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老咯、老咯,竟不如女娘看得通透!”村老们感慨。
  “各位村老,先别急着说老!事情一旦落实、能否完成还要靠你们呢!”苏樱笑道,“另外还有一事,忘了说。”
  “何事?”村老们问。
  “我们做粉条还差最关键的工具,大铁锅和滤网,来时与胡郎君提及,他愿意参与进来,各位村老有何看法?”
  “真的?那太好了!”村老们喜笑颜开。
  有人分担经济压力再好不过,为凑齐这工具他们已倾尽所有。
  这样算起来,粉条也有县丞家一份,算起来给他们找了一把保护伞。
  “女娘,这粉条真的会有人买吗?”胡县丞有些担忧。
  “卖给穷人肯定不行!粉条、茶油、蜂蜜咱们对准的是富人、贵人!
  先在州府卖开,然后想办法卖到长安、江南去!”苏樱道。
  “长安、江南?”胡县丞觉得牛皮吹得太大,“二郎,咱们能行?”
  “试试看!只要附近几个州府站稳,就能一点点向外扩张。”胡二郎字斟句酌。
  他没想过生意做那么大,最初目的只是想自家多一些不同于别家的杂货。
  一个小小的岭南下下县县丞之子,能有多大能量?
  这会儿让苏樱给架到高处下不来,又不好扫众人的兴。
  “郎君,照你这速度,不怕旁人寻着味儿过来,抢你的生意?”苏樱摇头,这胡二郎太实诚。
  “女娘有何高见?”胡二郎虚心请教。
  “在座的村老们,曾经是长安城里的人物,想来长安城多少还有人在,不知各位村老…”苏樱看向众人。
  “女娘这主意妙,只是我等不在长安久矣,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去信不一定有结果。”杨老汉沉吟道。
  “可能大多数会石沉大海,但不会所有人的都没音讯,一封信投石问路,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念旧情搭把手,咱们的生意就能在长安城卖开。”
  第94章 走一步看三步
  “如此甚好!到时我等写封信,烦请小郎君捎去,看能否帮上忙!”村老们纷纷道。
  “多谢各位村老!”胡二郎忙道谢。
  真要是有人搭把手,不但生意能做到长安,也意味着自家人脉拓展到长安,说不定还能结识到大儒。
  “客气了,小郎君,其实我们是自己帮自己!”村老们坦言。
  大家族都很现实,当你落幕,不再声名显赫时,没人记得你,你就是过去式。
  但如果你有新的利用价值,能为家族带来荣耀和利益,推动家族发展时,家族会集中资源、千方百计托举你!
  别小看粉条、蜂蜜、茶油,粉条在当时可谓创举,蜂蜜和茶油更不用说了,上层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稀缺且利润巨大。
  别的不说,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是权贵们结交的筹码。
  没有哪个大家族不心动!
  流放岭南近二十年的村老们也需要一个契机与家族搭上线,为子孙重返长安做铺垫。
  一封信,既帮了胡二郎也帮了自己,相得益彰。
  饭桌上气氛再度热烈,每一道菜都是珍馐,就连粗糙的陈米饭也香甜可口。
  这陈米确实很香,苏樱用热水洗了三遍,煮时还加了一勺油、一点儿盐提鲜。
  瓦罐煮的干饭,后面转小火慢慢烘,盛饭前用饭勺刮松散热,米饭晶莹透亮,颗粒分明,吃起来弹牙。
  罐里的锅巴也是特别香脆,虎子、阿木、阿桑几个孩子抢着吃锅巴饭团。
  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晚宴,胡县丞几人借宿几位村老家中。
  筵席一散,微弱的油灯照在屋里,灯光如豆,墙上光影跳动,明明灭灭。
  “老头子,歇息啦,还在想啥?”高氏见丈夫坐那儿出神。
  “我在想后续的人手安排!”杨老汉看一眼老妻。
  “老了,老了!看看阿樱,不得不服老!年轻时要是有她这般见识,也不至于全家落到这境地。”
  “这女娘是有些能耐!”高氏很认同,“这样的女娘不知会被谁家娶走?”
  “这岭南怕是找不出一人!”杨老汉捋了捋胡须道。
  “怎么,县丞家二公子…”高氏觉得胡二郎跟苏樱挺配的。
  不论从外貌、教养、家庭出身,俩人都很配。
  “嘘,莫要乱点鸳鸯谱!不能因为县丞大人亲民,咱就失了分寸!”杨老汉打住老妻的异想天开。
  九品官再小那也是官宦,他们现在是流犯,是不同的阶级,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这老头!我是那种人吗?这不是闲聊吗?再说了,谁说女娘就配不上胡二公子?
