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接下来,苏樱把各种骗术、包括人贩子常见招数以及如何应对给孩子们普及,比过年时那次讲解还详细。
  要求孩子们一会儿自由组合,至少三人一组,选出组长,走哪儿几人同行,遇事有照应。
  又讲了外出会遇到的哪些问题,晕船、水土不服、头疼脑热等,以及房间常通风、勤洗手等。
  为防止水土不服,让大家出发前带些泥土。
  遇到水土不服时,将故乡泥土泡水喝,即可缓解。
  至于头疼脑热等,已经让几位村老去药铺,买些药丸备着。
  拉拉杂杂讲了好一阵,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连曹吏们都听着有趣,经常下乡,抬脚就走,潜意识觉得游学也这样,几件换洗衣服、几本书、一点儿钱便走天下。
  瞧瞧人家,还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医疗知识课,方方面面都想到,那叫一个仔细。
  再次下课后,孩子们跟着自己爹娘去逛街,吃顿好的,多聚聚,爹娘有话叮嘱。
  苏老太太、杜氏、杨春华、韦氏带着孩子也去逛街,苏樱跟着二兄长去找胡县令。
  “苏女娘!”牛二叫住苏樱,身边跟着牛小宝,小家伙眼巴巴的。
  “何事,牛捕头?”苏樱问。
  “那个、那个你们、你们游学,能不能、我家小宝也想!”牛二吭哧瘪肚半天。
  “先生!”牛小宝规规矩矩站直,彬彬有礼,与过年时那个顽皮孩童迥然不同。
  “呃…”苏樱为难,“小宝太小,还没启蒙,出去不安全!”
  “先生,我不小,满七周岁,马上八岁!”小宝眼里蓄着泪。
  “我知道,可是小宝,外面有许多坏人,抓小孩去卖钱,你无力自保,又不识字,被人卖了都不知晓。”
  “可是先生我想出去看看,你不是说不做井底之蛙么?”小宝倔强道,竟说出苏樱说过的话。
  “要不再大一些,读了书再出去,好不好?”苏樱耐心道。
  “阿耶,我要读书!”牛小宝一听,转头向牛二请求。
  他想要出去看看,听虎子、阿木、阿桑他们说,外面有大海、大船,比梧县县城大好多好多。
  牛二呆呆看着儿子,一天到晚像个皮猴的儿子竟然要读书!牛二差点儿老泪纵横。
  “读!读!阿耶吃糠咽菜也供你读书!”牛二激动道,“苏女娘,能不能、嘿嘿…”
  这些孩子从荒沟村出来,苏家又跟县令大人家关系匪浅,自家小宝去那里念书,再好不过。
  “?”苏樱觉得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牛捕头,荒沟村很远,你不如在县里给小宝找学堂。”
  “苏女娘,这梧县就你们荒沟村的先生最有学问,多少束脩,我都交!”牛二坚持道。
  长安太学学子,这梧县有谁这么牛逼?傻了才放过!
  “先生在上,受弟子牛得草一拜!”小宝机灵地扑通跪下,冲苏樱磕头。
  “诶诶,快起来、快起来!”苏樱吓一跳,忙将小宝拽起来。
  “先生,您答应了?谢谢先生!”牛小宝喜出望外。
  “我!”苏樱没想到牛小宝这么机灵,拒绝的话说不出口,这是除虎子外,又一个透着灵气的孩子。
  第278章 做不到昧着良心窃取
  二兄带孩子们游学,家中剩下的主要是金风寨未读过书的孩子、以及年龄偏小的孩子,诸如小桃、阿棠这种小豆丁。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多一个牛小宝无所谓。
  只是苏樱的授课内容有别于兄长,她偏重于实用、技能,类似现代的职业学校。
  让孩子未来有一技之长,可以靠技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顺便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传授给孩子。
  兄长们的课以四书五经为基础,包括律学、算学、书学,正规学府教育,走仕途的治世之道。
  牛二与牛小宝谢过苏樱,欢欢喜喜回家准备念书的一应行头。
  摆了油条摊几个月,家中挣了不少钱,置办行头、交束脩没问题。
  苏樱随着苏仲彦来到胡县令的前院会客厅,路上与福旺打了个照面。
  福旺带着打包严实的木箱、一坛子冬瓜糖出去,苏樱很好奇,这些东西寄往何处,给何人?
