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果然老话说的对,男人都喜欢狩猎......”
“这都什么过气理论?不可能!”
“那你说是为什么?”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是说可能......衍哥他有受虐倾向,他是抖m!”
“你更离谱!”
“我觉得靠谱!”
几个人在群里聊嗨了,完全忘记了男主角的存在,直到他们针锋相对争执不下,这才想起宋衍,喊他出来给句准话儿:“衍哥,你自己说,你是不是......贱?”
“你们才贱!”
虽然有求于人,但这个时候必须硬杠回去。不过,宋衍竟然认真思考起来。他是因为喜欢挑战高难度?还是受虐倾向?还是......贱?
不,宋衍确定自己不是。
他被游漪吸引,因为她是世界上另外一个自己。
“我们就是贱......所以,能不能先把照片发出来?”
还有附和的:“主要是帮你判断一下她属于什么类型,方便确定策略!”
“对对对!”
宋衍秒回:“和我一样的类型。”
几个人没理解,又发了一串问号表情包。
宋衍解释:“她说现在不想谈恋爱......”
然后立刻被泼了一盆冷水:“不想谈恋爱......怎么说的?对你说的?这是赤裸裸的拒绝呀!”
“没有不想谈恋爱的时候,只有不想谈恋爱的对象……衍哥,你连这都不知道?”
“这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节奏?”
“你该不会是死了一轮儿,才来找我们吧?”
“这还能救吗?”
“惨......”
宋衍一条一条仔细研读大家的回复,心里竟然生出了一丝窃喜。
然后说道:“不是对我说的。”
是对周凡说的。不过,他的开心没有维持几秒,就被打回原形,因为这句话可以扫射所有人。
群里有不同意见:“不一定吧,说不定是在考验呢?多设几道关卡,才能看出是人是鬼.......”
“也是,不能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有些话要反着听......”
宋衍刚捋顺的思路,又被扰乱了。
他仔细想了一下,确定这不符合他对游漪的认知,因为游漪根本没时间玩这些花里胡哨的感情游戏,她忙得连轴转,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
宋衍回复:“这些都不重要,就说怎么办吧?”
经过这一阵儿的吵吵嚷嚷,该八卦的八卦完了,该调侃的也调侃完了,终于开始出主意了。
主要分为几个流派。一是用纸醉金迷砸晕她,基本途径就是买买买送送送。二是狂刷存在感,比如每天早中晚按时打卡,表达满满分享欲,做小伏低,服务到位,需要的时候随时挺身而出。
有人提醒:“也不能太上赶着了,衍哥这条件,应该适当高冷一点儿......”
“嗯,制造点儿危机感!”
“兄弟们,我想到一个人选!”
“谁?不会是兮妹妹吧?”
“对!”
“我看行!”
“积点儿德吧,别拿人家开涮了......”
“也是......”
说了半天,都是一些循规蹈矩的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完全在宋衍做过的功课射程范围之内。本来也是病急乱投医,果然指望不上这些人。
算了,还是自己想吧。
宋衍决定拿出研究基因治疗的态度攻克恋爱。
如果追到游漪是一个课题,他必须把这篇论文写到顶刊水准。现在的问题是,他正在准备论文开题报告,暂时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最有用的方法是什么?先查资料,了解题目!
于是,宋衍立刻从游漪正在做的事情入手,试图揪出一点儿线索。在反复研究了她的各种社交平台账号内容之后,宋衍终于想到了。
然后就给游漪发了这条微信。
收到游漪的回复,宋衍暗自在记分牌上给自己+1,对前进的一小步给予鼓励。
只是没想到,游漪那边儿也有了新进展。
“兮兮,你喜欢音乐吗?”
话题转换太快,李芮兮没反应过来:“嗯?”
“你会唱歌或者弹奏什么乐器吗?吹拉弹唱都行!”
