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有心想要复刻,“铺上砂浆便可?”
  “非也,里面大有讲究,还要拉筋骨,不然经不起车马碾压。”苏步成摇头。
  “还有甚讲究?”胡县令越听越神奇,“苏先生,快说来听听。”
  “二弟,你来给大人说说!”苏步成唤来二弟。
  开山筑路二弟功劳最大,好歹在县令大人跟前露个脸。
  “见过大人!”苏老二冲胡县令躬身行礼。
  “苏二郎君,快快说说,这砂浆路还有甚讲究。”胡县令虚心请教。
  “回大人,铺砂浆前,还需给路面加筋骨,就像人要有筋骨,血肉才能附着生长。
  没有筋骨的砂浆只是一层齑粉,经不起几次碾压就碎掉。”苏老二语速不急不缓。
  “这个比喻挺有意思!”一旁没说话的胡大朗眼前一亮,忍不住插话。
  只以为是简单的铺砂浆,却不想竟有这么多道道,果真隔行如隔山。
  “用何物做筋骨?”胡县令又问。
  “就地取材,我们用成熟竹子剖成条,晒干,在桐油中浸泡几日。
  路面两边用木板框住,里面用竹条搭建一定间隔的竹网格。
  倒入砂浆、压实、抹平,晒干凝固后,路面坚硬、干净,比泥土路好走许多。”
  苏老二很细致的解说。
  “为何要用桐油浸泡竹条?”胡大郎不解。
  “桐油浸泡可使竹条受到保护,不易被砂浆侵蚀、腐朽,经久耐用,延长路面寿命。”
  “怎么样,大郎,这些在别处可学得到?”胡县令笑呵呵看着大儿。
  “这里果然藏龙卧虎!难怪父亲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胡大郎心悦诚服。
  看似简单的修路,却有这么多说道,自己白读十几年的书,竟一无所知,惭愧惭愧!
  “这些水管便是当初冷却山石所用?”
  胡县令见路边竹水管绵延不绝,惊叹荒沟村的人动手能力强。
  “是,这水管留着,可供路人口渴饮用,将来也可作灌溉引水用。”苏步成解释道。
  “你们这些长安来的,脑子就是比旁人好用!”胡县令笑道。
  走了七八里路,砂浆路变成铺着石块的路基,还没夯土,更没拉竹筋骨。
  “这是中间一段,得年后再修。”苏步成介绍道。
  路口切换处有近一尺的落差,马车不好过。
  村民们自发搬来石块、泥土填上,马车小心下到路基上。
  此刻马车不再平稳,而是摇晃、颠簸个不停。
  胡夫人顾不得避讳、讲究,下了马车。
  全是石块铺垫的路面不好走,高低不平,走着磕磕绊绊。
  胡夫人走的艰难,面上强装镇定,维持仪态。
  一双手伸过来扶住,“夫人当心!”
  胡夫人扭头,是人群中唯一的女娘苏樱,笑笑,“多谢!”
  “夫人客气!”苏樱友善笑笑,不再多言。
  “你们荒沟村的人真聪明,也舍得下力气!这路要是县衙徭役,都不知要修多久!”胡夫人找了个话题聊。
  “没办法,不修路,进出不便,去镇上一趟,来回至少五个时辰,背篓背、肩膀挑,费时费力。
  不如狠狠心,修一条宽阔道路,一劳永逸!”苏樱笑道。
  “谢谢你啊,帮了我们胡家大忙!”几句话胡夫人便喜欢上苏樱,觉得俩人气场很合。
  “夫人客气,该我们感谢大人才是!没有大人扶持,我们荒沟村还在一点一点往外背粉条呢。
  哪会有这么多人帮着建设?这路真要是我们自己修,没个三年真修不出来!”苏樱不吝美言夸赞胡县令。
  “你这女娘与众不同,旁人恨不得功劳往自己身上捞,你想的却是别人!”
  胡夫人大概知道为啥二郎能够与苏樱一拍即合了。
  “夫人,我们是流犯、是小小村民,要想改变现状,力量薄弱。
  但胡大人不一样,他是一县之主,能量比我们大得多。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千千万万个人加起来,力量就是巨大的!
  胡县令振臂一呼,全县百姓相应,要做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我们做每一件事,皆是举全村之力,而胡大人将它同比放大到全县,梧县就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
  听着治下百姓如此赞美、认可丈夫,胡夫人眉眼中都带着欢喜。
  “你这样有见识的女娘不多见!”胡夫人真心道。
  “这么能干的夫人更不多见!难怪胡二郎君学识渊博,又颇有经商头脑,想来是得了夫人真传!”
