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201节
“这、这……”汪彭顿时汗如雨下。
还不等他这出个所以然来,有人突然站了起来。
“殿下!标下要状告汪彭!贪污军饷、克扣禄米、倒卖军备、空吃饷银!”
所有人精神一震。
兵部侍郎更是在听到倒卖军备后暗暗叫苦,是谁!是谁想让他背上监管不严的黑锅?他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虽然蓄势被打断,但弘书的心情却相当不错,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倒是比他原来计划的好:“你叫什么名字?”
“标下贾大刚。”已经站了出来,贾大刚就不再猥琐犹豫,坚定地道,“现属汪彭麾下伙长。”
“好!”弘书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后,“你上前来,将你知道的告知三位大人。”
“是!”贾大刚上前,站在三位高官面前,开始述说这些年来一一记在心里的那些事。
其他人和汪彭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你胡说什么!”汪彭怒气勃发,什么东西也敢告他?就要上前用拳脚阻止贾大刚说话,这是他最习惯的行为模式。
今日却不成了。
“公堂之上,不得喧哗!”兵部侍郎一声斥责,便有人上来将汪彭押住。
贾大刚继续说。
现场出现细碎的嘈杂声。
“天!爹!娘!”董民语无伦次的小声胡乱叫着,“伙长、伙长他怎么、怎么、怎么出去状告把总了?这这这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同僚好歹比他多吃几年军营的饭,此时还算冷静:“没事的,太子殿下刚才的话肯定是要找汪彭麻烦的,没人能保住他,就是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汪彭背后的那些人此次会不会被牵连处置,若不会,日后伙长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好过……也不知道太子殿下会不会给伙长一些庇护,同僚担忧的想着。
涉及到倒卖军备,又有太子殿下坐镇,在贾大刚说完后,兵部侍郎迫不及待地道:“来人啊,将汪彭带下去审讯,去军需处把账本拿来!你,带人去汪家搜查。你,带人去将贾大刚提到的人都拿来。你,去兵部……”
岳钟琪和刑部侍郎没有跟他抢主导权,刑部侍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岳钟琪是才接手,这事就算闹大了,也怪不到他头上来,若是能趁此机会拿下一批人,对他来说更是好事。
他瞥了一眼弘书,垂眸思索,所以,太子是早知道汪彭牵扯到倒卖军备,才要拿他开刀的吗?这个贾大刚,是不是太子安排的?他虽然被安排辅佐太子,却也没有整日跟在太子身边,并不知太子私下做了些什么。
弘书当然提前查过汪彭,但贾大刚还真不是他安排的,不过不要紧,不说贾大刚冒出来是有利他的,便是冒出来个不利他的,他也早做好了计划,不会让事情逃离他的掌控。
带回来的人和东西越来越多,暴露出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弘书都没有查到的,最后,这件事已经发展到不适合当众堂审了。
弘书也不为难兵部侍郎,点点头就允他们连人带东西打包回去继续审查,被叫来观刑的将士们也都原地解散。
虽然没个结果,但看汪把总被当成犯人押走的样子,肉眼可见的前路惨淡,解散的士兵们也不怕他回来报复了,偷偷聚在一起,说着不知真假的传言。
董民急的直转悠,就想上去跟那些说汪彭还干了什么什么坏事的人说,让他们也去当证人告发汪彭,让汪彭的罪名再多几样,最好直接死刑,这样他们伙长就能安全回来了。
同僚拉住他:“没用的,他们要是敢告刚才就站出去了。”何况他们说的真的假的都不知道,一个个都是听人说。
董民只能焦急的祈祷贾大刚早日回来,可惜贾大刚的消息一点儿没有,倒是他们上面的长官们,这几日被带走不少,还听人说,汪彭的家人差点被人掳走,还好被太子殿下提前安排的人救下了。
这件事之后巡捕营里被带走的人一下多了许多。
当倒卖军备甚至牵扯出上一任步军统领阿尔齐后,弘书就不再关注这个案子了,带着贾大刚回到巡捕营,继续进行自己的计划。
倒卖军备案差不多落下帷幕时,后宫传来好消息,刘贵人平安生下一子,是为八阿哥,生子次日,便被晋封为谦嫔。
再次日,弘昼之嫡福晋也诞下一子。
这都是早有预料的,弘书只吩咐人将准备好的洗三和满月礼按时送去,就不管了。
等因倒卖军备案空出的将领位置差不多填补上后,弘书上奏,请求在中营下设一独立营,为新兵营,专事新兵之训练,日后再有新兵入伍,先入此营,训练半年后再分配至南、中、北营。
京城无战事,一般就算跟随将领外出作战,也不会派太多人,因为一路上的车马嚼用花费太高。所以巡捕营有折损的时候不多,一次能入伍的新兵自然也不多,这次跟着岳钟琪去西藏也不过折损了两百余人,正常也就是一个汛的人数。胤禛知道儿子琢磨了练兵之法想试试,大手一挥就批了,甚至把这个新设营的将官安排之权也给了。
弘书也不客气,拿到权利之后,直接安排自己的亲信先占了千总之位——虽然只是汛的人数规模,但他还是按照营的规制设了一个千总位,两个把总位——把总位只安排了一个贾大刚,还有一个则空着,打算用来当胡萝卜。
董民十分高兴,伙长不仅回来了,还升官了!有伙长、不,有把总罩着,他以后还怕立不了功、升不了职?他一定会好好训练的!
