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彭南效率很高,很快就带着化过伪装的孟旭和侯建坤回来了。
彭南给邵言带了套衣服,往他脸上随意地抹了两把军事油彩,仔细端详了一下,觉得不会被认出来了。
他们把围观的群众清理干净,然后不怀好意地靠近了路怀勋。
四个人同时缠住路怀勋,他反应速度又受到酒精的影响,一时间竟然被制住了。
彭南把他按在地上,开始进行第一轮的试探。
“姓名,连队番号,军衔。”他故意压着嗓子,沙哑地问,“该报的都报一下,别耍花样。”
他料到路怀勋喝醉了不会想太多,连谎话都懒得编了,直接进入主题。
路怀勋的眼神有些迷茫,没做太多激烈的反抗,顺从地回答,“陈勋,成都军区224集团军,中尉。”
没一句实话,全是反刑讯训练时准备好的那套说辞。
彭南有点惊讶,他把路怀勋翻过来,抓着他的领子,声音里有了些催眠的意味,“看着我,说,你叫什么?”
路怀勋半合着眼像在思考,不久突然眼睛一亮,咧开嘴,笑了,“彭南。”
他笑得干干净净,跟个小孩子似的,眼睛闪闪发光,“彭南,想找我格斗啊?”
彭南下意识抹了抹脸上的油彩,还想再说什么,却看见自己那三个帮手已经迅速逃之夭夭了。
孟旭一边跑一边把伪装的外套脱下来扔到路过的垃圾桶里。
侯建坤就近找了个厕所,借了块肥皂开始洗脸上的油彩。
开玩笑,这还不跑,等着被队长认出自己,这条小命就交待了。
邵言径直回了宿舍,心里还在想着,醉酒的队长跟彭南待在一起最安全。
队长这一醉,累得他心力交瘁。既要担心着没什么理智的队长会做出什么危险的举动;又忌惮着那个人终究还是队长,就是醉了,他也不敢正面顶撞。
不过队长这一醉,基地上下跟过年似的,热闹非凡。各大中队关于路怀勋的表情包和视频喷井式爆发,层出不穷的段子在非正式的群聊里刷到了深夜。
邵言点开其中一个,看到有人在问队长究竟喝了多少。
他笑了一下,按出输入法,答道:
一瓶半。
他一早就明白过来了,队长那个轻度禁酒令里关于重大场合一瓶封顶的限制,根本就是为自己量身设计的。
群聊内疯狂刷了会屏,邵言看到又有人问,“队长这么多年都滴酒不沾,今天什么日子啊喝成这样?”
邵言想起晚饭时的场景,笑得更开。
他略一沉思,回复道,“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83章 番外白月光
邵言来到雪鹰基地的第一个夏天,被新兵首训扒了几层皮,累得连思维都被拖得呆滞了。
但他依然敏锐地感觉到,进入八月以来,基地上下的气氛变得有些不一样,好像每个人都在心照不宣地期待着一件大事,却没人敢拿到明面上来说。
直到去军区办事的侯建坤带回来一张明信片,整个基地都炸了,所有人之间又像是突然有了神秘的暗语。
“明信片到了知道么?”
“日期是那天么?”
“是那天。”
跟特务接头似的。
邵言憋了一天,吃完晚饭在操场上正碰见孟旭,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委婉地问明信片的来历。
孟旭揽住他的肩膀,善意地提醒他,“在基地里多少也听说了点吧,明信片的收件人是谁知道么?”
邵言点点头,“队长。”
孟旭循序善进,“落款是哪天?”
邵言已经听人念叨一天了,“八月六号。”
孟旭一脸坏笑,“八月六号是什么日子?”
邵言有点犹豫,但还是知道个答案的,“七夕?”
孟旭有点惊讶,他上下打量了邵言一番,迟钝地想起什么,恍然大悟,“啧,有女朋友的人就是不一样。”
邵言没有说话,黑暗中也看不清他的表情。
孟旭知道他脸皮薄,没继续开他的玩笑,“寄信的是个漂亮的女医生,云南泥石流救灾的时候跟队长认识的。人家女孩主动大方,可惜咱们队长铁石心肠。任务结束后她也不纠缠,只在每年七夕寄张明信片,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
邵言一愣,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她知道队长的地址?”
“这就是你的关注点?”
孟旭觉得头大,这小子到底是怎么有女朋友的?
