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作为英国仅有的20多位公爵之家,遗产税的税率大概是顶格的,比利不是太清楚税率,但应该高达20%到30%,最高可达惊人的40%,可以说换一代公爵就要少一大笔财产。如果交不起遗产税,说不定要用珠宝或是庄园抵债。
“父亲说这种情况一般会选择用珠宝抵债。毕竟地产是连续性收入,庄园和别墅可以出租或出售,比政府的报价要高得多。”
说到遗产税,阿拉斯泰尔也很是心有戚戚。他父亲病重,眼看着要死在他祖父之前了;而祖父老亚瑟王子今年也已经88岁高龄,随时都可能挂。届时阿拉斯泰尔也会面临高昂的遗产税,足矣令他发愁。
而凯瑟琳对遗产税压根没有什么概念,是因为国王的遗产没有遗产税,这是君主的特权之一。她这才恍然为什么她会得到如此巨大的一笔遗产而居然没人跟她提遗产税的问题,嗐!
比利这小年轻还非常直率的说,要不是王后陛下跑路去了美国,留在英国指定会被无数贵族、王室旁系的适龄男人包围。年轻美貌又富有的国王遗孀可是最好的结婚对象。
凯瑟琳:震惊!你们男人还真是庸俗至极!
肯家兄妹只能傻傻旁听,对3个人的家庭财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大贵族还真是超有钱的!他们其实对一位公爵家族到底能有多少资产也知之甚少
,没有直观就毫无概念。
英国建筑物的起名方式凯瑟琳一直没有搞明白,不是所有的王室住宅都叫“宫palace”,有些是“城堡castle”,比如“温莎城堡windsorcastle”;有一些是“庄园estate或abby”,有一些是“屋/宅house”,比如康诺特公爵居住的“克拉伦斯之屋clarencehouse”,德文郡公爵家的“查兹沃斯之屋(庄园)chatsworthhouse”。
她自己买下的3座庄园实际都是“house”,只有亡夫留给她的鸢尾花庄园是“estate”。可怪了。
对付遗产税,恐怕只有设立成信托基金,将房地产放进信托基金才能避免高昂的遗产税了。
有钱人果然也是有烦恼的,合理避税,势在必行!
*
法国境内的旅行是非常舒缓的,凯瑟琳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忙碌的法国人,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饲养家禽家畜、收获小麦。法国种植冬小麦,从6月底便由南向北开始成熟、收割。
天气还不错,因此农民们都还挺高兴,这意味着能有足够的时间晒干小麦。作为最重要的主食,法国的小麦年产量大概在7000万公担(700万吨),比1929年减少了约2000万公担(200万吨)。这是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小麦收购价格猛跌,从1公担(100公斤)150法郎跌至不到80法郎。
这种情况下,农民宁愿土地抛荒也不愿意种植小麦。
那么,gpd暴跌的法国政府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经济危机呢?
答案是:掠夺殖民地。
第176章
所以这也是宗主国都不肯放弃殖民地的最大原因。锅漏了没关系,还可以补一补,但要是没了耗材,那是有点难办。
二战后美苏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亚非拉“去殖民化”进程,实际也不是他们有多“高尚”,简单点说是“大国博弈”;复杂一点说,是出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资源获取(掠夺)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果。
这也是欧罗巴人的劣根性,他们最习惯的手段就是掠夺。就像伯蒂表哥,他内向沉稳、性情温和,但你若是让他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他准会以为你脑子坏掉了,居然说胡话。
他们于是激烈讨论起殖民地问题。大英帝国是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属国的,因此带来的利益多不胜数,阿拉斯泰尔、比利又都是大贵族阶层,他们自然维护帝国利益,绝不放弃海外殖民地。
伊戈尔与“奥尔加公主”的经历类似,几岁的时候跟着父母逃离俄国,他对殖民地的看法就比较朴素,认为大家(各国)都不要凭借海外殖民地才最公平。
瑞典伯爵比约恩认为亚非拉土著都是野蛮人,宗主国为他们带去的可是先进的思想呀!
惊到凯瑟琳:你这个唯人种论的封建主义小崽子!
肯家兄妹当然没有这种唯人种论的逆天发言,爱尔兰人在欧洲也就比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罢了。而且美国没有明面上的海外殖民地,他们的思想也比这几个欧洲贵族开放得多。
各国小崽子们的看法都深受本国、本阶层的影响,全都是能吊路灯的想法。凯瑟琳不禁想着要是谢尔盖或是伊莱亚——也不对,他俩就算是内务部的秘密特工,也不会在这些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凯瑟琳挖苦的说,该把比约恩流放去法属圭亚那这种绝地体验一下生活。伊戈尔不禁哈哈大笑,觉得殿下的主意真是棒极了!