游漪赶紧告诉李芮兮,宋衍想组建一支罕见病患儿乐队,到时候排练、演出之类的举办各种活动,肯定需要帮手,如果李芮兮可以的话,接触时间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会啊!”李芮兮十分肯定地拍桌子:“大不了,我临时学个打鼓呗!小漪,你这个人真讲义气,说帮我制造机会,这么快就安排上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嗯,你们俩特别般配,我绝对支持!”
游漪说了,这是一个好机会。首先,它是一项工作,名正言顺,不容拒绝。其次,它很好玩儿,气氛轻松,一来二去,说不定就擦出火花了。
她不知道,宋衍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和她的想法一样,不过他希望擦出火花的对象是她。
趁热打铁,游漪立刻又给宋衍回了一条消息:“我认识一个戈谢病的小朋友,唱歌特别好听,改天找时间,我们去看看他!”
第27章 疯狂补课
法布雷病、戈谢病......
自从认识了游漪,宋衍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新名词,即使他是一名专攻基因治疗的儿科医生,很多病种也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外。
这不能怪宋衍,因为它们是罕见病。
如果医学是一片汪洋大海,罕见病可能只是滔天巨浪中最不起眼的浪花。浪花数量数不过来,正常人根本不会关注,但是万一轮到了自己,谁都有可能会被淹死。
这几天,宋衍也反复分析了。
周凡的工作虽然属于医疗行业,但是专业背景不行,只能在外围业务上帮忙,如果需要深入关于罕见病的核心问题,就完全没有优势了。相反,他可是正经的人类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只要把研究方向稍微往罕见病倾斜一下,还是比较容易筑起护城河的。
于是,宋衍开始疯狂补课。
他先从刚听到的法布雷病、戈谢病入手,发现它们其实属于一个大类,叫做溶酶体贮积症,英文简称lsds。发生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溶酶体中某些酸性水解酶的缺陷,导致相应的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分解反而贮积在溶酶体中,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这个大类包括的病种高达50多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布雷病、戈谢病、庞贝病、黏多糖贮积症......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超级罕见。即使在罕见病中,也属于发病率尤其低的,可以说是罕见病中的罕见病。根据某个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目前中国已知的法布雷病患者555个、戈谢病患者444个、庞贝病患者256个、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只有129个。
与超级罕见相对应的,就是确诊难度超级大。
本来,罕见病确诊难就是一个共识。目前,中国的罕见病确诊周期大约为5-30年,平均需要看5-10名医生,误诊率高达44%-65%。这个情况在国外也并不乐观。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罕见病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最后确诊的平均时间是4.8年。2016年,澳大利亚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咨询5名医生经过4.7年才能确诊。更何况,目前世界上可能存在7000多种罕见病,很多根本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更别说确诊了。
可以想象,对于溶酶体贮积症这些超级罕见病来说,情况只会更糟糕。根据统计数据,法布雷病男性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最后确诊的平均时间是13.7年,女性患者是16.3年,甚至可以达到20至50年。
宋衍的大脑飞速运转,他发现,游漪最近拍摄的几集生活纪录片,在确诊难问题上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难道是巧合吗?不是,游漪肯定是故意的。
按照这条逻辑线,再往后的工作重点肯定会陆续涉及到没药吃、费用贵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对于罕见病来说,迈过确诊难这道坎儿,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马上要面对的就是没药吃,或者即使有药但是天价,进不了医保,甚至进了医保也买不到药。
这种绝望让宋衍想到了一张图片,一个小孩吭哧吭哧地爬山,他望着眼前的山头儿,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到顶点了,可是爬上去之后才发现,这只是层峦叠嶂中最矮的存在,前面等待他的是更加艰难险阻的雄关漫道。
想到这里,宋衍感觉到一阵隐隐的心疼。
他担心自己的思考出现偏差,立刻发微信和儿科医院负责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张主任确认。
“小宋,你分析的非常对。溶酶体贮积症不仅患者数量少,而且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会诊。比如戈谢病,治疗一个患儿,往往需要组建一支包括儿科、骨科、神经科、血液科等在内的专家团队......”
张主任的话让宋衍产生了一个念头。
还没来得及开口细说,宋衍又听到张主任说:“对了小宋,你提交的参与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申请已经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