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这又是新菜式?”胡县令尝了一口酸萝卜鸭子汤,暖和开胃。
  “是!这道菜夏日吃着开胃,冬日吃着暖胃,鸭子便宜,只需几个老坛泡萝卜、一两块泡姜便能做出。”苏樱回道。
  “这道菜好,以后我家也做来尝尝!”村老们纷纷点头,便宜实惠又开胃。
  胡县令又夹起凉拌三丝,同样的粉条,县城食肆、客栈可是把吃法研究了个透,不知苏樱还能玩出啥花样。
  酸酸辣辣,除了粉条的q弹,还有莴笋丝的爽脆、胡萝卜丝的甘甜。
  与往常的酸辣粉口感大不同,大油大荤过后,这道菜很解腻。
  “嗯!不错不错!”胡县令放下筷子,“看来梧县又要增加几道菜式!”
  酒过三巡,大家就着油酥豌豆下酒,慢慢聊着闲话。
  油条端上来,一人一根油条,吃起来咔滋咔滋响。
  因为入口化渣,一咬便簌簌掉渣,每个人都用手接着。
  “这吃食叫啥?”胡大郎很喜欢这种酥酥脆脆的口感。
  “油条!要是配上甜豆浆,味道绝佳的早膳。”苏樱道,“时间仓促,不然该磨些豆浆的。”
  “妙,这要是在州府售卖,每日来吃的人肯定不少,就这一样吃食便可养家糊口。”胡大郎赞道。
  食肆的吃食都比较单一,多是胡饼、汤饼,油炸吃食从未见过。
  一招鲜吃遍天,在州府支个摊炸油条,搭配豆浆,生意肯定好到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胡大郎随口一句话,猛地提醒苏樱。
  “大人,如今县城客商可还多?”苏樱问。
  “多,比往年多了两三倍不止,马上过年,还有不少商队滞留,筹集货物,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女娘怎地问起这个?”胡县令说着,脸上露出笑意。
  “我想着要不咱们趁着过年,去城里摆摊售卖豆浆油条,挣点儿过年钱!”苏樱毫不隐藏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胡县令巴心不得有更多美食出现在梧县,吸引更多客商。
  “给你介绍几个酒楼,正好你这几道菜卖与他们!”
  以前梧县穷,再好的菜式也挣不了钱,没有市场消费基础。
  如今不同,客商云集,餐饮繁荣,但多是粉条菜式打主力。
  开始新鲜,时间久了,会让人消费疲劳,需要不断增加新菜式。
  “多谢大人,那我们这里准备准备,后天就进城摆摊。”苏樱趁热打铁,敲定。
  “甚好,你们来了,我让牛二给你们寻个好摊位,免得不开眼的找麻烦。”胡县令也豪爽。
  “还是大人想的周到,这些天大人家的早餐我们包了!呵呵!”苏樱乐呵呵道,城里有人好办事。
  村老们一个都插不上嘴,就看苏樱与县令几句话就搞定,好好的乔迁喜宴吃成商务餐。
  还没回过味,苏樱又来安排他们,“各位村老,咱们明日聚餐后,各家清理一下,把存留的油汇总起来。
  后日咱们组队进城卖豆浆、油条,顺便全家老小逛逛街过年。”
  “组队卖豆浆、油条?逛街过年?”村老们感觉云里雾里的,跟不上苏樱的节奏。
  “对!辛苦一年,咱们也放两天假,带着妻儿老小进城逛逛,顺带摆摊挣几个小钱。”苏樱笑嘻嘻道。
  “嗤嗤,阿樱这主意妙!”苏老三忍不住笑了。
  什么时候钱最好挣?什么时候客流最大?当然是过年!
  进城玩的同时还挣钱,也就阿樱想得出来!玩也玩了,钱也挣了,多好!
  胡夫人听着苏樱的安排,心中叹服,在这孩子眼中,哪儿哪儿都能看到钱的影子,比自己的精明能干多了。
  “甚好!相信过完年,这油条定能传到州府,到时我也能在州府天天吃上。”胡大郎抚掌笑道。
  这个村子的人真齐心,难怪人家能这么快把路修通。
  第192章 俚人孩子也要读书
  早上天蒙蒙亮,粉条厂里就聚满了人,苏樱调整人手和菜式。
  “阿樱,咋回事儿?怎么变成熬汤?”众人不解,过年光喝汤?
  “今日调整一下菜式,改成吃火锅,完了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苏樱笑道。
  “啥事儿?”众人猜着准是好事儿。
  “明日咱们进城售卖豆浆、油条!挣过年钱,把孩子们也带上!”
  “啊?真的!”众人惊喜。
  这几个月挣了不少钱,家里添置不少东西,都能吃上饱饭,可也累得够呛!
