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心梅羞涩地低头说:“都谈了好几年了。”
古丽走后,心梅在心里暗想:她和马琦是异地恋,恋爱又谈得低调,除了心竹,还没别人知道。古丽的话提醒了她,心梅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已经认定了马琦?答案很坚定,她认定。
于是心梅对出租车司机说:“师傅,调个头,去石油基地。”
马琦见心梅专程来看自己,惊喜得不得了,他对心梅说:“最近有部电影可火了,叫《铁达尼号》,咱俩去看。”
在电影院里,看到露丝戴着海洋之心,让杰克画像的一幕,两人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他们没想到居然会在电影院里看到裸体镜头,一时都有些尴尬,周围的人们也都发出吃惊的低呼声。
看到露丝最终选择跳船,和杰克同生共死的时候,心梅忍不住流泪了,马琦看到她的侧脸,睫毛上挂着闪烁的泪珠,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心梅轻轻靠在马琦的肩头,有些动情地说:“马琦,咱们结婚吧。”
马琦震惊地看着心梅,重重地点头说:“是我不好,这么久了还不开口,让你先说了,求婚的事儿得我来。心梅,你愿意跟我结婚吗?”
心梅一边闪着泪光,一边笑着说:“我当然愿意。”
新疆有句话说“十马九回”,马是回族的第一大姓,马琦就是回族人。这事心梅知道,但要对家里人说自己要跟一个回族人结婚,心梅心里还是有些拿不准。
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饮食上要求“清真”,因为宗教禁忌,新疆也普遍不说“猪”这个字,猪肉就叫作“大肉”。异族恋在新疆是一个既普遍又棘手的问题,新疆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不同,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上就会有区别,有的家庭对异族恋能宽容接受,而有的则会坚决反对,全看家里家长的态度。
心兰想来想去,还是先告诉了心兰,心兰得知心竹早就知道心梅恋爱的事,有些吃味地说:“你二姐都知道了,你居然一直瞒着大姐,真不够意思啊你。”
心梅撒娇说:“大姐,他是回族人,我怕咱妈不同意,你帮我跟妈说说。”
心兰理解心梅的担忧,宽慰她说:“咱妈还是很开明的,关键看你自己怎么想,还有小马家,是什么态度?”
心梅说:“他们家倒是不反对,但按照教义,我得先入教,才能和他结婚。”
心兰好奇:“入教?要怎么入?”
心梅答:“就是去清真寺举行一个入教仪式,从此就不能吃大肉了。”
心兰笑着问:“你从小最爱吃肉了,不吃大肉,你会不会馋啊?”
心梅也笑:“咳,只是不吃大肉,还有羊肉、牛肉、鸡肉呢,能吃的肉有的是。”
两姐妹一起笑起来,心兰搂着心梅的肩膀,像小时候那样亲密地抵着她的头说:“其实不管跟谁结婚,婚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组成家庭,都得互相忍让包容,哪有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心梅靠在心兰的肩膀上,心兰身上散发出柔和的香气,介于花香的清雅和肥皂的朴实之间,这气息让心梅瞬间感到小时候趴在心兰背上的安心。心兰是她的大姐,但在她心里,永远介于妈妈般的可靠和好友般的贴心之间。
心梅向南英坦白了自己恋爱的事,听说心梅的对象是回族人,不出所料,南英皱起了眉头,犹豫着说:“这生活习惯不一样,也不知道结了婚好不好相处啊,妈就是怕你受委屈。”
心梅说:“妈,他家在宁夏,我们自己在新疆生活,跟他家里的走动不会太多,我跟他已经认识七、八年了,其实除了不吃大肉,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心兰也在一旁帮腔:”妈,我见过那个小伙,人挺精神,看着也实在,对心梅挺好。”
见两个女儿都这么说,南英也不好再反对,就说:“那就赶快带回家,让妈看看吧。”
约定上门的那天,马琦还有些紧张,他先穿上一件白外套,问心梅怎么样,心梅说:“挺好”。马琦对着镜子照了照,自言自语说:“不好,穿白的显得我这人太讲究,不好相处。”
于是又换上一件黑外套,问心梅:“这件是不是好点儿?”心梅开玩笑说:“你人黑,衣服也黑,合适。”马琦疑惑道:“你这是正话还是反话啊?”
心梅笑着挽住马琦的胳膊说:“穿什么不重要,人家看的是人不是衣服,快走吧,去晚了可比穿错衣服严重。”
马琦又对着镜子抻了抻衣服,憨笑着说:“第一次上门,没经验,想留个好印象。”心梅揪着马琦的耳朵说:“你还想上几次门?”