少爷小姐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听说过法属圭亚那的赫赫威名,伊戈尔便绘声绘色,将法国报纸上对法属圭亚那的报道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法属圭亚那是穷乡僻壤,是法国罪犯的绝佳流放地,号称“南美小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恶劣,气候炎热,前往圭亚那的路上能死掉至少1/5犯人。到达圭亚那后,1年内能再死1/3犯人,属实杀人不见血。
比约恩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后悔莫及。
*
一周后,凯瑟琳到了瑞士首都伯尔尼。
瑞士的地理环境很特别,以阿尔卑斯山划分,山的东边大概1/3的地区比较贫穷,有名气的城市都在阿尔卑斯山以西的这2/3地区,有许多内陆湖泊,此间风景独好。欧洲有钱人都喜欢在瑞士购买度假别墅,有湖光有山色,一年中有至少4个月时间可以滑雪,滑雪季节来度假的人非常多。
瑞士早早宣布永久中立,上次世界大战中基本未受波及,当时也有许多有钱人跑到瑞士避难,带来大笔资产,因此瑞士在全球富豪心中确实是“圣地”。
凯瑟琳发现,带着这些少爷小姐——还包括军官们,实际是很难真正“深入群众”的。而且她也不像小乔他们这些男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走街串巷,只要是白天,最大的危险也不过是被人扒了钱包偷了手表。她不行,这不是说她身边的人太多,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
她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福克斯先生和诺兰中尉,可两个人的表情仿佛她高烧45摄氏度,满嘴胡话。
凯瑟琳泄气:算了,跟你们说不清楚。
福克斯先生求她不要异想天开;诺兰中尉请她不要尝试偷偷跑掉,那样他会很难做,国王陛下一定会狠狠责罚他。
凯瑟琳倒也没有那么叛逆,在异国他乡还是不要考验罪犯的良心了。
自驾游的体验是极好的,欧洲各国的道路建设非常不错,要想富先修路嘛。
差旅费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埃莉诺王后的费用一部分由王室支付,乔治六世自掏腰包贴补了另一半(主要是安保人员的薪水和费用);肯家兄妹和莱姆的费用由肯尼迪大使支付;菲利普的费用由他的小舅舅蒙巴顿中校支付;阿拉斯泰尔和比利是自掏腰包;比约恩的费用是瑞典王室支付;伊戈尔因为刚得到一笔奖金,又把奖金给了凯瑟琳,说这就是他的差旅费了。
福克斯先生支付沿路的加油费用。
于是凯瑟琳几乎没有额外花钱。
在伯尔尼住了一周,每天早上起床先是在阳台吃早餐,上午在城中闲逛,下午通常是去俱乐部游泳、打高尔夫或是网球。她不是代表王室出行,所以也没有公务,倒是有不少人想求见她,她一律拒绝了。
还抽空考察了一下瑞士国家银行,试图打银行的主意。只是瑞士国家银行的安保措施确实尽可能的严密了,地库除了是混凝土浇筑之外,还有密不透风的铅板防护,警局就在银行对面。
难度太大,凯瑟琳只好惋惜放弃。
倒也没有白来,跟瑞士国家银行谈了一笔小生意,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又买了50吨黄金,要求送往曼哈
顿的花旗银行。
这笔5000万美元的资金哪里来呢?凯瑟琳要求小乔去跟肯尼迪大使说,要他先垫上这笔钱。
肯尼迪大使在电话里当场答应了,并且要小乔也去买上50吨黄金。
凯瑟琳非常佩服肯尼迪大使的豪迈——和卓越的眼光!
肯尼迪家族喜增50吨黄金的战略储备。
福克斯先生在当天的报告中记录了此事,通过英国大使馆外交邮包发回伦敦,交由国王陛下亲启。
*
乔治六世看完报告,琢磨着小表妹已经有了……180吨黄金,怎么还要买黄金?这么多黄金,她一辈子都花不完!王室自然也是有黄金储备的,还不少,英格兰皇家银行有200吨,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有200吨,这些黄金轻易不会动用,是王室的底牌,必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稳定金融市场。但这个“必要的时刻”基本从未到来。
政府也在两家皇家银行有数百吨黄金储备,黄金的价格稳定,又无法人工合成,一直都是重要的金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