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虎子看着众人表情,也怀疑自己算错了,把记录的过秤数重新加一遍。
“阿翁,没错!就是282斤!”虎子再次确认。
苏步成没吱声,他相信应该有这么多,毕竟这是刚割下的,还没晒干呢。
晒干后去掉水份,至少有240斤以上,就是这样,也足够震惊的,毕竟这是刚垦的新地。
“再过一道秤!”窦静命令道,上报天可汗的,马虎不得。
这次是几位种植专家亲自过手,箩筐抖干净,装上麦子,两人用扁担穿过秤杆提绳扛在肩头,一人挂秤砣过秤,一人计数。
围满了人,屏住呼吸,唯恐呼吸影响秤的准确性。
“282斤!”专家拿着算筹摆弄一阵,得出答案。
“太好了!”人人欢喜,相互庆贺。
接着汇总其它地的产量,十七亩地产量差别明显。
九亩肥地产量多为250多斤,最高282斤。
八亩正常地产量多为200斤,最高210斤。
现在就等晾晒干后,最后的产量是多少。
村民们搬着打谷机,喜气洋洋,猜测、预估到底会是多少。
窦静捋着美髯,含笑表扬虎子,“这算筹实在太慢,倒是这孩子的算盘打的不错!”
虎子听了,眼里闪着小星星,得了寺卿大人的夸赞,够他牛逼好久。
“这就是算盘?此物用来计数?”林冲之不曾见过,只听闻是钦天监用来演算繁琐数据的。
“是啊,此物用来计数算账,实在便捷!”窦静点头。
寄给苏步成、苏老三的算盘他看过,奇怪的口诀与钦天监的运行法则类似。
不得不惊叹苏县令的长女是个鬼才,把这个用到日常生活中。
刚才见虎子打算盘动作娴熟,刚报数完就得出得数,比算筹快了不少。
这还只是简单的三位数,越复杂,运算速度越明显。
“这算盘可大力推广,收税粮时,户曹甚是忙碌,若采算盘,可极大减轻工作量!胡大人,你又赚到了!”卢照时笑。
“回大人,这些孩子不日将随户曹到各乡,协助收税粮,统计账目。”胡县令忙回道。
“呵呵,现在胡县令也学精了,连娃娃都不放过。”卢照时打趣。
“大人,下官也是没办法,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这些日子筑路,县衙里除了值守的,全都守在工地。
用娃娃们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曹吏们用算筹,不知何时才收完。
不若带着娃娃,既是锻炼娃娃们,也加快进度,待收完税粮,再在户曹授课,教曹吏们打算盘!”胡三思解释道。
“呵呵!不错嘛,胡大人这法子好!”卢照时赞道。
“大人!”林冲之闻言,将胡县令拉到一边。
“可否匀些人手与我?你知道的,桐县差不多从上到下撸了个遍,实在缺人,如今收税粮在即,缺人手得紧!”
林冲之说完又作揖恳求。
挖主家的墙角不地道,可收税粮时间紧迫,拖延不起,只能厚着脸皮。
“呃,冲之,不是我不肯帮你,这些娃娃是荒沟村村学学生,珠算乃阿樱所授,求我不若求阿樱!”胡县令指了指苏樱。
苏樱主动帮自己解燃眉之急,冲之是自己的好友,但自己不便直接答应,这份人情得苏樱来给。
“多谢大人!”林冲之谢过胡县令,转身冲苏樱躬身,“苏女娘!”
苏樱捂嘴冲胡县令笑,果然是个厚道人。
“林县丞,快请起!我们帮,一定帮!分一部分人手随你去桐县!完了再授课,帮你把户曹支棱起来。”苏樱允诺。
“多谢女娘!林某不胜感激!”林冲之真诚道谢。
这么多人帮忙,苏家麦子一天收割完。
地里只余下麦桩,苏樱与父亲商量,这几天趁着家人齐全,把地全翻耕一遍。
麦桩要么在地头风吹日晒,分解为有益的有机物和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要么翻耕,让麦桩与土壤混合,促进有机物分解和土壤结构的改良。
或将麦桩切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水份保持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翻耕后的地晾晒几天,待几天后夏至,便可种植黄豆、绿豆。
种植黄豆有效修复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可提高土壤氮含量,对后续农作物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不过,黄豆的收成相对较低,适合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种植。
种植绿豆对土壤肥力、含氮量的促进作用也突出,且收成比黄豆高,但需要注意炭疽病和灰霉病等病害。
大豆喜温短日照,不宜播种过早,会提前开花,出现旺长。
如不及时控旺,会导致营养生长量不足,大豆开花、结荚率下降,影响产量。
待几个月后,黄豆、绿豆收获,又开始下一轮冬小麦种植。
第245章 多少人跟着飞升
“嗯,就按你说的,把地耕了,不然家里就剩你们妇孺,不能老是麻烦乡邻,农忙时节谁家都忙!”苏步成深以为然。
村子小,劳动力少,帮金风寨修路,又赶回来割麦,跟着又是翻耕,劳动强度相当大,哪好意思去劳累人家?
