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苏樱愣住,对呀,自己怎么钻死胡同去了?
泱泱华夏,上下几千年,厚重的历史记载,不是小偷几句话就抹掉的!
想通这点,苏樱不再纠结郁闷,“走吧,看看另外几间屋子的。”
胡县令有思想准备,看后满是欢喜,离成功很近了,感觉快要触摸到。
而林冲之则是骇然,“这、这!怎会这样?不可能、不可能!”
“没错,就是林大人猜想的!”苏樱点头。
“目前尚在试验阶段,后续还要看吐出的丝颜色是否深浅一致、是否稳定。”
“女娘,若真成了!史书上必定会留下您的名讳。”林冲之冲苏樱郑重一揖。
不是用闺名,而是名讳,这是一种很庄重、敬重的用语。
“大人言重,苏樱当不起!”苏樱侧身避开,自己完全是剽窃现代科研人员的思路。
“女娘,看这几种颜色,可是吐丝是这几种颜色?”林冲之问。
“是!就不知吐出的丝颜色是深还是浅。”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知晓。
“胡大人,这一批蚕茧不管结不结得成,我不打算上交!”苏樱提前告知胡县令。
“这个好说,我知会户曹一声。”胡县令明白这是为了不走漏风声,
“另外,我还要一辆缫丝车、纺织机!若成了,还要看缫丝是否掉色,制成成品色泽、光泽如何。”苏樱解释。
“这个简单,回去让夫人给你尽快弄一套送来!”胡县令爽快道。
这些不过小钱,若真的成了,带来的名利无可估量!
单是这绫罗绸缎通过朝集使进献上去,多少人跟着飞升!
到时苏家的所作所为就再也瞒不住了!不过也好!
粮食就不说了,用荒沟村村民糊弄过去,这天然彩丝再这么糊弄,就是把天可汗当傻子了!
这天然彩丝不但技术含量极高,还要有大胆创意,绝非经验积累说得过去。
动不动就荒沟村村民,天可汗难保不起疑心,荒沟村的什么村民,这般厉害?稍微一查就真相大白。
与其等着被查出来,不如直接呈报。
总不能人人都从中获利,而真正的付出者却蜗居山中,默默无闻,这对苏家不公平!
胡县令期待着天然彩丝成功的那天,这样苏家就能正大光明得到他们应得的荣光。
第246章 不愧是苏家的孩子
接连几日,苏家的麦子晾晒,专家来回巡视。
剩下的人、包括苏家人、王三郎等村民,分成两组。
一组翻耕,一组挖腐土晾晒、拌入熟石灰等,忙的风风火火。
苏家没开口,在家的村民自发的。
苏樱借着帮县衙户曹算账,把孩子们推出去,既增长见识,也是一份履历,更是一次表现机会,村老们哪有不明白的?
不用苏家开口,主动来帮忙耕地、挖腐土。
他们没啥可回报的,就一把子力气,使了还在。
苏樱这几日除了到蚕室观察蚕宝宝生长状态,再就是教授珠算课,加快进度把乘除法讲完。
熬夜把口诀、运算法则等,编成一本简单易学的教科书。
这日午饭后,把几位兄长叫住 ,一同到教室上课。
苏樱把教科书内容一页一页书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写,包括孩子们。
手抄本教科书,这些书以后上课用,出去给人授课也要用。
“这些内容以后你们自己学或是教别人,都可用它。
若你们能发现更好的运算法则,也可补充、改进,自己出一本书。”苏樱对台下的人道。
整个教室安安静静,全都闷头抄写。
“先生,我们学会了有用吗?”一个女生问。
是郑娘子的女儿谢清韵,相当聪慧的孩子,一学就会,珠算也是打的最好的几个。
弟弟谢晋安也不差,但比起她还是差了点儿。
“怎么没用?不管是谋生或是当家理财,都用得上。”苏樱笑。
“谋生?如何谋生?”谢清韵问。
“像我一样教珠算啊,也可给人当账房或掌柜,识字、会写、还会算账、算账又快又准,到哪儿都有人抢着要!”苏樱回道。
“女娘也能给人授课?也能做账房、掌柜?”谢清韵眼睛亮晶晶。
每日除了识字、礼仪,再就是女工。
她觉得没劲儿,常常去男子教室蹭课。
最近的珠算课,有难度,让她找到乐趣。
现在还要去帮户曹到各村各寨收税粮,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可是过后呢?只能窝在村里,学无聊的女工、礼仪,这不是她想要的。
“当然能,清韵,如果你能把乘除法都学会、学精,我给你推荐一个机会,做账房先生。”苏樱想起胡夫人那里。
“真的?先生!”谢清韵声音都在颤抖,“我真的能去当账房先生?”
