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要的,你继续说。”李世民从善如流。
“撩阳虽已为我大秦所占,但离赵军未免太近了些。一旦消息走漏,赵将得知太子在那里,必会发动进攻,这,到底还是危险。”蒙毅顶着太子灼灼的目光,坚持把话说完。
“寡人正是忧虑这个。”嬴政颔首。
“不以太子的身份前去,不就行了?”李世民早就想过很多次了。
他有好几套可行的方案,在脑子里演化无数遍了。
“那以何身份?”嬴政不解。
第106章 苦命的蒙家兄弟
“我可以假借蒙家或者王家的身份,然后阿父封我个天策上将”
“封你什么?”嬴政侧目。
“天策上将!”李世民神采飞扬,“多好听啊!”
他很喜欢这个独一无二的封号,因为这是前世由于他战功彪炳、封无可封,所以生造出来的称号,很特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你真当自己去领兵打仗的?还上将?”嬴政不赞同。
李世民在心里撇撇嘴,不跟护犊子的父亲大人一般计较。
先想办法出咸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好吧。”李世民收敛了嘻嘻哈哈的玩笑神色,认真道,“那就治粟内史或者少府的官员吧,对外只说是送补给,慰劳将士辛苦,也能掩人耳目。”
这算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了,听起来像是送粮草兵器的,很安全。
至少表面上很安全。
嬴政依然皱着眉,还是觉得不够稳妥。
“阿父还不放心的话,派个你放心的人陪我一起去,确保我不会以身犯险。这样如何?”
太子温温和和地笑道,无比乖巧,看不出一点撒手没的迹象,再接再厉,“我当初和蒙毅从岐山赶往雍城,一路上可是很乖很听话的,蒙毅寸步不离,我也从来没有离开他的视线。对吧,蒙毅?”
蒙毅嘴角略有点抽动,艰难地应和:“的确如此。”
“蒙毅”嬴政把所有可信的人在心里全咀嚼了一遍,权衡着谁最稳妥。
蒙毅不行。虽然蒙毅可以争一争秦王最信任的臣子首位,但他没带过兵,若是在咸阳内,太子出行那自然是蒙毅陪伴最好,千里之路还是算了没有瞧不起蒙毅武力值,也没有还记挂当年孩子在蒙毅身边受伤的意思;
王家的话,王贲与蒙恬共掌中尉军,这两人只能调走一个,调走谁呢?
那当然是蒙恬了。不好意思,论信任,蒙家兄弟还是遥遥领先,超出太多了。
“蒙恬”嬴政心绪一定,琢磨着以蒙恬的稳重,拉住蠢蠢欲动的太子没有问题,那就他了。
“传蒙恬过来,寡人有事交代。”
太子笑逐颜开:“太好了,我就知道,阿父是天下最好最好的父亲。”
蒙毅欲言又止,静默地退到一边,忍不住想:太子真的会什么多余的事都不做吗?这可能吗?希望兄长运气好点,能时时刻刻看住太子吧不然的话
等蒙恬到了,太子积极地把这事告诉他,蒙将军难以置信地问道:“臣保护太子去撩阳?近日不是要攻赵吗?难道不打了?”
“打的云中,离撩阳还远着呢,无妨的,对吧?”李世民愉快地弯起眼睛。
对对吗?蒙恬张口结舌,下意识看向蒙毅。
弟弟无可奈何地与哥哥对望,像生吞了一包黄莲,露出一种打工人凌晨两点还在被工作折磨的、习以为常的麻木。
不需要任何言语,兄弟俩凭眼神就对了几句话。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想开点吧,兄长。总不能辞官不干。”
“真要命啊。”
“谁说不是呢?”
