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30节
周祺眼神温和的瞧着辛月,柔声说道:“皇妹吓到了吧?”
辛月耿直的点头,皇上轻笑出声道:“莫怕,此事是朕求母后促成的,皇妹之功,区区县主之位如何能报,早先朕便想封皇妹为公主,只是怕惹人非议倒给皇妹带来不便,今日趁此良机,借了母后的嘴成事。”
辛月这才恍然大悟,就说自己如何能凭长相得封公主嘛!虽这身体的脸称得上美貌,可如何就能让太后一见就爱得不行?除非是什么替身文学,自己这脸恰巧长得像太后夭折的亲女,但太后只孕育过皇上一个孩子,替身文学也不存在。
辛月小心的抬眼看向皇上,不解的说:“皇……皇兄,臣妹惶恐,微末之功如何当得如此高位?”
说是把辛氏商行的股份进献给了皇上,可至今还没分给皇上一文钱呢,倒是自己先得了县主,县主还没做明白,又得了公主,而且辛氏商行又不是自己独有,若说献股有功,如何能自己全占了呢?
辛月又说:“且此功劳也不独属于臣妹一人,臣妹独占其功,甚是不安。”
周祺闻言眼神愈发温和,笑着说:“若说辛氏商行进献股份之事,朕瞧过文书,亦是因皇妹你提议,才有的此举,皇妹本就是首功,更何况朕并不光为辛氏商行股份之事。”
辛月更加疑惑,那还有什么事?虽然自己在筹谋另一桩事,但这事没得到二位叔叔、族长叔爷和胡娘子首肯之前,辛月并不会拿出来说,皇上自然也不知。
周祺对上辛月疑惑的眼神,替她解惑道:“因为皇妹你,有一颗公心,朕在你身上瞧见了先贤之影,若皇妹为男子,朕会封你为官,好为朕之臂膀,可你为女子之身,便只好封你做个公主了。”
辛月隐隐猜到了皇上口中的先贤是谁,自己与前辈有几分相似倒也正常,毕竟、应该、大概、可能自己与前辈许是来自一处。
虽然自己做不到如前辈那般散尽家财,也没有男子之身可以登朝堂,更没有前辈那般身负大才,但做些力所能及的、帮着天下稍微变好一点的事情,也是应该的。
辛月忍下了和皇上说用蚕种换世家土地的想法,来时捧着一个锦盒,走时有宫人捧着几套太后娘娘赏赐的首饰,自己怀里还揣着一个可以随时入宫的金牌,称得上一句满载而归了。
坐着宫中的马车被一路送回家中,娘亲和姑母包括刚满七岁的表妹纷纷被那几套首饰晃瞎了眼睛,各种难得一见的名贵宝石,富贵至极。
宋氏因为夫君为官也得了诰命,这半年接触过一些官家夫人,了解了许多品级规制,疑惑的说:“这种首饰,月娘县主的品级佩戴不会逾越吗?”
辛长平点头说:“这等规制,应该是公主才能佩戴的首饰。”
宋氏闻言便说:“那快把它们好生收起来吧,不能佩戴便只能做传家之物了。”
辛月看着家人,犹豫的说:“我应该能戴,今日太后娘娘收我为义女,皇上封我为明义公主了。”
一家人除了不懂什么是公主的辛年外,各个呆若木鸡。
“公……公主?”辛长平最先回过神来,疑惑的看向女儿:“那事你已经告诉皇上了?”
辛月立刻明白爹爹说的何事,忙摇头说:“还没得回音,我没有说出去。”
辛盛慢
了辛长平半拍,回过神来瞧着辛月表情复杂的问:“太后娘娘的义女?那皇上是你的?”
辛月缩了缩脖子,超小声的说:“义兄……”
妹控的辛盛心情复杂,他一个人的妹妹,成了皇上的妹妹,先前好友姜南星也曾想与他抢妹妹,提过一回被他骂了回去,可皇上与自己抢妹妹,他……好似骂不得!
宋氏闻言也想到了,女儿要叫别人做娘?
只有辛长平淡定一些,毕竟先皇早就故去,女儿不会多一个爹。
花了片刻时间,宋氏与辛盛才接受了这种冲击,说:“这是好事,月娘做了公主,这世上还有谁能欺负得了她。”
辛月想起周瑶的话,忙说:“爹爹、娘亲,我该取个大名了。”
辛月忙说今日遇见一位乡君,乡君说她们这般得了爵位的女子,不用等及笄,便该取大名。
辛长平闻言点头说:“确实如此。”
辛长平正沉吟该给女儿取个什么名字,辛月抢先说:“女儿的大名,可以叫辛月吗?”
