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心兰连忙拿出信来看,看了几封,发现确实有一个西安的笔友邀请心梅去见面。
  心兰眉头一紧:“妈,心梅可能去西安了。”
  南英着急:“西安?那么远,她自己怎么去啊?再说她哪儿来的钱买车票啊?”
  南英一说,心兰才想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南英说:“妈,以前心梅在老家上学的时候,我每个月都给她寄钱,她自己……可能悄悄存了钱。”
  南英一听,更上火了,“唉,这孩子脾气太轴,妈也没想到说了句重话,她就离家出走了。”
  心兰安慰说:“妈,你先别着急,我去单位问问,昨天是哪个班组跑西安那趟车,兴许能问到。”
  心兰去单位联系了火车上的列车员,又去售票处查了昨天卖出的哈密始发西安的车票,确定了车厢位置。三问两问,还真让她找着了,西安车上的列车员说,确实有个叫陆心梅的姑娘在9号硬座车厢。
  心兰请列车员带话,让心梅到西安后,在火车站等着,又赶紧给亚玲打电话,请她帮忙去火车站接心梅。
  心兰和心竹立刻请假,第二天就坐火车去了西安。一到西安,两人直奔亚玲家,见心梅安然无恙地坐在家里,才终于放下心来。
  心兰给时坚办公室打了电话,让他转告南英,心梅找到了,平安无事。
  原本第二天就要带着心梅回家的,但亚玲盛情挽留,要带三姐妹在西安玩几天。心竹说:“姐,反正咱俩都请了假,难得出来一次,就玩几天呗。”
  亚玲带着三姐妹去西安市区的主要景点转了转,看了兵马俑和大雁塔。心梅倒是挺开心,心兰训斥她说:“再生气,也不能离家出走,你不知道妈有多担心。”
  心梅嘟囔着说:“咱妈就是看我不顺眼。”
  心兰说:“唉,你不知道,刚生了你,妈就住院了,那时候她腰疼的厉害,床都起不来,她也想自己把你带大,但是力不从心,你别怪她。”
  心竹和心梅去逛街,心兰才得空和亚玲聊聊,她问:“亚玲,你们调回西安后,过得怎么样?”
  “咳,别提了。”亚玲一脸沮丧,“我们调回来之后,我进了这边的被服厂,但工厂效益不好,只能发80%的工资,小张调回西安也没有艰苦地区补贴了,工资也不如在新疆高。再加上他爸要常年买药治病,三天两头的去医院,俊杰也越来越大了,这日子,真比以前难多了。”
  心兰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一时不知如何搭话,又问:“那俊杰呢?孩子能适应吗?”
  亚玲说:“俊杰懂事,小小年纪就会看大人脸色,还好当初听你的,上小学前来,现在也进了铁五小,挺好的学校。”
  到了回家的时间,心梅却突然对心兰说:“大姐,我不想回家了,我想在西安找工作。”
  心兰惊讶:“你一个小姑娘,自己在外地,我们怎么能放心呢?”
  心梅憋着一口气,说:“大姐,我这样等下去,也等不来招工,我总不能天天在家呆着啊。”
  心兰理解心梅的处境,十八九岁,正是自尊心强的时候,天天在家吃闲饭,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心兰不答,心竹说:“姐,心梅想自己找工作,就让她找呗,西安这么大的城市,工作机会比咱们哈密多。”
  心兰问:“那你找工作这段时间,要住哪儿?”
  亚玲听到她们的谈话,过来说:“心兰啊,心梅要是不想回去,就让她在我家先住几天吧,正好帮我接送俊杰上学,要是真能找到工作,大城市确实比咱们那小地方强。住我家,你放心。”
  看心梅态度坚决,心兰对她说:“好,那就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找到工作就赶快搬出去住,别给亚玲姐添麻烦。要是找不到,就赶紧回家来。”
  心梅高兴地点头说:“姐,你放心,我一定能找到工作。”
  临走前,心兰把身上的钱都留给了心梅,嘱咐她说:“你住在亚玲姐家,一定要有眼色,她们家生活也不宽裕,别给她们添麻烦。”
  心梅推了下眼镜,满口答应:“姐,你就放心吧。”
  心梅把两个姐姐送到火车站,心兰心竹一起坐火车回了家。
  第24章 笔友
  南英一开门,看到回来的只有心兰和心竹,探头往楼道里看了看,也没人,急着问:“心梅呢?找着了没有?怎么没一起回来?”
