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发散一下,古往今来,假冒名人和王室的事情其实很多,这人只不过假冒一个末代公主,而沙俄历史上最著名的假冒案根本不是什么末代公主,而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三个德米特里”,那可是一国的皇位继承人之争呀!
  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称“沙皇/凯撒”的伊凡雷帝1584年去世,他在去世前几年失手杀了自己的长子皇储伊凡,死后继位的是他智力不足的次子费奥多尔,还有个幼子德米特里。
  费奥多尔一世继位14年后去世,他的大舅子、实际上的摄政鲍里斯戈东诺夫僭位为沙皇,之后反对者们先后推出了3位“德米特里王子”抢夺沙皇之位,可以说杀得血流成河。但真正的德米特里王子已经死于1591年一次意外,所以这3个“德米特里”都是假货,也都分别丢了命。
  “德米特里之乱”后,沙俄的大贵族们推选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米哈伊尔一世是伊凡雷帝的原配妻子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的侄孙,罗曼诺夫家族之前是沙俄的大贵族家族,此后一跃而成皇室家族。
  其他国家就没有假冒王室事件吗?错!有,且有不少。英国19世纪初的“卡拉布公主”、法国18世纪末的“康熙公主”、美国19世纪末的“卡内基私生女”、“假洛克菲勒”、“假罗斯柴尔德”、美国20世纪末的“假沙特王子”、美国21世纪初的“假加纳王子”、意大利21世纪初的“假黑山王子”,每一个冒牌货的事迹都精彩纷呈,令人怀疑那些被骗的人的智商。相比之下,《虚构安娜》的原型简直不够看!
  凯瑟琳浮想联翩: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胆子够大,世界任我行!
  *
  又随手抽了一本小说,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她现在日常对话是没什么问题了,但阅读和写作还是不太行,需要多看看书。
  哎,她又想到那些穿越小说里,基本上不管是穿到哪个朝代都没有语言障碍,这合理吗?不管哪种语言,进化的速度都很快,就算她在21世纪有英语专八水平二级翻译证,来到1933年的美国,也得有好一阵子适应现在的美式英语呢。
  也还好帕特里夏一周才能回来一次,小妹妹艾格尼斯的词汇量又不大,她这个“冒牌货”才没露馅。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20年代的梦幻时代,出版于1925年,那时候的美国一切都那么美好,经济欣欣向荣,国力强盛,群众兜里有钱,温饱不成问题,有钱人更是醉生梦死,因此,书里描写的那些纸醉金迷才格外令人有代入感。它讲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但又不止是个爱情故事,是时代的掠影。
  而当时的繁花似锦,对照如今的凄凉低迷,完全是两个极端。
  *
  入夜,雨停了。
  凯瑟琳算好时间,等待巡逻的警卫离开别墅门口。她背好装有面粉、鸡腿、罐头的布袋,穿上还有点潮湿的风衣,再穿上黑色短大衣,悄悄翻墙离开别墅。
  多穿了一件大衣,以及沉甸甸的布袋,导致她翻墙动作很慢。也好在别墅区的居民天黑后基本不出门,应该没人发现她。
  她小心的走在树丛的阴影里,离开别墅区。
  仍然是走到华盛顿大街,又见到那个向路人讨要床铺费的中年男人。
  她本来想直接走过去的,但在路过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浪者的时候,还是不禁心软。
  最终从那些硬币里抓了几枚出来,走到中年男人面前,放进他手中。
  1枚50美分,2枚25美分。
  中年男人颇有些惊讶,沉稳的男低音开口道谢,“谢谢你,好心的孩子。祝你平安,祝你有个美梦。”
  第3章
  1美元,还不至于让人起了贪念。她身上穿的短大衣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值钱了,也给她刷上了一层保护色,但她还是非常小心的加快步伐离开。
  平安到家。
  *
  帕特里夏今天回家,她一周有一天假期,原本学徒是没有假期的,女裁缝得知她家里还有两个小妹妹,很通情达理的允许她一周休息一天。
  真是个好人呀。
  凯瑟琳关上门,先脱了黑色短大衣。走得太快,浑身冒汗了。
  公寓很小,只有两间卧室,倒是五脏俱全,客厅厨房洗手间都有,还算不错。大一点的主卧原本住着父母,现在是凯瑟琳住着。小卧室原本是三姐妹的卧室,有一张上下床,哥哥托马斯在客厅沙发上凑合。
  家里原本有6口人,现在只剩下3口人,居住条件在这栋公寓楼里还算不错的。
  帕特里夏正在客厅里做手工,艾格尼斯乖巧的在一旁玩布娃娃。
  裁缝铺的生意不如以前了,但也还过得去,毕竟人人都要穿衣服。学徒工除了跟着老师学制衣,大部分时候都是打下手,做一些小配件小配饰。她现在做的就是蝴蝶结,手工缝制。她心灵手巧,针脚细密,女裁缝很喜欢她。
  “做饭了吗?”凯瑟琳问。一边取下斜跨布袋放进厨房。
  “你去哪儿了?”