  你别忘了,苏郎君虽是流犯,跟咱不一样,他是新朝犯官,遇到大赦说不定就能回长安!”高氏不满地瞪一眼丈夫。
  自己乃齐朝皇族后裔,对官员处罚、赦免那套流程不陌生。
  苏步成是流犯没错,但流放官员还在朝廷吏部的名册中。
  每年吏部都有对流放犯官的考核汇总,表现好的可以左迁,即往环境好一点的地方流放。
  若有重大功劳或大赦,兴许就能回去,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总归有这回事儿。
  “是是是,你说的对!”杨老汉不想跟老妻拌嘴,胡乱哄道。
  “你这死老头,本就是!”高氏笑骂。
  老夫妻说说笑笑回屋。
  “唉!小小女娘,能走一步看三步,不光着眼眼下,还有长远规划,若无意外,她应该还有想法没说出来。
  不简单啊,不简单!也不知谁家小子有福,能娶到她…”
  杨老汉嘀嘀咕咕念叨,语气中尽是惋惜。
  “睡觉、睡觉!反正不是咱家小子!”高氏哪有不明白丈夫心思的?
  可是自家孙辈几个,都比苏樱小,还拿不出手,书都没读,好意思舔着脸结这门亲?
  鲜花插在牛粪上,那也得是堆有养分的牛粪啊,不然鲜花能活?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家配不上,就不去妄想!不去妄想!
  迎着晚风,苏家人慢慢走着,没人说话,胸中满是豪迈。
  “兄长,真要挖水塘?”苏老二问。
  席间侄女提到挖水塘养水田时,兄长一点儿意外的表情都没有。
  “嗯!”苏步成点头,“岭南气候温暖,稻谷可两季熟,利用得当,一亩田可当两亩地用!”
  “真的!”苏老二惊呼,“竟有这等好事?”
  “当然!以前曾听在岭南道任过职的同僚聊过,其实岭南是个好地方,若不是瘴气,道路险阻,这里早就兴盛起来。”苏步成笑道。
  庆幸自己被流放的是岭南,要是流放北方或西域那等苦寒之地,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里虽蛮荒,只要扛过瘴气,十万大山里天生地养的吃食很多,活下来不难。
  两季稻谷,想想就很期待,若是真的种出来,就不用挨饿,还有余粮。
  “那,那咱们种完冬小麦,就先挖水塘!”苏老二激动的直搓双手,恨不能这会儿就动工。
  “不急,按阿樱的部署来,先把粉条、油坊、养蜂弄出来!”苏步成拍拍弟弟肩头,“开春前大家有得忙!”
  “忙就好!这日子才有盼头!”苏老二不怕吃苦,就怕日子没盼头。
  刚来时啥都没有,现在他们有茅草房、一大片荒地、简单的生活用具、竹床、耕牛和江东犁,后面还会添置更多的。
  日子总归一天比一天好!
  唯一糟心的就是妻子和女儿,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
  长安和路上那么艰难,都相互携持着走过来,暗自庆幸一家人齐心,夫妻俩同风雨、共患难。
  却不想刚结束颠沛流离,就迎来家庭暴风雨。
  苏老二以前还觉得女儿苏荷能挽救一下,可是今日当众勾搭胡二公子,他感觉一整个透心凉。
  这个女儿是真的废了,底子都烂了。
  好在当时他不在场,正牵着耕牛四处逛,若在场,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唉,苏荷只怕要砸手中!谁会要这种不知廉耻、没脑子又爱作的女娘?
  想到这里,苏老二热血彭拜的心渐渐冷却。
  第95章 官场、生意场懂的不少
  第二日村里人都忙碌起来,全都下地干活。
  苏家人分成几拨。
  苏步成、苏老三带着苏伯彦、苏仲彦在前面加快垦地,捡出地里的大石块。
  苏老二赶着牛在锄过的地上细耕。
  杜氏、韦氏拿锄头在苏老二后面将耕出来的泥块敲碎,里面的小石块捡出来。
  小秦氏、苏荷在家门口装腐土,其余的人搬运腐土到地里,老太太监工,不许苏荷瞎蹦跶。
  家家户户的地里都是人,孩子们也没闲着,都来搭把手。
  “瞧瞧,这江东犁就是不一样!”架着江东犁耕地的村民欢喜的嚷嚷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