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这里的事儿已安置妥当,过几日福隆车队到了,咱们便出发!”苏樱对各位道。
“唉,真舍不得你走!”宋玄羽虽然与苏樱接触时间最短,但很聊得来,颇为志同道合。
若能继续共事,梧县将飞速发展。
“是啊!小苏大人!你这一走,梧州大抵是再出不了新奇!”胡长史甚是惆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兴许将来某日,咱们在长安或某地重逢!”苏樱安慰道。
村学的孩子们没有离别的不舍,全是期待出发的兴奋,盼啊盼,终于要动身了。
接下来几日全是打包行李,当初一路走来,就几个破包袱、几个书箱。
这会儿离开,大小箱笼竟有上百只,其中赏赐占了不少,还有卢刺史送的那份大礼,
胡家送的礼,以及福忠送的各类舶来货,自己挣的也不少。
马、牛给了秦铁牛,猪杀了一头灌香肠、做腊肉,吹干后烟熏火燎一翻,成了油汪汪的腊制品。
其余几头猪给了村里公中,九月份的天,烟熏腊肉还早,弄多了坏了可惜。
苏宅没人去住,秦铁牛得了好,主动揽下打理宅子的事儿。
甘蔗已成熟,苏樱全部砍了,分给孩子们一人一根,剩下的打包。
金风寨的村老们闻讯赶来,牛车装了不少东西,三百斤红糖、一百斤冰糖、一百斤白糖,一千斤甘蔗,长长的车队很是壮观。
“阿公这是作甚?”苏樱头大,这么多咋弄走?还有一群老弱妇孺要照应。
“一点儿心意!今年新甘蔗现做的!”阿德知道,再多东西苏樱也能带走。
前两日福禧送棉被,顺带捎走了长安孩子们的冬衣,阿德便知苏樱即将启程。
让阿江、蝶秀他们赶制一批糖给苏樱,再多的礼也还不完苏樱的情。
苏家忙乱,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阿德他们留下东西便要离开。
“阿公!等一下!”苏樱从屋里拿了个包裹出来。
“白叠子,可御寒,所剩不多,只够做一件棉服!”
“多谢!”阿德没客气,礼轻情意重,这礼可一点儿也不轻!
勋贵们都没捞着,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苏樱的光。
“阿姐,这么多甘蔗我们咋带走?”小桃看着堆成小山的甘蔗,愁啊!
“别急,能带走!”苏樱想着正好带去长安,找块地种植,以后也能吃到甘蔗。
让管家买来油毡布,将成捆甘蔗包裹在沙土中,再用比甘蔗略长的竹条包裹外面捆扎。
保证甘蔗新鲜,几个月后再打开,依然水分足,不霉变。
“哟!小苏大人忙啊!”福旺背着手进来,幽幽道。
“哎哟!福大人,你可算来了!再不来,我这里不知又要冒出多少东西!”苏樱忙得晕头转向。
二婶有两个孩子,连同乳娘都得顾着孩子。
黄四娘纠结半天,最后决定跟着去长安,两年后再回梧县。
老太太一把年纪,吃好、喝好、玩好就成。
杜氏、韦氏和郑娘子她们没闲着,给游学的孩子们做橙色马甲。
谢清韵、裴玉真几位年长的女孩,则是女子官学先生身份带队。
原本是用岭南锦作的身份,现在女子官学挂弘文馆名下,这名头唬人。
且是先生身份,路上有谁想动手动脚,得掂量掂量清楚,脑袋会不会搬家。
岑红绵、岑红绢随着村学孩子一起游学。
养了快两个月,身上长了不少肉,不再显得脑袋奇大,大大的眼睛多了些神采,不再傻呆呆的。
“你们运气真好、能跟着大人游学!路上乖乖的,跟着小桃、阿棠!别走丢了!