他还想说什么,背上被人招呼了一拳,耳边同时响起一个声音。
“那你觉得关注点应该是什么?”
孟旭认出那个声音,嘿嘿一笑,头也没回地往外跑,“队长,那什么,我还有训练,我先走了。”
路怀勋刚跑到第三十圈,听见他们在讨论自己才暂时停下。
他看了一眼满脸紧张的邵言,摇着头笑了笑,重新跑起来。
他认识程夕是个天大的意外。
那时候他在云南边境执行任务,附近爆发特大泥石流灾害,临时调派参与救援。
雪鹰一中队到达灾区,正遇上省医院派来的医疗救援队,带队的人就是程夕。
他和医疗队打过几次照面,程夕看他的时候眼睛里像有光似的,被满脸的泥浆映得格外亮。
天灾面前,陌生人之间也多了几分温情,大家习惯于彼此鼓励微微一笑,路怀勋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整顿休息时再次遇到程夕,他正指挥蒋启搜索下一个任务目标点,回身就看见她背着红十字的医疗箱站在他身后。
她刚随队救灾回到驻地,满眼的红血丝,也不说废话,“坐下,肩上的伤给我看看。”
他迟钝地坐下,程夕开始有条不紊地为他处理伤口。她手法专业利索,在极度疲惫中仍能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
“其实我有一点军人情结,这种天灾面前,人的力量很渺小。但看见你们在,就觉得很安心。”她轻声说着,是想把他的注意力从伤痛转移出来,但也是真心话。“注意安全,祝你平安。”
她没再多说别的什么。
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救命的。冒着危险奔赴救灾前线的初心,几天来直面灾区惨状的震撼,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仰,互相对视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这些难言的默契。
后来程夕脚伤,他在暴雨中把她从前线背回来,也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路怀勋跑到第五十圈,想起了他们相识的那年。
雪鹰们说起程夕的故事,只会感慨着说队长铁石心肠,狠心地拒绝了这个优秀的女孩。可也只有路怀勋清楚,他们之间的故事远不止那一场救灾而已。
那次回去以后,他到军区开会,在市区里遇见了下班回家的程夕。
他难得离开基地,很喜欢走在市井街头的感觉,感受平淡安稳的生活气。
程夕一路陪着他走,身上没有了急切的任务,她开始放松地跟路怀勋聊着自己对军人的一点情怀。
他在市区连开一周的会议,程夕就连续一周在路口等他。吃过晚饭,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走,随意地说说话。
路怀勋不是没见过喜欢军装制服控的小姑娘,但还是第一次见程夕这样对军人怀着天然信仰的女孩。她憧憬的不仅仅是军装下帅气的外表,更是属于中国军人无畏的精神和挺拔的气节。
他以为程夕当他是万千中国军人的缩影,才把这些情怀说给他听。直到他临走前的那天,程夕第一次没叫他路队长,而是喊了他的名字,主动去牵他的手。
那次回来,他开始主动联系程夕。
雪鹰的电话都要层层加密,他却开始想听她的声音。
程夕会跟他分享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又会感慨这个年代里的一切和平安定都是因为路怀勋那样的脊背在抵抗外面的黑暗。
他从没说过自己所属的部队,更没提过任何一次任务,隔着保密协议,这样一个毫不知情他的世界的女孩,竟让他有意外的共鸣感。
后来离境执行任务,他进入保密状态,连续两个月断了所有联系。再回来时看见了手机里满屏的琐事日常,每一条都带着一句真诚的“祝你平安。”
第七十圈,路怀勋开始回忆自己到底那一瞬间真正心动。
那是他们第三次见面,路怀勋主动创造的机会。本来是无关紧要的例会,他提前加班安排好基地的工作,挤出时间来市区参加。
然而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小时见她的时间。
程夕什么也没问,提前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把他领到家里。
“这些年我跟过大型的救援,看过满眼横尸的现场,大概你见过的只会更惨烈。”程夕伸手抱住他,“你这样的身份,我能做的很少,只想努力把那些不好的回忆从你心里盖过去,留下的都是现世安稳的美好,这些美好,都是你的功劳。”
从初入雪鹰开始,路怀勋就学着把任务和生活分开,把个人情绪从任务剥离出来。任务里他不再是路怀勋,他手染鲜血,枪口指着生命,指落扳机就是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