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庞煖捻着那彩色的小玩意,闷闷了一路,快到咸阳宫的时候,掩面叹息:“罢了,总好过枷锁镣铐。你帮我戴上吧,我老了,这手,老是抖。”
  李牧安静地为他系上五色丝,轻飘飘的丝线毫无重量,稍微整理一下,编成整齐的络子,便显得更正式了些。
  庞煖怔怔地看了一会,干巴巴道:“其实也不难看,就是颜色太多了。”
  “是太子喜爱的风格。”李牧接话。
  “说不定就是他的主意。”庞煖抱怨。
  马车停在咸阳宫外,他们整理仪容,跟随引路的谒者,沉默地行至麒麟殿。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迎上来,笑道:“二位将军请入殿,王上等候多时了。”
  李牧看了他一眼,从其与蒙恬有几分相似的脸上,判断这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蒙中郎客气了。”
  “请。”
  秦王近臣这么友好,多少让他们心神定了定,依礼脱履入殿。
  “末将庞煖拜见秦王。”“李牧拜见秦王。”
  武将们的声音浑厚地响起,几乎所有目光都集中过来。
  御史大夫率先发难:“这称呼似乎不妥吧?”
  喷完自己人,马上调转花洒喷新来的,不愧是御史大夫,专业。
  “有何不妥?孔子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末将都八十有六了,还不能从心所欲了?”庞煖不假思索地怼他。
  八十六正是整顿职场的年龄,庞煖历经五代赵王,从赵武灵王时期一直干到现在,他要是嘎巴一下死这,全天下都得骂秦国虐待老人。
  不免有秦臣暗想,你说你惹他干什么呢?人家老头不就是没称呼“王上”吗?
  “无妨。老将军精神矍铄,神采湛然,令寡人见之欣喜。来人,给二位将军赐座。”
  嬴政毫不介意,他也是个爱收集人才的,且初见时言笑晏晏,对新来的人才态度可友善了。
  这是李牧第一次见到这位久闻其名的秦国君王,他和传言里厉兵秣马、剑指天下的代代秦王模板本有些相似度,又有些不一样。
  虽端肃地坐在那里,却仿佛一条玄色巨龙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灼灼生辉的眼睛居高临下地投来一瞥,尊贵威严,望之生寒。
  但秦王的手上也系着五色丝缕,在层层叠叠的玄色袖口掩盖下不太明显,然逃不过弓箭手刁钻的眼睛。
  不仅秦王,在座的有一个是一个,没有空手的。
  李牧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莫名有点想笑,彻底平和下来,连一点点该有的紧张局促都没了。
  “庞煖将军从云中而来,可否为寡人讲一讲云中之事呢?”嬴政抛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庞煖有话可说。
  庞煖只是一时难以改口,面对这样的话题,倒也配合,坐定之后便回答道:“全赖太子治理有方,云中并未生乱,内外安然有序,交接妥当,也没有错过春耕,麦菽都长得不错……”
  他看向默不作声的太子,太子和蔼地向他一笑,微微颔首,在人前矜持了许多。
  “胡人那边呢?”嬴政挺关切这个。
  “这个李牧将军比我清楚。”庞煖转头。
  “不敢当将军之名,某并无官职在身。”李牧闻言,不急不缓地打了个补丁。
  “我大秦以耕战立国,从不亏待任何一位有功的将士。秦赵本就同源,如今更是一家。李牧将军抗击胡人有功,寡人便封你为‘武安君’,继续统领代郡兵马,驻守北地,防御胡人。如此,将军可愿否?”
  这一瞬间,许多人都轻微地“嘶”了口气。
  “武安君”!
  秦国已经很久不封君了,不仅因为郡县制和军功授爵的成熟,武将的最高奖励变成了封侯,也因为“君”的名号实在太高了。
  白起当年就是武安君,商鞅本不姓商,封于商於之后被称为“商君”,虽身死而法存,至今大家都还叫他“商君”。
  “王上万万不可!”御史大夫他来了,冯去疾勇于反对一切不合法制的行为,哪怕对方是秦王。“莫说李牧是赵……”
  “父王!”
  “无功而受禄,罪也。”李牧立刻出声推辞,然而混在了另外两个声音里,便有点乱了。
  冯去疾一看太子开口,便把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结果李世民见他闭嘴,也停下了话头等李牧。
  前一秒还异口异声的嘈杂,突然就被按了无形的暂停键,一下子全都没声了。
  你们要说什么,倒是说完啊!看热闹的臣子们纷纷腹诽。
  嬴政先看向他家崽:“你要说什么?”