“为什么不能?现在是你想不想?你阿娘同不同意?”苏樱把问题抛回去。
“我愿意!”谢清韵大声道,“我阿娘也同意!”
其他孩子羡慕极了,哇!学好了真的有用耶,能当账房先生!
孩子们眼巴巴望着苏樱,“先生,我呢?”
“看你们自己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自己努力!
像虎子,他想科考入仕,不仅四书五经读烂、倒背如流,还要通晓算学、律学、书学。
更要关注民生,特别是国之根本的农业,再年长一些,还要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真实的民间疾苦,倾听民声。
治国之策,不仅有农业、还有工业、商贾等等。
不要看不起匠人、商贾,国家繁荣、国库充盈,少不了他们的推动和促进。
真正的治国之策,不是单一的某项政策,它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发力、推动。
若将来你们科考入仕,希望你们光宗耀祖、光大门楣的同时,不忘初心,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而不是鱼肉百姓、盘剥百姓,苛待百姓的贪官污吏!若真那样,不要说曾在我苏家求学,我苏家没有这样的学生!”
苏樱有感而发,太多人靠读书出人头地,高官厚禄后忘了本,变成蛀虫。
孩子们听了,胸中升起豪情壮志,纷纷立志将来要做一名好官!
“先生,那我们呢?”金风寨的阿牛问。
“你们也一样啊!”苏樱没觉得哪里有问题。
“可四书五经好难,我、我…”阿牛很羞愧,不知该如何表达。
“读书不是只有科考一条路,首先你们来读书,就很了不起,将来一定是明事理的人!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金风寨在你们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
其次,还能学到许多先进知识,再传授他人,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儿。”苏樱侃侃而谈。
这一堂课,每个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不再是盲目的读书。
“时彦、辰彦、权彦兄长,你们等一下!”下学后,苏樱叫住几位堂兄。
“何事,阿樱?”少年们摩拳擦掌,想要在收税粮中表现一番。
“这次我把你们分到桐县,如何?”苏樱笑眯眯看着几位兄长。
几位兄长愣了一下,没明白啥意思,去哪里都行,他们只在乎能去。
“桐县很穷,不像梧县富裕,下去跑村寨,吃住行都很艰难,可能没收入。”苏樱解释。
“无妨,我们在家授课不也没收入?”苏权彦笑,“我以为啥事!”
“你们呢?时彦、辰彦兄长。”苏樱又问。
“我们跟权彦一样,不计较这个,只是能不能留在梧县?”苏时彦有些小心思。
“为啥?时彦兄长,既然不计较,为何不去桐县?”苏樱眼神中深深的惋惜。
苏时彦、苏辰彦沉默。
“时彦、辰彦兄长,你们是想去看你阿娘,对吧?”苏樱想了想道。
苏家少年都不贪慕钱财、爱慕虚荣,唯一让他们不肯远离的原因只有小秦氏。
哥俩没说话,表示默认。
“时彦、辰彦兄长,你们是打算一辈子死磕这个结吗?你们一辈子只有这件事儿要做吗?
你们窝在这里,就能让你们阿娘日子好过吗?你们一直过不去这个坎,真的值吗?”苏樱质问。
“阿樱,那是我们阿娘!”哥俩不服。
“既然如此,为啥不混出个人样?觉得她受了委屈,混出人样接到家中,自己奉养啊?跟你们出去闯名堂矛盾吗?没有!”
苏樱话说的很重。
这哥俩沉浸在自己的愚孝中,不过是感动自己,让家人膈应、堵心。
“我再问一遍,桐县你们去还是不去?”苏樱不想跟着哥俩磨叽。
男子汉大丈夫,非要这么纠结,苏樱只能放弃,懒得推这一把。
哥俩对视一眼,狠了狠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