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如此甚好!”阎立德带着众人出了冶炼场,到山脚的木炭窑洞前。
吩咐工地管事如此、如此。
工匠们找来一筐上好木炭,碾成粉末,装入陶罐中密封,置入炭窑中煅烧。
“哦,原来如此!”李泰见操作到这步,立刻明白为何要密闭。
苏樱看一眼李泰,初中、高中数理化教完,自己基本被榨干,没啥可藏的了。
高等数学、微积分一类,自己记得的不多。
“小苏大人,高炉法从岭南传过来,想必是出自大人之手,可否移步冶炼厂,我这里有几个问题一直未解决。”
等待的间隙,阎立德客气道。
“阎大人客气!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苏樱忙拱手道。
第492章 金手指
“用高炉法冶炼,比之前的温度高,出铁量提升不少。”阎立德带着众人回到冶炼场。
“只是高炉冶炼温度不稳定,风箱鼓气升温,风箱抽气温度下降,达不到稳定状态,出铁量不能达到预期。“
远远站着,身着厚实冕服的李承乾几人就感到扑面而来的灼热,身上冒出热汗。
特别是小胖墩李泰,额头上汗珠滚落。
苏樱擦了擦额头上的细密汗,透过炉门透出的火光颜色观察,金黄色、金橘色光芒交替。
金橘色意味着温度在1200度,金黄色约1300度,炼铁高炉应达到1400度。
否则,温度过低会导致速度减慢,影响生产效率。
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炉衬损坏和能耗增加。
“这个其实也不难,再开一个鼓风口,两个鼓风机交替鼓风,就能解决。”苏樱感觉身上要湿透。
幸好自己不化妆,否则,脸上得糊成一脸花。
“?”阎立德呆呆看着苏樱,对呀,这么简单的办法,咋就没想到呢?
最开始的方向就不对,一直想着建造风力更大的鼓风机,可鼓风机始终回避不了回拉抽气环节。
按照苏樱所说,多一台鼓风机,交替鼓风,就能保持炉内温度稳定。
唉,脑子还是新的好!
“这冶炼场好热!”李泰满头大汗,似是从水里捞出来,不顾形象扯开脖领透气。
“太子殿下、四殿下你们先出去,小心湿透后背,出去一冷一热染上风寒。”苏樱见众人全都满脸通红。
工匠都只穿条牛鼻裤,尚且大汗淋漓。
这些皇子、贵公子可是厚实棉服,外披狐裘,不热死才怪。
“不用!来都来了,正好学学!”小胖墩开始解开狐裘、脱掉棉服,擦着汗道:“终于松快 !”
李承乾也不是傻子,也脱掉身上的累赘。
鲁王李元昌、杜二公子杜荷有样学样。
唯有苏樱,只能扯开脖领,取掉襆头,再多不能了。
“你们如何判断温度高低?”李泰见工匠时不时盯着炉门缝看。
“回殿下,工匠们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炉内温度是否够。”阎立德抬头看了一眼李泰,四殿下观察挺仔细。
“殿下注意看,火焰始终在金黄色、金橘色间交替,说明炉内温度差了点儿。”
李泰瞅着炉内火焰仔细看,确实是两种火焰随着鼓风机鼓风,颜色交替。
“该何种颜色才达到理想状态?”李泰又问。
“回殿下,当火焰呈现金白色!”阎立德回道。
“小苏大人,是这样吗?”李泰又问苏樱。
“是!”苏樱面色通红,汗如雨下,脚下的官靴都汗涔涔的。
“阎大人,这样冶铁每日耗材不少吧?出铁量如何?”苏樱感觉要热晕过去。
“唉!谁说不是呢!周围的几座山都砍伐光了,每日的木柴供不应求!
出铁量比之前的冶炼法提高不少。还是满足不了军队装备供应!”
阎立德当这个少监,压力最大的莫过于此。
“阎大人,下次配料添加一定比例的焦炭、石灰,石灰亦可用硅石、苦土替代,可加速出铁,冶铁时间大幅缩短。”
苏樱想起化学里的催化剂。
催化冶铁是十八九世纪西方出现的,现代炼铁技术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
催化剂通过吸附、扩散和还原等化学反应来实现炼铁。
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硅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苦土是一种含铝矿物,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铝。
促进铁矿石还原的同时,还能吸附炉内的杂质硫和磷等,提高炉渣质量。
“小苏大人是如何想到此法的?”阎立德觉得奇怪,这里的工匠世代炼铁,都没想到。
“呃,阎大人可曾听过莫邪如何炼剑?”苏樱问。
“听过,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阎立德念道,随即反应过来,“莫非小苏大人所言石灰、硅石、苦土,与莫邪的断发剪爪异曲同工?”
