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弟弟都升迁,那么厉害的兄长怎么可能比这差?
几人说说笑笑,将院坝上晾晒的粮食一点一点收拢,装入粮仓。
粮仓角落有个盖着盖子的木桶,生了不少灰,苏樱好奇,打开一看,竟是一桶干核桃。
“呀,把它给忘了!”苏樱好笑。
“啥?”三妯娌凑过来,惋惜道,“哎呀,这么大一桶,可惜了,还能不能吃?”
去年才来那会儿,上山捡拾的,宝贝的不行,一大背篓,去皮后晒干才得了这么点儿。
舍不得吃,留着过年吃,藏起来。
过年时忙着挣钱,完全忘了。
“放了快一年,里面怕是油了!”苏樱拿起一个,轻了许多。
核桃放久了,慢慢变质,变得发油,那种油味儿怪怪的,发苦不能吃。
“一会儿敲开看看!”苏樱把木桶提出来。
收完谷子,粮仓装得满满的,还装了好几挑。
“唉,这没粮食心发慌,粮食多了又发愁,没地方放!”杜氏叹气。
去年来时几袋陈米数着吃,因为均分,长女还挨了老太太的打。
今年丰收,自家恢复官身,不需缴纳税粮,粮食多的装不下!
“有啥愁的?村长家送两挑过去不就结了!要不再卖些给周家、宋家都成!”苏樱好笑,谁家还嫌粮食多的?
对哦!二弟妹家就在村里,送些过去,还有那个周家、宋家,便宜些卖点儿给他们。
“小桃、阿棠呢?”家里很安静,少了孩子的闹腾。
“应该在老宅那边吧,听几个孩子说给甘蔗扒皮。”杨春华道。
“我去看看!”苏樱拍拍身上灰尘。
“哇,这甘蔗好甜!”还没走拢,就听一帮孩子叽叽喳喳。
老宅那块菜地边,几个孩子正在啃甘蔗。
地上一堆拔掉的甘蔗叶,紫红的甘蔗已长到一人高,顶尖长长的,不是很粗壮,吃起来有些甜味儿。
苏樱不说话,笑眯眯看着这帮啃得起劲儿的小孩。
“小桃,先生会不会发现?”牛小宝啃着自己那可怜巴巴一截,忧心忡忡。
梧县出甘蔗,集中在俚人寨,这里能有是跟金凤寨关系好得的。
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甘蔗,真甜!
“不会啦,我们一会儿把渣子扔了,谁也不许说,我阿姐不会知晓!”孩子王小桃仗义道。
“嗯嗯,我们听你的!”牛小宝一帮孩子立马狗腿的表态。
“好吃吗?”苏樱冷不丁道。
“好吃!”小桃顺口道,咔嚓咔嚓嚼嚼嚼,突然顿住,转过脸,“阿、阿姐!”
一帮孩子唬的全站起来,将甘蔗藏到身后,胆怯地看着苏樱,“先、先生!”
“吃啊!”苏樱催促,“甜不甜?”
“先生,我们再也不敢了!”牛小宝吓坏了,带着哭腔。
是来跟先生念书的,不是来馋嘴的。
“有啥不敢的?甘蔗种来不吃,留着干嘛?”苏樱笑,“先生没生气,还要不要,再砍两根?”
“不要!”孩子们摇头,“这根是不小心弄断的!我们不是故意的!”
“嗯,再过一两月,甘蔗成熟了,一人一根,你们吃个够!”苏樱摸摸孩子们小脑袋。
“真的?先生?”孩子们好开心,眼睛亮晶晶的。
“当然,先生说话算话!”苏樱认真道。
第328章 原来是这意思
汉子们耕完地,打着赤脚上田坎,到水沟边把脚杆上的泥洗净。
穿上草鞋,牵着耕牛、扛着犁准备回家。
劳作一整天,终于把苏家的水田翻耕完,明日撒些青肥,接着就可以下一季的育秧。
家家户户冒着炊烟,夕阳下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各位叔伯,等一下!”苏樱追来。
“何事,阿樱!”王三郎问。
“到我家一趟,有事儿!”苏樱神秘一笑。
“又有啥好吃的?”裴三郎打趣道,“阿樱啊,这样可不行,你家粮食成本投贵了!”
“走吧!反正是好事儿!”苏樱笑呵呵道。
“走吧!看看啥好事儿!”汉子们说说笑笑跟着苏樱到苏宅,院中间两个箩筐,盖着布,看不出是啥。
“来啦!各位郎君请喝绿豆汤!”三妯娌热情招呼乡亲。
“客气、客气!”汉子们接过绿豆汤一饮而尽。
忙了一天,流了不少汗,背上全是汗渍,正渴得紧。
“阿樱,啥事儿,说吧,大家能帮的绝不推脱!”王三郎连喝两碗绿豆汤,喝完抹了抹嘴。
“不是甚大事,就是各位叔伯这些日子辛苦了,帮着我苏家收稻子,又翻耕!实在感激不尽!”
