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村长,这是什么味道?”胡县丞脸微红,佯装镇定。
“卤味!应该是阿樱在卤下水。”杨老汉见苏樱没进来。
“卤下水?”胡县丞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他记得路上苏樱背着不少下水,还提着两只野兔,难道是用这些招待他们?
“大人可要见识一下,阿樱用卤料卤出来的下水味道绝美!”杨老汉推荐道。
“走,去看看!”胡县丞好奇,一般人都不吃的下水是如何变成美味的!
来到厨房,烟雾蒸腾,就见一道身影在灶前忙碌。
一个罐子里散发着浓浓的卤香,一个罐子里炖羊杂,汤色奶白,里面还有萝卜,小火慢慢煨着。
苏樱在另一个罐子里用铲子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搅着,罐里是灰褐色的糊状物,正在变粘稠。
高氏在添柴火,俩人配合默契。
“煮魔芋!”苏樱没抬头,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分心,不然糊锅。
“煮魔芋?”胡县丞看向杨老汉。
“蒟蒻磨成浆,加草木灰水煮成凝脂膏状!冷却后即可食用,无毒!”杨老汉一句话解释清楚!
“?”胡县丞看看杨老汉,又看看罐里的魔芋。
“阿婆,撤火!”苏樱喊道。
高氏利落地撤掉柴火,苏樱将魔芋膏舀出,装在盆中待冷却。
“女娘,这就是《蜀都赋》里蜀人食用的蒟蒻?”胡二郎搜刮了一遍所有读过的书,只想到它。
“对!这蒟蒻除了草木灰水、石灰水去毒,切片晒干后亦无毒,还可像蕨根粉、葛根粉制粉条。”
苏樱擦了擦汗,用筷子搅动一下卤罐里的肉,免得生锅。
野兔已经砍成小块儿,苏樱把清空的瓦罐洗干净,开始做红烧兔。
“阿樱,你的意思,咱们还可以做魔芋粉条?”几位村老又听到一个好消息。
“是啊!能做粉条的东西多了!咱们慢慢来,一样一样做,先把山上野生的用掉。”苏樱回道。
“成,听阿樱的!”村老们齐声道。
舀了一大勺油放罐子里熬化,再放入粗盐、姜片、花椒、蒜瓣煸炒出香味儿,将兔肉倒入翻炒,加入酱油调色,抓一把切碎的辣蓼草放入,炒至半熟,掺水焖煮。
苏樱动作娴熟。行云流水。
倒酱油不带一点儿犹豫,村老们心疼的直抽抽。
待锅里冒出香辣味儿,众人都陶醉了!真香!
再用筷子戳卤味儿,已经熟透,撤火捞出。
红褐色的卤味儿装了满满一盆,那香味儿,简直太诱人!
苏樱切了一块羊肚,切成片请大家品尝。
刚出锅的,软烂香糯,那滋味儿,能让人把舌头一同吞下。
“下水竟然这般美味!”胡县丞回味无穷,这么多年竟错过了。
“主要还是卤料!这卤料不但卤下水,还能卤肉、鸡鸭鹅、各种蔬菜等,万物皆可卤。”苏樱笑道。
“女娘,卤料有配方吗?”胡二郎很心动,想回去做一份孝敬祖母。
“山赖、八角、桂皮等各种香料,根据自己喜好调整配比即可,熬煮时除了盐,还需加入酱油调色,若有糖,适当加一点儿,味道更鲜美。”苏樱大大方方公布出来。
这穷地方,就算做的再美味,没几个富人,什么开酒楼发大财,鬼吹,没有购买力形不成消费市场。
得在长安、江南这种权贵、富人云集的地方才行。
后面做栗子糕,苏樱没动手,因为手上那股下水味儿太重,只怕做出来的栗子糕全有味儿。
高氏叫来大郎媳妇,栗子糕不复杂,只要舍得放蜂蜜,绝对香甜可口。
天色将晚,所有大水缸都装满淀粉水。
村民们收拾好院子里的残渣,放到院外的坑里沤肥,然后散去。
胡县丞等在村老、苏家几人的陪同下用膳,杨家其他家人另外坐一桌。
苏家除了三兄弟、苏樱,还有苏伯彦这位即将就任的村学先生代表。
今晚的菜很丰盛,卤味、萝卜炖羊杂、红烧野兔、红烧魔芋、清炒菘菜、凉拌茄子、栗子糕。
满满当当一大桌,是虎子这帮孩子从未见过的奢华,花费却不多。
第93章 不在长安久矣
“大人,请!”杨老汉请胡县丞动筷。
“那我就不客气了!”胡县丞举筷夹了一块魔芋,qq弹弹,香辣爽口。
“嗯,不错!是道好菜!想不到这人人畏惧的蒟蒻竟如此美味!”胡县丞不住点头。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亦纷纷向魔芋下手。
