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因你而在》作者:夏正年轻【cp完结】
简介:
姜存恩入职文商银行半年,一直循规蹈矩,努力做着边缘人物,直到新行长陆晟初上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经历一个月领了三张警告单后,敢怒不敢言的姜存恩和朋友吐槽,说新行长是个道貌岸然、冷漠无情的老男人。
没多久,姜存恩收到了第四张警告单。
*
陆晟初调任文商银行明华支行,大刀阔斧整改行规行律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个叫姜存恩的,人畜无害但屡教不改。
某天。
陆晟初路过一个酒吧,看见姜存恩和一个男人坐在路边,勾肩搭背,正在说他的坏话。
对此,陆晟初不以为然,但车子驶离的前一秒,他瞥见姜存恩露出的一截腰腹,银色的脐钉在路灯下微微闪光。
*
真道貌岸然行长vs假离经叛道下属
依旧是位高权重的年上爹系
*
标签:年上爹系 清醒 沉沦 真香打脸 一点救赎
第1章 明华支行
早上六点,外面天还没大亮。
床头闹钟突兀响起,持续了不到五秒,被子下伸出一只手,摸索着摁掉噪音,随即又挣扎着在床边垂下。
支行排班接运钞车,迟到要吃警告单,姜存恩惺忪睡眼,下巴枕着手腕,迷迷糊糊地趴在床边。
直到闹铃再次响起,他才不情不愿地坐起来,嘀咕了声“好困”。
接过几次运钞车后,姜存恩大致能掐准时间,他洗簌完走到书桌旁,歪着脑袋看了眼手机屏幕。
时间不那么充裕,姜存恩换上行里要求的西装,拿上钥匙出门去地铁站。
这个时间点地铁上已经没有空位置,每节车厢中部都站得稀稀拉拉。
从租的房子到支行,通勤六站地,到科创金融中心地段,途径几条线交汇的换乘站,人挤人,站得太靠车厢里,有时候挤下不来车,所以姜存恩习惯戴着口罩双手抱臂,歪着头靠在车厢旁,有时候发呆,有时候打瞌睡。
姜存恩高挑白净,削瘦得也刚刚好,支行定制的量体西装,完美贴合身材,他不玩手机,一条长腿搁在前,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斜倚着。
地铁一刹一行,姜存恩摇摇晃晃,刚闭着眼睛缓一会儿神,就听见广播到站提醒。
“明华东路到了——”
三月份榆京还冷,不过胜在天气好,橘红朝霞在高耸写字楼旁绵延漫布,生机勃勃景象,反衬着昏昏欲睡的行人。
姜存恩顾不上吃早饭,紧赶慢赶小跑进园区,抬眼就看见远处醒目牌子上的“文商银行”四个大字。
文商银行的公司部,在银行业数一数二,只校招不社招,门槛极高,每年毕业季,只在榆京几所双一流高校内设双选会专聘。
毕业前夕,宿舍四个人,一个读研,一个出国,一个仕途上岸,就剩姜存恩如浮草,随波逐流,飘忽不定。
姜存恩简历不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出众,一直摇摆不定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不太想留在榆京发展。
姜存恩生在榆京,八岁以后长在榆京,按理说,该对首都这个城市有些依恋,所以听他说完想法后,身边的朋友都不太能理解。
除去近乡情怯外,单拎出他的履历,也该留在榆京这样的大城市。
在轮番不可思议的声音中,姜存恩决定用缓兵之计,装模作样的在双选会上随便投了几家公司,其中就有顺手给出去的文商银行。
文商银行的简历筛选,是所有银行里最严的,叠摞在招聘官手边的那一沓沓简历,随便抽几份出来,都是神仙打架。
投出去的几份简历,姜存恩都收到了面试邀请,无一不被他拒绝。
他就是不想在榆京发展。
眼看春招马上就要结束,姜存恩手里一个offer都没留,他甚至都忘了还有文商银行这回事。
本来文商银行的笔试邀请,姜存恩也要拒绝,但是那天他接电话的时候,妈妈刘兰珍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他很难再蒙混过关。
两轮笔试,三轮面试,姜存恩准备得马马虎虎,也算彻底见识到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收到入职通知完全在意料之外,姜存恩看着邮箱里的offer,迟迟没有点确认,犹豫了好久,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先这样吧。
在文商银行榆京分行报完道,所有实习生分组到各支行,开始为期几个月的轮岗实习。
去年的八月,烈日艳阳当空,姜存恩最后定岗公司部,拿着资料去明华支行报道。
