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它的运气很好,竟然活了下来,且长得很快。
  似乎每一天都是新的样子,每一个月都比上个月更大一点儿。
  它的毛毛逐渐茂密,瘦弱的体型在精心的喂养里渐渐丰满,总是怯怯的眼神从陌生到亲昵,尾巴上炸起的毛也垂顺了下去,养出了油亮亮的光。
  唤它“小黄”它答应,唤它“铜钱”它也答应,哪怕对它“喵喵喵”乃至“嘬嘬嘬”,它也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仰着头咪咪叫。
  它乖乖地长大了,是一只幸运的豹猫。
  时光就这么飞逝。
  五月收了小麦,六月胡麻(芝麻)开花,七月甜瓜熟了,八月赵王死了,九月胡麻结籽榨油,十月岁首宫里就能吃到滴了芝麻油的芫荽肉馄饨,十一月韩国又割让了一片土地,十二月墨家改造的铠甲呈给秦王与太子验收
  太子射出的箭能穿透铠甲时,他嫌弃这铠甲不够结实,让墨家接着改良;
  太子射出的箭无法穿透铠甲时,他嫌弃这箭不够锋锐,与少府继续磨弓箭的杀伤力。
  少府令颠几乎要哭了:“太子这不是同时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吗?这样下去,永无休止啊。”
  “加秩禄。”太子淡定地砸钱。
  少府众人咬咬牙,接着拼命工作。
  太子当然砸得起,纸跟瓷器这两样东西,就从六国赚了不少金帛,更别提从月氏及西域兑换来的各种香料,那都是有市无价,比金饼都贵。
  在楚国尤其卖得好,楚国向来好华服佩香,奢靡之风愈盛,吕不韦只是稍微这么一炒作,把手里的香料掐着数量分批次一点一点从手指缝漏出去,再掐着身份忽悠对大秦最有利的贵妇,所得到的利润何止十倍。
  比如西域来的乳香沉香苏合香等,是从月氏王室手里得到的。月氏也喜好做生意,两边一拍即合,虽然中间商月氏赚了不少差价,但这六国的贸易都掌握在秦国手里,可赚的地方那太多了。
  舌灿莲花的纵横家洒出去,锦帛与金银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咸阳,然后再经过治粟内史和少府,化为一车车送到月氏的货物。
  就这样良性循环,国库日益充盈,对商贾的限制也放宽了不少。
  六国的商人与学子,如过江之鲫,向咸阳蜂拥而来,又顺着直道与商路流淌出去。
  吕不韦常年在外奔波,跟那个街溜子815a似的,本身未必有多大战斗力,奈何他背后站着大秦,从陇西进入月氏,护卫众多,兵强马壮,一路上也没什么人敢打主意。
  他难得回来一趟,脸晒得黑黢黢的,精神头却很足,见到蒙毅就笑道:“王上对陇西送来的两千匹上等马还满意吗?这可是繁育了几年来最优秀的一批。”
  “王上很满意,留了一半,另一半全给太子了。”
  “太子要这么多马做什么?留几匹玩玩不就够了吗?”吕不韦疑惑。
  “吕侯有所不知,太子在练骑兵。”
  “太子都能练兵了?他才多大?”吕不韦差点以为自己的时间跟咸阳不一样,怔了怔,算了算,“太子今年满打满算才十二岁吧?”
  “若是按新的秦历算,才十一岁。”蒙毅很严谨。
  吕不韦听得一愣一愣的:“新的秦历?改历法了?什么时候的事?”
  “也就今年的事,吕侯不知也很正常,赵国前线的将领们兴许也不知,飞鸽传书不会写得如此琐碎。”
  “飞鸽传书能传到赵国前线了?!”吕不韦吃惊道,“我上次回来,不是才能在秦国境内传信,而且只能从咸阳传到河东郡吗?”
  秦赵接壤,咸阳及周边平原属于内史直接管辖,出了这个范围,就是河东,过河东则是上党,也就是王翦率军出发的地方。
  “两年时间,足够信鸽熟悉新的路线,扩大到上党、阏与和撩阳。”蒙毅微微而笑,仿佛一点也不惊讶。
  吕不韦却目瞪口呆:“赵国知道这件事吗?”
  “这种事,怎么能让赵国知道呢?”蒙毅挑眉,“赵王迁与倡后正忙着夺李牧兵权,哪有空理会安静的边境?”
