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54章 惊喜十拿九稳
“是吧是吧,那戏文还挺有名气的,你娘子既然听过,心里定是有几分担忧的。”
一月前分别时的场景历历在目,见这位方小姐说起与之无关的话来,邵明廷也不欲多言,当即结束了话语。
“今日多谢方小姐的款待,在下用完饭便要温书了。”
意思就是,我要用饭了,你该走了。
方素妡怎会听不出他话里的赶人之意,自觉无趣地站起身,又拂了拂裙面,说道:“那邵先生慢用。”
“秋棠,本小姐也该用饭了,咱们走。”
*
七里村姚家。
回家的一个月里,芳枝时不时便会找些事情来打消自己心中那股子想念劲儿。
这会儿,她正在为她那未出世的小侄添置小玩意儿。
“幺妹,阿姊的肚子都还没显怀呢,你就早早缝起小衣裳了。”姚芳苗看着眼前做手工活的人,她又朝旁边线筐子里装着的小袜和布娃娃看了一眼,不由地叹起声来,“阿姊知道你想找些事儿来做,可你自小便不擅长女红,又何必为难自己呢。”
姚芳叶正从门外进屋,听到这道话声径自走到了那埋头苦干的人身前,一手夺过了布料,又朝她手心里塞去了一个手炉,说道:“歇歇吧幺妹,瞧这手都冻红了,幺妹夫要是知道了,怕是要怪我们两个阿姊照顾不好你了。”
手炉传来的暖意逐渐融化了指间的寒意,芳枝捧着炉子垂了脑,小声嗫嗫道:“可是我不找些事儿来做,就会想他……”
话落,两个当姐姐的人相视一眼,随即异口同声道:“做起事儿难道就不想了吗。”
芳枝一愣,慢吞吞地点头道:“还是想的。”
闻言,姚芳叶将线筐收好挪到了另一边的柜子上,随即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说,你得先把手里这些小玩意儿放一放,要照顾好自己才是,这大冬天的冻坏了手,吃苦头的可是自己。”
“好吧,我听阿姊的话。”芳枝点头没一阵儿,又幽幽冒出一句话来,“也不知道夫君他走到哪个地方了……”
前一阵去了镇上赶集,芳枝正好瞧见路边有代笔写信的人,一时心动,便想着叫人帮她写封信捎去京城,可屁股都坐到那摊前的凳子上了,她又不晓得该往哪里寄,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代笔摊。
姚家大姐和二姐那时就发觉了自家幺妹的心思,一时也不好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就将这事儿偷偷记在了心上。
如今听她说起,便出声安慰道:“我都打听过了,幺妹夫他是中了举的考子,那是要坐公家的车去的,到京城很快的,兴许这会儿都已经到了!”
“幺妹之前不是还想着给幺妹夫寄信么,要是他安置好住处,肯定会先给你捎来的,信捎来也要花费那么久呢,多等等,保不齐在路上了。”
芳枝将话听了进去,安心等了十来日,果真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
当纸封拿到手上的那一刻,一整颗心跳得厉害,等拆开信后,顿时被那纸上黑乎乎的字儿弄得怔愣了好一会儿。
她太高兴,险些忘了自己不识字这事儿了。
迫切想要知晓信上的内容,芳枝朝家里人打了声招呼,便急急跑了出去。
此次出门不为别的,正是要去寻村里的老秀才。
刚来到老秀才家,芳枝便被人认了出来。
“哟,这不是我那半日学生,你不是嫁人了嘛,回个娘家怎跑我这儿来了?”
一想起自己曾经上学堂只上了半天不到的事儿,芳枝有些惭愧,可眼下她有着急事,就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表明了来意:“夫子好,晓您学识广,认得字也多,我今儿来是有封信想让您帮我瞧瞧的。”
“从前叫你读书你要捉鸟,如今识不得字就得上门求人了。”老秀才一面说着嫌弃的话,一面接过那封信瞥了一眼,“这字倒是写得不错。”
芳枝接话道:“是我夫君写的。”
听出她话语中的几分得意,老秀才抬眸瞧了一眼,随即摊开了那张信纸。
匆匆扫过几眼后心了:原是封家信。
老秀才道:“照着念给你
听,还是与你说说这信中的大致涵义?”
