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苏步成只见过成熟的甘蔗,没见过幼苗,转头看向苏老三。
“回大人,此乃甘蔗!”苏老三上前道。
“哦,这就是你们种植的甘蔗?来说说,如何种植。”
窦静看着地里整齐排列的秧苗,感觉跟水稻异曲同工,都讲究横平竖直。
“是!”苏老三把苏樱的甘蔗种植讲述一遍。
“苏署丞,按照你所述方法,甘蔗产量必能增加,且根根粗壮?”
“回大人,是的!梧县今年的甘蔗种植皆采用此法,年底甘蔗产量将大幅提升。”苏老三躬身道。
“卢大人,你们可有推广?”窦静听得激情澎湃,暗自懊恼自己来晚了,错过甘蔗种植季。
“回大人,其它各县有宣传,并未强推,今年重点是两季稻,甘蔗种植待年底梧县成果出来,再大力推广。”卢照时回道。
想要做的事儿千头万绪,只能紧着最重要的先做。
第224章 老天开眼
“哟!苏大人你家今日做甚好吃的?勾的我都饿了!”窦静感觉饥肠辘辘。
空气中飘着羊肉大葱饺子的香气,还有红糖发糕的香甜。
“是啊,这味道真香!”其他人也纷纷打趣。
早上匆匆赶路,在县城吃的豆浆油条、米糕、羊肉馅儿饼。
第一次吃到新鲜吃食,个个吃的肚子滚圆才作罢。
到了荒沟村,下田地,又钻树林,不知不觉竟然饿了。
这一说饿,有人肚子发出咕咕鸣叫。
“诸位大人莅临寒舍,仓促间没啥好招待的,羊肉大葱饺、红糖发糕!”苏步成邀请众人上桌。
人多,临时改在校舍用餐,课桌拼接成几个大桌。
“你们用这个授课?”窦静瞅见推到角落的黑板,上面还写着《论语》中的《两小儿辩日》
“回大人,是的。”苏步成回道。
“嗯,不错,此法甚妙!”窦静觉得这一天见到太多新奇,太多惊喜。
拿起黑板槽里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觉得挺有意思,一不留神,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
“这东西好!咱们以后到田间地头授课亦用它!”窦静立马想到它的用途。
“回大人,如今梧州官学授课也是用的它,效果极佳。
先生授课不再光是念,学子们也不再似往常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卢照时道。
“嗯,卢大人甚是识货!”窦静赞许。
每桌一钵热腾腾的饺子、一簸箕红糖发糕、一钵菘菜粉条。
没办法,穷山沟拿不出精致的瓷盘、瓷碗,只能凑合。
饿极的众人也不挑,拿起筷子往自己的竹碗扒拉羊肉饺子,一口下去,香迷糊了。
饿了啥都好吃。
再抓起一块胖乎乎的红糖发糕,切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蜂窝眼,难怪蒸的胖乎乎。
一口咬下,香甜有嚼劲儿,又是另一种口感。
“苏大人!这是红糖做的吧?叫啥?”窦静大口吃着,一点儿不讲究所谓的斯文。
司农寺的人经常田间地头跑,大多不拘小节,跟农人差不多。
“回大人,正是!”苏步成也是第一次吃,被这新吃食惊艳到。
“今日你可是破费了!用了多少红糖!”窦静心疼坏了。
“大人来,草民家无甚可招待,还请大人莫要嫌弃!”苏步成客气道。
“唉!嫌弃啥,红糖!你知道京城红糖有多金贵?”窦静吃完一块,又抓起第二块。
“今儿有福,在你家吃到红糖,又吃到新吃食!”
“大人喜欢就好,就怕怠慢大人!”苏步成笑道。
吃的急,差点儿噎住,众人这才舀起菘菜粉条汤品尝。
这菘菜粉条汤清淡,放的茶油,里面还有煎蛋,那味道鲜香,一喝停不下来。
风卷残云,每张桌上都吃的干干净净。
“嗝!”窦静舒坦的打个饱嗝。
以为是苦差事,却不想那么多惊喜,甚至连吃的都不简单。
卢照时默默抚着肚子,他也撑到了。
这苏家做的吃食与众不同,每次来吃都不一样,每次都吃撑。
“卢大人,我这粮食专署区初设,各个事项千头万绪,向你要几个人手帮衬,如何?”窦静玩味的看着卢照时。
“大人抬爱,敢问要哪方面的人手?下官好挑选。”卢照时问。
“熟悉荒沟村种植技术,善稼穑,懂官府农事流程。”窦静几乎是比照某人在画。
“呃,大人,他如何?”卢照时指着苏老三。
“此人在官府待过,善稼穑,荒沟村所有种植技术都烂熟于心。”
“甚好!”窦静点头,“明日可愿随我一同前往岭南道都督府?”
