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她并不知道英国用什么来支付购买武器的账单,想来应该是先英镑再黄金,最后会沦落到“借贷”,复刻一战时期已经走过的路。
一个国家欠钱那能叫欠钱吗?那叫“转移支付”!
凯瑟琳想着要怎么利用老乔在金融方面的敏锐,从……另一个地方薅上一笔。
二战来了,欧洲股市已经没了,美国股市去年在英法对德宣战的时候震荡了一波,现在挺住了。等到……德军正式进攻法国,美股不但不会跌,还可能回持续走高。去年9月她已经在纽交所抄底一波,再次购入美国钢铁公司等相关产业的股票,这次的持有量几乎掏空她所有现金家底。
之后股市上扬,她本想抛售一些,但老乔让她别卖,而是用这些股票做抵押,或是用她的房地产做抵押,从银行借钱出来玩。
好嘛,凯瑟琳这才知道为什么经济大萧条一来,那么多人顿时变得无家可归只能住胡佛屋或是身欠巨债只能跳楼了。
普通人想发“横财”很难很难,不否认确实有一些幸运儿,但幸运儿始终是少数。她如果不是“预言大师”,也别想发财。
英国在1月开始发售新一期国债,向民间群众“集资”,这也是资产阶级兴起后的新型金融手段,群众接受良好,购买踊跃。
乔治国王也亲自给奥尔加表妹打了电话,用不记名国债券买下了她存放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80吨黄金。
国债券属于固定投资,利率是固定的,股市那就玩的是心跳了。
要不是她现在已经有了无法抛弃的地位头衔,她甚至想复刻一下约翰法托的事迹,用“庞氏骗局”给美国阔佬们一些金融方面的小小“震撼”。
“庞氏骗局”得名于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1919年,庞兹在波士顿(怎么又是你!)开了一家公司,弄了一个假的投资计划,许诺客户会有50%的超高利润,吸引“投资者”。仅仅只用了1年时间,庞兹便收到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投资款。
这可是1920年的1500万美元!
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呢?50万一架的波音314能买到30架,28万美元的b-17能买到50架,他一个人就能建立起一支航空部队了!
1937年美国工薪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是1500美元,1500万美元可以养活1万个家庭,或者够1个4口之家生活1万年。
当然,区区1500万在老乔眼里都不算什么了,他可以“合法”的在股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赚取远超这个数字的利润。
第263章
杰克在说要么去古巴或是波多黎各度假,加勒比海地区气候极好,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气候炎热,大部分岛屿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大航海时代,加勒比海地区基本都是西班牙殖民地。
后来法国人来了,后来英国人来了,后来美国人来了。大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太做人。
凯瑟琳马上说:“那就去古巴。”
哈哈!提前给你脱敏训练!将来不管是你俩哪个遇到卡斯特罗,都不要暴跳噢。
古巴现在还是美国的实际控制地区,它的统治者是个亲美的暴君,而古巴的土地基本都被美国资本家掌握。古巴岛气候条件优越,于是成了美国的糖厂,经济作物极为单一,基本全岛都种植甘蔗。
卡斯特罗在哪里?他现在应该还是个小少年。
凯瑟琳原本寻找新俄罗斯的地点也考虑过加勒比海地区,岛国的优势明显,没有直接的邻国,气候条件也很优越;缺点是基本都有主了,古巴岛目前是美国的禁脔,日后要留给卡斯特罗发展,就不考虑了。
波多黎各岛也是美国的海外飞地,包含它附近的维尔京群岛中的几个岛屿。维尔京群岛大部分是英国海外飞地,称为“英属维尔京”,以跟“美属维尔京”区分。
英国不会放弃维尔京,那可是它在美洲的“前哨”。美国也不会放弃古巴,那可是它的糖厂。
牙买加岛或是巴哈马群岛又太小,看来看去,伊斯帕尼奥拉岛最合适,岛屿面积足够大,上面两个国家,多米尼克和海地也一
直不对付,比较乱。
就是想要拿下伊斯帕尼奥拉岛不太容易,武力攻占难度较高,两个国家都有大量黑人混血后裔,武德充沛,随时准备揭竿而起。和平演变?技术含量又太高。
火地岛因为岛上原本就没有多少人口,因此天时地利都占据了,轻松买下。
想要在这个混乱的地球上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土还怪难的。
*
3月,休斯飞机交付了5架“雨燕”战斗机给美国陆航,2架给英国皇家空军raf,加拿大空军派了飞行员去组装工厂底特律的罗曼汽车制造公司,直接飞回特伦顿空军基地。
陆航陆续提交了改进意见,但没有等新机型出厂,便跟罗曼航空航天有限公司签订了200架雨燕的大订单,分批交货,1940年底全部交付完毕。
看来美国军队的危机意识很强烈啊。
raf也不遑多让,雨燕到手后只有短短一周时间,立即派人过来签了300架的大订单,要的非常紧急,宁愿加钱也想早一点交付完毕。也是分批交货,50架一批,多一点也没问题,完全不必担心raf吃不下!