  这天下还有谁有底气敢收下这天然彩丝锦缎,而不被天可汗找麻烦。
  会客厅里人不少,除了胡县令夫妻,福忠、胡二郎、苏伯彦都在。
  苏伯彦已褪去书生气,举手投足间带着能吏的范儿,看来在这里如鱼得水。
  “阿樱来啦?快坐、快坐!”刚进会客厅,胡夫人热情招呼。
  “大人、夫人!”苏樱冲胡县令、胡夫人行礼。
  “行啦,快坐!别整那些客套!”胡夫人拉着苏樱坐下。
  “先生!”胡夫人身后站着谢清韵四个丫头。
  穿着统一着装,细葛布的裳裙,颜色粉嫩,衬得女孩们娇俏可人。
  “怎么样,还习惯吗?”苏樱关切道。
  “嗯,习惯!”丫头们笑盈盈的,灵动、鲜活,就连苏绿也是眼角含笑,不似往日沉闷。
  “这几个丫头来了,我可轻松不少!再也不用整天抱着账本算来算去!”胡夫人说着,掩饰不住的欢喜。
  “大人,州府那边的官文可有备好?”苏樱问胡县令。
  “都备齐了!”胡县令笑道。
  “刺史大人很关心此事,觉得这样的游学甚好,让孩子们走出梧州、岭南,看看外面世界,希望将来梧州也能出几个人才!”
  带队的苏仲彦、游学的苏仲彦、苏柄彦身份特殊,除了特别官文,刺史大人还特意个人背书,恳请沿途官府给予关照。
  此事在梧县、梧州传开,令好多人艳羡。
  胡县令为了鼓励更多学子上进,特意给游学的孩子们每人备了一套笔墨纸砚,一件统一的橙色外衫,走到哪儿都能一眼认出。
  苏樱惊诧地看一眼胡县令,她都忘了这细节。
  “咳咳,我夫人提醒的!”胡县令骄傲道。
  自己一个大男人 哪会想这么细?还是胡夫人,做母亲的人,细节想得多。
  带着这么多孩子出门,人多的地方混在人群中,很难认出,丢了也不好找。
  不若弄个醒目的外衫,远远就能瞅见。
  于是胡家赞助,给游学的孩子、先生都送一件橙色外衫。
  “多谢大人、夫人!”苏樱冲两人行礼。
  “哎哎,说了别整那些客套!”胡夫人拉住苏樱。
  “阿樱,那个、带了没?”胡大人见苏樱空手进来,迟迟不提,有些坐不住。
  前几日夫人、儿子前后回来,都说成了,时间仓促,都没能看到最后成品。
  搞得他抓心挠肝的,刚才福东家来了,得了一半,宝贝的不行,愣是不肯让大家瞧一眼。
  “带了!”苏樱这才想起东西还落在车上,“还请大人着人去车马棚取一下。”
  “啥?在车马棚的?快快!来人,去车棚将东西取来。”胡县令一听,心疼坏了。
  这么贵重的东西居然如此随意乱扔。
  皂吏不知何物,但县令大人如此着急,必定很重要,一路小跑去车马棚,气喘吁吁跑回来。
  胡县令接过箱子,不满地瞪了苏樱一下,“也就你不把它当回事儿!”
  苏樱尴尬笑笑,路上遇到难民,又忙着给孩子们培训安全教育,完全把这事儿给扔到脑后。
  村老们没跟进来,不然也不至于自己丢三落四。
  “快瞧瞧!”胡夫人催促道。
  “好,瞧瞧!”胡县令也着急,小心翼翼打开箱子。
  在场的,除了福忠、苏樱淡定,其余都满是惊奇。
  木箱打开,三匹锦缎映入眼帘。
  “天!”胡夫人捂着嘴,指着里面的彩色锦缎,“这、这…”
  果然最令人震撼的是这种多彩的,染色都染不出来。
  只有天然彩丝才能织出来,这东西若有人说作假,多彩锦缎足以打脸。
  苏绿知道咋回事,可看到成品时 依然被震撼,心中涌起自豪,自己喂养的彩蚕!
  苏伯彦兄弟俩完全愣住,妹妹几时弄出的?怎么一点儿都不知晓?
  福忠老神在在,就喜欢看这些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真美!”胡夫人轻轻抚摸。
  要不是太过珍贵,又是头一匹,都想留下。
  胡县令拿起彩茧,“蛾子不会飞出来吧?”
  “不会,熏蒸处理过!”苏樱道。
  “好好好!”胡县令关上箱子,“这次一定要把你们几人名字上报!”
  桑蚕只出自妇人之手,这种天然彩丝惊世骇俗,胡县令脑子没坏掉,自然要如实上报。
  这个做不了假,万一上面要见人,考问相关技术问题,弄个假的不得露馅?
  再说了,苏家弄了那么多,不能一直被埋没!
  这技术足以载入史册,胡县令厚道人,做不到昧着良心窃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