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有了莫三娘,杨春华轻松一大头,孩子长得很快,一个人的奶不够两个孩子吃。
孩子吃不饱就哭闹不止,也不肯喝米油,只吃母乳。
初四黄四娘早早回来,进屋看到莫三娘,才放下心,“你没事吧?”
“还好,苏大人救我回来的!”莫三娘感激道,“谢谢你,四娘!”
“谢啥!都是女子,总不能看你被婆家欺负,还无辜送死!”黄四娘义气道。
劫后余生,莫三娘百感交集,豺狼虎豹窝的婆家没了,孩子没了,自己孑然一身。
“你要随苏大人他们去长安?”黄四娘很惊讶,“那你爹娘咋办?”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谁又顾得了谁?”莫三娘叹息,“你命好!嫁了个疼你的郎君!”
莫三娘嫁了人,再没回过娘家,生产时娘家也没来过人,仿佛五百文的聘礼买断了她的生死。
苏老二、苏老三初四带着各自属官往五路都督府跑,拜年,就开春的修路、耕种等进行协调、沟通。
苏宅热闹不过几日,又恢复往日冷清。
初六那天,胡夫人来荒沟村,红布盖着一只小棺材,停在村外。
莫三娘一路疾行到村外,看着小小棺材,眼泪刷地一下流出来。
跪下给胡夫人磕头。
“快起来!”胡夫人扶住莫三娘,看着可怜人,难过道,“本以为给你寻一个营生,不曾想竟害了你的孩子!”
“夫人慈悲,是大丫无福!”莫三娘眼泪止不住。
“好啦,莫哭,孩子总算回来,寻个风水宝地,让她来世投个好胎!”胡夫人宽慰道。
几个月的婴儿,按风俗不能进祖坟,不能好生埋葬。
可是莫三娘亏欠孩子,在村外找了个风水地好生埋葬。
“大丫,阿娘没本事,没能护住你!来世找个好人家!切莫再投到穷苦人家!”莫三娘喃喃道。
孩子的事儿了结,莫三娘的心事了了,回到苏宅,柳枝拍打一阵,全身上下洗干净,开始新生活。
“夫人费了不少力吧?”苏樱与胡夫人喝茶闲聊。
“还好!”胡夫人浅抿一口茶,淡淡一笑。
莫大善人痛失爱孙,在梧州到处买孩童配阴魂。
人伢子送来不少,八字都不配,价钱一加再加,各县人伢子们眼睛都红了。
病恹恹的大丫送去,人伢子一问出生时辰,压住心中激动,装作嫌弃病婴,最后二百文买走。
当即赶着马车送州府,莫大善人拿着八字,与孙儿合上,激动地老泪纵横,给了人伢子十贯钱。
大丫那会儿气息奄奄,莫大善人心善,不忍目睹,让仆从抱走。
直到落气,才装入备好的小棺材,与自己的孙儿合葬。
谁知大年初三,长史夫人上门拜年。
莫大善人受宠若惊,开正门迎接。
茶过三盏,胡夫人让莫大善人屏退下人,说明来意。
莫大善人晴天霹雳,当即要跟胡夫人翻脸。
胡夫人巍然不动,冷冷几句话,威逼加利诱。
明言成了,莫家学子可得一份长史举荐信。
莫大善人纠结好一阵,最终长叹一口气,答应找到替换的立马送还。
“夫人费心了!此事莫要再与三娘提及。”苏樱听完,说不出啥滋味。
要是那会儿有人施以援手,兴许孩子还能活下来,可惜,没有如果!
