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可以说,胜利都是用海量士兵的血与肉填出来的。
  如此巨大的阵亡人数,说明苏军在前期损失惨重。德军的“闪电战”战术势不可挡,迄今为止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苏军措手不及,肯定无法抵挡。
  “《租借法案》目前只提供了支援给英国和自由法国,想要美国援助苏联,那必须是苏联的损失已经大到罗斯福感到不安了。”
  伊利亚点头。
  “苏联会需要什么?食物?坦克?飞机?”
  “资源。我们……他们……”伊利亚纠结了,不知道要怎么分“你我”。
  “他们。”
  “好的,他们。他们有足够数量的工厂和工人,生产能力并不缺乏,最有可能缺乏的是资源。”
  “金属吗?”
  “还有钨矿。”
  凯瑟琳摇头,“这几年西班牙的钨矿全部卖给了德国,我的能力有限,加价太多我可没法支付。我可以牵线,把从今天开始起至少3年内加拿大人从中国收购的钨矿卖给苏联,还有加的夫仓库里的3万吨。嗯……我可以说服美国政府抬高价格,收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钨矿,然后转手支援苏联。我的3万吨还是按照今年的行价出售,我只要黄金,没有现货也可以接受期货,只需要有关部门给我写个盖公章的收据。”
  伊利亚忍不住笑。
  “其他铁铜这些量大管饱的金属,让大使或是其他人去谈。石油……他们自己有那么多油田,这倒不用美国支援。告诉你的老板,我只跟他们谈钨矿。”
  伊利亚点头。
  “我考虑去一趟……去西班牙和葡萄牙,买下他们下半年的钨矿,或是明年的,我相信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会转售给我。”
  咱这也是支援正义事业了不是。
  *
  华盛顿的反应也是非常快,罗斯福连夜召集内阁和亲信、幕僚开会,讨论欧洲的新局势。苏德开战英美都喜大普奔,希望他们能拼个你死我活;但要注意,如果苏联获胜,那么还不算太糟;但如果德国获胜,欧洲就尽数成为德国的地盘。
  美国不会想看到一个拥有广阔地盘的德国,战无不胜的德国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北美,美国一定要做好开战的准备!还要督促后花园加拿大!不要拖后腿!
  这个消息很快在议会大厦传播开。
  与此同时,5月15日白天,美国各大报纸同步报道了欧洲的新战争:德国跟苏联开打啦!
  从美东到美西,美国群众几乎全在热议此事,尤其德裔。美国去年人口总数是1.32亿,其中有15%是德裔和德国一代移民,人数大约2000万,你说这些德裔美国人会不为此激动?甚至有一些德裔美国青年热血上头,已经跑回德国志愿入伍啦!
  未来一段时间,肯定还会有不少热血上头的德裔美国青年跑去德国参军。
  加拿大议会也因此开会,商讨最新局势,除了支援英国物资之外,还决定应英国的请求派遣部队参加北非战役。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必定不会有更多部队支援北非战场,英国战时内阁决定增兵,尽快结束北非战役。
  但英国军队大部分都要防守本土,因此要从属国和自治领调部队支援,目前已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调派部队增援北非,加拿大也要出力。
  阿拉斯泰尔这个年轻总督也更忙了,他不参与加拿大的政治决策,但目前是战时,有很多事情加国总理会来探探他的口风,一些有关英国的事务也需要他点头。调配部队支援可以,但加拿大自己也不富裕,陆军多少、空军多少,具体的数字也是需要商量的。
  美国方面也很快跟加拿大沟通了,要求他们加快征兵步伐,新兵至少要训练3个月才勉强能用,空军海军都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不抓紧时间可不行
  。
  简言之,大兄弟,爆兵呀!
