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就是、就是!小苏大人,我也学!嗯嗯,阿姐,借我两块,以后我有了还你!”豫章也闹着要学。
  “两位公主学可以,束脩就不用给了,太子殿下、四皇子给的够了。”苏樱忙摆手。
  李承乾准备的阿胶不多,就一斤。
  苏樱让人将所有原材料分成三份,太子一份、四皇子一份、长乐、豫章一份。
  先是讲了各原材料配比,及黄酒浸泡弄碎的阿胶十二个时辰。
  三只小火炉和三口小铁锅。
  将阿胶与黄酒倒入锅中熬煮,阿胶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冰糖熬,冰糖完全溶解。
  将剪成小块儿的红枣、炒制后剁碎的核桃仁、枸杞、黑芝麻一并倒入锅中翻炒,至全部混合在一起。
  取出,放入刷了油的模具中,擀平,撒上干玫瑰花瓣。
  拿到室外晾凉、凝固。
  用刀切成大小、厚薄均匀的小片。
  “这就做成啦?”李泰看着自己切的薄一块、厚一块的阿胶糕,意犹未尽。
  虽然切的不均匀,但粉色玫瑰花瓣映衬着,极为精美。
  “嗯,好了!尝尝你们的手艺吧!”苏樱点头。
  “我们也能吃?”李泰惊奇,不是女子补气血吗?
  “呃,气血不足之人皆可食用,并非限于女子。
  四皇子身体健壮,无需此物补气血,不过尝一下没问题。”苏樱好笑。
  “又学到,我还以为阿胶糕只为女子补气血用!”李泰一点即通。
  “小苏大人所说药食同源,说法新鲜,改日找两本医书看看!”
  “阿姐,我们也找些医书学学,给阿娘做药食同源的吃食,补补身体!”豫章受到启发。
  几个孩子一人拿起一块品尝。
  “嗯,真好吃,香香甜甜的!”豫章喜欢上这种不是很甜,但软软糯糯、有嚼劲儿的口感。
  “你们身体瘦弱,适当食用可增强体质。”苏樱对两位瘦巴巴的公主道。
  “呵呵,难得见几个孩子玩一块儿!”圣上揽着皇后在殿外,静静看着孩子们眉飞色舞,边吃边聊。
  就连平日沉闷无趣的长子,此刻也鲜活、灵动,举手投足间颇像年少时的自己。
  第484章 得不偿失
  殿门推开,圣上和皇后进来。
  “阿耶!”孩子们欢喜的,“快看,阿胶糕!”
  “好好地,怎么想起做这个?”圣上看着码得整齐的阿胶糕,顺手拈了一块喂皇后。
  皇后脸色微红,没有当众拂丈夫面子,轻咬一口,圣上将剩下的全扔自己口中。
  “嗯,味道不错!”圣上点头,软软糯糯有嚼劲儿,香香甜甜却不腻。
  “阿耶,小苏大人说阿胶糕滋补身体、补气血,青雀特意学会,做给阿娘吃。”李泰拽着他爹衣袍撒娇。
  “好,青雀长大了,懂事了!阿耶甚是欣慰!”圣上选择性眼瞎,只表扬李泰。
  李承乾亮晶晶的眼睛闪过失落,长乐看一眼大兄没说话,豫章嘟着小嘴不高兴。
  她们也学了的,本来是太子阿兄学,四皇兄是横插进来的,却被他抢了功,阿耶偏心!
  皇后扯了扯圣上衣袍,圣上才意识到,忙补漏:“高明、长乐、豫章都不错,是孝顺孩子!
  高明,很有兄长风范,是位好兄长!”圣上拍了拍太子肩头,鼓励道。
  “孩儿谨记父皇教诲!”李承乾脸上露出笑容,眼里又恢复光彩。
  毕竟只是十二岁的孩子,努力做好一切,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小丫头叫什么名字?”长孙皇后和蔼地问小桃、阿棠。
  阿棠不知该作何回答,看向小桃。
  “回娘娘,臣女苏桃,京兆府少尹苏步成次女。”小桃躬身,规规矩矩回道。
  “回娘娘,臣女苏棠,京兆府少尹苏步成三女。”阿棠学道。
  “真好看!”长孙皇后看着两个与豫章差不多大小的女娃,一眼就喜欢上。
  肉乎乎的脸蛋,扑闪的大眼睛,像一对双胞胎,穿着艳丽的绯色袄子,喜庆,讨人喜欢。
  “娘娘谬赞!”小桃谦虚道。
  “娘娘谬赞!”阿棠亦步亦趋。
  “扑哧!”长孙皇后被阿棠逗笑,蛮可爱的孩子,好像不太懂宫里规矩,啥都跟着小桃学。
  温柔地拉着阿棠的手:“几岁啦?”