好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又要雅顿先生去了加拿大,在安大略省寻找合适的建厂地点,最后选择多伦多与渥太华之间的小城奥沙瓦。预计将在奥沙瓦建造一座有6条汽车生产线的工厂,可为奥沙瓦带来数千工作岗位和配套服务岗位。
加拿大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了十分优惠的购地指标和税收减免,建成开工之后头两年免税,之后3年减税50%。
皆大欢喜。
*
4月是难得平静的一段时间,苏芬冬日战争打完了,德军仍然安于半边波兰,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马奇诺防线之后的英法联军甚至觉得他们能在复活节之后回家,就连甘末林将军也抱有如此幻想,希望德国安于现状,那么我们法国可以马马虎虎当宣战不存在。
巴黎群众仍然马照跑舞照跳,毫无危机意识。
法军虽然在备战,但过于盲目的相信自己的陆军,此时法国有现役陆军超过100万人,还不算数倍于此的预备役和退役军人。
英国则紧锣密鼓加紧备战,跟几个大属国联络频繁,也跟美国联络频繁。
罗斯福很狡猾,既不把话说死,但也没有给英国太大希望,他在3月底召回驻英大使肯尼迪面授机宜。华盛顿传来的消息,罗斯福不太喜欢老肯尼迪,觉得他是个粗鄙的暴发户。但他的几个儿子都跟肯尼迪大使相处愉快(被钱砸中),而且肯尼迪大使跟英国王室、首相关系都非常不错,罗斯福因此才没有换掉肯尼迪。
离开华盛顿后,肯尼迪大使去孩子们的学校探望他们,先去看了小儿子鲍比,又去纽约看望了尤妮丝、基克,最后到达波士顿,先去看了罗斯玛丽。
罗斯玛丽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保持了写信的良好习惯,这能帮助她巩固书写,不求进步,只要不退步就是胜利。看护妇每天陪她外出散步,两个哥哥有时候周末带她出去参加舞会,因此她很高兴,精神方面也照顾到了。
肯尼迪大使很满意。
接着去探望乔和杰克,和两个好大儿在餐厅共进午餐,亲切询问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杰克的论文大致写完了,准备放一放再修改一下。他将论文打了一份副本,交给父亲过目。老乔毫不吝啬大为赞赏,说会为他找个人润色一下,然后包装一番,在英国和美国出版。
他的论文厚厚一沓,写了100多页,全方位分析了英国为何会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份论文也论证了自己老爹为什么之前会跟张伯伦统一口径,时事政治便是此一时彼一时,你不能因为后续局势发生改变,就说之前的策略完全错误吧?
得到父亲赞扬的杰克顿时得意洋洋,以胜利者的神情瞥了哥哥一眼。
幼稚!
乔自觉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啦,才不会在意弟弟那欠揍的表情、挑衅的眼神呢。
*
凯瑟琳跟肯尼迪大使开了个小会,重点有且只有两个:英美股市抄底时机。
预言大师带来了有关英国股市的重大利好消息,跟战争密切相关:德军一旦进攻法国,英法股市必定震荡——暴跌,此时就是抄底的好时机。
老乔发现皇储对股市不能说一窍不通吧,那也是所知甚少,但她对战局的预言从未出错,因此他很相信她的“预言”。先知加上他这个金融行家,那必须稳赢呀!
到时候就由老乔紧盯伦敦证券交易所,随时电话联系。至于钱从哪里来?抵押黄金!抵押房产!必要的时候就连克拉伦斯之屋也能拿去抵押给银行。
另外还可以找几个表哥借钱,想必他们不会拒绝。
德文郡公爵有钱吗?也可以借一点。
老乔连夜计算自己的家底儿:他至少还有1亿美元的现金可以动用,这笔钱对于英国股市来说只能算是打水漂的一片小石子,可却能让他的资产……皇储怎么说的?她说可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