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周六的一天时间,悦悦就用来上兴趣班,上午学画画,下午学电子琴。与此同时,悦悦还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要负责班级的板报,每隔一周,她都要在周日这天去学校办板报。
  悦悦有一个部下,就是飞飞,因为学过书法,飞飞也是板报小组的成员,他负责写字,悦悦负责画画,每次两人一边办板报,一边打闹说笑,好像又回到以前家庭书法班的时候,笑笑闹闹到傍晚才回家。
  这天办板报的时候,飞飞显得郁郁寡欢,悦悦站在桌子上,用粉笔丢他,他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悦悦嬉闹,而是坐在课桌前叹起气来。悦悦奇怪,从桌上跳下来问飞飞:“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
  飞飞说:“我爸妈最近总是吵架。”
  悦悦安慰他说:“我妈妈说,大人的事和小孩儿无关,他们吵架,你就闭上耳朵不听。”
  飞飞叹气道:“可是他们一吵架,我就很害怕。”
  悦悦问:“害怕什么呢?”
  飞飞想了想说:“害怕……只剩我一个人。”
  此时此刻,爱云和小彭正在家里吵架,爱云大骂小彭:“彭新刚,你太自私了,你不能只考虑自己!”
  小彭被这话气急了,拿起一个玻璃杯想往地上砸,但狠了狠心还是下不去手,顿了两下还是把玻璃杯放下。又拿起一个闹钟,扬了一下依旧砸不下去,只好泄气地放下,自己瘫坐在椅子上。
  爱云正在气头上,看到这一幕,却一下被气笑了。“彭新刚啊彭新刚,我可了解你,你不是下得了狠心的人,这个窝囊气,你还是受了吧。”
  小彭被爱云的话刺激到了,腾地一下站起来,气势汹汹地说:“这次,我真就不受了。”说完,重重地一脚把椅子踢倒,摔门而出。
  爱云呆呆站了几分钟,平静地扶起椅子,摆回原位。
  小彭自从当上多经部门的经理以来,经营得有声有色,让多经一跃成为人人羡慕的部门。本来领导并没有寄望于此,只是因为政策需要必须组建这个部门,所以找了个不在一线工作的美工担任经理,却没想到小彭的能力居然超乎预料。
  但正因为部门发展迅速,觊觎的人也多了起来,领导几次找小彭谈话,明里暗里示意小彭,想把一个职工安排进来给他当副手。小彭知道,那个职工其实正是领导的侄子,他在原本班组里就游手好闲不守规矩,同事对他的评价很差。
  小彭是个实在人,用爱云的话说就是“不知变通”,他几次拒绝了领导的私下递话,后来干脆演变成当面争吵。在跟领导大吵一架后,不出一个月,小彭的部门就迎来了审计检查,美其名曰监督工作。
  爱云劝小彭向领导低头,免得再给自己惹麻烦,但小彭咽不下这口气,扬言说:“他要想整我,大不了我辞职不干了!”
  要知道,铁路工作在以前可是铁饭碗,除非犯了重大错误被开除,铁路职工从入职那天就准备干到退休,不止自己干一辈子,子女还要接班,代代传承。所以当时铁路局里流行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小彭说要辞职,简直是石破天惊的荒唐举动。
  爱云觉得,小彭只是一时生气,他毕竟是个吵架时连玻璃杯都不敢砸的人,又怎么敢辞职呢?再说了,如果丢了工作,他们怎么抚养飞飞长大呢?她想来想去,还是相信小彭不会做出这么冲动的举动。
  冲出门去的小彭走了没多久,迎面碰到时坚。小彭拉着他说:“走,正好陪我去喝两杯。”两人来到工人市场夜市,点了四十串烤肉,边吃边喝啤酒。
  时坚见小彭一身怒气,问他:“怎么了小彭,是不是又跟爱云吵架了?”小彭重重地叹气,反问道:“时坚,你觉得我是不是个窝囊的人?”
  时坚被问得没头没脑,想了想说:“你不是个强硬的人,但肯定也不窝囊啊,为什么这么问?”
  小彭说:“在爱云心里,恐怕就觉得我只会忍气吞声。”
  “到底出什么事了?你跟我说说。”
  小彭跟时坚讲了他和领导之间的矛盾,时坚听出个大概,有些为难地挠挠头。说起来,时坚也是单位里有名的二愣子,虽然业务能力强,但完全不擅长人际交往,对维护关系那一套嗤之以鼻,所以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是个普通的调度员,按理说早该升上主任了。
  小彭问时坚:“如果是你,你能不能咽得下这口气?”
