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这么多人不可能凑不出有效的法子!”苏樱挠头。
隋唐造船技术现代先进,不可能解决不了。
“想了,想尽各种办法,这几艘小船不渗漏,但楼船还是有渗漏,不能根除。”福忠烦躁的狂挠头。
“你们用了哪些办法?”苏樱问。
“舱底加油毡布、捻缝,还有啥法?”福忠望着苏樱。
“这问题不解决,海船就只能停留在两千石吃水量,再大造不出!”
捻缝的关键是“两灰一麻”,将石灰与桐油混合成油灰,在船板缝隙间涂抹一层油灰,然后将麻丝塞入缝隙中。
直到无法再塞入麻丝,再抹上一层油灰,捻缝完成。
捻缝结束后,在船体内外多次涂抹桐油,使油渗透到木料内部。
再涂抹上防锈油,防止船体长时间浸泡儿锈蚀、虫蛀。
苏樱跟着挠头,宋代的船比唐代的大、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更大!他们是如何解决大船渗漏问题的?
“等一下!”说起郑和的宝船,苏樱脑子里有个什么一闪而过,想抓抓不住。
第462章 又秃噜
“有了!”苏樱终于想起是啥了,水密隔舱!
“啥?”卢照时、福忠盯着苏樱。
“首先船底造两层,最外层渗水,里面还有一层挡住。”苏樱道。
“咦!这主意不错!”福忠一拍大腿。
“另外里层舱底,分隔成数个槽舱,渗水只是某个点儿,分隔后,只需将渗水舱的水弄出去即可,不影响船只正常使用。
而且隔舱还有加固船体的作用,以此技术,可造更大的船只!”苏樱继续道。
卢照时、福忠惊得半天没说话,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瞧瞧人家小苏大人,说是不懂造船,但这水密隔舱好有智慧!
“还说你不懂!”福忠幽幽道,“早知该把图纸让你过一遍!”
“现在在船底加一层,增加隔舱也来得及呀!”苏樱笑笑。
“你这楼船太大,里层舱底除了隔舱,底板还需用加厚木板,每块木板中间钻通。
选韧性好的老竹条,桐油浸泡后将木板串联,两侧固定住,中间缝隙用油灰捻缝。
包括甲板,亦采用此法加固,船体不易解体。”
“就是说,咱们能造二千石以上的大船?”福忠激动的站起来,欢喜的握紧拳头。
困扰快一年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技术是纸老虎,很多突破往往就在不起眼的地方。
隔舱技术很简单,分割成小块,阻隔渗水蔓延,缩小渗水处理范围。
简单是简单,可就是没人想到。
“嗯!再给你提个建议!”苏樱趁热打铁。
“什么?”福忠虚心道。
“造一种大型战船,叫护卫舰,除了拍杆、撞锤,再配上抛石机、连发弩炮。
抛石机不但能抛石块,还能抛燃烧性、爆炸性火器-火蒺藜,击打敌船。
弩炮可连续发射巨型火箭,亦可发射可爆炸弹丸,…”苏樱越说越兴奋。
拍杆、撞锤是敌我双方船靠拢时,防御、阻止敌人跳船所用。
抛石机、连发弩炮为远距离攻击敌船所用。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配置的战船,战斗值爆表!
卢照时、福中默默看着她,眼中俱是惊骇。
他们听到了什么?火蒺藜、火箭、爆炸弹丸!这些闻所未闻!
“咳咳!”苏樱意识到自己嘴又秃噜,尴尬地咳嗽两声。
“何为火蒺藜?何为连发弩炮?爆炸弹丸如何制作?”卢照时两眼猩红,一把拽住苏樱。
“嘿嘿,我瞎说的!幻想的!你们照着这思路研究研究,一定能成!”苏樱讪讪。
火蒺藜是宋代同时期的西夏人所创,将装火药的陶罐改成铁罐。
圆球形,外观密布逆刺如蒺藜,顶部有个小孔,填装火药及引火线。
内部中心为定心药室,内装有小铁块,被点燃引爆,铁块碎刃杀伤力极强。
爆炸后散落到地上的突状物还可阻挡敌人骑兵铁蹄。
可用抛石机同时抛几颗,亦可用手扔。
“不行,你一定还藏着掖着,小苏大人,不够意思!”卢照时看苏樱表情,就知道有所隐瞒。
“呵呵,你们找炼丹师炼制一种可爆炸的药物,装入外形似蒺藜的铁球中,便是火蒺藜。
要想威力大,可在里面添加碎铁块,爆炸时飞溅,溅到人身上,比刀剑还锋利。
火蒺藜外壳上的尖刺还能刺伤马蹄,阻挡骑兵!”苏樱不得不吐露一点儿。
“炸药你既知晓!为何还要我等找炼丹师?”卢照时知道苏樱没吐完。
“炼丹师经验丰富,一般人制取很容易被炸死、炸伤!”苏樱无奈道。
“配料!”卢照时伸手。
“一硝二黄三木炭!”苏樱放弃挣扎。
“老墙上的白霜、硫磺、木炭粉按1:2:3的比例配制,混合均匀,便是黑火药。
不但可制作火蒺藜,还能制作可爆炸弹丸,用连发弩炮发射!