  苏樱既夸赞胡夫人,也夸赞胡二郎。
  “呵呵,你这丫头,小嘴儿抹了蜜似的!你要是做生意,可没我胡家啥事儿了!”胡夫人被逗乐。
  “别啊!夫人可千万要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我们荒沟村还指着背靠大树好乘凉呢!
  没有胡家,我们这些东西卖给谁去?胡家生意公道可是梧县人人称颂的!”
  “哈哈哈!借你吉言!希望我胡家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胡夫人哈哈大笑。
  第188章 带偏
  有苏樱的插科打诨,那段难走的路不知不觉间走完。
  前面一段路又成了夯实了土的常见土路。
  胡县令讶异的看向苏步成,这里咋成土路?不应该是砂浆路吗?
  “回大人!这粘土出自金风寨,只能从外面往里一路铺过来。”苏步成解惑。
  “哦,我说呢!”胡县令点点头。
  从砂浆路切换到石块路基时,觉得很难走,脚底板上踩了不少麻窝。
  这会儿从石块路基切换到土路,胡县令觉得土路好柔软。
  这土路夯得很实,就算是雨天也不轻易冲刷走,但荒沟村高品质高要求,愣是加铺砂浆。
  虽繁琐,但至少好几年路面平整,且不积水,谁不想走干净整洁的路。
  想想那种脚陷在泥泞中的狼狈和艰难,特别是黄泥浆,又粘又滑。
  这么一想,砂浆路贵有贵的道理!
  “还有比这更好的路吗?”胡县令随口问苏樱。
  这女娘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个与众不同的脑袋。
  “有!只是缺原料!”苏樱肯定道。
  “看,我就猜着你还留了一手!”胡县令笑道。
  “大人,不是民女留一手,是缺原材料!”苏樱认真道。
  “哦,缺什么原材料,说来听听,看能不能想办法凑齐,县城的土路也该修一修,不然夏天雨水泥泞,客商行走不便。”
  胡县令心动不如行动,打定主意把县城也整修一番。
  “比这更好的是钢筋水泥路!需要水泥和钢筋。
  水泥是用青石山的石灰石、粘土磨成面,煅烧成熟料,再与铁矿渣按比例混合,同磨成粉。
  钢筋顾名思义,是比铁更加坚韧的钢制成。
  先用它在夯实的路面上构建筋骨网络,然后浇灌水泥、河砂、碎石混合而成的砂浆,这种砂浆叫混凝土。
  晾干后的坚固、耐用程度,远非刚才的竹筋砂浆路可比。”
  苏樱这个钢筋水泥路震惊了在场的人,他们震惊的不是原料制取难度之大,而是这么费力搞出来的原料,竟然只为铺路,与他们认知冲突。
  胡县令捋着美髯沉默好一阵,“女娘,你这钢筋水泥应该不止筑路一个用途吧?”
  费力吧啦弄出来,就为了铺路,不若凿石板铺路,一样经久耐用,费力程度两者旗鼓相当。
  以他对苏樱的了解,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事儿。
  “胡大人睿智!竟能想到更远!”苏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若真有钢筋、水泥,城池加固后将牢不可破!”
  本来是受家中新宅子抹泥浆启发,将这种泥浆用到路面,加固路面。
  粘土磨成粉,与石灰、沙土按比例搅拌,凝固后有一定的粘性和坚硬度。
  操作简便,就地取材,费不了多少力气。
  没想过烧制水泥,没有钢筋的水泥用处不大,不牢固。
  这会儿是胡县令问起来,顺口说说。
  以大唐目前的钢铁产量,能满足军队装备、农具生产就不错了,多的别想,除非用高炉法大幅提升钢铁产量。
  “嘶!”在场众人无不惊骇,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威力无比!
  “真有那般厉害?”胡大郎两眼灼灼。
  “当然!用它还可建高楼,可高达数百尺,建造速度快且牢固!”都说到这里,苏樱不介意再扔个重磅炸弹。
  “数百尺!”胡大郎呆住。
  这、这…脑子宕机了。
  苏老二更是眼睛放光,旁人听了只是震撼,业内人士却不一样,敏锐嗅到它的重要性。
  古代建城墙、院墙用糯米加黏土、石灰按比例制成的砂浆粘合,耗费大量粮食。
  若真制出这水泥,可替代这种粘合剂。
  将作监能工巧匠荟萃,即便阿樱给不出具体比例,但有了这个思路,要不了多久,将作监绝对能捣鼓出水泥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