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看着指头粗的黄鳝犯愁,没工具,还真不好弄。
  “王三叔,你们会杀黄鳝吗?”苏樱问几位木匠。
  “你要怎么杀?”片鱼高手王三郎问。
  “就把肚子剖开,去掉内脏!”苏樱回道,“小心些,黄鳝很滑溜,当心割到手!”
  没多会小鱼洗干净、泥鳅、黄鳝剖好。
  苏樱舀了些面粉,加入盐、花椒粉拌匀,裹上小鱼油炸。
  郑娘子几人看一下便明白,接手过去,屋子里很快飘出椒盐鱼香味儿。
  小桃、阿棠、春宝闻着味,也不玩闹,全都跑来灶台围着。
  牛小宝几个没回家的孩子在厨房外探头探脑,真香!
  “来,尝尝吧!”苏樱挨着给孩子们发小鱼,“小宝,你们进来!”
  牛小宝几个孩子进来,一人领一条油炸小鱼。
  酥酥脆脆的椒盐味儿,特别香,孩子们吃完,不忘舔舔手指上的残渣。
  “这泥鳅、黄鳝咋弄?”小鱼炸完,郑娘子拿着泥鳅、黄鳝问。
  “也一样炸,做脆皮泥鳅、脆皮黄鳝!”苏樱道。
  这点儿泥鳅、黄鳝不多,也没有泡辣椒,去不了腥味儿,烧着吃不好吃。
  “哎呀,这东西闻着真香!直流口水!”在外面喝茶的汉子们笑道,“还是阿樱会吃!”
  院坝里晒着谷子,今晚都在校舍里吃,七八张饭桌摆上。
  红烧羊肉、羊杂汤、凉拌三丝、黄瓜皮蛋汤、酸豆角炒蛋、油炸小鱼上桌,脆皮泥鳅、脆皮黄鳝不多,每桌摆了点儿。
  然后是醪糟熬的热米酒,劳累一天,喝一点儿解乏。
  “嘿,今儿真丰盛!”大家开心道。
  “来来!今日大家辛苦了,干!”苏樱举起碗道。
  “祝咱们天天都过这样的好日子!”汉子们齐声道。
  “哟!这般热闹!我没来迟吧?”外面响起卢刺史的调侃声。
  “哎呀,大人,这么巧,快快!再晚会儿就错过了!”苏樱笑道,招呼刺史大人。
  身后还有王延年、胡县令、林县丞、长兄苏伯彦。
  “大人咋这会儿才过来?”苏樱随口问,农忙时节,几位大人居然有空跑荒沟村来。
  “怎么?不欢迎?”卢刺史玩笑道。
  “哪会?这不是农忙吗?几位大人齐聚这里来?”苏樱笑。
  “你这锦作不要缫丝车、纺织机?”卢刺史问。
  “要!怎么不要?到了?太好了,谢谢大人!”苏樱端起米酒敬几位大人。
  “你这锦作要怎么办?还不见你动作!”卢照时夹起一条炸小鱼放入口中。
  嗯,椒盐酥香,味道不错。
  “村里的劳力还要去修路,没法建厂房,只能化整为零,养蚕、缫丝、纺织在各家完成。”苏樱无奈道。
  要想做的事儿太多,就这几个劳力,不眠不休也干不过来呀!
  “你倒是会打懒主意,弄几台缫丝机、纺织机往家里一放,你的岭南锦作就开张!”卢照时被逗笑。
  不知道的以为在敷衍呢!规格如此高,实地却是几间破民房!跟价值不菲的天然彩丝锦身份不匹配!
  “慢慢来吧!反正品质不会差,都分工好,每一道都有把关,虽没有厂房,但工序不会省,品质不会差!
  这是我们荒沟村的王牌,金饭碗,梧县的招牌,没谁敢敷衍!这里还有两位少府监委派的管事,可不是摆设哦!”
  苏樱指了指福禄、福禧笑道。
  卢照时冲二人抬手一揖,福禄、福禧亦回礼。
  “大人今日怎么这会儿才到,可是路上耽搁了?”苏樱好奇。
  “喏,这位!”卢照时指了指林县丞,“缠得我头疼!”
  苏樱看过去,林县丞立马起身,一脸诚挚笑容。
  “阿樱啊,你是锦作管事,也可怜可怜我们桐县,那个彩丝蚕,我们桐县找了个好地方,我们、我们…”
  都没想到彩丝织品会是这样的发展,不过也好,至少没谁敢来打主意。
  林县丞更想在桐县开一个,卢照时带着缫丝车、纺织机路过桐县,林县丞拦住,又是哭穷、又是好话说尽。
  跟个二赖皮一样,缠着卢照时也给桐县一些。
  卢照时好不容易松口答应给他们几台,这家伙又顺着杆子往上爬,要他帮忙说动苏樱,在桐县养彩丝蚕。
  “林大人,你们桐县确定选好了地方?”苏樱问。
  彩丝蚕为岭南锦作特有,有官方加持,一般人不敢觊觎,苏樱也能放开手脚做。
  “选好了、选好了!绝对可靠!”林县城忙道。
  “那,卢大人,桐县那边的缫丝车、纺织机还得麻烦你再配些,下一季彩丝蚕我带人到桐县指导。”苏樱安排道。
  “行!”卢照时点头,嚼着脆皮泥鳅,“这是新菜式?”