苏樱用辣蓼草替代的辣味儿,虽没有辣椒好吃,但辣味儿特别,又加了酱油,于在座的人,简直妙不可言。
就连已经吃过魔芋的杨家人,也被惊艳到。
“还是阿樱厨艺好!”杨老汉夸赞道。
“哪里,不过是舍得放油、放佐料!你们也这么放的话,也美味。”苏樱笑道。
“今日走了一路,看了一路,荒沟村不错!村民们心齐,照这样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兴旺发达。
到时咱梧县其它村子也照做,几年后应该不比你那长安差吧,苏先生?”胡县丞满是憧憬。
“有胡大人在前面引路,梧县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苏步成赞道。
“短时间内这么多事情要做,你们三十几户人家要如何谋算?”胡县丞看向苏樱。
这些老头都说不出新鲜的,唯有新来的苏家父女,苏县令就不说了,跟自己一样是个实干人,倒是这个女娘,点子多,想法多。
“呃,我们…”苏樱沉吟着梳理思路。
“首先,是先把冬小麦尽快播种,粮食有收成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底气和保障,所有事情都以它为基础…”
在苏樱的思路中,冬小麦播种的同时,再套种一些豆类,黄豆、绿豆、豌豆等,疏松土质的同时也增加土壤养分。
田间地头的边角位置栽种桑树,为开春养蚕做准备。
村学开办起来,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读书。
挖蕨根、葛根、蒟蒻,生产蕨根、葛根、魔芋粉条,建粉条厂,尽快把粉条在附近几个州府卖开。
建油坊,把油茶榨出来,以后还要榨豆油、莱菔子油、芝麻油、菘菜子油等。
建养蜂场,把人工养蜂形成规模化。
重建石灰窑,开春后消杀腐土需要大量石灰。
在地势高的地方开挖水塘蓄水,浇灌时省力不少,后续考虑养水田种稻谷。
测绘道路,确定线路,争取早点儿动工,最低宽度能通行一辆马车。
“嘶!”众村老听完觉得太离谱。
建粉条厂、办村学、养蜂这三件事儿做成,他们都觉得很了不起。
阿樱竟然还要种桑养蚕、建油坊、修路、重建石灰窑,甚至挖水塘养水田。
他们也想做这些,可村里就那么几个壮劳力,太不现实!
“阿樱,咱村只有三十几户,忙得过来吗?”杨老汉问。
“当然能行,村学、养蜂不需要花费劳动力,粉条厂不是天天都生产,种桑养蚕、油坊要到开春后才正式启动。
实际上投入人力的是重建石灰窑、挖蓄水塘、修路。
在道路测绘时,可以把重建石灰窑、挖许水塘分两拨人同步进行,然后再集中人力修路。”
苏樱已经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村老们竟说不出反驳的话。
一桩桩一件件都为了村子发展,谁不想喜欢?
“阿樱啊,那个路能不能缓一缓?”有人提出。
“可以缓,可是我们的粉条、茶油、蜂蜜这些产品想要卖出去,通行不便将会使我们失去先机!”
苏樱道。
“为何?”杨老汉不解,这些东西他们是独一份啊!
“因为胡大人他们会将蕨根、葛根、蒟蒻的做法、吃法向全县推广,其他村民也会生产,东西多了,就有竞争,也会吸引很多客商来进货。
你是客商,愿意去通行便利的地方进货还是去路不好走的地方?”
苏樱的话让众人沉默,县丞大人来参观时,他们就隐隐有猜测。
胡县丞这人多大能力说不上,公正来说,算是踏实肯干的基层官吏。
梧县本就贫穷,这些法子既可以让百姓不挨饿,又能发家致富。
换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官员都会推行下去。
饭桌上的愉快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大家也别太着急,大多数村子的路都不好走,我们不但所有产品走前面,修路也走前面,至少前面两三年够咱们赚的?”苏樱给众人打气。
“那所有人都做这些,我们还有赚吗?”有村老问。
“咋不能?以后世人看到粉条、茶油、蜂蜜,就会想到梧县,咱们整个县规模生产,必然成本低,质优价廉,谁会不想要?
几年后,兴许咱们又有新的产品出来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