是放在蒸笼上。”
  “哦”
  用蒸笼热炸鸡,真有意思。
  王雪娇:“那你觉得是软的好吃,还是脆的好吃啊?”
  “你这个好吃。”陈明吃得眉开眼笑。
  越来越多的人出来晃悠了,昨天晚上那些跟到店里的人一看到丫丫小吃店前面围着好多人,立马三步并做两步的飞奔而来。
  有人要鸡,有人要串。
  在美味酱料的陪伴下,连最寡淡无味的炸糯米年糕都滋味十足。
  炸串摊上还有面糊裹着蘑菇把,很多人不喜欢吃蘑菇把,觉得又老又塞牙,但是这么炸着吃,有一种特别的风味。还有鹌鹑蛋,裹了一层薄薄面糊,炸完就成虎皮模样,刷酱是一个味道,不刷酱,就撒一层芝麻盐,是另一种味道。
  面包糠裹着的素炸茄子,外面酥脆,里面柔软。
  面糊裹着的炸茄盒,里面的肉馅汁水被面糊锁住,一口咬下去,有茄子的酥脆,也有鲜肉的嫩香。
  王雪娇精准把握油温,确保油温不会太高,把食物炸糊,也不会太低,把食物炸得油腻又僵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