  美国也很快在一周后宣布扩大征兵数量,指标分配到各州,要求将常备军扩编到200万人,海军也同步扩编。陆军与海军都传出内部消息,即将开始新一轮征兵抽签。
  波士顿郊外就有一个海航的训练基地,很快便有海航的征兵站出现在哈佛校园里,搞得凯瑟琳大呼“没见过!”。
  海航的要求还蛮高的,飞行员要求本科起步,其他兵种比如轰炸机机组的无线电操作员、导航员、工程师都要求至少高中毕业,只有机枪手只要求初中毕业即可。海航在哈佛只招募飞行员,给的待遇也很不错,宿舍四人间,通过体检就有津贴,食物按照每天10美元的标准提供,毕业后便授予少尉军衔。
  美国实际上在1940年9月便通过了《1940年选征兵役和军训法案》,要求年满21岁至35岁的男性公民必须进行兵役登记,小乔和杰克都已经在大波士顿地区登记过了,但征兵抽签排除了在校大学生,因此他俩目前都还没有接到征兵令。
  海航则是征募志愿兵,报名海航飞行员,就是提前应征。义务飞行员是单独从毕业大学生中抽签。
  比约恩对美国的征兵系统很感兴趣,他一个外国学生当然不用理会美国征兵动员。他在问东问西,征兵站的年轻海航少尉倒是蛮有耐心的,一一解答。
  凯瑟琳翻着征兵广告,问他:“为什么不招女飞行员?”
  年轻少尉说:“美国有足够的年轻男性,我们不需要女飞行员来保护我们。”
  啧。
  你这么说的话,我就要好好辩论一番了。
  “女性公民就不是美国公民吗?”
  少尉一怔,“我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
  “在学习飞行技术上,女性跟男性的优势都是一样的,甚至女性更适合成为飞行员,因为女性普遍体重更轻。对于战斗机来说,每减轻一磅体重,就意味着能多携带至少200发机枪子弹。”
  少尉张口结舌。
  “征兵只限男性公民,这是性别歧视。”
  少尉瞪眼。
  “比约恩,美国法律有性别歧视的条款吗?”
  比约恩摇头,“很遗憾,美国法律还不是那么全面。”
  凯瑟琳感到遗憾,“可惜了,不然我准要从波士顿地区法院一级一级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你不是美国公民。”
  “是啊,真可惜。”凯瑟琳耸肩。
  可怜的少尉被她俩弄得不知所措。
  凯瑟琳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名片,放在海航少尉面前的桌上,笑盈盈的说:“给我打电话。”
  *
  比约恩瞥了一眼英俊的海航少尉:殿下的眼光一直很好,特别是对方身穿笔挺的军官制服,自然有一种大学生所缺乏的硬朗气质。
  哎呀!多情的殿下,她还真的很随心所欲。
  *
  乔在犹豫,是否要应征入伍。
  他也是6月毕业,毕业后便不是在校大学生,可能会进入抽签大奖池,但也可以提前应征。父亲在海军有些熟人,可以提前拿走他的征兵档案,他能够选择海军的任何兵种,最好去海军情报部。
  但他不想待在后方情报部,而是……他想成为飞行员,他已经有了私人飞行执照,比别人的起点都高。他对飞行很感兴趣,也很喜欢那种翱翔天际的快感。飞行教练也说过他素质很好,他很有自信,一定能成为最好的飞行员。
  他身穿海航的军官制服一定会很好看。
  在波士顿,因为附近有个海航训练基地,有时候会在夜店酒吧之类的地方遇到那些飞行员,他们知道自己穿军官制服很讨姑娘们的喜爱,总喜欢跟他们这些有钱的大学生抢着讨好姑娘,而他们往往都能成功。
  凯瑟琳会喜欢他穿着军官制服吗?也许会。她甚至都给侍从官定做了制服呢。男人的骄傲不允许他试穿侍从官的制服,但如果他拥有自己的制服……那必定是极好的。
  第301章
  一旦做了决定,他便绝不后悔。
  同学们的态度分为两个极端,一些人热切盼望能够抽签到自己,一些人却巴不得在校园里待到战争结束,或者干脆弄个“疾病豁免”。他却在校刊上公开表示,他是个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但如果国家需要,他会第一批上战场。
  有些人觉得他不免太会讨巧了,一方面说自己是个反战者,一方面又想通过参加战争来给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凯瑟琳嘲笑他怪会说话的,可他真是这么想的,也真的会这么做。
  他在征兵站登记过后,才跟刚从伦敦回来的乔老爹通报了此事。
  肯尼迪大使倒没有反对,海航飞行员至少要训练6个月才能结业,他要7月才会进入训练基地,没准等他结业的时候,苏德战争都已经打完了呢。
  作为一位密切关注德军动向的美国大使,肯尼迪先生充满悲观情绪,认为德军几乎是神兵天降,苏联军队也无法抵挡德军的猛烈进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苏德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周,德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
  这次回国,一方面是罗斯福召他回来述职,另一方面是参加儿子小乔和皇储殿下的毕业典礼,至少要待到8月才会返回伦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