“……左,右,后,右……到底哪边是右啊!”董民崩溃了,为什么太子殿下的训练就是一直让他们转来转去?什么向左转、向右看、向后转……向后转还必须要从右边转!从另一边转怎么了?转过去不就行了?!
还有,为什么一会儿向右看齐、一会儿向中看齐,还要拿棍子量齐不齐!还必须小碎步跑起来!
从来没听过当兵训练这些的!从右边转有什么用?难道上了战场敌人看见你从右边向后转就不杀你了吗?!
有怨言的不止董民一个,说起来也是个笑话,但此时的百姓,分不清左右的还真不是少数,因此光是让这些新兵练好左右转就花了弘书快一周的时间。
就这,还是用开小灶做奖励,在能吃饱吃好的加持下才达到的成就。
弘书也不气馁,想想现代大学生军训还有分不清左右的呢,慢慢来,他总能磨出来的,才两百个人而已,他这些年赚的私房还能养得起。
岳钟琪默默围观了一个月弘书的练兵之法,才找上弘书,委婉道:“殿下的训练之法很好,但目前的军费……恐怕负担不起。”为什么不打仗的时候,军队很少训练?是不知道训练的好处吗?不是啊,是训练的消耗太大了,而军中在非战时供给每个人的伙食标准只能保证不饿,吃饱都保证不了,更别说支撑这么大消耗的训练了。
弘书很平静:“孤明白,岳统领放心,孤并没有急功近利到现在就要在军中推行这样的训练之法。现在不过是试验,在试验中调整、完善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计算花费,至于日后何时推行,自然会是国库能支撑的起这样的军费花销的时候。”
岳钟琪沉默,想说要做到支撑全军这样训练,这个“日后”恐怕遥遥无期。
但这句话终究没有说出口,曾经被皇帝怀疑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如今虽然与下一任皇帝有了紧密的关系,但岳钟琪知道,他必须始终谨守本分,才不会在日后成为下一个年羹尧。
打击太子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太子也轮不到他管,他还是先为自己的女儿出一口气吧。
就在弘书沉浸式当教官的时候,朝堂上发生了不小的震动。
先是湖南观风整俗使李徽被弹劾,结果不仅他被罢职,甚至湖南观风整俗使这一官职都被裁撤了。没两日,直隶总督李卫弹劾鄂尔泰之弟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等罪名,胤禛以鄂尔泰有功只将人罢免回家,没有治罪,但鄂尔泰红火的势头却是因这事淡了不少。
随后,岳钟琪忽然上书,弹劾顺承郡王在西藏为淫祠邪教提供庇护,不仅处处阻挠他围剿邪教党众,甚至请邪教众人上门开坛做法,不知在谋划什么。
一扯上做法,直接戳到了胤禛的痛点,不仅怒而下旨削去锡保爵位、令人立即前往西藏将人押解回京受审,还训斥岳钟琪此等大事为何此时才上报,是否心中仍有怨怼才行隐瞒之事?
不少官员私下感叹,岳统领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啊,也不知顺承郡王当日如何得罪他了,竟然时隔日久还要用两败俱伤的法子还回去。
弘书听闻后却是若有所思,派人去查后,果然发现这些人与岳湘之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锡保、鄂尔奇他们身居高位,虽然与岳钟琪因满汉之别、武将之争不对付,但还不至于亲自用那种下三滥的手段去对付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他们主要还是针对岳钟琪和岳家已经出仕的几个儿子,岳璿被控告杀良冒功就是他们的杰作,若不是郎兴昌恰巧遇上,还真有可能让他们达成目的。
但上位者不喜欢,底下自然有人抢着为他们分忧,里面混着些喜欢用下三滥手段的人那就太正常了。
岳钟琪查到后,没有去纠缠那些小鬼,直击背后的源头,也是很刚了,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他都付出了什么,毕竟李徽、鄂尔奇都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虽然只是罢职,但能这么顺利也不是面上那么简单的。
既然岳父是为自己未来的妻子出气,弘书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在锡保一派的人展开反击的时候,也使人帮衬着岳钟琪。
但也有不好处理的,那就是鄂尔泰。
弘书拧眉,鄂尔泰受阿玛看重,本人也确实有能力,他的儿子鄂容安还是自己的伴读,如今虽然没有与岳钟琪发生直接冲突,但互相之间肯定也是不愉快的,朝堂上斗斗法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他偏向谁都不好。
只能保持中立,只要斗的不是太过火,他插手反倒不好。弘书想,以后做了皇帝,手底下的心腹互相不对付只会多不会少,他得习惯这种情况,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就不必深管,如何端好水,也是做领导的一门深厚学问,他得好好学习。
雍正十一年就在弘书的学习和试验中落下帷幕。
雍正十二年一开年,音韵阁就传来好消息,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个初步的用“拉丁字母”反切汉字的方案,弘书立刻前往查看,一看之下,十分满意。虽然和拼音还有很大的差别,但最基础的规则已经差不多了,而到了这一步,弘书也不打算再放他们继续自行改进研究,这可是一群人才,困着他们一直将拼音打磨成他印象中的样子才是浪费,赶紧把这事结束,把他们丢到别的地方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何况,弘书也是想要借此刷名声的——他并不觉得自己用这些后世的东西给自己刷名声有什么不对,只要这名声能让他尽快掌权,日后推行政策哪怕能因为这些名声多顺利那么一分,他不会有丝毫羞愧。
在弘书的开挂加持下,拼音以最快的速度在大清诞生了。
他一刻都没有耽搁,第二日便上书将拼音呈了上去,为声韵馆众人请功,并为允禧讨下一份差事。
主持编修《雍正字典》,拼音版的。
第229章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二十一弟允禧…著封郡王,封号为慎;二十二弟允祜…著封贝勒;二十三弟允祁…著封贝勒;幼弟允祕…著封郡王;五子弘昼……著封贝勒;七子福慧……著封贝勒;侄子弘春……著封泰郡王……”
好家伙,弘书站在大朝会上,听着这一串犹如报菜名的晋封名单声目瞪口呆。
阿玛受什么刺激了,爵位都开始大批发了?