  “嗯,脆皮泥鳅,味道如何?”
  “嗯,不错!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物,你也能做成美味!”卢照时筷子不停。
  “今日收割,田里小鱼、泥鳅多,做一道菜,过过嘴瘾。”苏樱给几位大人斟酒。
  “胡大人,今年梧县的粮仓要装满了吧?”
  “呵呵,新建了几座粮仓!”胡县令眉开眼笑的。
  这几日挨着跑各乡镇摸底,都比往年结得好,这一季至少比去年增产一到二成,还有二季,想想就激动。
  座座粮仓都满满的,将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为官十几年来,头一次腰杆子挺得那么直。
  粉条、蜂蜜、茶油啥的,始终是农副产品,没有粮食托底,梧县的富裕只是空中楼阁,唯有粮满仓才是真正的富裕。
  以后年年粮满仓,待大庾岭凿通,道路宽敞,岭南道就真正成为大唐又一座粮仓。
  不单粮食源源不断运出去,还有粉丝、各种食用油、豆制品、彩丝织品,都是梧县、乃至梧州招牌。
  思及此,胡县令豪情万丈,曾经嫌弃,千方百计想要逃离的梧县,在自己手中变了模样,想到有一日会离开,突然涌起不舍。
  第327章 甘蔗好甜
  “咕咚、咕咚!”苏樱风风火火回来,一口气喝光满满一碗温水。
  摇着手中的草帽扇风,脸晒得绯红。
  阿娘、二婶、三婶在院坝里翻晒谷子,地里翻耕,自己使不上力,端茶倒水总做得。
  六月天,真的热,田里水汽蒸腾,身上黏糊糊的。
  自己站在地边尚且受不了,那些下地的汉子更辛苦。
  让人家白帮忙,苏樱觉得心中过意不去,一次两次行,不能次次都是人家帮忙!
  苏樱决定还是支付人家劳务费,比榨油、制粉丝高一些。
  “咋啦?”杜氏见长女火急火燎的跑回来。
  “没事儿!”苏樱打开兄长的房间,清点钱财。
  “你要用钱?”杜氏问。
  “嗯,叔伯们帮忙,咱们不能装糊涂,该给的工钱不能少,这比割麦子还辛苦,水汽蒸着,浑身湿漉漉的。”苏樱道。
  都说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前面体会不深,这水稻一收割,大热的天儿,那滋味…
  “嗯,甚好!老占人家便宜,心中总是不安!”杜氏很赞同。
  农忙时节,都在抢收,大晴天收割虽辛苦,但晒得干,一年收成稳了。
  运气不好,遇到大雨天,稻谷捂在地里发霉、发芽,一年白干!
  村里人先紧着苏家,那是人家的情谊,自己不能当成理所当然,至少金钱补偿大家。
  “今日晒了,可以入仓了吧?”苏樱抓起一把稻谷看。
  金色稻谷,已晾干水分,抓一把捏在手中,发出莎莎的响声。
  “嗯!”杜氏看看天色。
  “二婶,你别动!”苏樱见杨春华挺着肚子撮谷子,吓到,忙跑去拉住。
  “没那么娇气!”杨春华不在意道。
  “二婶,咱家再差劳力,也不能劳累你!”苏樱劝道。
  “咱家啥都不缺,种地是不想浪费,你呀安心养着,平平安安把弟弟妹妹生下就好!”
  “就是,二嫂,你如今是员外郎夫人,肚子里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韦氏笑道。
  “贞儿,你又笑我!别忘了你还是正五品署令夫人呢!”杨春华嗔道。
  前几日苏老三给家里来了封信,告知自己的好消息,让家里人勿挂念,今年自己与寺卿大人要跑完岭南所有州、县,暂时回不了家。
  得了丈夫的信儿,韦贞儿欢喜的直落泪,没想到丈夫连升几级,做了专署区署令!
  夫贵妻荣,吃苦没落下,如今丈夫升迁,自己当然高兴,这才是同富贵、共患难夫妻。
  两妯娌敢当着大嫂的面相互调侃,是苏老三的来信中告知,大哥得圣上青眼,虽不知安置何处,但一定是重用,让大嫂安心等好消息。
  想想也是,苏家一直是大哥出众,为人、为官都是两个弟弟的榜样。
  流放时三兄弟一个没落下,如今两个弟弟升迁,皆因兄长被赦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