  心竹说:“找是找着了,但人家不愿意回来。”
  “什么?不愿意回来?”南英惊慌。
  心兰连忙解释:“妈,心梅暂时住在亚玲家呢,她想在西安找工作。她也大了,总呆在家里自己心里也难受,让她找找看吧,我们说好了,要是找不到,半个月内就回来。
  南英叹了口气,没办法,她这三个女儿,用新疆话说,都是毛驴儿脾气。她这个当妈的,一个也劝不住。
  大姐二姐走了之后,心梅到处买报纸看招聘信息,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个宾馆前台的工作,还包住宿。
  在电话里,心梅开心地说:“大姐,我找到工作了,是宾馆的前台。”
  心兰一听,忍不住问:“心梅,你那个理发店的师傅不是说了吗?你脾气不好,不适合服务业。”
  心梅不屑地说:“姐,他那个小破店,跟大宾馆能一样吗?我这回一定会好好干,你们别为我担心了。”
  心梅真的坚持到了两个月,转正的这天,她兴奋地打电话告诉了心兰。
  发工资那天,心梅往家里寄了一百块钱。
  南英看着汇款单,对心兰说:“呦,这丫头还真找到工作了。”
  心兰笑着说:“是啊,没想到咱们也能花上老丫头的钱了。”
  这几个月忙忙碌碌,正是定职了之后,心梅才想起她那个没见成面的笔友。她找出以前的信封,又写去了一封信,告诉对方自己现在也在西安。
  几封信来去之后,有一天,心梅正在工作,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到酒店前台,心梅问:“您好,请问您有预订吗?”
  年轻人看了看她衣服上的工牌,问:“你就是心梅?”
  心梅疑惑地答:“是啊,我是陆心梅。”
  年轻人羞涩地一笑,说:“心梅你好,我是马琦。”
  心梅愣了一下,才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自己的笔友。惊讶地说:“你,怎么是男的?”
  马琦疑惑地说:“我本来就是男的啊。”
  心梅这才恍然大悟,她看到名字里的“琦”字,再加上娟秀的字体,就先入为主地以为笔友是女孩儿,没想到居然是个误会。
  她快速打量了一下,这个男孩儿高个子,皮肤黑黑的,单眼皮、眼睛细长,薄薄的嘴唇透出一丝倔强。
  心梅压低声音说:“我8点下班,你等我。”
  马琦点了点头,走出宾馆。
  下班后,心梅走出宾馆,就听到一声“心梅”。转头看去,果然是马琦。
  马琦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一家最好吃的羊肉泡馍。”
  心梅点点头,两人边走边聊着,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已经通过几次信,对彼此已经有了些熟悉感。
  马琦问:“你一个人在西安工作?”
  心梅说:“是啊,你呢?你来西安几年了?”
  “快三年了。”
  心兰噗嗤一笑,“看你的字,我还以为你是女孩儿呢,还想象着你可能是个胖乎乎的,戴眼镜的女孩儿。”
  马琦挠挠头说,说:“是吗?我这个名字,有时候是会让人误会,但你,倒是跟我想的差不多。”
  心梅有一丝羞涩,又说:“真没想到,能跟笔友见面。”
  马琦说:“我也没想到,我邀请你来西安,你真的能来。”
  羊肉泡馍店里,两人开始聊起了信里经常聊的内容,他们都是金庸迷。
  当时心梅看到的那张征友启事上写着:马琦,22岁,性格内向,爱好读小说,虽然很多人喜欢古龙,但我更喜欢金庸。诚征好友,共聊金庸。
  从羊肉泡馍店里出来,天上飘起了小雪花,心梅把双手捂在脸前,呵了一口气。
  心梅问马琦:“你们老家,冬天下雪吗?”
  马琦说:“下啊,我老家在宁夏银川,也是大西北。”
  两人边走,心梅又问:“那你为什么来西安啊?”
  马琦说:“我是因为上大学,考上了西安石油学院,今年刚毕业工作。”
  说到大学,心梅有些失落,自语说:“原来你是大学生啊。”
  马琦想起心梅在信里写过高考落榜的事,连忙找补说:“不上大学也一样能做好工作的,学历不重要。”
  心梅笑笑,知道他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心梅又问:“那你,住在哪儿啊?”
  马琦说:“我住小寨,音乐学院那边儿,离你不远。”
  说完马琦才意识到,自己又提到了一个大学,尴尬地闭紧了嘴巴。
  心梅偷笑,两人走到路口的一盏路灯下面,心梅停下来,面对马琦说:“行了,就走到这儿吧,我自己回去,你也快回家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