待被晋封的人出列谢恩时,弘书才发现一个问题,嗯?允祕怎么站到两个哥哥前面去了?
……想起来了,刚才圣旨念的好像是他封郡王。
凭啥?
允禧这次好歹有功劳,还跟他关系好,阿玛偏心超规格赏赐一下还能让人想通。弘春是十四叔的长子,在十四叔被如今形同被圈禁的情况下,给个郡王能显示一下他阿玛的宽仁。
允祕,晋封理由说的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不能说这个理由不够,毕竟皇帝想给一个人爵位还需要多么大的理由呢。不过,弘书私心猜测,这次允祕能越过另外两个叔叔,恐怕与他娶了个好福晋不无关系。
乌雅氏,切切实实的是太后的族孙女。
大朝会在弘书在心里嘀咕他阿玛之中结束,允禧兴奋的跑过来:“小六!我是郡王了!”
他真的没想到,他会这么早当上郡王!他都做好准备,下决心要将小六给他安排的修字典差事做好,这个功劳够他得一个郡王了。
谁成想惊喜来的如此突然!
“等我的郡王府建好,我就请旨奉养额娘!”允禧满心欢喜。
弘书也为他高兴,能早点与母亲团聚是好事,陈贵人不用再在宫里和一群太贵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更是好事。
好事还没完,胤禛好人做到底,下旨将四位弟弟的额娘都晋为太嫔。
一时间后宫前朝俱欢喜不已,弘书一连吃了六场席,还帮福惠操办着宴客。
在大家都喜笑颜开的时候,无人注意的角落,弘时正喝着闷酒。本来就正生着病,怎么能喝酒呢,梁怀雁劝了劝,实在劝不动,偷偷使人去请福晋。
董鄂氏沉着脸过来,声音不高不低的请安:“给爷请安。”不等弘时说话就站起来,“爷这是又想醉酒洗澡了?”
“醉酒洗澡差点溺死”是弘时这辈子都逃不脱的黑历史。
弘时有些尴尬的放下手中酒杯:“……爷就是小酌两杯。”
梁怀雁站在福晋身后,听福晋用平淡的语气说着刺人的狠话:“梁妹妹入府也有快两年了,这两年为了怀上孩子来来回回看了多少次大夫,偏偏不管是御医还是仁心医院的姚大夫都说妹妹身子没有任何问题。臣妾就一直在想,这倒是什么原因呢?”
弘时尴尬的脸色顿时添上了羞恼,福晋这话什么意思?!他脾气好也不能这样蹬鼻子上脸!
董鄂氏才不管他恼不恼,站起身道:“臣妾前日看仁心医院所出的医学报上说,男子若在妻子怀孕前大量饮酒,会让种子孱弱,即便妻子的土地再肥沃,也难以生根发芽。”
“爷若不喜欢死后有人哭灵摔盆,那这酒就尽管喝吧。”
说完转身就走。
梁怀雁惊的眼睛都瞪大了,福晋这话也敢说,也太勇猛了……她可不敢继续在这待了,赶紧跟着福晋溜。
出了院子,还没见弘时跟出来发火,梁怀雁松了口气,以她这两年对自家这位爷的了解,现在不发火日后就不会再以此事为理由发火。
“福晋……”梁怀雁喏喏道,“…爷他这次应该也只是心里太苦闷了…”
怎么能不苦闷呢,都是皇子,弟弟们都封贝勒了,就他还是个光头阿哥,甚至隐形的像是没有这么个人存在。
董鄂氏不以为意:“苦闷?我看就是如今的日子太好了,还敢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