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这摇身一变成‘央企’,也好、也不好!
  好是没人敢觊觎,不好是没得赚,赚的都是朝廷、皇家的!郁闷!相当于没收。
  “苏大人,上面说了,这岭南锦作只要成品,原材料采购您说了算!
  岭南锦作特设,少府监与梧县荒沟村合作,利润占各一半!”福禄回道。
  “这…”苏樱明白了。
  这是一种变相保护,有朝廷、皇家罩着,收取一半利润,算是保护费吧!
  最主要的是技术保护,不让这技术外泄。
  至于利润,就看苏樱怎么算,彩丝原料价格自主定价。
  产品直供皇家,剩余的福忠远销海外,为朝廷赚取财富。
  有了福禄的交底,苏樱心中有了谱。
  梧县就在荒沟村、金风寨养殖彩丝蚕,缫丝、纺织,这两个村子的人她放心。
  以后村里养蚕的事宜可交给郑娘子等人,金风寨交给蝶秀管理。
  桐县看林县丞是否找到可靠、合适地方。
  届时福禄、福禧一人管一县,一切理顺后,自己就可以卸任。
  带着一家老少出去游山玩水,返回长安。
  苏樱找来村老、郑娘子几位能干妇人一起商讨。
  “什么?让我等管理,不行、不行!”郑娘子几人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你是管事!”
  “几位阿姐!既然我是管事,那我安排的,你们听不听?”苏樱笑道。
  “呃…”这话把郑娘子她们堵住,“那你…”
  “我是管事,当然是管你们咯!你们自己选,养蚕、缫丝、纺织,你们想要负责哪一块?定下后,以后就是这一块的管事。
  村长,老规矩,你们村老负责管账。”苏樱开始分派具体任务。
  村里的一应账目,都是村老们掌管,彩丝、织品的依旧由他们负责。
  村老们罕见的没发表任何意见。
  “村长?”苏樱见杨老汉低头沉思,王老汉捋着胡须。
  “阿樱啊!”杨老汉抬起头,“咱们村锦作建成,以后不再添加事项,可好?”
  苏樱愣了一下,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荒沟村就三十几户人家,劳力不多。
  壮汉们修完金风寨的路,还要组成好几支小分队派出去。
  帮苏老二把道路建设摊子铺开,烧制水泥、铺路的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
  村里留下的壮劳力不过十一二个,要榨豆油、作酱油、制粉丝、割蜂蜜。
  现在是杂货铺上门收货,可省去运输、搬运诸项杂事。
  可每到农忙,还要忙地里的。
  如今两季稻、冬小麦与豆类轮种,尽管有打谷机、秧马,壮劳力依然不可或缺。
  荒沟村这点儿人口都用完了,幸好养蚕、缫丝、纺织是妇人之事,不然就得去掉其中的一两样。
  修路可召集各州、县官吏到工地学习、培训,渐渐脱手,以后只需来回巡视、验收道路。
  差不多一年后,荒沟村的劳力就彻底轻松了。
  只需在村里榨油、做粉丝、割蜂蜜、再就是农忙。
  哦,不对,还有棉花!
  今年过了季节,明年初试种,秋天采摘,收的棉籽应该能种个十亩地。
  估计这些棉籽会被司农寺拿去河南道、河北道试种、推广。
  苏樱边走边思考着,不知不觉间来到一片荒地。
  “阿姐、阿姐!”地边坐着周春宝,手里拿着一朵野花,冲苏樱喊。
  上次给他吃了点糖渣,一岁多的孩子记住了苏樱。
  “春宝呀!手里拿的什么?”苏樱蹲下,逗春宝。
  “花花!”春宝将手里的淡紫色小花递给苏樱,“给!”
  “春宝真乖!”苏樱接过花,是地边常见的灯盏花,嗅了嗅,若有若无的药香味。
  “嗯,阿姐没带糖,一会儿回去给你,好不好?”苏樱摸了摸春宝小脑袋。
  比第一次遇见时好多了,脸上长了点儿,开始红润起来。
  每日都有绿豆渣吃,多少算是补充了些营养。
  “好!”春宝眉开眼笑。
  “阿樱!”袁氏和丈夫、周五郎、周六郎几人过来,舀起水桶里的凉水喝。
  周五郎、周六郎上午忙油坊、酱油的事儿,下午下地垦荒。
  周六郎一口气灌下凉水,顺便给耕牛也喝水,将牛牵到树荫下,让它啃青草。
  “怎么样?再有几天水稻收割,之后是第二季育秧、栽秧。
  算起来你们还能近一个月时间,能垦多少亩地?”