马琦提上一大箱牛奶、水果、鸡蛋糕,两人说笑着,出门打车去南英家。哈密地方小,出租车到哪儿都是5块钱。
南英和心兰在厨房准备饭菜,南英嘱咐着:“今天可不能用大肉啊,火腿肠、猪油都不行,别让人家小伙子为难。”
心兰笑着说:“知道了妈,我还以为你不太同意呢,没想到你还挺上心。”
南英叹气道:“你们姐妹三个,哪个是听话的人啊?我都六十多的人了,早就想通了,你们自己能过好就行,我管多了也没用,心梅自己在外面也不容易,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互相照顾,挺好。”
成竹在客厅喊:“妈,筷子不够了。”
南英大声说:“五斗柜抽屉里有新的,拿出来用。”说完,小声对心兰说:“但你们三个闺女都独立,比我这个傻儿子强。”
心兰大笑:“你也舍得说你的宝贝儿子了?还不是被你从小宠成这样。”
敲门声响,南英说:“呦,来了。”时坚去开门,一打开门,时坚和马琦同时叫出:“小马?”“时哥?”
心梅看着两人,疑惑地问:“什么情况?你们认识?”
马琦解释道:“玉门油田刚开始搬迁的时候,时哥负责跟我对接车次,给我送过好几次列车时刻表呢。”
心梅笑说:“这真是巧了,时哥是咱大姐夫。”
心兰招呼着:“快进来坐吧,饭都做好了,这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心梅介绍说:“这是大姐。”
马琦忙叫:“大姐好。”
心梅又指着南英说:“这是妈,妈,这是马琦。”
马琦连忙给南英鞠了个躬,叫了声:“阿姨好。”
南英笑呵呵地说:“小马,快坐下吃饭,今天这桌上都是牛羊肉,没有大肉。”
马琦应着,心梅又介绍了成竹、晓燕、悦悦、遥遥,马琦一一打过招呼,一大桌人才落座吃饭。
南英掰了块馕递给马琦,说:“听心梅说你爱吃抓饭,就随便做了点儿,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来,就着馕吃。”
马琦扒着碗里的抓饭说:“阿姨,这做得好吃,我爱吃。”
时坚问马琦:“现在哈密石油基地都建好了吧?人也都搬过来了吧?”
马琦放下筷子回答:“是啊,时哥,现在我们石油基地有东西两区,西区是工业区、东区是生活区,生活区里学校、医院、超市、公园……什么都有,等你们有空了,还想带你们去看看呢。”
时坚说:“好啊,也就三四年光景,建得可真快啊。”
心兰说:“小马,别光顾着说话,边吃边说。”
马琦答应着,又拿起筷子吃起来。心梅悄悄在他耳边说:“我说了吧,来我家不用紧张。”
马琦嘿嘿傻笑,南英又给她夹了一筷子菜,说着:“小马,别客气,多吃点儿。”
成竹问:“小马,你今年多大了?”
马琦说:“我比心梅大四岁,马上三十了。”
成竹“哎呦”一声,皱着眉头道:“咱家怎么姐夫比我小,妹夫比我大啊。”
晓燕哈哈笑着说:“你问二姐夫叫小周哥,那妹夫,你也得叫小马哥了。”
成竹弱弱地点着头说:“是,是,都是我哥。”
一家人哈哈大笑,马琦也跟着笑,心里的紧张一瞬间卸下了,以前他妈总说“能吃到一块儿去的,才是一家人。”看来,他这匹小马,是混进“鹿”家来了。
两个月后,马琦带心梅回老家,去清真寺进行受洗仪式,阿訇为心梅起了个“经名”,叫作法图麦。
第48章 拾棉花
进入8月底,心兰的车上总是挤满了人,火车窗外,是一大片白茫茫的棉花地,火车上的这些人,就是来新疆打工的“摘棉花大军”。除了春运、寒暑假之外,棉花季也是新疆特有的一个铁路运输节点。
新疆是长绒棉的重要产地,以前,棉花都靠人工采摘,在新疆叫作“拾棉花”。到了棉花收获季,大量外地“拾花工”涌进新疆,和秋季开学的大学生们呈逆流之势。拾棉花是有酬劳的打工,按摘到的重量计费,通常历时两个月,包食宿,走时能得到一笔不错的报酬,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季节性工作。
每年采棉季,新疆都要从外地招募十万余名拾花工,其中最多的来自山东和河南,因为这两个地方是传统的棉花产区,这些地方的农民多少都有些采棉经验,也有赚外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