“嗯,其他家的麦子还要等个三四日,这几日我们正好翻耕。”苏樱算着时间。
唉,为了能从地里多刨些吃的,掰着指头算时间,真的好累。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一家人因灭蝗,从长安城流放岭南,路上走了足足两个月。
这一算,再有两个月,到这里就一年了!
“阿樱,那个、那个!”胡县令没进苏宅,在门口扯了扯苏樱,期期艾艾。
颜料用了几日,不知变成啥样了?胡县令忍不住好奇。
“走吧,带你去看看!”苏樱见众人都进去,便带着胡县令往蚕室去。
“你看!”苏樱推开门。
胡县令看着颜色鲜红的蚕足,甚是怪异,“怎么成这样?这是成了,还是没成?”
“目前只能说方向没错,这是喂红颜料的,蚕足泛红,这里跟吐丝有关,有个叫气门的孔。”苏樱解释。
“那其他颜色呢?”胡县令见两架蚕胖瘦明显,都是红色。
“一间屋子一种颜色,跟这个差不多,走,去看看其他的!”
苏樱转身,却见林县丞在门口暗戳戳的偷瞄。
见苏樱看到自己,尴尬道,“不是故意偷听,见你二人过来,好奇!嘿嘿!我不进去!我不进去!”
但那眼神中却全是好奇、渴望。
“唉,既然你已知晓,那就进来看吧!”苏樱笑。
林冲之进来,好奇的上下左右打量,“苏女娘,你这是新式养蚕法?”
“是啊!林大人觉得如何?”苏樱问。
“甚好,比旁的蚕儿肥大,想来结的茧个大、色泽鲜亮!”林冲之道,“你这蚕足红色是何意?”
刚才听了个半截,只以为是促进蚕儿长得肥壮,但为啥是红色?
苏樱看一眼胡县令,笑问:“胡大人,舍不舍得?”
“这是你的独家秘笈,舍不舍得你说了算!”胡县令大方道。
这天然彩丝一旦成了,得吓到多少人!
他舍不得,可林冲之是他好友,桐县就在隔壁,也很穷,也需要一样东西带动当地发展。
他把决定权丢给苏樱。
“这事儿还没成,林大人看了可保密,切莫声张!若成了,可将技术传授于你,但是有个要求!”苏樱严肃道。
“女娘请讲!”林冲之认真道。
“这技术只在梧县、桐县,有这东西,将是梧县、桐县致富的秘籍,也许,最好掌握在私人手中!”
说到后面,苏樱无奈叹息。
不管是私人、还是朝廷掌握,这种纯天然彩丝注定会被人盯上,她不介意让百姓都学会这门技术。
但她不想让小偷偷去,千百年后说是他们的非遗。
强盛的大唐,万国来贺,里面有棒子、小日子,这会儿人模狗样,虚心求学,把我们的东西搬回去便成他们的。
想到这里,苏樱就郁闷。
现代社会里,这天然彩丝都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
以天可汗开放的胸怀,那些小偷只要装出谦卑模样,天可汗都会慷慨让他们学。
所以这天然彩丝成了,根本拦不住小偷的猎取之心。
“女娘,林某绝无私心,只希望桐县也能像梧县一样,百姓安居乐业、富足安康!”林冲之以为苏樱顾虑他见利忘义。
“林大人你误会了,这东西既然决定告知你,便不会怀疑你的品性!我是担心这技术让外邦盗走,千百年后说成他们的。”苏樱道出顾虑。
“女娘多虑了!此物意义非凡,史书必会记载。
千百年后偷走又如何,史书的记载是抹不掉的,只能证明那些外邦是上不得台面的宵小!”林冲之朗声道。
“对!阿樱,冲之说的极是!有史为证!谁要敢说是他们的,只能证明他们是盗贼,宵小!”胡县令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