  苏樱看着一大片除掉荒草、翻耕了一遍的地,有近二十亩地。
  “时间够了!再垦个二十亩地,翻耕两三遍,铺上腐土,正好赶上二季稻播种!”袁氏扯片树叶呼呼扇着。
  不用饿肚子,虽然累,但全家有奔头,一家人眼中都有光,脸上有笑容。
  这个村富裕,村民友善,只要不懒,要不了多久就能赶上。
  村里说了,待忙完二季稻,村里人都在,抽几天空隙,帮他们盖房子。
  从此就在这荒沟村扎根了。
  苏樱盯着袁氏看,发现袁氏其实是个相当爽利的女子。
  “你看我作甚?”袁氏被盯得不好意思。
  “阿姐,你们在老家家境一定不错吧?”苏樱笑。
  “你、你怎知?”袁氏惊讶,“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的手没那么粗糙,肌肤也不是风吹日晒的!春宝都能带过来,想来还是有些家底子!”苏樱道。
  “是,一大家子,劳力多,一年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妇道人家不用干重活,在家做饭、纺织、带孩子。
  一场霜灾,地里没了出息,近二十口人要吃饭,劳力多、干活快,可粮食消耗也快!
  没多久,家底子差不多空了,再熬下去,全家都得饿死!只能赌一把,往南走!”
  袁氏苦笑道,“老人经不住饿,旅途颠簸、岭南瘴气,先后走了,那日要不是遇见你,春宝只怕也留不住!”
  “没事了,一切都过去了!”苏樱宽慰道,“以后这里的日子不比江南差!兴许有生之年还能回去!”
  第316章 灭蝗迫在眉睫
  “咚咚咚!”未时二刻,长安城响起闭城鼓。
  “驾!”苏步成听到若有若无的鼓声,用力挥鞭,催促马儿快跑。
  进入关中地界,好些地方蝗虫泛滥,地里到处蹦跶,庄稼凋敝,叶子被啃噬成一个一个的破洞。
  再不治理,只怕不久便是铺天盖地的飞蝗,蔓延到周边州、县。
  早一日抵达长安面圣,早一日灭蝗。
  被圣上赦免,又急召启用,苏步成没有怨怼,只有一腔热血,恨不能肝脑涂地,哪怕做背锅侠!
  上次灭蝗,已经让他意识到蝗虫只是害虫,根本不是神虫。
  可是在神论至上的时代,他不能喊破。
  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尽快将灭蝗推广开?圣上认可,不等于下面认可。
  怠政的官吏以蝗虫是神虫,不容冒犯,便可将所有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城门缓缓关闭,闭城鼓进入倒计时。
  “特使入京!”身边特使掏出特行令牌,大声喊道。
  城门郎闻言,守在城门口,城门暂缓关闭,最后一声闭城鼓落下。
  “吁!”勒住马头,在城门口堪堪停住。
  “圣上急召原长安县令苏步成!请放行!”特使将特行令牌递给城门郎勘验。
  城门郎勘验后,确认无误,“放行!”
  身后守卫让开,三人纵马进城。
  朱雀大街上寂静无声,除了穿戴甲胄巡街的金吾卫,再无行人。
  “圣上急召!”特使手持令牌在前面开路,苏步成紧随其后,往皇城狂奔。
  “关中灾情现在如何?”天可汗背着手,来回走动。
  蝗灾之势愈演愈烈,再不想办法控制,关中将颗粒无收。
  河北道、河南道的灾情还没彻底解决,关中旱灾、蝗灾一直未解,天可汗压力巨大。
  朝廷正集中兵力,击退北方突厥,若因为灾情拖累,不得不中断对突厥的打击。
  给突厥喘息时间,打散的各方势力重新集结,对大唐北方是一个重大威胁!
  “回陛下,段纶求雨未果!”房玄龄回了一句。
  这次蝗灾从去年开春一直延续,关中降雨量比往年少,始终未能断绝,现今一年有余,蝗灾持续。
  庄稼粮食锐减,百姓怨声载道,赈灾越来越艰难,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解决蝗灾。
  削瘦的杜如晦越发削瘦,颧骨高耸,几乎形销骨立。
  “克明,你回去歇息!”天可汗看着杜如晦灰暗的面色,揪着心。
  “回陛下,臣不累,处理完公务再歇息!”杜如晦忧心的事儿太多。
  关中蝗灾、河南道、河北道霜灾后遗症、北方用兵,事事样样,无不牵扯粮草。
  身为尚书右仆射,这些需要通盘考虑,整日殚精竭虑,耗费心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