  时坚摇摇头:“我肯定不行。”
  小彭说:“对吧,搁你你也忍不了。”
  时坚想了想又问:“但辞了职,你去干什么呢?你有你妈、爱云、又有飞飞,丢了工作,谁来养家呢?不能只靠爱云吧?”
  “咳,时坚,你真是铁路呆久了,思想太死板,你不知道外面机会有多多,我现在认识很多货主,大不了跟他们做生意去。”小彭说得起劲,觉得啤酒已经不够劲了,对摊位老板喊道:“老板,再来瓶伊力特。”
  时坚想拦着:“啤酒白酒混着喝,可容易醉啊。”
  小彭大声说:“我今天就是想喝醉,来来来,咱俩一醉方休。”
  当晚,小彭被时坚架着送回了家,爱云开门,一股酒气扑面而来。爱云问:“时坚,你俩喝酒去了?”
  “对。”时坚说话已经有些大舌头了,看来也没少喝。爱云把小彭扶进门,时坚要走,爱云连忙搀着他下楼。
  “时坚,你自己能回去吗?”爱云不放心,但时坚执意要自己走,加上飞飞还在家爱云不放心,只好看时坚走了一段,才上楼回家。
  小彭歪七扭八地躺在床上,爱云帮他解开扣子,把外套从身下抽出来。小彭带着醉意,含含混混地说:“我知道,你觉得我窝囊,我这次,就是要硬气。”
  第37章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从1990年开始,哈密隔壁的吐鲁番市每年都会在8月葡萄成熟的时候,举办吐鲁番葡萄节。1995年,因为有一些外宾要来参观,葡萄节公开招募英语志愿者,于是正在读大三的英语专业学生陆心梅,报名成为了志愿者。
  葡萄节在吐鲁番的葡萄沟举行,成片的葡萄林在火焰山脚下蔓延,举头望去,一边是绿意盎然的葡萄架,另一边是火红炙热的火焰山,情景奇特而壮观。
  一队外宾到场,心梅负责接待,边带他们参观,边向他们讲解坎儿井的历史。心梅用英语讲述道:“坎儿井是吐鲁番特有的一种水利灌溉系统,距今已经有4000~6000年的历史。吐鲁番自古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为干旱,正是因为维吾尔族先民发明了坎儿井,才让这里有了水源、有了人群,继而发展出吐鲁番绿洲文明。”
  心梅讲解完,又带外宾们去参观晾房。
  “晾房就是晾晒葡萄干的地方,用土坯砖垒成,在垒的时候人为地留下很多孔,方便通风。里面摆着高大的架子,成熟的葡萄就挂在架子上晾晒,晒干水分后,更甜也更容易保存,就是葡萄干啦。”
  吐鲁番的葡萄种类很多,最著名的是无核白葡萄,心梅请外宾们品尝,一边说:“这种葡萄鲜绿晶亮,酸甜可口,被称作‘中国绿珍珠’,大家请尝尝吧,还有其他种类的葡萄,敬请品尝”。
  游客们开心地品尝着各种葡萄,这时一个年轻人走来,对心梅说:“我刚才听了你的讲解,你英语说得真好。”
  心梅第一次出校门实践,突然被夸,又惊喜又有些羞涩,忙说了句“谢谢”。年轻人继续说:“听你讲了坎儿井的历史,其实跟我们正在研究的滴灌技术真是一脉相承啊。”
  “滴灌?”心梅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那是什么技术?”
  年轻人解释说:“简单地说,就是把水只滴在植物最需要水分的根部,而不是大面积灌溉,这样,可以在干旱地区大大的节水。”
  “哦。”心梅脑中想象着画面,有些懂了。
  年轻人又补充了一句:“就像人的毛细血管,延伸到每棵植物的根部。”
  心梅问:“这么好的技术,投入使用了吗?”
  年轻人摇摇头:“其实80年代滴灌技术就已经引进中国了,但因为技术难度很高,工程造价也很高,所以一直没有普及。”
  心梅遗憾地说:“那真可惜,我们新疆缺水,能节水就太好了。”
  年轻人充满信心地说:“不过我们一直在研究,我想,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真的投入使用了。”
  心梅有些钦佩地点了点头说:“相信你,一定行!”
  又有一队游客前来,心梅要去接待游客了,她向年轻人告别,年轻人说:“还没问你的名字呢。”
  心梅说:“我叫陆心梅,很高兴认识你。”
  年轻人伸出手和心梅握了握,说:“我叫姚庆琛,也很高兴认识你。”
  “姚庆琛?”心梅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姚庆琛奇怪道:“怎么?我的名字很奇怪吗?”
  心梅激动地问:“你是不是广东人?有个妹妹,叫姚庆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