作为一个给幼子取名想了数月,最后沿用了娘子取的小名的人,辛长平其实是个取名废,当初给大儿子取名是灵光一闪,给女儿取名是因为女儿出生那日月儿圆,听见女儿说还想用原来的名字,辛长平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
辛月终于得回了本名,家中人亲近唤她月娘,日后在外行走便可自称大名了。
册封公主之事不是儿戏,那日皇上口头说了还不算正规程序,过了几日辛家便迎来了圣旨,正式册封辛月为明义公主。
隔壁杨怀德家的门房瞧见了全程,等辛家人迎了传旨意的太监入内,他连忙飞奔去报信,喊道:“夫人、小姐,亲家小姐做了公主了。”
余氏和杨欣娘听完面面相觑,当初辛月做了县主,就已经很让她们惊讶了,现在不到半年,竟然成了公主!这谁能想得到?
公主之尊,哪怕将来成亲,都是公主为君,驸马为臣,连公婆在公主面前都别想端起长辈架子,余氏担忧的瞧了女儿一眼,说:“将来你这长嫂,有点难做了。”
杨欣娘闻言收了脸上的震惊之色,挽着娘亲的胳膊说:“月娘什么性子,咱们还不知道嘛?便是做了公主,也不会为难我的,娘亲莫要瞎担忧了,咱们还是快去置办一份贺礼去给月娘妹妹道喜吧。”
余氏一想也是,再说女儿和未来女婿同龄,等辛盛及冠之后办婚礼,女儿嫁过去时,月娘也十七岁了,要不了多久也该成家了,便是公主不会嫁进婆家,也该有个公主府独自过日子,应该也不会有女儿要日日与公主问安的情况。
余氏这才放下心来,又打发家仆去堂兄家送信,约着结伴去辛家道贺。
杨怀恩与杨继学也都在衙门上值,杨泽在京郊书院,家中只有杨老夫人和孙女杨芸娘在。
杨芸娘只比杨欣娘小三个月,前两个月也办完了及笄礼,如今也是该相看起婚事来了,她家在京中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但祖父、父亲都有官职,虽然目前官职都不算大,但也可说一声官宦世家了。
杨继学倒是把女儿的婚事记挂在心上,也有同僚试探着提起自家子侄,只是错过了辛盛这般的好人才,之后再瞧别家的儿郎,总觉得差之甚远,所以杨芸娘目前还没与人相看过。
杨芸娘的生母改嫁之后有数月没与儿女联络,前几个月辗转送了信到了京城,提起说女儿快及笄了,应选一个好人家,让杨芸娘多去京中舅舅家,与舅母走动起来。
杨芸娘把信藏了起来,也没按娘亲要求的去做,她因着爹娘和离之事,对自己的婚事也没了热情,见家中不安排她相看,她还更加自在呢。
现在听说辛月得封公主,杨老夫人都惊讶,更何况杨芸娘。
人都是偏心的,在杨芸娘和杨欣娘之间,杨老夫人自然更爱护自己的亲孙女,她听了这消息愈发为自己孙女可惜,心中更恨前儿媳识人不明,害得孙女错过这么好的姻缘。
辛家如今的门楣,远超过杨家,这般的好女婿,本该是芸娘的,现在虽然还是杨家女婿,可芸娘的婚事是再也寻不到这么好的了。
杨老夫人心里叹气,面上却做出惊喜之色来,道:“这可是大好事,芸娘,快替我去库中寻些好物件来,咱们去辛家贺公主之喜。”
两家的家仆瞧着辛家的动静,见辛家人送了传圣旨的太监出来,忙去告知主人。
杨老夫人带着杨芸娘,余氏带着杨欣娘,便在辛家门外碰头一同上门道贺。
被引进门后,连杨老夫人这般高龄都躬身和辛月行礼道:“拜见公主殿下。”
第176章
辛月忙上前去把杨老夫人扶起,又对着余氏和杨欣娘、杨芸娘说:“咱们关系这么亲近,可别因我有了个爵位就这般疏远我。”
见辛月还是与先前一样的态度待她们,她们心里都觉得十分舒心。
两家送的礼辛月都收了,杨老夫人又问道:“公主既得了爵位,做了太后娘娘义女,日后可要留在京城了”
闻言杨欣娘和杨芸娘也颇为期待的看着辛月,她们来了京城半年,不知是京城的小姐们抱团,还是没遇见投缘的人,都没结交到什么好友,还好京中有何令芳在,她们三人倒是常在一处玩,若是辛月也能留在京城,她们倒是最高兴的。
辛月却摇起了头,解释道:“我能做上公主都是因为辛氏商行,若是留在京城做起公主,不管辛氏商行的事了,岂不是本末倒置。”
听了辛月这话,杨老夫人暗自感叹辛月小小年纪就这般清醒,杨欣娘略有些失望,杨芸娘却低头若有所思起来。
好在京城之中,辛月也就认识这两个杨家,不用像在潍县一般,接连数日都有人上门送礼贺喜的。
只是没想到在杨家人走后,简王竟然派人登门送了贺贴和许多贺礼来,信上也唤她皇妹,说他着急回贺州,便不与她约见了,还说以后他们也是兄妹了,让辛月回了贺州记得去王府认认门。
等辛盛回了家看见简王的信,嘴角抽搐起来,才说服自己接受妹妹多出来一个哥哥,怎么又跑来一个上赶着认妹妹的!
