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97节

  鄂容安几个乖乖坐下,听完了这一课。
  结束后,魏定国告退去忙,弘书这才打量几个几月未见的伴读:“都长高了些。”
  阿桂一听这话就丧气地靠在椅背上:“他们俩确实长了不少,奴才却是纹丝不动,殿下,您真的没有什么有助长高的秘方吗?”他是真的想知道!太子殿下比他还小两岁呢,但现在已经比他高了!五个人里头,他现在是最矮的!破防了!
  弘书无奈的看着阿桂:“哪有什么秘方。”不过阿桂这个头确实有点矮了,不说跟后世比,就算放在当下,同龄人中他的个子也算矮的。
  弘书让叶院长他们给看过,毕竟这可是他未来的大将军,高大威武点在战场上也更有威慑力,可惜叶院长他们也没办法。
  “没事,你年纪也不大,男子二十还要窜一窜呢,别急。”弘书只能安慰。
  阿桂头一仰,自闭了。
  弘书无奈一笑,看向鄂容安和张若霭:“你们俩明岁可准备下场?”
  两人对视一眼,均点头道:“家中说可以下场一试。”
  “那就祝你们明年能蟾宫折桂。”弘书促狭笑道,“也好早日来为孤做长工。”
  两人朗声一笑:“殿下可要说话算话,这长工我二人做定了。”
  不多时徐以烜忙完了手上的事过来,也到了午膳时间,弘书便带着他们回了毓庆宫,摆了一桌子,私底下也不讲究什么寝不言食不语,边吃边闲聊。
  谈笑间说起徐以烜妻子怀孕一事,大家都拿他近日流传在一些小报上的宠妻逸闻打趣,笑他凭一己之力将这些小报的销量都拉高了不少。
  徐以烜并不为此羞恼,还大大方方的谈起那些小报撰稿人的文笔:“别说,这些小报内子还买了些回来,上面有些撰稿者的文笔还真挺不错,有一个笔名为芹溪居士的,故事一般,但为人物写的判词颇有几分韵味,还有几分容若先生的气质。”
  芹溪,这个笔名听起来怎么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弘书稍稍想了一分,想不出便罢了,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其他人也不在意,只又调侃了徐以烜两句。
  鄂容安自然而然地转向弘书,笑道:“说起来,咱们还没恭喜殿下呢。”
  徐以烜看了他一眼,笑道:“我可早就恭喜过了。”
  阿桂哼哼:“徐兄别显摆,等咱们也考上了,可不会让你专美于前。”
  “殿下,马上就要迎娶美娇娘了,感觉怎么样?奴才的贺礼已经备好了,就等着给您送来了。”阿桂没正形的冲弘书挤挤眼。
  弘书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那你就等着吧,大婚怎么也得准备个两三年,正好这两年多攒点。”
  鄂容安笑道:“大婚自然是该郑重些,不过这贺礼嘛,又不是只能送一次,章佳家的好东西可不少,这次准备的让他在您纳侧妃的时候送,大婚的重新攒,多薅他点好东西。”
  阿桂大方的一摆手:“没问题,大婚的时候,奴才肯定要再送您份更大的。”
  弘书微微抬眼,将四人的表情纳入眼中,淡淡笑道:“说的不错,那阿桂你就多攒几份,趁这三年攒的多多的,到时候都给孤送来。”
  “三年?”阿桂摸不着头脑。
  弘书揶揄道:“三年后的选秀,皇阿玛给孤赐人,不管是不是侧妃,只按人头来,几个人孤就问你要几份贺礼,到时候可不许跟孤哭穷。”
  阿桂哇一声:“殿下,您好狠的心,这是要将奴才的私库一扫而空啊!”
  阿桂还在后悔自己刚才的大方,鄂容安踌躇了下,用困惑的语气问道:“殿下这三年不纳人吗?”
  弘书看他一眼,大方点头道:“确实没这个打算。”
  “咦?”阿桂探头,“为啥啊?说起来奴才好像是听额娘提过,这次选秀殿下您东宫没进人?真的吗?”
  张若霭忍不住看了阿桂一样,合着这人啥都不知道?那还配合的这么好?
  弘书也没忍住,上下打量他:“这事难道不是人尽皆知了?你不知道?”
