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一人做事一人当!不会累及你们大房、三房!”苏时彦斜睨着苏樱,满脸的不屑。
“?”苏樱发现跟听不懂人话的人是真没法沟通,这位堂兄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时彦,你怎地跟阿樱这般说话?人家是为你着想,你怎地不领情?”苏权彦看不过眼。
“哼!”苏时彦拂袖而去。
“兄长!”苏辰彦追出去。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林县丞这才发现苏家这几兄妹有嫌隙。
秦铁牛惴惴不安,自己这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搞得人家一家子闹不愉快。
原本还指着苏家帮衬一下,在这里好落脚,这下好了,人都得罪完了!
“阿樱!”苏权彦带着歉意,“别跟他俩一般见识,时彦嘴笨不会说话,他没别的意思…”
苏权彦圆了半天,发现话圆不回来,尴尬看着堂妹。
“无妨!言尽于此,听不听得进看他自己!非要头撞南墙,谁也拉不住!”苏樱笑笑。
当夜苏樱写了几封信,一封寄往荥阳祖母娘家,一封寄往大庾岭二叔,一封寄往长安给父亲。
第336章 敲定大庾岭线路
“铁、铁牛?”苏老太太看着眼前衣衫褴褛、瘦的不成人样的灾民,不敢相认。
“小姑姑!”铁牛激动地拉着老太太的手,“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您!”
“铁牛,真的是你!”老太太摸着铁牛的脸,“可怜见的,怎落得如此狼狈?”
铁牛跟三郎年龄相仿,以前省亲回娘家,铁牛总是拖着鼻涕,跟在自家三个孩子身后追来追去。
“河北道、河南道都遭了霜灾,没了土地,到岭南来垦荒!”秦铁牛说明来意。
苏樱走时带走了他们,买了些吃的、穿的、用的,带回荒沟村。
“唉,没想到秦方城落得如此下场,惯子如杀子!当初就劝他莫要太过宠溺孩子,不听劝,如今…”
听秦铁牛说完秦九娘娘家变故,老太太感慨。
秦九娘这一年来也把苏家搅得不成样,秦方城精明一辈子,偏偏儿女蠢笨如驴,半分精明都没学到。
“祖母,时彦、辰彦已辞了桐县差事,回荥阳老家寻秦外祖去了。”苏樱道。
“走了?”苏老太太很诧异,一想,又在情理中。
只剩两位无依无靠的老人,去寻找无可厚非。
“我给荥阳老家、二叔、阿耶都去了信,秦外祖接了暂时安置在长安老宅。”苏樱说了一半。
老太太看着苏樱,“也好!但愿他们平平安安回到长安,唉!”
只希望这俩孙子不要莽撞、冲动。
在苏宅,招待秦铁牛几位老乡吃了顿饱饭,然后安置到周家、宋家之前住过的窝棚里。
送了不少粮食、穿的以及农具等,还借了耕牛。
趁着这些时日,赶紧垦荒,待豆子收了,正好赶上种冬小麦。
秦铁牛只以为苏家在岭南混得不错,这会儿才得知,苏家不但赦免,还升迁。
就连眼前的女娘,都是岭南锦作的九品管事,觉得天方夜谭,居然有女子为官,还是外任!
与苏家远的不能再远的亲,与苏家三兄弟见过,到了苏樱这辈,都没见过。
原来苏樱是苏家大郎的长女!瞧瞧人家,爹做官,女儿也做官!
这样也好,至少在这一带,有人罩着他们,不用担心被人欺负。
“大人!您的信!”苏老二回到驿站,驿卒递过一封信。
苏老二认得笔迹,是侄女苏樱的,以为是有关大庾岭的,忙拆开。
一目十行,却不想是岳家变故。
“唉!”苏老二看后也只能无奈叹气。
岳父精明一世,却不会教养孩子,两个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都让他给养废。
在看到后面两个儿子辞了差事回荥阳老家寻人,苏老二心中放了心,觉得儿子大了懂事。
但看到苏樱担忧两兄弟会去河南府闹事,心里咯噔一下。
忙问驿卒,“这信几时到的?”
“前日中午到的。”驿卒回道,“大人进山那日。”
“这两日可有人来寻我?”苏老二又问。
“有,昨日有两位郎君来问您可在,在下回您进山勘验去了,两位郎君便离去。”
驿卒心中暗暗称奇,大人怎知有人寻?
