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姚庆琳说得眉飞色舞,看心梅不说话,问:“心梅,你有哥哥吗?”
心梅撇撇嘴说:“有啊,我们家有四个姊妹呢,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是最小的。但我那个哥哥啊,跟你哥可没法比,他不但学习不好,还从来都不让着我,小时候,我俩一起吃西瓜,他怕我吃的比他多,就把每块西瓜都咬上一口……”
南英家里刚吃过晚饭,成竹“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成竹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想我了?”说完,“阿嚏”一声,又打了个喷嚏。
心竹在旁边笑说:“一想二骂三感冒,这不是有人想你,是有人骂你呢。”
南英关切地对成竹说:“倒春寒呢,这几天风大,你多穿件儿衣服。”
成竹站起来披了件厚外套,对南英说:“妈,我出去了。”
南英问:“又去跟海强他们喝酒啊?”
成竹答:“是啊,我走了,妈、二姐再见。”
成竹出了家门,南英开始跟心竹唠叨:“你说你弟弟,也工作三四年了,成天还是跟那帮哥们儿瞎混,也不知道谈个对象。”
心竹不屑地笑了一声:“咱家这个傻儿子,哪有那个心眼啊?我看他还没长大呢,还是个小屁孩儿,谈什么恋爱啊?”
这话南英可不爱听,说:“他是个火车司机,工作也不差,就是在家的时间少了些,按理说也不难找对象。心竹啊,你们医院护士多,你帮你弟弟留意着点儿,有合适的,也给他介绍一个呗。”
心竹冷嘲热讽地说:“得了吧妈,你这个儿子,也就你自己看着好,我们医院的小护士,可看不上他。”
南英一皱眉:“你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弟弟呢?成竹就是稍微胖了点儿,长得也不差,怎么就没人能看上呢?你和心梅啊,就是爱挤兑成竹,成竹脾气好,不爱跟你俩呛呛,但脾气好,不也是优点吗?”
另一边,正在夜市上跟朋友们吃羊肉串的成竹,“阿嚏”一声,又打了个喷嚏。成竹自语道:“第三个喷嚏了,我二姐没说错,我还真是感冒了。”
那时候,城里有很多热闹的夜市,成竹常去的是工人市场,这里早晨卖菜,到了晚上就成了夜市,有各种烤羊肉、烤包子、米肠子、面肺子的小吃摊儿,也有卖袜子、文化衫、旧杂志、连环画的杂货摊儿。那时还没有“市容市貌”这么一说,城市以潦草的姿态蓬勃生长,处处都透出朴实和火热的气息。
成竹的一帮朋友,有从小到大的发小,也有技校的同学,他们都在铁路各单位工作,统称“单身职工”。他们都刚工作没几年,没有家室,那时更没有买房买车的压力,所以工作辛苦之余,就喜欢凑在一起喝酒、打牌、吃羊肉串。
新疆人问羊肉串就叫“烤肉”,成竹他们一来夜市,就先跟老板说:“来一百个烤肉,多放孜然辣子面,再来四瓶啤酒”。新疆的烤肉都是用铁签串,吃烤肉的习惯,是先用卫生纸擦擦签字尖上的碳末。但成竹不讲究,拿起来就吃,嘴角已经沾了签子上的黑炭。
成竹问身边的朋友海强:“你们单位学雷锋了吗?”
海强答:“学了啊,我们是扫火车站前面那条马路,那天早晨小学生们给旅客送水,也不知道摔碎了多少暖壶,一地的玻璃碴。你们呢?”
成竹说:“我们是给困难老人送米送面、送温暖。”成竹又问:“大刘儿呢?他今天怎么没来?”
海强喝了口啤酒,啧一声说:“你还不知道呢?人家大刘儿找对象了,谈恋爱去了。”
成竹惊讶道:“大刘儿找对象?他长得跟个大马猴似的,还能找到对象?”
海强大笑:“还说人家呢,你看看你现在胖的,脸像个发面馒头似的。”
成竹摸了摸自己的脸,说:“你不懂,这叫富态。”
海强凑近了说:“我们工务段最近新分来一个小姑娘,长得挺漂亮的,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介绍?”
成竹从铁签上撸下一大块羊肉,边嚼边说:“得了吧,你自己留着吧,我可不想那么早谈恋爱,你看大刘儿,一谈恋爱,连喝酒都来不了。”
“就是。”坐在对面的吴家二小子说:“还是单身自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可不想那么早结婚。”
海强鄙夷地看着成竹和吴老二说:“你俩就嘴硬吧,谁不知道你们机务段就是和尚团,连女职工都没几个,你俩以后找对象,可难咯。”
海强这话没说错,机务段本来就男多女少,火车司机班组里更是一个女孩儿都没有,加上司机工作昼夜颠倒,大多数时间都在火车上,所以大龄未婚男青年扎堆儿。
成竹想了想,问道:“你们说,有没有女火车司机啊?”
