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自己倒是没有睡觉,而是去厨房和面准备做面包,家里有个电烤箱可以烤面包。她原本是不会的,帕特里夏上次回来的时候教了她,还好,不算很难。
说起来她也只见了帕特里夏两次。帕特里夏为什么没有问她从哪里弄来的鸡腿和面粉呢?也没有问她为什么昨晚不在家。
可能这就是姐妹之间的“心照不宣”吧。
接下来几天过的不错,三餐都能吃饱,面粉做了面包,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就算没有菜也能一口气吃好几个。
交了一个月的电费和水费,合计5美元,把缴费单据仔细收好。一个月20美元的收入,却要交5美元的水电费,是不是太高了?其实算一算,三姐妹已经用的很省了,只能说帕特里夏的薪水太低了。
这也是为什么公园里盖满了“胡佛屋”的原因之一,失业人口付不起房租和水电费,只能在公园里搭窝棚了。凯瑟琳去林肯公园里围观过那些用木板、树木搭建的“胡佛屋”,简陋得可怕,好一点的还算是间房屋,差一点的四处漏风,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度过芝加哥的寒冬的。
这么想想,阿什博顿家居然过得也不算差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不能算是“生活”,只能算是“生存”罢了。
公寓楼鱼龙混杂,5层的小楼,每层12户,住了不止60家,有的房东将房间出租,也有租户转租其中一间房做二房东。一间公寓里只住了年轻的三个女孩很容易被人盯上,如果被人强占了,三姐妹根本没有能力赶走别人。
凯瑟琳非常小心,如无必要不出门,每次出门前都要仔细听走廊上的动静,确保安全出入。要是哥哥还在家里就好了,尽管凯瑟琳对托马斯这个长兄一点印象也没有,但家里有个男人,确实能挡住不少心怀不轨的觊觎。
活在安全的现代,根本想不到混乱的年代有多么危险。凯瑟琳眼睛看着《了不起的盖茨比》,心思已经飞了。
她刚“来”的第二天就被一个年轻男人堵在门口,嬉皮笑脸的问她帕特里夏去哪儿了。还进了她的房间,对卧室非常满意,说什么以后跟帕特里夏结婚了就要住大卧室,他可以大度的允许她和艾格尼斯继续住在小卧室,她俩最好乖乖的。
说实话,凯瑟琳当时吓坏了。
这里不是久居之地,要想办法搬走才是。公寓是买下来的,可以卖掉,应该……有人买吧?或者交给房产经纪人出租。对,不如出租,这样一个月也至少有几十美元收入。她还不知道要怎么跟帕特里夏说,帕特里夏会问她们要住在哪里呢?哪里才能安全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
或者,可以把艾格尼斯送去那种教会的寄宿女校?但她们没有这笔钱。
或者她去上寄宿女校,然后偷偷带上艾格尼斯?她这个年纪本来就该在上学,虽然她并不觉得需要再次经历糟心的学校生活。
*
周六晚上,亚当斯路,别墅区。
凯瑟琳走在树木的阴影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别墅无人居住,不,是不常有人住,那些阔佬们在其他城市也有豪宅。
上周去的那间别墅大门敞开,正有汽车开进大门。别墅灯火辉煌,传出音乐声,人声鼎沸。
嗯?这家的主人回来了,还顺便开了个派对。
凯瑟琳没什么可惜的,毕竟羊毛不能可着一个薅,雨露均沾才是王道。
她绕到这间别墅斜对
面的那间大别墅的后面,小心翻墙进去。这家也没有养护院恶犬,看来是对别墅区的安保十分信任了。
前门锁着,她顺着别墅走了一圈,每一扇窗户都推一推,后门也试着推一推,终于找到一扇没有关好的窗户,翻了进去。
她脚踩着厚软的地毯,心思翻飞:其实要是想在这里住下也不是不行,只要有一个成年人就能操作。要是她有个几百美元,完全可以雇佣一名失业演员假扮她们的“父亲”,住在别墅里,就算是对面的邻居也不太可能觉得她们有什么问题,只要她们表现得十分坦然就行。谁能说不是房主卖了房子呢?或者是亲戚,就是亲戚好了,有钱人借房子给亲朋好友居住也完全不是个事!
这年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第4章
对面别墅好一派歌舞升平,完全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场景,还得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版本的。
想来一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吧!