“唉!”苏老二听后,长叹一声。
苏樱要他好生劝劝两兄弟,莫要冲动。
可惜阴差阳错,还是错开,没能见上一面,翻过大庾岭,就是赣江水路。
这会儿追到渡口,也没了船,追不上了。
只能祈祷老天,这两兄弟理智不冲动,不然,又得完犊子!
河南府尹从三品,不是苏家能惹得起的!
连夜提笔给长安的兄长去信,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只恨自家没啥底蕴,连个可差遣的得用之人都没有,只能眼睁睁任由事态发展。
大庾岭的呈报工部有了回复,已批准。
同时下达的还有给岭南朝集使冯诩的公文,务必尽全力配合工部员外郎苏步青修建大庾岭。
冯诩拿到公文时,以为自己眼花。
这么快回复不说,工部员外郎苏步青何许人也?上次呈报上记得是叫苏步成?这苏步青从何处冒出来的?
朝廷居然跟着疯了,修建大庾岭!
冯诩深刻怀疑自己是不是离开长安太久,长安切换了新的模式,变得那么陌生!
胡思乱想后,赶紧给地方州府下公文,衙门抽到人手,随苏员外郎差遣,大庾岭周边村寨的民夫随时征调。
至于下面搞成什么样,他管不了,也懒得管。
夜已深,苏老二的房间里灯火通明,汇总勘验数据和资料。
大庾岭高二千二百三十八尺(海拔746米),赣江与珠江两个漕运终点相距八十里。
如今他要做的是凿通大庾岭,让两端连接起来。
连着跑了月余,把大庾岭南北岭、几条河流的漕运点都测绘出来。
现在的驿道在北岭,山高、坡陡、乱石嶙峋,施工艰难,且耗时长。
苏老二听了苏樱的建议,着重考察南岭一侧,坡势缓和,山石相对少,泥土居多,施工相比轻松许多。
拿着炭烧笔在草图上一一连接,又修改。
熬到天亮,终于敲定大庾岭线路。
驿卒端着热水进来时,才发现这位员外郎大人根本没睡,眼眶里布满血丝。
“知会各位大人,早膳后到这里议会!”苏老二用热帕子捂着脸,驱除一夜疲劳。
“是!大人!”驿卒挨着通知参与大庾岭修建的官老爷们。
官老爷们以为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就完了,哪晓得天天被苏老二拽着当牛马使唤。
不是进山勘验,就是跑河流漕运,要不就是跑各村寨做动员,没一个能偷懒的。
腰酸腿疼的,大清早的又被告知议会,恨得捶床,磨蹭半天爬起来。
“各位大人,经过诸位这一月多的不懈努力,昨晚所有数据汇总,某昨晚绘制了一条线路,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苏老二将草图展开。
众人打着哈欠,无所谓的瞟一眼图纸,突然愣住。
“苏大人,这条线路位于何处?怎如此眼生?”有人问。
图纸上不是众人熟悉的北岭小道,而是一条完全陌生的新路,印象中没有这条路啊?
“南岭!”苏老二回道。
“南岭?南岭没有路啊!”大家迷惑不解,不是把路拓宽吗?南岭哪有路?
“我决定在南岭新凿一条路!”苏老二郑重道。
第337章 汉俚一家亲
“铁牛,来,喝点儿绿豆汤!”老太太提着篮子,后面杜氏、韦氏抬着桶。
“多谢,小姑姑,大郎媳妇、三郎媳妇!”秦铁牛正扶着犁耕地,忙招呼其他几人,“大家歇会儿吧!”
众人来到田坎边,扯着衣角擦了擦汗,接过绿豆汤一口气喝下。
“小姑姑,这绿豆汤咋这般甜?”铁牛喝完了才回过味儿来。
以前喝的绿豆芽汤淡淡的,可没这么甜。
“特意放了些红糖!”老太太笑呵呵道,“好喝吧?长安城的贵人都不一定吃得着!都是这里出产的!”
“这、这太贵重!”秦铁牛几人吓到,自己一辈子的穷苦人,哪有那命吃糖?
“放心喝!家里还有!”老太太亲切道。
离家多年,看到族人勾起思乡情,七月天酷暑高热,让媳妇们熬了绿豆汤慰问族亲。
又多几个唠嗑的人,老太太觉得自己每天挺忙的。
亲家母那里雷打不动的要去一趟,再就是地里头的族人。
聊着当年那些往事,时不时感叹几句,抒发抒发人生感悟,一天时间就打发了。
秦铁牛他们也喜欢老太太来,边干活边有人聊着过去的事儿,听着熟悉的乡音,没那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