“正是!”苏樱点头。
“那焦炭又为何物?”阎立德感觉今日赚大发了,来了个大神,一下给他开了个天窗。
“焦炭是将煤高温经干馏而获得,制取时火焰为橘红色便可。
此物可为冶铁提供足够高温,省去大量消耗木柴。
焦炭在炉内还起到骨架作用,支撑炼铁原料,保证煤气的透气性,维持高炉内的气流通畅。
焦炭很关键,可将铁矿石中的铁炼提炼出来;同时焦炭中的碳渗入到生铁中,决定下一步炼制钢材。”
苏樱讲解道,碳含量决定着铁、钢的不同性能。
“小苏大人所言,该不会是新式冶炼法?”阎立德的心怦怦跳,惊喜来得太突然。
“差不多吧!我只提供思路,具体的需要阎大人自己琢磨、琢磨!
另外,用此法冶铁,阎大人可在高炉旁建造炼钢炉。
高炉炼好的铁水直接流入炼钢炉,省时、省力、省燃料,提高生产力!”
苏樱不忘再送一个惊喜。
“多谢小苏大人!”阎立德激动到无以复加。
这时的炼钢是将冷却的铁块重新融化,再升温到白蓝色火焰锻造。
中间消耗大量人力,时长,且纯度不高,炼出的钢并不理想。
小苏大人提议的铁水直接进入炼钢炉冶炼,真是神人!
心情激动到恨不能立刻、马上手捏一座炼钢炉出来,恨不能马上就实验。
“阎大人客气!”苏樱背湿透了,往冶炼场外走,再不走人真的要中暑了。
阎立德殷勤跟在后面,扯着自己的衣袍给苏樱扇风。
这哪里是解决问题,完全就是金手指,大手一挥,大唐的冶炼技术直接飞升,进入高科技时代。
老祖宗的冶炼技术本身就很牛逼!
冶炼的高炉需要耐火材料,越大、温度越高的高炉,所需材料越耐火,且地面承受的重量越大。
汉代我们的冶铁高炉就能达到一二百吨重!
如今苏樱把近代冶炼技术加进来,那钢铁质量、产量不得噌噌噌往上窜?
“阎大人,实验时叫上本王,本王想见证见证!”
李泰没想到冶炼竟如此神奇,听的热血沸腾,恨不能脱了衣袍,亲自上阵。
“是,殿下!”阎立德躬身道。
“孤若得空,也来看看!”李承乾矜持些。
“是,殿下!”阎立德照单全收。
第493章 择日不如撞日
“阎大人,每日给工匠们备些绿豆汤吧!如此高温,必须多喝水,否则容易中暑、晕厥。”
苏樱终于呼吸到新鲜空气,汗黏在脸上,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
“小苏大人放心,每日都有备水。”阎立德回道。
“阎大人,若是经费允许,夏日备上绿豆汤!”苏樱叹口气,退一步道。
冬季稍微好一些,炎热夏季这么高的温度,真的会死人!
“成,听小苏大人的!”阎立德好脾气道,并不觉得被冒犯。
“哦,对了,饮水中适量加一点儿盐!”苏樱补充道。
“好、好!”阎立德知道一定有原由,人家好心,记着便是。
太子、四皇子等出来,内侍急忙将厚厚棉服给穿上,狐裘披上。
“走,到办公屋坐坐,喝茶、喝茶!”阎立德邀请道。
别说太子、四皇子,就连他自己都口渴难耐。
“啊!真舒坦!”李泰摊靠在椅子上,舒服地喟叹。
流了一通汗,此刻一盏热茶一饮而尽,快冒烟的喉咙得到滋润。
茶水用的岭南法直接冲泡,略微苦涩的茶水回甘、解渴,比葱姜蒜熬煮的茶末喝着爽口、解渴。
“小苏大人,刚才你说工匠会中暑,何意?冬日怎会有中暑?”李泰这会儿得空,问出疑惑。
“回殿下,中暑是指暴露于高温环境,引起体温上升引发的疾病。
并非炎炎夏日独有,像冶炼、烧窑等处于高温的工匠,室内密闭无气流流通,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冬日也会引发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