  “额。”阿桂挠挠头,憨笑,“奴才前段时间得了一只海东青,正新鲜。”所以他只听说最火爆的太子妃之事,其他的都没关注。
  弘书无语,这家伙平时也不笨啊,怎么这会儿憨乎乎的:“是真的。至于为什么,孤让人出的医学报你没看?上面早就有报道,无论男女,太早嫁娶都不好,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身高发育,孤早就决定,十八岁之前都要保持童子身,孤的目标,可是镶黄旗的拜山都统。”拜山最早是雍王府的侍卫统领,身高两米,十分威武。
  “叶院长说了,孤要是能坚持,是很有可能长到拜山统领那么高的。”弘书略显得意道,又意味深长的看着阿桂,逗他,“你老是不长,说不准,啧,以后说不准你能到孤的腰?倒是也不错,秦始皇佩剑,以后孤便佩你吧。”
  阿桂炸了:“殿下您怎么不早说!医学、医学报那玩意儿谁看的进去啊!啊啊啊啊,早知道我…早知道我…我我我、我现在还来得及吗?”他可怜兮兮的看向弘书。
  弘书憋着笑,故作为难地道:“要是能坚持的话,再好好把精元养回来,应该行吧。”
  阿桂神色变了几变,锤了下扶手下决心:“奴才回去就跟额娘说,让她们先去别的院子住着。”遣散是不可能遣散的,只能先眼不见为净,看看效果,若真有效果再说。
  弘书从不管别人的后院事,不说管不管的不过来,他深知,这不是管了一小部分人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时间去慢慢的移风易俗。又逗了阿桂几句便转向别的话题,其他人也不再提起弘书纳人的事,大家吃完散场。
  出宫的路上,张若霭没忍住,问道:“休如,你家中也烦你了?”
  话没头没尾的,鄂容安偏偏听懂了,他苦笑道:“你也?”
  张若霭叹了口气,点点头:“我五个亲叔叔呢,族叔更多。”
  他好歹父亲还在京城,那些叔叔主要劲儿还是往他父亲那儿使,鄂容安的阿玛却是一直外任,族中那些长辈可不只能逮着鄂容安紧薅。
  鄂容安跟着叹气:“我也差不多。”他顿了顿,“我今日…殿下是不是看出来了?”
  张若霭甩他一个“不然呢”的眼神。
  “我也没办法。”鄂容安叹气不断,“我想了好几日了,这已经是我想的最不着痕迹的措辞了。”
  张若霭直白道:“我觉得,以殿下的性子,你直接问可能比这样好。”
  “唉。”鄂容安能怎么办呢,他性格如此,直说真说不出来。
  “算了,别想了,等回去将殿下的意思透露出去,咱们就一心准备春闱吧,明年可不能给殿下丢人。”张若霭安慰道,身为太子的伴读,跟着那么多大儒学习这么多年,不说拿前三甲,起码不能落榜吧。
  阿桂瞅瞅这个、看看那个,不满道:“你们打什么哑谜呢!”
  张若霭和鄂容安对视一眼,张若霭:“什么哑谜,我们说明年考试呢,你举人都还没考上,还不到操心这个的时候。”
  “哼,等着,我下半年就考给你们看!”
  在有意的传播下,弘书说的那番十八之前要保持童子身的话,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各人反应不一。
  有反对的:“东宫子嗣关乎国本,十八才纳人,何时才能有皇孙?!”
  有赞同的:“克己复礼,太子仁矣。”
  有不屑的:“就装,还不看皇上不近女色,我看他能装到几时。”
  有揣测的:“太子不会不行吧?还是喜好男色?我听说东宫里宫女都近不了太子的身,都是面容清秀的太监伺候。”
  当然,这一番话并不能令各方放弃打算,四面八方的小风仍然吹着,弘书不为所动,只忙着处理自己的各方产业,偶尔与笔友们通通信,并从中发现一些小惊喜。
  比如,少年雪芹给他的马甲回了信件,高兴的告诉他,自己的文章登报啦,虽然是小报,但也拿到了一笔可观的稿费,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芹溪居士。
  第223章
  日子慢悠悠过着,狂蜂浪蝶集中攻略了一阵子后,见始终不能靠近弘书,也慢慢消停下来。
  一晃眼岳钟琪已完成去西藏的任务,带兵风尘仆仆赶回京城,在他距离京城还有一百里时,后宫传出一个好消息。
  “什么?”弘书有些怔愣。
  朱意远以为他不高兴,脸上本就是装出来的笑意收的更淡:“今日太医诊平安脉,刘贵人有喜。”顿了顿,放低声音补了一句,“听说皇上就月前去留宿过一晚。”
  一次就中,这是谁也没想到的,所以并不是皇上又有新宠了。
  弘书却并不是不高兴,他只是恍惚想起,是哦,阿玛是应该还有一个孩子的,历史上还过继给了他的十七叔果郡王,他在这里过的时间太久,差点忘了这回事。
  不过,朱意远虽是为了他好,但还是得警告:“窥伺帝踪,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朱意远冷汗淋漓的跪下:“奴才该死。”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弘书站起身,“走吧,去跟皇阿玛道声恭喜。”他现在还未成成婚,后宫轮不着他送礼,自有他额娘赏赐。