  “出去走走。”
  帕特里夏跟着进了厨房,看着她从布袋里取出面粉、鹰嘴豆罐头、煮熟但已经冷了的鸡腿。
  凯瑟琳假装没有看到她眼中的沉思。“鸡腿煮熟了,晚上就吃鸡腿好吗?”
  帕特里夏没说话,接过鸡腿。
  功成身退!
  凯瑟琳回到客厅,艾格尼斯笑眯眯的举起布娃娃,“凯特,看,姐姐给我的布娃娃!”
  小家伙兴高采烈。布娃娃是用不同的布料拼凑做的,看起来就是用边角料都算不上的碎布头做的,简陋又精致。
  瞧把孩子乐的!
  凯瑟琳也很高兴,摸摸小家伙的小脑袋,“姐姐真好。”
  艾格尼斯用力点头,“我最喜欢姐姐,和凯特了。”
  小家伙嘴甜,无师自通拍马屁大法。
  凯瑟琳收拾桌子,“帕特里夏,你的手工我给你收起来了。”
  “好,放我床上。”
  帕特里夏睡上下床的上铺,凯瑟琳踩着木梯将她的手工盒放在床尾。
  *
  晚餐吃的马铃薯块炖鸡腿,撒了一点黑胡椒,一碗下肚,浑身热乎乎的。还很奢侈的配了白面包,这是帕特里夏昨晚回家的时候买的。
  三姐妹都吃了个肚儿圆,艾格尼斯摸着小肚皮,嚷嚷着:“鸡腿真好吃呀!”
  凯瑟琳觉得孩子有点可怜,只是吃饱这点小事就让她感到非常幸福了。
  帕特里夏笑着看她,“明天还吃鸡腿。”
  艾格尼斯高兴得直点头。
  *
  “这是这周的生活费。”帕特里夏拿出钱包,非常仔细的拿出一张2美元的纸币,2枚1美元的硬币。凯瑟琳接过钱,点点头。裁缝铺包吃住,学徒一周有5美元薪水,可以说少得可怜。
  又拿出1枚50美分的硬币,投进石膏小猪扑满里。“用不完的都放进去,等存满了就可以给你做新衣服。”
  一周4美元的生活费,说起来也是少得可怜,但好在虽然经济大萧条,但也同时导致通缩,物价也大幅度下跌了。牛奶才卖到5美分1公升,有时候是2磅,浮动不大,她可以保证艾格尼斯每周喝上2磅牛奶。
  蔬菜也很便宜,每周大概花1美元买蔬菜,1美元买肉,通常是鸡肉,因为鸡肉最便宜;面粉一次买1袋,有时候10磅有时候5磅;偶尔还能抢到打折的便宜水果,以苹果和橙子居多,可以榨汁喝。
  想吃饱不太行,但能保证不饿死。
  新衣服是必要的,再怎么营养不良,孩子的身体也一直在抽条,凯瑟琳的大部分衣服都已经小了短了,帕特里夏的衣服都是洗了又洗,洗到不能穿才舍得扔,那必定是没办法留给妹妹穿的。
  凯瑟琳摸着裤子口袋里的50美元默不作声。
  这笔钱得来容易,要全部用来买吃的。至少要能吃饱饭,才能考虑别的事情。家里好在日用品是齐全的,“温饱”二字里“温”还可以维持,饱就有点难。
  芝加哥的冬天很冷,因此客厅里有一只带烟囱的煤球炉,烟囱的一头连接在煤球炉上,另一头从窗户伸出去,以排放二氧化碳。炉子上一只大水壶,平时用来烧水,吃饭的时候用来做饭。煤球也是要钱的,因此必须节约燃料。
  这会儿她又懊恼起来,自己“捐助”给流浪者1美元“巨款”是不是太大方了一点?明明自己都还没有脱贫呢。报纸上说,一个美国家庭一年需要有2000美元的收入才能过的比较“像样”,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美国家庭都达不到这个收入。以帕特里夏一个月20美元的学徒薪水,一年也只有240美元,赤贫无误了。
  想想就绝望。
  *
  帕特里夏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便匆匆出门上班,下次见面是6天后。
  凯瑟琳早上起来吃了马铃薯炖鸡腿的早餐,把艾格尼斯薅起来吃了早餐,又放她回去继续睡觉。小孩子总是睡不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