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长安气象万千,万国来贺!天可汗千古一帝,阿姐有机会回长安,一定要好好感受感受我大唐盛世的气象!”苏樱不吝赞美。
  她也想看看贞观之治下的大唐帝国,可惜穿越过来时是在流放途中,大唐的恢弘气势、长安的繁盛只存在于她所读过的历史教科书中。
  “我跟你一样,今生大抵是不可能的!”杨春华叹道。
  “怎么不可能?虎子、阿桑、阿木出息了,阿姐不就跟着回去了?”苏樱冲口而出。
  杨春华一个寡妇,如果真有那一天,相信杨家人会带她走的。
  “虎子他们啊?都是好孩子,真希望有那一天!”杨春华漾起温柔的笑。
  想起自己的阿宝,要是还在,得十岁了,现在也该准备上村学。
  自己也会像郑盼儿一样着急忙慌的撵回家,揪着孩子耳朵,耳提面命好好读书。
  “阿姐,相信我,会有那一天的!”苏樱安慰道。
  “我信,有阿樱在,咱们村啊,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杨春华认真道。
  “阿姐,你出身名门,腹中有才华,可愿来给女娘们授课?”苏樱邀请道。
  “我们学的都是华而不实的,哪比的阿樱?”杨春华笑道。
  “阿姐,你们是名门,那些繁琐礼仪、规矩一点儿错不得,村里下一辈的女娘出身贫寒,若不早早学习训练,真有那一日回长安,难道让人看轻不成?
  荒野生存要学,高门大户的礼仪、规矩也要学,哪怕这一代人走不出去,也要为下一代做准备,千百年的世家底蕴可不能轻易抛弃,是孩子们的登天梯。”
  “还是阿樱看得透彻!”杨春华没想到一个寒门小户的女娘懂的这么多,说得很在理。
  “将来咱们村的人出去,不但能自己活得风生水起,还要能造福百姓,兼济天下。”苏樱朗声道。
  杨春华看着苏樱,小小女娘,大大能量,总是那么斗志昂扬,充满生机。
  “所以,阿姐答应了!”苏樱见杨春华不说话。
  “嗯!”杨春华点头,“阿樱不许嫌我浅薄。”
  “哪会?阿姐授课,阿樱也要来听课!学习阿姐的大家风范!”苏樱笑道。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苏绿静静听着,眼神中全是崇拜。
  堂姐好会说,肉眼可见的看到这位婶子脸上越来越有神采,笑容越来越多。
  自己听着也高兴,全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总觉得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这是你妹妹?长得真俊!”
  杨春华见苏绿在自己和苏樱身上来回看,眼神清澈像小鹿,一看就是老实、温顺孩子。
  “是啊,我三叔家的,阿绿!性子温顺,聪慧又美丽。”苏樱说着挼了挼堂妹脑袋。
  “阿樱!”苏绿被夸的不好意思。
  一直认为自己胆小、笨拙,是几个姐妹中最不起眼的,堂姐嘴里夸赞的是自己吗?自己有那么完美吗?
  “我们阿绿是天底下最最可爱的女娘!”苏樱又夸赞一句。
  苏绿脸羞的通红,心里却甜甜的。
  “阿姐!还有小桃,还有小桃!”坐门口的小桃见阿姐忘了自己,大声提醒。
  “对,还有我们小桃,你和阿绿都是阿姐最最好的妹妹,最最美丽的妹妹!”苏樱笑呵呵道。
  “小桃几岁?”杨春华看着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小桃,想起当年自己也有个这么大的妹妹。
  “五岁!”小桃脆生生道。
  “真可爱!”杨春华伸手摸了摸小桃软软的毛发。
  “阿姐真美!”小桃语出惊人。
  “是吗?小桃嘴上也抹了蜂蜜吗?这么甜?”杨春华被逗笑,“我是你婶子!你阿姐逗婶子开心呢!你怎么也喊阿姐?”
  “可是,阿姐真的很美!”小桃大眼睛充满迷惑。
  眼前的杨春华是真的好看,笑起来特别温柔!