  压根没想过进城逛街。
  苏樱这个进城逛街还挣钱,太令人开心了,逛街开心、挣钱更开心!
  现场气氛欢乐,大家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熬汤的熬汤,有条不紊。
  “阿樱,这鱼怎么片?”几位妇人把鱼片的惨不忍睹,达不到苏樱的要求。
  “呃,王三叔他们来了没?”苏樱只能寄希望给那帮木匠。
  “来啦,阿樱,有何吩咐?”王三郎进来。
  “王三叔,你会片鱼吗?”苏樱指了指案板上的几条大鱼。
  “这简单!刀给我!”
  王三郎拿起刀剁掉头尾,然后横向片出肉片,切成三指宽的肉片,剩下的骨架剁成同等大小的块。
  整套动作麻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哎哟,看不出王三郎还有大厨天赋啊!”郑娘子玩笑道。
  “这有啥,以前吃鲈鱼片,你家几位兄长不比我差!”王三郎说着,手起刀落,干的更欢实。
  “阿樱,后面咋弄?”郑娘子问接下来的流程。
  “打鸡蛋,蛋清、蛋黄分开装,葱姜蒜加盐将鱼头、鱼骨、鱼片码入味儿,裹上蛋清即可。”
  苏樱正与杨家两妯娌卖力炒着蚕豆,没啥零嘴,炒点儿蚕豆给孩子们哄哄嘴。
  还有的把洗净的蔬菜切好,一盆盆装好备用,包括葱姜蒜、辣根、辣蓼草等各种调料。
  甚至还有一坛子酱油、醋。
  孩子们没舍得睡懒觉,在外面追逐打闹,等着开席。
  杨大郎带人按照苏樱的安排,搭了十几个临时灶,各家各户把长凳搬来。
  大铁锅安上,一桶一桶的鸡汤倒进锅里,每个灶旁都摆上切好的卤下水、卤鸭,炒蚕豆。
  然后是一盆鱼头与排骨、一盆鱼片、一盆猪肉片、泡发好的粉条、蔬菜等。
  巳时末,金风寨的头领阿德带着人赶来,一坛红糖做礼物。
  中间摆了几张桌子,放着葱姜蒜、辣根、辣蓼草、油盐酱醋等佐料、调料。
  苏步成、杨老汉等热情迎接。
  “大人!”阿德冲胡县令行礼,“多谢大人对金风寨的扶持!”
  有了胡大人的扶持,整个梧县的甘蔗都售卖给糖厂,糖厂原料得到充足保障。
  其他俚人通过售卖甘蔗变现,金风寨榨完的甘蔗渣又卖与造纸厂,把甘蔗的价值充分利用。
  现在梧县俚人、汉人都通过金风寨得到甘蔗种子,以及种植方法。
  开春即可种上,秋收后糖厂兜底包销,不用担心砸在手里。
  多方互惠互利,皆大欢喜。
  金风寨这几个月靠着红糖赚的盆满钵满,糖厂工人根据经验甚至改进工艺,产出的红糖质量越来越好,出糖量也比之前高。
  待金风寨的路修通,将更上一层楼。
  阿德真切感受到与汉人合作共赢的好处,对胡县令更加诚服。
  “客气,客气!阿德头领有眼光、有见识、识大体,带着金风寨村民富裕!”胡县令谦虚道。
  几人相互谦让着入了座,看着这奇怪的吃法都颇为惊奇,不知该如何食用。
  苏樱现场示范,先按自己的喜好调配作料碗。
  然后把鱼头、鱼排骨、猪肉、蔬菜等放锅里煮,熟了后放碗里攒着佐料吃即可。
  卤味、蚕豆等是下酒菜。
  每个灶旁都提来一桶熬好的醪糟米酒。
  “来,祝我们荒沟村、金风寨来年风调雨顺,粮食翻番,所有产品大卖!
  祝我们梧县新年新气象!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祝我大唐万世昌盛、国泰民安!”胡县令举杯道。
  “祝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村民们齐声道。
  一碗热腾腾的米酒下肚,心里那个美呀!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孩子们忍了一上午,这会儿终于可以开干,有鱼有肉,有各种调料,孩子们没过过好日子,这一顿让他们感觉如同神仙日子。
  顾不得烫嘴,捞起菜蘸两下调料,吹吹就往嘴里塞,太香了!
  还有那个卤下水、卤鸭,也好吃,还有最爱的米酒。
  哎呀,这也好吃,那也好吃,嘴忙不过来。
  “慢点儿,小心鱼刺!别噎着!”妇人们没吃几口,生怕一不留神孩子出岔子。
  满是欢喜看着孩子吃的狼吞虎咽,眼眶都泛着红。
  当爹娘的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把好的留给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