“我日后若是大祸临头,小命不保,你记得到我坟前上柱香。”
“不至于,太子还是很聪明的。”
“他若是不聪明,我就不用担心了。”
“也是。”
蒙恬平复了一会跌宕的心情,不得不为太子的安全加码:“那臣恳请抽调一些中尉军。”
“太子的卫尉约有上千,都是他从中尉军选锋出来的,你见过吧?”嬴政问。
“臣见过,臣当时在场。”蒙恬肃然道,“皆是中尉军最好的男儿。”
那是,选锋李世民可是专业的。
上万人往那一站,他目光一扫,就能一眼相中体格最强壮、意志最坚毅、目光最有神、状态最优秀的,甚至于瞅两眼对方站立的姿态,哪怕那人空着手,都能精准地推测出对方擅长什么,是刀枪剑戟,还是弓马骑射。
就跟种了几十年菜地的老农去逛一圈菜园子,马上就摘走了园子里最漂亮最新鲜的瓜果,一个也没有选错过,蒙恬当日全程陪着,都为他的眼光毒辣而心惊赞叹。
中尉军本就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太子从三万中尉军里拔尖拔出来的一千人,装备了最好的马、最好的铠甲、最好的武器,在上林苑亲自训练了一年,这带出去要是不能以一敌十,李世民能把脑袋摘下来当蹋鞠踢。
但蒙恬还是不放心,他又要了两千人。
“王上莫要嫌多,实在是太子身份不同寻常”他刚解释了半句,嬴政就打断道,“不多,应当的。”
秦王怎么会嫌多,要不是人太多会引起更多注意,适得其反,他恨不得打包个两万军队,一路护送太子劳军。
这事差不多就这么敲定了,剩下的也就是路线和细节了。
商量了半天之后,蒙恬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嬴政才想起他一开始牵太子过来其实为了讨论迁宫的事
这孩子转移话题的能力太强了,硬生生把嬴政的注意力带偏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瞪了太子一眼。
“怎么了?”李世民连忙坐正,一副无事发生、我什么也没干的样子,跟小黄猫悄咪咪去推桌上的杯子,被发现之后,偏开头舔舔爪子,若无其事的表情一模一样。
“奉常算过,明日宜迁居,你可准备一下,往立政殿搬。”
立政殿,这个名字太熟了,但却不是李世民起的,而是嬴政提出来的,巧合的简直像是天定。
立政二字,充满秦王对太子的期望,政治味道太浓,与“北辰”“麒麟”遥相呼应,父子俩都很喜欢。位置也非常好,处在这两殿之间,离章台宫也不远,方便嬴政找他,也方便上朝和处理公务。
太学这两年去的少了,更多的时候李世民都泡在中尉军和上林苑,跑马演练,昼夜行军,在山林河谷模拟战法,与他的卫队建立默契。
有时会看见那只眼熟的白罴,趴在树叉上做平板支撑,双掌托腮,眺望远方,悠闲得像个神仙。
晴天也挂树,雨天还挂树,除了饿时下来,一屁股坐竹林里,啃一堆竹笋嫩竹,吃一阵子,肥胖的屁股挪一挪,换个地方接着吃。
“真闲啊。”李世民下了马,感叹道。
“这玩意儿能吃不?”太子卫率李信浓眉大眼但贼眉鼠眼地问。
对,他叫李信,就是那个直接导致嬴政向王翦撒娇,创下了千古名场面的李信。
李世民选锋的时候,拿着名册一一询问核对,问到他的时候,自己都愣了。
其实想想也正常,李信的父亲是秦国南郡守李瑶,封狄道侯。李信出身武将世家,跟蒙恬王贲都差不多,都是军二三代,那他年纪轻轻就进入中尉军当裨将,实在是太合理了。
如今王翦他们在外戍边,正是年轻将领冒尖的机会。
不过对李世民来说,更微妙的是,李信好像跟他们家有关系。族谱往上叙的时候,叙到了李广、李超和李信。
虽然不知道真的假的,就当真的吧。
他当时盯着李信看了很久,看得李信都慌了:“臣有哪里不妥吗?”
“没有。你愿意做太子卫率吗?从即日起,除了父王之外,你率领这一千卫尉,只听从我的号令。我让你们跳河,你们都得跳,能做到吗?”
“能!臣愿意!”李信大声道,“臣会游水。”
李世民忍俊不禁:“那你要是不会呢?”
“那臣也跳!谨遵太子命令。”
“好极了。”
李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作战勇猛,势如破竹,凌厉如太子射出的箭,摧枯拉朽,连嬴政都很满意。
“不能吃,这是我养的。”李世民一本正经道。
“太子连白罴都养?”李信吃惊道,“好特别的爱好。”
“你不觉得它很可爱吗?”他指指树上晃荡的黑白大团子。
“可爱吗?”李信忽然不确定了,左顾右盼,问自己的同僚。
“太子说可爱就可爱。”其他卫尉吃吃地笑,“太子眼里,连大老虎也是小黄猫。”
“山君真的很可爱。”李世民认认真真地与他们分辩,“等你们见到就明白了。”
一开始卫尉们以为是太子审美超出常人,后来他们真的看见了那只晒太阳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