  “六岁!”阿棠盯着皇后看,“娘娘真好看!跟我阿娘一样好看!”
  “阿棠!”小桃急忙制止,此话大不敬,怎能拿臣妇与皇后相比?
  阿棠一脸茫然,不知哪里错了。
  “真的?阿棠的阿娘一定是天下最好看的,对吧?”长孙皇后柔声道。
  并不觉得冒犯,阿棠把自己与她娘相提,是把自己当做她可亲可敬之人。
  “嗯!”阿棠点头,“阿娘给阿棠缝漂亮衣裳,阿棠喜欢绯色!”
  “难怪呢,阿棠穿绯色真好看!”长孙皇后越发喜欢这个聪明又有些傻气的孩子。
  摸着她的手,觉得手指异常纤长、细小,仔细一看,跟常人不同,“你的手怎么啦?”
  阿棠收回手,藏到身后,无措地看向苏樱。
  “回娘娘,阿棠是我们在岭南捡的孩子。
  我家住山脚,早上醒来阿棠昏迷在家门口,救醒后问啥都不记得。”苏樱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小桃垂着头,没敢看阿姐和皇后,怕自己脸上表情没藏好,泄露秘密。,
  “可怜的孩子!”长孙皇后怜爱的抚了抚阿棠,头发柔软光滑。
  长乐、豫章听了,怜悯地拉起阿棠的手看,“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阿棠没说话,她想花花、小黑、狼爹狼娘狼兄妹了。
  “我那里有几匹绯色锦缎,你去取来,赏与阿棠、小桃吧,女娃就该打扮的漂漂亮亮。”长孙皇后对贺兰蓉蓉道。
  “是!”贴身女官转身出去。
  “今日出城,考察如何?”圣上问太子。
  “回父皇,选了城南外南岭村的几座荒山和永业田,那里偏远,与秦岭相连。”李承乾回道。
  “哦,为何选哪里?”圣上想听听长子的见地。
  “回父皇,那里远离人群,方圆十里没有农田和人烟,安全可靠。
  不扰民,不占用耕地,防止泄密,易于防守。”太子躬身道,谈及正事,又恢复成小大人,一板一眼。
  “嗯!你们买那么多作甚?用得完?”早有人向圣上汇报过。
  “回陛下,永业田那部分乃苏家购买。
  一半种甘蔗,一半种豆子,两三年后轮种,这样几年后便是一片肥沃熟地!
  养地的同时,出产甘蔗、豆子。”苏樱抢先回答。
  “你倒是巧宗!”圣上听了意动。
  “长安周边用此法推广,种几年甘蔗、豆子,便能收获一大片熟地。”
  “陛下,不可!”苏樱摇头。
  “为何?”圣上错愕,始作俑者反倒反对。
  “陛下,长安城人口众多,冬季寒冷,需要大量木柴烧炭取暖。
  若毁林造田,将失去大量山林,冬季取暖成大问题,得不偿失。
  且大量砍伐山林,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易引发山洪等一系列灾害。”苏樱劝阻。
  古代北方冬天取暖是个大问题,穷人饿死的多,但冬天冻死的更多。
  苏樱不想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让穷人冻死在冬天。
  就是现代社会里,六七十年的毁林造田,前些年又大搞退耕还林,保护水土。
  是遭到大自然反噬后,才明白的。
  “哦,听苏卿的意思,毁林竟有如此严重后果!”圣上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
  “陛下,臣绝无虚言。
  树根、草根吸收大量水分,在土壤中盘根错节,形成山地里的筋骨,可吸附泥沙、稳固水土不流失。”苏樱科普道。
  “我们改成种作物,不也有根系吸水,扎根土壤?”圣上不解有何不同。
  “陛下,作物的根茎相较于山林的树木浅薄、且根系织成的网络小得多。
  吸收、保持水份、稳固泥土能力远不及山里树木。”苏樱解释道。
  在场众人长了见识,以前只知向大山索取树木烧炭、盖房,却不想树木在风调雨顺中起了关键作用。
  “如此,苏卿在中原推广种植甘蔗又为哪般?”圣上遗憾和不解。
  苏樱回道:“陛下,臣此举重在验证北方甘蔗种植法,官府可将此法推广,无需强令百姓种植。
  百姓自会在田间地头种植,当零嘴吃,亦可售卖换钱。
  积少成多,把不少零角地用上,也能出产不少甘蔗。
  四皇子规划在益州等地推广,倒是不错的主意。
  那里土地肥沃,收割完甘蔗,下一季甘蔗种植前,还能种其他作物。”
  第485章 苏卿,可还满意
  “哦,是吗?”圣上惊喜地看向李泰,“青雀竟有如此眼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