“听闻你把上河村给整治了?”胡夫人问。
“嗯,不把人当人,那自然也不会把他们当人,废物利用,全去挖矿!算是为自己赎罪吧!”苏樱笑道。
福禧审过,这帮人为祸乡里,在上河村恶人横行霸道,老实人被欺负。
弄出过好几次人命,都被以族规处置为借口按下。
村民敢怒不敢言,胡县令本着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冯家人在上河村越发肆无忌惮,族长和族老们比县衙的人说话管用,那里自成一方天地。
如今让不按常理出牌的苏樱给一掌拍死,雷霆手段将一帮恶人镇压了。
“也就你厉害!敢治这帮刁民!”胡夫人咂口茶道。
胡家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胡县令本身底气不足,吏员提上来顶缸,一坐十几年的从九品县丞。
一个破县,全靠胡夫人做生意挣的钱来维持周转,胡县令当的战战兢兢。
有些事儿看不惯也无可奈何。
倒是小看了苏樱,一个女官,可以横扫榕县,拿下贪官,重新治理、打造榕县。
别看上河村蹦跶的欢,在苏樱眼中,不过一群臭虫。
莫三娘的事儿,也改变了胡夫人的很多观念。
若放在以前,顶天也就觉得莫三娘命不好,叹息一声,绝对不会讨公道,惩治恶人。
毕竟人家按族规处置的,只能说命不好。
可偏偏遇到苏樱,不但惩治恶人,还把孩子尸骨讨回。
那天去拜访莫大善人,自己都没想过能成,抱着走一趟,给苏樱一个交待的心态去的,没想到居然成了。
此刻,胡夫人发现,很多不可能的事儿,只要尽力去做,也有可能做成!
第421章 干你何事
“诶,听说了吗?去岭南支教三年,可得官府举荐信…”
过年这几日,长安城的学子走动频繁,特别是那些来长安求学的外地寒门学子。
作为庶民学子,他们只能入学律学、书学、算学,最高四门学。
每年就录取那么几十名,还要一道道通关。
升格考试考进太学,再升格考进国子学,最后监考过了才有资格参加科考。
从四门学升格太学、再升格国子学,先要有足够学年,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一点儿不比在地方参加乡试、府试轻松。
岭南支教,只要熬过三年,得到官府认可,就能得到举荐信,参加国子学补考,备战科考。
不用跟众多学子挤一个赛道,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太学、国子学于高品阶官员、勋贵子弟来说,唾手可得。
可对于寒门来说,好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在门外徘徊。
如今只要不怕艰难困苦,去岭南熬上三年,带出一批学子,就能拿到国子学入场券。
不用熬学年,直接备考科考的监考。
到时再奋力一跳,伸手就能触摸到进士。
“怎么这会儿才出这政令?”苏时彦拧眉。
要是早半年,自己不用颠儿、颠儿跑回长安考太学。
自己算是第一批支教,待那些学子到岭南,自己比他们早了大半年的=时间,也能早于他们返回长安,错开拥堵的高峰期,
偏偏这会儿才公布!苏时彦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总是踩错点儿。
“兄长想回岭南?”苏辰彦惊讶。
“算了,都回来了,再去岭南,折腾!”苏时彦叹气。
岭南的贫困、落后,连好书都找不到,比起太学差远了,还是安心现状吧。
“岭南支教令不会是阿樱提议的吧?”苏府,卢照时来拜访。
整个长安,卢照时就苏府有故旧走动。
“也许吧!”苏步成笑笑,端起茶盏咂一口。
“说来惭愧,梧州十年,未曾想过用此法大力办学,只觉得岭南人才凋敝,远远落后中原。
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卢照时感叹。
“卢大人谬赞,说起来,是圣上远见卓识,大庾岭即将凿通,岭南文化发展提上日程是迟早的事儿。
此举既促进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也给寒门学子另辟一条通道。”苏步成中肯道。
“是啊,圣上卓远见识!”卢照时心领神会。
“卢大人该有好消息了吧?”苏步成关心道。
以梧州这一年多的发展,卢照时的政绩斐然,这样的官员都不提拔、调动的话,那就说不过去。
“看年后吧!”卢照时尴尬笑笑。
好多朝集使年前就得到调动消息,偏偏自己一点儿动静没有。
用苏樱给的冰糖送过礼,拜访吏部尚书杜相被拒,只说杜相歇息,勿扰。
苏步成看着卢照时,“大人去找过杜相?”
卢照时垂下眼帘,惆怅道,“说是勿扰!”
“算时间,王大人在你离开前应该能到长安!”苏步成直觉卢照时应该有好消息,但此刻不宜乱说。
“嗯!鹤龄也算是熬出头!”卢照时说起王延年,眉眼间露出笑意。
“盼着离开梧州,真要离开,却又不舍,呵呵!不知鹤龄是不是如此!”
羡慕王延年能调回京城,自己还是未知数。
“何日离京,一定告知!也好送大人一程。”闲聊一阵,卢照时告辞,苏步成送别。
“一定、一定!”卢照时客套道。
“卢大人!”苏时彦、苏辰彦哥俩逛完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