不要跟陌生人搭讪,不认识的人说啥都别信,知道吗?”岑红缨像个老妈子叮嘱妹妹们。
“省的!阿姐!”课堂上专门进行防骗、防诈、如何自救等教育。
“包袱里给你们准备了些钱,路上应急用!”岑红缨又念叨。
“省的,阿姐!”俩妹妹笑眯眯的回道。
要出发的人都在苏宅门前集合,村学的孩子、苏家人都在意料中。
待看到杨老汉两口子、两个儿媳时,福旺不动声色瞥了眼苏樱。
再不来,估计一个村的人都要带走。
十几架牛车连苏家的行李都装不下,好在村里人买牛的不少,纷纷套上车来帮着装货、装人。
孩子们挤了好几辆牛车,兴奋地叽叽喳喳,吵得人头晕。
老太太、高氏、杨老汉不舍地跟村人告别。
“清韵!”郑娘子拉着女儿的手,眼眶红红的,对杨春华道,“春华,清韵就托付给你了。”
“盼儿,我省的!”杨春华知道这托付是什么意思。
既有照拂,也有帮忙给谢清韵寻个好人家的意思。
毕竟杨家本家就在华州弘农,高氏有族亲是当今圣上外戚,义兴郡公。
怎么着,寻的人家不会差。
“王家孩子就拜托你照拂!”王老汉叮嘱堂侄女王大娘子。
好歹王家也有一个成人回去,孩子们有啥能有个拿主意的人。
“省的,阿伯!”王大娘子回道,昨日几位兄长就找过自己。
“好啦!我们该出发了!”苏樱对众人道。
“阿樱啊!你啥时候再回来?”村民们不舍,随即意识到这句话不好,忙呸呸呸的
岭南是粮食专属区,但并未改变流放地属性,盼苏樱再来,这不是咒人家么?这臭嘴!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苏樱冲大家拱手道别。
长长的车队离开荒沟村,村民们望着车队消失许久,不肯散去。
村学的孩子们一走,村里顿时变得冷清,没了生气,就连日头都没了鲜活劲儿。
“回去上课!两年后你们也去长安游学!”郑娘子抹了把眼泪,笑道。
如今官学由她和另外几位妇人接手,都是曾经的贵女,授课、实作都不是问题。
第460章 恭敬不如从命
“哎呀!小苏大人!欢迎、欢迎!”卢刺史迎到府门外,热情得有些夸张。
“卢大人,好久不见!”苏樱笑吟吟看着卢照时。
“哎呀,咱们这不又见面了!我是左盼右盼,你终于来了!”卢照时感慨道。
去年十月,带着苏伯彦、苏权彦、胡大郎同行,回长安述职。
再离开长安是正月十七,升迁为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
广州是上州,刺史官居从三品,卢照时属实是一飞中天。
多少寒门官员终其一生止步于五品,世家子弟止步于四品。
这两个品阶既是分水岭,也是一道鸿沟。
卢照时觉得自己升迁到富庶州府,做个中州刺史过几日舒心日子,就心满意足。
进奏院绝大部分的官员领了调令,欢欢喜喜回家过年,自己还窝在冰冷的进奏院无人问津。
正月十六去吏部转悠,依旧没有自己的消息。
进进出出的官吏对自己爱搭不理,多问两句还被甩脸子。
讨了个没趣,失落地回到进奏院收拾行囊,却见徐直等在那儿,圣上宣召。
进奏院仅剩的十几位朝集使,眼中全是羡慕嫉妒恨。
被圣上两次宣召的仅此一人,可见圣上有多信重,此去绝对是好消息!
巳时末去的,酉时末回来。
进奏院的官员望着门外一遍又一遍,待卢照时一进来,便围上前。
见徐直的恭敬有加,卢照时容光焕发,便知一定是高升,纷纷上前恭贺。
一问,竟是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
直接从下州刺史飞升上州刺史,还兼统领五个都督府!这是岭南道军政一手抓啊!
可见这位卢大人深得帝心!
对比得其他平迁、甚至不挪窝的官员们黯然失色,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翌日启程,进奏院外来了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送行,那热情、熟络,仿佛多年故旧。
卢照时客气应酬,一个礼都没收。
公平对待每一个套近乎的官员,不过是些趋炎附势的,得罪就得罪。
出了长安城,十里长亭,苏府、卢府、王府、崔府等好几家恭候多时。
苏府乃寒门,被其他世家挤在亭外。
卢照时本不打算理会,看到苏步成带着苏家郎君们立于寒风中,忙停下马车。
苏家是自己贵人,怎么也得道个别。
“光明!恭喜、恭喜!”卢侍郎一屁股挤开苏步成,抢先挽住卢照时。
卢家与苏家撕破脸,几次三番搞事情,欲拉苏步成下马,卢侍郎不再假惺惺维持面子。
苏步成被挤开,无所谓笑笑。
“阿耶!他们卢家欺人太甚!”苏伯彦不满,要去理论。
“算了!今日给刺史大人送行,不必计较!”苏步成劝住。
卢侍郎把着卢照时手臂,轻轻拍打着,亲切道,“还是五叔公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光明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