  “哎呀,小桃,婶子真的好喜欢你!”杨春华一把抱住小桃,吧唧一口,“哈哈哈…”
  磨坊里传出几人的欢声笑语,路过的村民终于又听到杨春华的笑声。
  第116章 惠民百姓
  梧州州府胡记杂货店,刘掌柜望着店外过往行人,面色忧愁。
  唉,这杂货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个月的售卖又下滑,东家那边全靠这店支撑,可自己再用心,还是止不住颓势,刘掌柜觉得自己有负主家托付。
  正长吁短叹,两辆牛车来到店门口,胡县丞父子来了,还有老莫。
  “东家!”刘掌柜忙迎出门,“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刘掌柜辛苦了!”胡二郎挽住刘掌柜,亲切道。
  刘掌柜见胡二郎面带喜色,面上不显,心中升起疑惑。
  怎么县丞大人也来了?还有老莫,身后还跟着两个壮汉,车上放着两个物件,用麻布片包裹着,有一堆铁件儿,还有几个礼盒。
  这、这…,刘掌柜看不懂了,这来的实在蹊跷。
  “走,屋里说话!”见刘掌柜面露探究,胡二郎低声道。
  “是!”刘掌柜带着几人往后院去,只留两个看店的伙计。
  老莫招呼伙计、壮汉把车上东西搬到后院,“当心些!别磕碰坏了!”
  “东家,这是…”刘掌柜的好奇心被勾起。
  “打开给刘掌柜看看!”胡二郎吩咐道。
  两个壮汉小心打开其中一个麻布片包裹的物件,露出一张崭新的江东犁。
  “这是什么犁?”刘掌柜看出与店里的直辕犁不同,不知作何用。
  “江东犁!有了它,直辕犁将再无市场,被淘汰!”胡二郎信心满满道。
  刘掌柜看看主家,头次见主家这么踌躇满志,“东家从何处觅得?可有人用过?”
  “用过!不然不会特意来一趟!要不了多久,整个梧州必将被江东犁取代!”胡二郎眉飞色舞。
  “恭喜东家、贺喜东家!”刘掌柜忙恭喜道。
  事实如何,他不敢下结论,但主家开心时,自己不去扫兴便可。
  “得了,刘掌柜,我知晓你并不相信,明日你带着老莫他们找块地耕一下,一试便知晓!”胡二郎吹了吹热汤茶,慢慢喝下。
  唐代的茶不是现代的茶叶泡水,而是煮茶法,将茶叶研磨成碎末,加入葱姜、盐或糖熬煮后喝汤汁。
  宋代是点茶法,将茶叶研磨成碎末置于茶盏中,先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再继续注入沸水,用茶筅搅拌,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精致的人在粥面上勾勒各种图案,彰显制茶人的高雅。
  现代的泡茶法从明代开始的,朱元璋废除团茶,推广散茶,饮茶方式得以大大简化,推广扩大。
  “这江东犁如此好,主家特意过来一趟,想必还有安排,不知主家…”刘掌柜看着胡二郎。
  “这江东犁与直辕犁一个售价!”胡二郎利落道。
  “一个售价?”刘掌柜惊得站起来,惋惜道,“多好的发财机会!主家为何…”
  “放心,刘掌柜,咱不会做亏本买卖!自有盘算!”胡二郎示意刘掌柜坐下。
  “这是从梧县带过来的两位木匠,这江东犁咱们不但不涨价,还承接来料加工!让这江东犁尽快普及、推广下去!”
  “东家!”刘掌柜呆住,好半天才回过神,冲胡县丞、胡二郎深深一揖,“东家高义!”
  这农具是多少农人梦寐以求的,东家舍弃利益只为推广,不管主家图谋什么,得利的终归是农人。
  刘掌柜自己也是农人出身,知道农人有多艰难。
  主家想方设法让农人用得起,农人有神器助力,将会轻松不少,真心实意感激不尽!
  “刘掌柜客气!快坐下、快坐下!”胡二郎扶起刘掌柜,“还有几样东西给你看看!”
  “甚好东西!”刘掌柜一扫之前的愁眉,眼神期盼,也不知主家是何机缘,连着得了好东西。
  打开礼品盒,里面放着两小扎红丝线捆扎的粉条,蕨根粉条、葛根粉条,高档精致。
  “这是何物?”刘掌柜眼中迸出精光,这东西一看就不是凡品!
  “蕨根粉条、葛根粉条!”胡二郎一一介绍道,“温水泡软,可单独做菜,可与肉同炖或烧,亦可单独煮熟当主食吃。”
  “东家,您的意思是蕨根、葛根做的?”刘掌柜小心翼翼取出,左看右看。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都想象不出原材料竟是不起眼的田间地头野物。
  “嗯!想不到吧!”胡二郎得意的笑道。
  “谁会想到呢?东家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刘掌柜觉得这次主家变了许多。
  “是一位长安来的高人做的!好东西还有,来,再瞧瞧这个!”胡二郎又递过来两个白瓷罐。
  小心打开其中一个,取出一个酸枣卷,“刘掌柜尝尝!”
  刘掌柜接过,闻到酸酸甜甜的清香味儿,顿时满口生津。
  “好东西!”刘掌柜用手扯下一小片,放入口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