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意识到先进农具的重要性,深挖、钻研各种技术,看来是真的有思考未来。
“你呢?伯彦?”胡县令见苏伯彦一直没做声。
“回大人,我跟几位兄长、弟弟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再补充两点。”苏伯彦略微沉吟。
“哦,说说看,还有哪些补充?”胡县令问。
“第一,扩建官仓,囤积充足的储备粮,战时或灾荒时朝廷有充足的粮食可调用,调剂粮食,抑制不良商贩趁火打劫,哄抬粮价。
第二、道路修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岭南粮食年底将堆满官仓,明年补充建造大量官仓。
若道路阻塞,一旦战时、灾荒,粮食运送艰难、时间长且成本高,不若趁现在,把各道路拓宽修整。
一旦有异动,岭南道粮食可及时、快捷调运。”
苏伯彦语调舒缓,不疾不徐,颇为沉稳,还有一些没展开细谈,没必要拿堂兄弟们来映衬自己能耐。
“嗯,伯彦这话倒是提醒我,确实官仓需要扩建,道路也…得建好,如荒沟村这般!”胡县令觉得好多事情,真的忙不过来。
这一趟来的值,苏家几个小子都不错,有长安学子的眼界,又有下地劳作的切身体会。
这样的人将来为官,着眼实际,不会假大空、欺上瞒下。
只是遗憾,他们这一辈不能走出岭南!胡县令甚是惋惜。
“东西都搬进来!”这边胡夫人指挥扈从大箱小箱、吃的、用的往苏家抬。
马车后面跟了两辆牛车,张三、李四慢悠悠赶来的。
“哎呀!夫人这是作甚?”老太太、仨妯娌惶恐不安。
前几天刺史才送来几大箱绫罗绸缎,胡夫人又送些箱子,不知装的啥?
唯有苏樱很淡定,礼越重说明胡二郎在外面越好,胡家的买卖越大。
“没啥可送的,几箱绸缎而已,另外有一箱子书,是二郎在外面搜罗的杂书,还有一箱新奇玩意儿,广州港、泉州港淘的。”
还有些细葛布、笔墨纸砚、米面粮肉都忽略不提。
胡夫人说的越轻飘飘,在座的几位妇人越是不安,“夫人,礼太重,苏家实在收不起!”
“呵呵,应当的!别觉得烫手,二郎因着阿樱,才得了机会跟福东家四处奔走,长见识。
不然这些东西,别说你们,就是我这辈子也不一定见着!”
胡夫人拈起一根冬瓜糖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阿樱啊,这冬瓜糖不错,何时制一批,二郎他们拿去售卖?”胡夫人问。
“下半年,二季稻收割后,收购一批冬瓜,能制多少,还要看糖厂能供多少红糖。”苏樱回道。
“今年全县甘蔗种植比往年多,全都是翻地耕种,产出比去年至少增长三成吧?够你折腾!”胡夫人笑道。
甘蔗还长在地里,二郎就来信下订单,若不是还要靠红糖引流外地客商,二郎能包销糖厂的所有产出。
“这些都还早,不急,我现在着急的是颜料,不知夫人那里可有结果?”
苏樱担心这一季的蚕过了,又得等一个多月后的下一季。
“哎呀,瞧我这记性!”胡夫人一拍额头。
“马车上的!看你打算盘,一打岔,把这事儿给忘了!快快快,去把马车上的颜料取来。”
有扈从出去,一会儿几人抱着四个罐子进来,正红、鲜黄、靛蓝、紫色。
“可够?”胡夫人问。
这几罐子颜料可不便宜,每罐子两斤重,全是草本植物萃取的浓缩颜料,纯天然、无毒无害。
“够了!够了!”苏樱连连点头。
“时辰不早,我们得回去了!”胡夫人看看天色道。
“今晚就在这里歇,明日再走吧!”苏樱挽留。
“不了,县令忙、我也忙,待一晚,堆积的事情得忙上好几天!”胡夫人笑道。
胡县令也从书房出来,少年们眉飞色舞,谈兴很高,好久没这么畅聊过。
“伯彦呐,我这里公务繁忙,每日要下乡,还要巡视各路段修建进展,实在分身乏术,可愿来助我一臂之力?”
临别时胡县令抛出橄榄枝。
苏县令他别想了,现在是刺史大人的智囊,胡县令恨自己顾虑多,错失机会。
刚才一番畅聊,对苏伯彦甚是满意,比自家大郎有眼界,有敏锐的时局洞察力。
带在身边历练历练,很快便能独挡一面,自己也轻松许多。
走不出岭南又如何?做自己的智囊一样施展才华。
“大、大人?”苏伯彦没想到县令如此看中自己,“晚辈不过纸上谈兵,并无实际阅历,恐负大人厚望!”