文商银行和其他银行有细微不同,只在中心支行设立公司部,而每个中心支行都地段极佳,客户资源丰富。
往俗点说就是挣钱,往上进点说就是好晋升,毕竟大多数的支行行长,甚至是二三线城市的分行行长,都是从中心支行公司部出来的。
公司部岗位是香饽饽,入职的新员工都想去,但僧多粥少,最后也只能是少数佼佼者如愿以偿。
回想入职的这半年,姜存恩没觉得公司部有什么好,表面光鲜亮丽,穿得人模狗样,西装革履,但其实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指标重得能压死人。
不过好在像他这种不求上进,混日子的,倒是能稍微喘口气。
穿好接运钞车要求的服装和装备,姜存恩下楼,大厅里和他一起接运钞车的柜台同事,已经穿戴整齐,看见他出来,有气无力地打了个招呼。
“姜经理,早上好。”
“早上好。”
姜存恩跟着打了个哈欠,眼角微红,细细的泪珠充盈,一缕朝阳斜着穿透玻璃门,他不适应地偏过头眨了眨眼睛。
这一眨,那双桃花眼更水亮,掺着浓重的疲倦,也不妨碍顿时生动起来的五官。
接完运钞车,姜存恩和同事出去吃早饭,踩着打卡点回来,看见支行门口停着一排车。
姜存恩眼神疑惑地扫过那几辆车,问身旁的同事,“这么早就有业务?”
“不是客户的车,应该是各下属支行的行长都来了。”
“他们来干什么?”
对方诧异,反问他:“今天咱们支行新行长第一天报道,你不知道?”
姜存恩恍然反应过来,明华支行上一任行长——谭行长,上周结束为期三年的任职,刚调去其他市分行,总行调来接班的新行长,今天第一天上任。
前几天因为这事儿,小组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纷纷许愿一定要来个通情达理的新行长,当时姜存恩忙着帮主管秦然做业务,根本没时间注意这件事。
柜台同事从支行正门进去,公司部办公在楼上,姜存恩进电梯上去,屁股刚沾工位的椅子,罗跷南递过来一杯咖啡。
罗跷南实习的时候就和他一组,从定岗到报道,到最后转正分组,俩人一直在一起,就连每月的月度考核,都贼有默契地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是全支行公认的难姐难弟。
“咖啡买一送一。”
“谢谢。”姜存恩没推脱,接过来喝了一口。
高层都在会议室,办公室里,大伙儿难得能光明正大偷会儿懒,罗跷南单手撑着他的桌子,靠近神秘兮兮地问:“你今天接运钞车,看见陆行长长什么样子了吗?”
新行长第一天报道,但名字却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谭行长交接期间,他们就打听到新行长姓陆,而且听说背景不简单。
姜存恩心想,来明华支行任行长的,哪个背景简单?明华支行从成立到现在,年年都是标杆支行,管理的存款比很多二线城市的分行都多。
不过这些姜存恩都不放在心上,只要能让他继续混日子,他是张三还是李四,背景简单还是不简单都不重要。
“没有。”姜存恩处理昨天没做完的收尾工作,他摇摇头,又喝了口咖啡,“我结束就去吃早饭了,回来就看见门口停一排车,我还说呢,一大早就这么多来办业务的,结果柜台同事跟我说今天新行长要来。”
“我刚听他们说,菁姐和陆行长从地下停车场一块儿上来的。”后面的话,罗跷南说得更小声,拿出手机偷偷摸摸点开和另一位同事的聊天框,“还拍了照片。”
姜存恩疑惑地转头,一脸的不理解。
他不理解这有什么值得好奇的,想看新行长长什么样子,行内系统搜一下就会有照片,但是谁会那么无聊,毕竟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长得也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啤酒肚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头发密一点,还是疏一点而已。
罗跷南当然知道他迷惑什么,解释说:“一开始不知道是菁姐旁边就是陆行长,还以为是菁姐朋友呢...”
感情是准备偷偷八卦副行长邓菁。
邓菁四十出头,工作上雷厉风行,但私下随和又好说话,姜存恩就是她手底下小组带出来的。
邓菁家庭背景强大,在行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具体强和大到什么程度,老员工们要是不多嘴,底下的小年轻们就只能捕风捉影地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