天降大好事,苏老三惊愕的看向兄长。
苏步成点头,苏老三这才起身。
冲窦静躬身道:“多谢大人看重!草民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大人重望。”
言罢,眼眶已泛红。
“好了,先别忙着谢我,你也知道,司农寺向来吃力不讨好,到时别骂我把你当牛马用就好!”
窦静扶起苏老三。
“给大人当牛做马,是草民荣幸!”苏老三肺腑之言。
村老们朝苏老三道贺,苏老三一一还礼。
司农寺其他属官、种植专家也朝贺苏老三,窦静笑呵呵看着。
老部下,熟悉各种流程,用着顺手,而且推广的种植技术他最懂。
现成的便宜不捡白不捡。
流犯又如何,上报时去掉名字就行,就是有些不地道。
可你敢把苏家的名字大咧咧送到天可汗眼前吗?嫌安逸日子过得太舒坦,故意让天可汗难堪不是!
这么个人才放着不用,甚是可惜。
所以窦静打的算盘是:人要用,功劳没有,最多酬劳比旁人重些。
在场的卢照时、苏步成何尝不知?
可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何必计较这些?
再说身为流犯,一身本领没浪费,已是知遇之恩,你还想怎样?
“恭喜啊,三婶!”苏樱笑嘻嘻道。
“阿樱,该我们谢谢你才是!”韦氏又哭又笑的。
夫君得到原上司看重,是好事儿,先不说流犯身份,单是这份荣耀就让人欢喜。
厨房里,妇孺们得到消息,全都恭贺韦氏。
苏老太太不停抹泪,老天开眼,大郎得刺史大人看重,如今三郎又得原上司提携。
要是能弄些政绩,兴许哪天还能盼来赦免,一家人回长安或荥阳老家!
“还是你们苏家能干,这才多会儿,就有好事儿!”郑娘子感叹又羡慕。
“说不定哪天你们就能离开岭南!”
“哪有那么好的事儿?”苏樱笑。
“窦大人、卢大人再惜才,也不能坏了朝廷规矩!
就这些他们已担了天大的责任,押上仕途在用人,哪敢奢望更多,只求不连累两位大人。
哪像阿姐,你们随时可离开岭南。”
“这荒沟村有谁比得过你?才来多久,这里就大变样!你是没看到,当初我们那会儿,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难啊!”郑娘子说着又想起当年。
“好啦,阿姐,荒沟村会越来越好,说不定哪天真叫你离开,你还舍不得呢!”苏樱逗道。
“可不,两季稻种上,甘蔗种上,又是蜂蜜、又是粉条、茶油,外面哪有这好事儿!真要离开,还舍不得呢!”郑娘子笑道。
忙活完,苏樱给每人送一碗饺子,一大块红糖发糕,郑娘子几位妇人欢欢喜喜离开。
第225章 谈心
晚上窦静、卢照时、王延年、胡县令安置在苏宅住宿,其余人分散各家将就住一晚。
苏家人挤在堂屋开会,苏步成、苏老三明日要随窦静他们离开,家人聚一起说说话。
“大郎、三郎,好好干,莫要想家!跟着大人干出一番政绩。
大人高升,你们也能捡个功劳,也许有生之年,咱们能离开岭南!”苏老太太殷殷叮嘱。
“阿娘!放心,儿子们会好生干,不辜负大人期望!一定让阿娘有生之年离开岭南!”苏步成好生哄道。
这种可能微乎其微,看看荒沟村就知道,苏步成没幻想过,这会儿纯属哄老母亲开心。
“你们都是好孩子!”苏老太太忍不住又抹泪。
就像当年大郎赴京赶考,寄托了全家希望。
“阿娘莫要再哭,儿子们一定让阿娘风风光光离开岭南。”三个儿子齐声道。
一副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着实感人!
“我养的儿子能不知晓?阿娘是高兴!”老太太嗔道,“如今大郎、三郎得了机会,就剩二郎。”
这一说,本就有些失落的苏老二更是愧疚,三兄弟中自己最笨,一把年纪还让老母亲忧心。
“二弟,你也别着急,待农忙后先把婚事办了,屋里也有个知冷知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