  “‘武安君’的名号虽很好,但白起将军已经用过了。这样重复,是不是指代起来不大方便?”李世民疑惑,声音忽而低了低,像是在众人面前和嬴政说悄悄话,“也不大吉利。”
  吴起也被楚国封过“武安君”,他曾经主持变法,率军伐魏,为楚国扩地千里,后来悼王去世,他就被贵族射死,封号也被废除了。
  很难说吴起跟商鞅比,谁更惨。自古以来搞变法的,成功的似乎难逃横死,不成功的也没有好下场。
  “武安君”的封号更是个诅咒,好像没有一个能“安”的。
  众人随之思量了一圈,居然觉得这话有道理。
  连嬴政都被忽悠住了,琢磨道:“那就换个称号。”
  这么一缓冲的功夫,李牧也就有了拒绝的空间,躬身俯首,而后直起身子,温声道:“王上容禀。”
  嬴政微带笑意,正襟危坐:“将军请讲。”
  “不敢。牧曾两度危及太子,罪责深重,深觉愧怍。王上不计前嫌,已然宽仁大度至极,牧感佩于心。王上若不嫌弃,臣愿为驱驰,只是无功无绩,无论如何也不足以忝居高位。秦有诸多良将,王翦与蒙武将军都尚未封君列侯,李牧何德何能,跃于众将之上?请王上收回成命。”
  嬴政现在知道太子为什么喜欢李牧了。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实在漂亮,温良谦逊,徐徐道来,着实悦耳。
  这样的人在赵国,都得被赵偃气得七窍生烟,连番上书反对废太子,可见性格再稳定的人,都会被昏君气疯。
  嬴政欣赏知进退的人,如果李牧真的接受了,那他的下场恐怕直奔两位前任而去。
  李牧婉言谢绝了,才算过了嬴政的考验。
  “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嬴政怡然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太子不曾计较,望李将军也莫要放在心上。”
  实际上,太子只是擦破了点皮,李牧却躺了一个月。但这不重要,秦王说揭过就揭过。
  李牧还得谢谢秦王父子俩呢。不然太子的伤要是重了一点点,李牧得把命赔给他。
  “多谢王上、太子。”
  “不必客气。”李世民笑开,“封君不合适,封个‘上将军’还是没问题的,对吧,父王?”
  “寡人亦有此意。”嬴政很满意,“众卿以为呢?”
  这就是让大家讨论讨论的意思了。
  “这……牧实无功……”李牧迟疑着,等刚才跳脚的那个御史大夫蹦出来反对。
  但冯去疾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说话都是有理有据的,并不强词夺理。封君肯定不行,但是封为“上将军”的话……
  蒙恬诚恳论述:“两月之前,李将军刚刚歼灭了两万胡人,其中主力乃匈奴首领头曼所率骑兵,还深入匈奴腹地,杀敌六千余,缴获牛羊马匹好几万,这,怎么不算大功一件呢?”
  抵抗胡人是秦赵燕共同的责任,不分国家。所以这话一出,众臣纷纷认可。
  “蒙恬将军当时在场,自然知晓那匈奴首领乃太子所杀,非牧之功。”李牧马上纠正,“太子箭术无双,还从头曼弯刀下救了我。”
  哦对,太子还有打匈奴的战功呢,匈奴目前是胡人里野心最大的一支。之前老秦人们光顾着惊叹云中和灭赵的事了,差点忽略了这一出。
  “匈奴首领……”嬴政收住上翘的嘴角,面上不动声色,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就这么夸,好听,爱听。
  难怪太子喜欢,他也喜欢。
  做父母的,哪有不爱听外人夸自家孩子的?
  鉴于秦国有太多他国来客直接入秦,一步登天干到高位的前例在,众人讨论了一下,很快达成一致,除了李牧自己,没人再反对了。
  秦王便把李牧单独留了下来。
  庞煖起身时,双手按在膝盖上,颤颤巍巍的,很是吃力,左右两边的人同时扶了他一把。
  左边是蒙恬,右边是李牧。
  庞煖看着他们,颇为感慨,借助他们的力量才站了起来。
  “庞将军可还好?”秦王关切道。
  “到我那边休息吧,请医丞过去给将军看看。”太子温和地望过来。
  庞煖摇首:“朽木不堪,药石无医,何必徒增烦扰?”
  “先看看嘛,能减少些病痛也是好的。”李世民建议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