“阿樱这话说的,乡里乡亲的,你家一个劳力没有,顺手的事儿,莫来头!”裴四郎扯着衣角擦汗。
“大家帮忙,我苏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是这几日的薪酬,还请各位叔伯收下!”苏樱揭开箩筐上盖着的布。
笑呵呵的汉子们笑脸僵住,表情不太好看,“阿樱,何意?”
“各位叔伯,大家是乡亲,互帮互助没错,可是有一有二,不能再三再四!
农忙时大家都有自家的地要割、要翻,遇到雨天啥都不剩,但大家依然先紧着苏家!苏家感激不尽!
帮助也得有个头,不能无止境,不然成了苏家盘剥各位乡亲!苏家于心何忍!”苏樱诚恳道。
“阿樱,你们苏家帮了我们那么多,这点儿忙算啥!快收回去!莫要伤了我等心意。”王三郎回道。
“就是,阿樱!自从你们来了,我们的日子一天一个样!丰衣足食!这点儿忙算不得甚!”汉子们七嘴八舌的。
“各位叔伯,听我把话说完!”苏樱抬手止住众人的话。
“首先,我们苏家不用交税,粮食早几日迟几日收,影响不大,但各位先顾着我苏家,这份情无法用金钱衡量,这份情我苏家铭记在心。
其次,乡亲互帮是增进彼此感情,但若是我们像吸血一样,一直让大家付出,哪天旁人也这般,各位叔伯当如何自处?
再者,劳动付出获取报酬天经地义,不能用情分抹去该得的薪酬,时间久了,什么都会变味儿。
为了我们大家和睦相处,维系好这份乡情,请各位叔伯一定要收下!”苏樱郑重冲各位抬手一揖。
汉子们沉默了,他们是发自内心想要感谢苏家的各种帮忙、提携,没想过其他的。
但苏樱这么一说,确实,旁人来请自己去帮忙,该如何自处?
农忙时节,谁都忙,谁都累!
久了,真的会引发各种矛盾,反而伤了和气。
“杨大叔、杨二叔!你们带个头!”苏樱冲杨大郎、杨二郎招手。
“阿樱!我们是亲戚,哪能收这钱!”杨大郎彷佛被烫到,连连摆手后退。
亲戚间帮忙应当应份的,收了钱不让人戳后背?
“杨大叔,快拿着!”苏樱不管,将一串钱塞给杨大郎。
又将另一串钱塞给杨二郎,“钱不多,各位叔伯不要嫌弃!”
苏樱给的工钱不算低,也不算高,没有抬高行价。
“阿樱,快拿回去!”杨大郎往回推。
“兄长,收下吧!”一直没说话的杨二郎扯了扯杨大郎。
“二郎,你何意?”杨大郎拧眉,“咱帮妹夫家干活不该吗?咋能收钱?”
“兄长,收下吧,不能乱了规矩!”杨二郎将钱揣入怀中,大声道。
“大家都收下吧!阿樱说的对,劳动付出获取报酬天经地义!”
三妯娌挨着给各位帮忙的汉子塞钱,汉子们面红耳赤推拒。
听了杨二郎的话,这才讪讪收下。
“感谢各位叔伯帮忙!这里有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辛苦了!拿去垫个底!”苏樱又挨着给众人发馒头。
汉子们连声道谢,拿着馒头、钱回家。
“二郎…”路上杨大郎心头别扭,想要说什么,被弟弟使眼色回去再说。
回到家,杨大郎气呼呼坐下。
“咋啦?”杨老汉第一次见大儿脸色不快。
杨大郎没说话,从怀里掏出钱和馒头。
“?”杨老汉不解,没出村呀,上哪儿打工去了?
“阿樱给的!”杨大郎瓮声瓮气,“帮妹夫家收割,也算工钱,还谈甚亲情?”
杨二郎也将自己那份交出来,没说话。
杨老汉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好笑道:“这孩子,不简单!”
“阿耶,你笑甚?”杨大郎疑惑地看着自家老爹。
“兄长,如果我们不拿,旁人怎好收?我们收下了,旁人才好收。”杨二郎终于开口解释。
杨大郎看着兄弟,想了好一阵才明白里头的道理,“村里人相互帮忙不好吗?非要用钱衡量,太生分!”
“你呀!”杨老汉无奈摇头。
“平时小忙无妨,如今农忙,谁家有多余劳力?苏樱付工钱,是不想以后村里乱了规矩,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