甚至还能再大些,做成炮弹,用火炮发射,轰的一声,可击打百丈以外的敌军、敌船!
做成小弹丸,用火铳发射,扣动扳机,轻松射杀四五十丈以外的敌人,比拉弓射箭轻松…”
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由火药衍生出的热兵器。
卢照时、福忠听得痴迷、狂热。
再看看远处守军的刀剑、弓弩,突然觉得像小儿科玩具。
“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物!”卢照时双眼放光。
五府经略,岭南道军权在握,若能研发出此物,那我大唐岂不是…
“这只是思路,你们顺着这个方向研究,很快能成!”苏樱不想被留在这里,她还要游山玩水。
虽然说了不少,火药配比给了,但其他的都很笼统。
有的是只知大概,有的是留一手。
“阿樱啊,你看能不能…”卢照时望着苏樱嘿嘿笑。
“卢大人,我知道的都说了,这只是基础数据和思路。
若你们有兴趣,自己找人研发!成了可是大功一件!”
苏樱道,“友情提醒,炼丹师炼的丹药千万别吃,有毒,长期服用会致人死亡!”
“啊?”卢照时、福忠惊到。
“炼丹师不是炼制长生不老药么?不少修士都服用,没见谁死了呀!”
“两位大人,那些药含的全是水银之类的重金属,以及砷,就是砒霜。
丹药虽有毒性,但剂量小,一次不死人。
服用多了,损害肝脏、脾胃,肌体冷热失衡,毛发脱落,狂躁易怒,最终不治而亡。”
苏樱想起古人迷恋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
卢照时、福忠对视,不太相信,炼仙丹从古至今皆有,没听谁说有毒。
“看吧,你们都不信!要是炼丹师再忽悠几句,只怕从此你们也迷恋上!倒是我的罪过!
罢了,要验证此话也简单,仙丹人吃了不死,那你们给鸡、兔吃,鸡、兔个体小,很快便能验证真伪。”
苏樱特意强调此事,是因为怕长安那位圣上误食。
历史上这位英武神明的天可汗,被一人灭一国的猛人王玄策带回的所谓天竺大师给忽悠。
服用长生不老仙丹,导致身体迅速衰败,脾气暴躁易怒,五十三岁便驾崩。
那些炼丹师惯会装神弄鬼、花言巧语,加之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很容易上当。
苏樱不想因为火药,让炼丹师钻空子,忽悠天可汗。
更希望警醒天可汗,将来不被那位大师忽悠。
第463章 巨唐
深夜,两仪殿,圣上批阅奏折,隆冬时节,殿外大雪纷飞。
殿内银霜炭静静燃着,温暖如春。
圣上觉得闷热,不舒服的扯了扯脖领,这棉服果真御寒。
岭南送来的二百斤棉花和一套被服。
圣上没舍得用,给怕冷的皇后,皇后没接,说太上皇更需要。
圣上借口被面颜色、花色不适合挡了。
重新用工具弹了一套,明黄色缎面缝制,给太上皇送去。
给太子、青雀、雉奴、长乐、豫章各缝一套棉服。
又赏赐几位重臣,便所剩无几。
用了的都说好!
刚产后不久,怕冷的长孙皇后更是赞不绝口。
正红色棉服很衬肤色,衬得长孙皇后面色水润,唇红齿白,明艳动人。
没想到白叠子织成的棉布细腻、均匀、结实、耐磨,若普及,将惠及天下百姓!
长孙皇后感叹,东西再好,也得有人识货,不然白白浪费。
送去一匣子棉籽,还回来棉服、被褥、棉花,还有满满一大箱子棉籽。
圣上将棉籽、种植手札交给司农寺卿窦静,让司农寺在河北道、河南道开辟种植基地。
奏折中苏樱特意强调白叠子种植最适宜的地方,以及推广白叠子种植所需种子,需要源源不断从高昌国大量引进,才能保障大唐尽快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