其他少年艳羡的看向苏伯彦,谁不想被人认可?谁不想少年得志?
苏时彦眼热的不行,看着伯父、三叔得刺史、寺卿大人提携重用。
也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遇到贵人赏识,今日胡县令考校,他很努力的表现。
没想到今日胡县令是带着目的考校,早知该更努力的表现。
“唉,伯彦,你呀,还是书生意气,太拘泥!哪个生来便会?
不都是从第一次开始?慢慢积累资历的?怎么样,可否愿意到我那里历练?”胡县令笑眯眯的。
“愿意!谢大人赏识,晚辈定不负大人厚望!”苏伯彦激动道。
第241章 想兑换种粮
“阿樱,我们喷啦?”仨妯娌拿着稀释好的颜料水,再次确认。
“嗯,跟红糖大蒜水一样的喷法。”苏樱点头。
这些颜料是浓缩成膏状的颜料,按比例用热水化开,晾凉至常温,再喷在桑叶上喂蚕宝宝。
也是做的实验对比,正常喂养和喷红糖大蒜水喂养的各一组。
四种颜色就是八组数据,仨妯娌加苏绿各负责一个颜色的对比喂养、观察记录。
正好四个房间分开,互不干扰。
苏樱每天要来观察两三趟,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加快孩子们的珠算授课。
苏伯彦当天就收拾包袱随胡县令走了。
原本想等着收割完小麦再走,但胡县令后面越来越忙,杜氏果断收拾行囊让大儿走。
临别时,苏伯彦叮嘱弟弟苏仲彦,把村学办下去,家里大小事情多费心。
也叮嘱苏时彦、苏辰彦、苏权彦,不要泄气,胡县令知人善用,时机到了,机会自然会来。
苏樱写了一份珠算口诀给胡夫人,加、减、乘、除各不相同。
胡夫人先玩着,待麦子收割完,少年们会到县衙授课,她的账房先生们都可以来学。
同时让兄长带了两架算盘,随同口诀表、使用方法,通过驿站给父亲、三叔邮去。
至于孩子们,得知珠算学会后,先生会带着他们随户曹下乡帮忙收税粮,学习热情高涨。
每日下学回家,坐那儿念念有词打算盘。
别说这种计算方式比算筹快了不是一星半点儿,搞得几位村老都来了兴趣,让王三郎又做了几架,也学着打算盘。
如今荒沟村,除了静等麦子成熟,走哪儿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算盘声。
“阿樱,快看,蚕儿的腿变颜色了!”杨春华惊喜道。
每天早上早饭后的第一件事儿,先去看蚕宝宝,已喂了三四天的颜料。
杨春华负责红色,一进去发觉簸箕里的蚕儿好像红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蚕足部分泛红,赤红赤红的。
“嗯,大部分的气门都红了,再过两天,剩下的应该也泛红。”苏樱看了看道。
有的蚕宝宝气门全红,有的部分红,有的只有一点点红。
“哎呀,我的也是!”另一间屋子的韦氏也惊呼。
“阿樱、阿樱,我的也变了!”苏绿跑到门口大声喊着。
杜氏笑盈盈的,不用说,都在变色。
“哎呀,太好了,我们快要成了!”几人压抑不住的激动。
“稳住、稳住!还早呢,吐出来的丝还不晓得是啥颜色!”苏樱强装淡定。
“至少方向没错!”杨春华欢喜道。
这么久终于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就算这次没成,下一季再接着实验,方向没错,迟早会成功。
“对,二婶说的对,至少咱们方向没错!”苏樱笑道。
“我瞧瞧!”苏老太太听到动静,拄着拐杖过来瞅瞅。
那几罐子颜料比一箱子绫罗绸缎还贵,浓缩的无毒无害颜料,兑成染料得有十多二十缸子,可染上百匹绸缎,却拿来喂养蚕儿。
也是县令夫人送的,要是苏家买的,老太太在想自己还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不给苏樱几拐杖打去,败家子!
“阿娘,你来看!”杨春华扶着老太太进蚕室。
“啧啧,还真让你们给玩出来了?”老太太咋舌,老咯、老咯,搞不懂这些咯。
“还没呢,还没吐丝,也不知会是啥样!”杨春华谦虚道,眼里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