吴老二说:“我听我爸说,70年代有过一批。”
吴老二说的是1975年,一个叫张芳琦的女青年和几个同伴联名写了一封“请战书”,要求和男同志一样,到运输生产的第一线去当司机。经过研究后,济南机务段成立了“三八”女子包乘组,先后招募了21名女学员,成为中国第一批内燃机车女司机,也是四十年来唯一一代女火车司机。
学雷锋第二天,悦悦的教室里,语文老师正在布置作业。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好人好事》,悦悦低头看了看胸前的红领巾,感觉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那时候有句调侃的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三月各单位大规模的学雷锋活动,在四月悄悄地退潮。因为这次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低年级出现的状况太多,校长在学校大会上宣布:今后三年级以下的班级,不再参加火车站送水活动。
第29章 生日蛋糕
单位里新来了一批列车员,心兰自己也当上了师傅。她的徒弟叫刘晓燕,爸妈也都是新疆的老铁路工人。刘晓燕个子不高,圆眼睛、圆脸,性格挺开朗,天天“师傅”长“师傅”短的,嘴甜又会来事儿。
南英的生日到了,心兰托上海车的列车员给她买了个生日蛋糕,但心兰自己要交接班,就让晓燕帮忙先把蛋糕送回去。
晓燕只见过悦悦,没见过心兰家里的其他人,但她自来熟,拿过蛋糕对心兰说:“放心吧师傅,我给你送去。”
晓燕找到南英家,一家人正在吃饭。南英开门,晓燕大大咧咧地说:“大妈,这是我师傅给你买的生日蛋糕,祝你生日快乐。”
南英心里纳闷,心想这姑娘是谁啊?悦悦看到晓燕,叫了声“晓燕阿姨”。
这一叫,晓燕就顺势坐下了,南英一看,忙问:“姑娘还没吃饭吧?我给你拿双筷子。”
晓燕也不客气,谢了南英一句就跟大家一起吃饭了。电视里正在播《编辑部的故事》,成竹爱看,边看边哈哈大笑。晓燕也跟着笑,对成竹说:“我就喜欢看这个,李东宝太有意思了。”
成竹笑说:“对对,他最逗了。”晓燕模仿双汇火腿肠的广告语:“东宝,又想戈玲呢?”成竹用广告语接话道:“戈玲是谁啊?”两人一起哈哈大笑。
心竹看着他们俩,调笑道:“呦,你们还说上相声了?”
正说着,心兰回来了,见晓燕坐在桌上吃饭,取笑她说:“你倒比我先吃上了,你可真不认生。”
心兰向家人介绍:“这是我徒弟,刘晓燕。”
南英笑说:“原来是你徒弟啊,我还说这姑娘是谁呢?”又问晓燕:“家是哪儿的啊?”
晓燕爽利地答道:“我家就住桥梁厂那边儿,要说老家的话,在安徽,不过我也没去过。”
南英笑眯眯地说:“这姑娘性格好,说话干脆。”
吃完饭,心兰把蛋糕摆到桌上,南英说:“都说了别买蛋糕,妈都这么大年纪了,浪费这钱干嘛?”
心兰说:“我们以前都没给你过过生日,现在连悦悦都长大了,你也该享享福了。”
悦悦搂住南英的脖子,亲昵地说:“姥姥生日快乐!”
“快把蜡烛点上。”晓燕张罗着,成竹把蜡烛插好,点了起来。
晓燕带头,全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唱罢,心竹对南英说:“妈,吹蜡烛。”
南英凑近蜡烛,点点火光让她有些感动,火苗摇曳中她的心也跟着微微颤动,到了55岁,她才第一次在生日这天拥有仪式。
吹灭了蜡烛,全家人欢呼鼓掌,成竹切蛋糕,南英有点儿遗憾地说:“可惜心梅不在,这么好的蛋糕,她也没吃上。”
心兰边给大家分蛋糕边说:“以后咱们年年过生日,谁都吃得上。”
此时的心梅,正在艰难地训练3000米长跑,期末的体育考试就要测试3000米。心梅气喘吁吁地跑到终点,姚庆琳一按秒表,对她说:“13分20秒,再快20秒你就及格啦!”
心梅弯腰,两手支在膝盖上,喘着粗气摇头说:“不行了,不行了,我已经尽力了。”
姚庆琳鼓励她:“再练两次,肯定能及格。”
心梅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泄气地说:“还要练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