  养心殿,弘书踏入殿内,笑吟吟地行礼:“参见皇阿玛,恭喜皇阿玛身体大好了。”
  “你倒是消息灵通。”胤禛确实心情不错,弘书的恭喜也戳在了他的点上,比起那个还不知道是男是女的孩子,他更在意的是当然是自己的身体,这把年纪还能使女子有孕,就证明他身体还健旺的很,上半年重病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这种大喜事,自然会有人抢着给儿子报喜。宫中好久没有喜事了,等弟弟出生,可得好好办办。”弘书这话说的真心实意,他阿玛登基后,后宫没有一个孩子出生,就连孙辈,也只有弘历家的永璜和弘昼家去年生的永瑛,和其他子孙繁茂的兄弟比,他阿玛这后嗣不可谓不凄凉,背后嘀咕的人可不少。
  这事对他也有影响,这次操心他十八之前不纳人的人中,不少都是真心实意担心他步入他阿玛的后尘,子嗣凋零,日后国本不稳,所以催着他赶紧纳人快生孩子、多生孩子。
  包括他阿玛,为此还几番跟他说,不必非要等到十八,十六十七纳人也不早,怕年纪小生的孩子不健康,可以先纳年纪大点的女子,刚好年纪大的也会疼人。
  他是不想纳年纪大的女子吗?他是不想纳人好吗。不过这话他不会说出来,那也太蠢了,他只会慢慢的,一次一次找借口把时间往后拖,等拖到时机成熟、他大权在握了,旁人也没有时间来关心他纳不纳人了。
  ——那时候,他们只会关心这皇帝今天又要发什么癫(* ̄︶ ̄)胤禛看了他一眼,发现他是真心实意的,心下满意,更愿意为他打算,只道:“正常办就行了,还不知是男是女,便是皇子,也越不过你去。”
  “要是个妹妹就好了。”弘书叹惜,他阿玛亲生的女儿没有一个立住的,他从上辈子到这辈子都没有体验过有姐姐妹妹的感觉,不过这话只是说一说,“算了,还是弟弟吧,弟弟日后还能常见,也能过得自由自在些。”
  胤禛知道儿子在指什么,他没有亲生女儿,却有三个养女,都抚蒙了。当初养女出嫁的时候,儿子反对过,他并没有当回事,只觉得他小孩子还不懂,公主抚蒙是多少年的政策了,这关系着朝廷对内蒙外蒙的掌控,不是儿女情长的地方。但去年和惠的死讯传来的时候,他一度不敢面对十三弟,和惠才十八啊,却从此天人永隔,十三弟妹病了一场,胤祥虽然没在他面前说什么,但鬓角越来越多的白色却掩盖不住。
  罢了,如今蒙古还算安稳,他也懒得再多此一举,日后如何,让这小子自己头疼去吧。
  “行了。”胤禛不想说这个,挑起别的话头,“岳钟琪这次差事办的还算不错,如今也算亲家,明日你便亲自去接接你那岳丈吧。”
  “是。”
  说是接亲家,其实弘书知道,他阿玛心里想的还是让他通过和岳钟琪的接触,尽快接触汉人的军中势力,慢慢将这些纳入掌中。
  他对此并不排斥,也有自己的计划:“阿玛,这次您打算怎么安排岳将军?”
  “怎么?这就开始为你岳丈讨上好处了?”胤禛斜他,不悦道。
  弘书笑眯眯地也不怕:“怎么着儿子也是太子,岳丈只是个男爵多不好看。”
  胤禛哼了一声,用不乐意的语气道:“一等公,加封太子太保,先在兵部挂个尚书衔吧。”
  具体做什么,胤禛还没想好,兵部尚书目前已有一满一汉两位主官,他暂时还没打算换人,其他五部,岳钟琪也并不适合。
  至于外放,这个选项根本不在考虑中,还是老老实实留在京城给他儿子摇旗呐喊吧。
  “兵部尚书吗,倒也不是不行。”弘书若有所思。
  胤禛道:“怎么,嫌朕给你岳丈安排的不好?”
  弘书无奈一笑,道:“儿子不是这个意思。”他表情正经起来,“皇阿玛,儿臣有一个想法,您觉得,让岳将军担任步军统领如何?”
  “步军统领?”胤禛的表情也严肃起来,步军统领也称九门提督,隆科多曾经就担任过这一职位,历史上多有因为隆科多是步军统领才能拱卫雍正上位的传言,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当前的步军统领是阿齐图,元宵节的那一场拐卖乱象让胤禛对他很不满意,一直在考虑换了他,只是目前还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罢了。
  胤禛问:“你想做什么?”
  弘书先在心里理了理自己的计划,才开口道:“儿臣若要接触军权,通过岳将军自然是可行的,但通过岳将军能接触的,都是亲近岳家一脉的中高层将领,这在前期会天然将儿臣绑死在这一阵营,日后若想要让他们支持儿臣进行军中改制,势必要对他们做出妥协,而妥协势必会影响改制的结果。”
  胤禛张了张口,想说你还不会走就想着跑了,啥都没有就开始想改军制了,军制是那么好改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