  “李牧会交兵权吗?交了就是下一个信陵君吧?”吕不韦心有戚戚,他也曾经以为秦王会这样对他,夺权削爵,打压清算,所以立刻就能意识到这其中的猫腻。“不过李牧素来忠诚,倒也不好说。”
  “为了防止他太忠诚,太子建议桓齮率一支精兵去偷袭云中城,动作很小,但要让李牧察觉。云中城离代郡不远,只要发现秦军即将兵临城下,李牧必不放心,他是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头交出兵权的。而他不肯交,倡后必大怒。”蒙毅解释道,“此事尚且保密,吕侯莫要外传。”
  这算是机密了,蒙毅得了秦王的授意,才会将这事告诉吕不韦。
  “我哪敢?”吕不韦忙道。
  他一年到头都在路上,回咸阳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敢透露这种级别的机密?
  一方面他有种自己被秦王信任的熨贴,另一方面他又怕这是在故意钓他,万一哪天消息泄露直接拿他开刀。
  应该不会吧?他这几年多安分哪,也算立了不少功呢。
  “赵王偃崩的时候,我还以为大王会忍不住趁机再攻几个城。”吕不韦低声。
  “王上很沉得住气,他清楚唯有从内部瓦解赵国,我大秦打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吕不韦喟叹一声:“每次回咸阳,都觉得变化很大,我简直像外地人进城似的,看什么都新鲜。”
  “当初杨将军也是这么说的。吕侯若有任何疑惑,都可以问我。”蒙毅笑道。
  “我正想问,这是那只铜钱猫?它的耳朵不折了?”吕不韦诧异地望着柿子树上的黄猫,“是同一只吧?”
  “是同一只。不知为何,养着养着就不折了,太子很高兴。”蒙毅的笑意更真切了些,从工作状态切换到更轻松自如的语气。
  “时间过得真快啊,太子都十二不,十一岁了那现在大秦以几月为岁首?”
  “新历以正月为岁首,已传达到各郡县。腊日(腊月最后一天)那天祭祀驱傩,不过太子会在正月初一那天,让咸阳宫挂满花灯,庆贺王上的生辰。”
  “这个我听说了,只是这几年没机会看到。”吕不韦惋惜道,“以太子的眼光来说,阖宫亮灯的场景,一定很华美。”
  他说着说着叹了口气:“我年纪也不小了,不知这次回来,能不能在咸阳多呆些时日,见识一下这盛景?”
  “眼下是十一月,吕侯功绩卓著,这点请求,王上不会为难的。”蒙毅隐约传达着秦王的意思。
  很多时候吕不韦真的很羡慕蒙毅,年纪轻轻就是秦王的近臣,平步青云,常伴君侧,滴水不漏。
  如果他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还是算了吧,这位秦王也不是他善于应付的。
  不如想想李牧,至少他比李牧安全多了。
  “还有什么大事是我可以知道,但还不知道的?”吕不韦深觉错过了很多。
  “这个就得等吕侯自己发现了,一时半会说不完。”蒙毅引他到北辰殿,示意他稍等,躬身趋步,脱履进殿行礼,恭敬道,“王上,吕侯到了。”
  “请。”秦王客客气气。
  吕不韦这才脱履进殿,大礼参拜。
  “快请起,赐座。”秦王心情很好的样子。
  吕不韦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先汇报了一堆自己这两年都干了什么,生意做得怎么样,月氏与其他王国部落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次带了什么回来
  秦王时而颔首,时而提问,对他的业绩颇为满意。
  吕不韦正事都说完了,才问道:“看时辰,太子该回来了吧?”
  “差不多,他向来很准时。”秦王的眉目似乎霎时间就温和下来,给吕不韦直观的感受就是,王上威严肃穆的压迫感减轻了大半,从“王”变成了“人”。
  说太子,太子就到了。
  “阿父,我回来了。”
  还是熟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清朗明亮的少年音听着就让人心情一宽,好像夏日的阳光照在汩汩流淌的溪水里,跳动着活泼泼的波光。
  秦国太子,褐裘而来。
  龙章凤姿,如日临空。
  整个北辰殿一下子亮了起来。
  “你来的正好,过来坐。”嬴政笑道,“燕王来信,欲送太子丹入秦为质,你如何看?”
  第10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按礼法迎接便是。”
  太子解下褐裘,到嬴政右手边下首的桌案后坐下来,身姿挺拔,举止优雅从容,向吕不韦笑道:“吕侯多日不见,一路可还顺遂?”
  “承王上的福泽庇佑,除了白日遇过盗匪,遇过狼群,夏日在月氏被雹子砸过营帐,冬天在陇西被雪没过双膝其他都还顺遂。”吕不韦也笑眯眯,顺便幽默地诉说了两句自己的辛苦。
  “辛苦吕侯了。我的骑兵能够组成,全赖吕侯出使互市有功。”李世民爽朗含笑,“吕侯带回来的种子,几乎都种成了,只是咸阳水土有别于西域,不知风味有没有差上几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