芳枝也晓得自己几斤几两,便直接选择了第二个:“还是您说给我听吧,要是上面写了文邹邹的话,您就是原封不动地念了我也听不懂……”
闻言,老秀才摇了摇头,随即说道:“他先是向你问了好,说想念你了,又说自己腊月初到了京城,正住在一位翰林大人的府上,料想你收到信的时候是新年,便写了些祝福话,他还说他不在你身边,叫你吃好睡好,每日高兴些,等他的好消息。”
听完了信,芳枝心里果然安定了许多,脸上红扑扑的模样不像冻的,倒像是高兴成那般的。
“多谢夫子为我读信!”
大声道了谢,芳枝便拿着信跑回了家,似想与家人一齐分享这一好消息。
一跑回家,全家人都在堂屋里等她了。
“是明廷来的信儿嘛?”
“幺姐夫给幺姐写了啥?”
“……”
一声又一声过后,见自家幺妹捏着那封跟宝贝似的信纸忙点着头,姚芳苗笑了笑,说道:“幺妹这下能安心了吧?”
“嗯嗯!阿姊,我觉得我也该写封信给夫君送过去!”
芳枝想的是,她要是不回个信过去,那他怎么晓得这信当真送到她手上了呢。
“写吧,要不让你说个两句,你想幺妹夫也想得厉害。”姚芳叶顺口道。
遭了打趣,芳枝非但不羞,反而觉得格外的有道理。
隔天一早,她便跑到镇上找代笔摊了。
摊前,芳枝怕想说的话太多,就挑着重要的先说起了:
“夫君,还没过年的时候我就收到你的信了,我也想你的,还有阿爷、阿姊和阿弟他们也都记挂着你,你在京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就多穿衣,学累了一定不要勉强自己,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等到来年,我们一定会见面的!”
光是嘴上念叨着,她就抑制不住地高兴起来,一副眼冒精光的模样叫写字的摊主都忍不住顿笔多瞥了几眼。
……
除夕这天,方府的饭桌上,方素妡总算得知自家阿爷在打什么算盘了。
夹着鱼肉,方素妡乐呵呵道:“阿爷,您收个学生也是够费力的,还是将人家强掳来的,堂堂学士大人怎做起这种不体面的事儿了。”
见一块鱼肉夹进了自己碗里,方仕清听出那话的意味,清了清嗓道:“什么强掳,这话多不好听,阿爷这叫主动为自己争取,好吃好住还不好吗,又没亏待过他半分。”
似赞同这话,方素妡点了点头:“也是,不过那邵先生好像不怎么领阿爷的情,您叫他来一道吃个年夜饭,他都给拒了。”
提到这事,方仕清叹道:“是那后生太知分寸,以为这家宴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不就是人多热热闹闹吃顿饭嘛,我们家哪有那么多严苛规矩。他不想来就不来吧,我已吩咐下人为他备了一桌菜,一人待屋里过节也是过了。”
吃了一会儿,方素妡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阿爷不是想收他当学生吗,我见他好似对他娘子的事格外上心,那您从他娘子身上下手不就成了!”
方仕清眸中闪过一丝疑问,随即听她继续道:“阿爷您是不知道,他入府那天我不是去给他分了食儿嘛,您是没瞧见他那个赶人样,连我这主人身份都不瞧在眼里,丝毫没带怕的。”
“当时我见他让寒梅那丫头帮着寄信,我便说我能快些帮他寄走,啧啧,那态度一下就放缓了不止一星半点!”
话落之后,方仕清思忖了片刻,缓缓道:“那妡儿以为阿爷该如何下手才是?”
“这简单啊,阿爷只需将他娘子接来就好了!您想啊,反正他夫妻俩相隔远地又相互惦记,那阿爷为何不成了这桩美事呢,人一接来,邵先生便要承您的情,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在如何心硬总该记您几分好,这收学生的事,不就更进一步了嘛!”
方仕清不禁觉,比起行事,还是他乖女的攻心计好使。
他想,若明日一早派人前去,估摸着还能赶上元宵佳节那日,到时那后生待在清冷的屋子里见着来人,说是惊喜也不为过。
想着,方仕清突然十分快意地笑出了声,“妡儿这法子好!就依你之言,阿爷明日就派人去接。”
过了一会儿,他又道:“只是不晓得他那娘子来不来了,万一人家是特意受嘱留在家中照料长辈……”
这样的顾虑也不是没可能,不过方素妡倒觉此法十拿九稳,她悠悠喝起羹汤,说道:“阿爷宽心,直觉告诉我,他娘子会来的。”
……
正月十五,明月高悬。
方府的下人好似被允了假,三五成群相约着逛灯节去了。
似觉屋中格外清冷,邵明廷披了一件大氅,便端着先前那位寒梅姑娘备来的热汤团独自坐在了小院中的石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