凯瑟琳听见自己没出息的吞咽声。
这家没什么吃的,冰箱空空如也。想来是被佣人或是管家拿走了。毕竟这个时代食物也是硬通货呢。
好不容易在楼上的儿童卧室里找到一些饼干、几块巧克力,勉强填饱了肚子。
伴着对面传来的爵士乐,她嘴里叼着小手电筒,翻着衣柜里的衣服,企图找到一些零钱。还不错,说明这些阔佬阔太太还真是对零钱很随意,她又找到不少零钱,纸币有大约40美元,硬币一把。
这家应该是两个女孩1个男孩,年龄差距不大,其中一个女孩跟她的身量差不多,有一柜子的漂亮裙子和外套,看得她双眼放光:想要!全都想要!
她摸摸这条缎面长裙,摸摸那件开司米大衣,满心满眼都是“想要”二字。
谁会不喜欢漂亮衣服呢?
住得起别墅的人不差钱,一件衣服洗不了几次,根本没可能穿旧衣服,这些衣服看起来跟新衣服没两样。可恶呀,想着小公寓里她少得可怜的几件衣服,不由得产生了一丝……仇富?
没错,这可是“路有冻死骨”的年代,你们这些有钱人,那是妥妥的“朱门酒肉臭”。
就让我来——
替(劫)
天(富)
行(济)
道(贫)
吧!
*
1936年,罗德岛,圣心修道院寄宿女校。
这是一所在新英格兰地区闻名遐迩的女校,附近几个州的稍有资产的天主教徒都想将女儿送到圣心修道院女校就读。
春天的一天,修道院院长修女特蕾莎接见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来人有一头浓密的深棕色的头发,微微打卷,用发蜡将头发整整齐齐的梳向后脑。他戴着礼帽,进了校长办公室立即彬彬有礼的取下礼帽,“日安,院长嬷嬷。”
优雅的英国口音,优雅的动作和仪态,特蕾莎修女对此感到高兴。
“日安,雅顿先生。请坐。”
雅顿先生在办公桌前的座椅上谨慎坐下,将公文包和礼帽放在膝上。
“久仰圣心修道院的大名,修道院女校培养出了数不清的名门淑女,真是太了不起了。”
特蕾莎修女矜持的说:“感谢天主!我尽我所能教育可爱优雅的女孩们,这也是我的荣幸。”
雅顿先生微笑:“我代表我的主人,尊敬的普希金上校,请求圣心修道院女校接收我的小主人凯瑟琳小姐,作为您的学生。”
他灵巧的双手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叠文件。
特蕾莎修女翻看资料:普希金上校是俄国人,凯瑟琳普希金小姐在俄国出生,之后跟随父亲前往英国,在英国也是念的修道院女校;去年普希金上校来到美国,因此凯瑟琳也要到美国学校上学。
内附凯瑟琳普希金的照片,是个苗条甜美的女孩,脸颊饱满,一头丰茂的秀发。
她很快看完资料:没什么问题,普希金上校应该有足够的美元支付学费。
雅顿先生马上表示,普希金先生给了他一张现金本票,他可以立即支付小姐本学期的学费。
特蕾莎修女很满意,吩咐秘书修女请凯瑟琳小姐进来。
*
凯瑟琳很好奇30年代的美国女校,经济大萧条是很凄惨,但也有不少人没有受到影响,嗯,大致上可以以是否失业来衡量,经济大萧条还远远不到整个国家全面崩盘的程度,总有企业和公司能够挺住的。
能在这个年代送子女上寄宿学校的,家境就不能算差了——她除外。
女校学费不菲,一年学费3000美元,住宿费300到500美元不等,餐费1个月100美元,一年900美元。再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保守计算,一名学生一年需要5000美元。
在这个4口之家年收入2000美元就能过的不错的年份,5000美元一年的私立女校属实属于高消费了。
但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5000美元算什么?开个几次派对就花完了。
女校依附修道院建立,除了必不可少的教堂之外,有很多宿舍,学生宿舍与修女宿舍分开,还有几栋是教师宿舍,环境相当不错,树木众多,景色怡人。现在是初春,各种乔木枝头刚刚萌出嫩芽,透出浅浅的绿。
院长嬷嬷人还怪好的,亲自带她和雅顿先生参观校园。又叫学校雇佣的健壮女佣将她的行李送到宿舍房间里。她来晚了一学期,因此只能得到靠近楼梯的房间。女孩们都不喜欢靠楼梯的房间,上下楼的脚步声有些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