辛月哄了半天,才让辛盛的别扭劲消失。
为了替太后贺圣寿而进京城的宗亲们这几日陆陆续续的都离开了,只有辛月还留在京城里,不过她这个公主只有封号,没有封地,倒也没人会管着、催着她回封地去。
皇上派来宣旨的连总管还说皇上要替辛月在京城寻一个宅子翻修,翻修好之后便赐给她做公主府。
既然都准备给她在京城修公主府了,想来以后也不会给她封到外地去。
辛月得封公主的事情渐渐在家人心中也平静下来,在潍县的回信到来以前,辛月每日便带着姑母、表妹去京城街面上逛街吃好吃的。
等到了与那位礼部侍郎之子施维约好的日子,辛月才独自带着护卫们出门去赴约。
施维与辛月约见的地方是京城最大的一家酒楼,为了避嫌,施维还特意请店家在厅中雅座摆了屏风隔断,而不是约在包间见面。
辛月按着约好的时辰早到了片刻,施维却到得更早些,已经在雅座里坐好了候着呢。
辛月被小二带了过来,让两名护卫在旁边的桌上落座,又嘱咐木辰他们想吃什么点什么,这才进了这被屏风围起来的雅座。
施维坐在椅子上没起来,想着是和女子见面,他还带上了上回那个丫鬟,见辛月进来,施维坐着拱手道:“辛大管事见谅,我腿脚不便,便不站起来相迎了。”
施维穿着长袍,辛月瞧不见他哪处受了伤,但是辛月
瞧见了放在一旁靠着的拐杖,疑惑道:“施少爷这是怎么了?”
施维叹气道:“那日丝织大会,遇见了一伙子不讲理的,和他们起了争执,被兵丁抓了送去了衙门。”
辛月闻言微微瞪大了眼睛,不解道:“衙门对施公子用刑了?”
施维一脸羞愤,捂脸道:“那倒没有,衙门里的大人只是批评我几句,这伤是我爹回来后打的。”
辛月想起施维说他爹是礼部侍郎,礼部嘛,听着就是讲礼仪风姿的地方,那位施侍郎大人听说了儿子与人当街争执还被抓入衙门,想来一定觉得十分丢脸……
辛月忍下了笑意,做出一副关切的样子说:“施少爷腿脚不便,何不派人来寻我将见面时间推后些,这般出来可别影响恢复。”
施维摆摆手,急切的说:“那可不行,耽误一日便是耽误一日商机。”
那位丫鬟在施维身后翻了个白眼,心想少爷今日趁着老爷上值又跑出来与人谈生意,等这事被老爷知晓了,怕是又要挨上一顿打了。
偏少爷每回挨打都哭嚎得厉害,回回嘴里都喊着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可每回挨完打之后总有下回。
这小丫鬟的表情太生动了,辛月瞧见了她这一通表情便猜到了大概,觉得有些好笑。
施维不知道他的丫鬟在他身后出卖他,亲自给辛月倒上了茶水,便满脸激动的说:“辛大管事,我有一门好生意,想要与你合作。”
辛月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放下后笑着问:“什么好生意?”
施维自书袋里掏出一本画册来递给辛月,辛月接了过来疑惑的翻开一瞧,竟然全是衣裳的图样,有男子的,也有女子的,辛月大概翻了翻,见这些衣裳的款式都还不错,合上画册之后问:“施少爷,给我瞧这些图样是何意?”
施维搓了搓手,眼睛亮晶晶的说:“我想开一家制衣坊,将画册上的这些衣裳按着胖瘦尺寸做出几个不同的规格大小来,卖给成衣铺子。”
辛月听得一愣,怀疑的看向施维,心中打起鼓来,那位明相显然是个前辈,这个施维不会也是同乡吧?这制衣坊不就是现代的服装厂吗?
这古代哪有什么制衣坊,便是成衣铺子都是买了布匹回去,请了裁缝、绣娘在店里把布料做成衣裳。
辛月并没有与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打算,穿越之事是辛月压在心底的秘密,便是与家人都不会说,想了想自己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既没有抄诗词,也没有搞什么发明创造,应该没有什么露馅的地方。
辛月这才安心了一些,试探的问施维道:“这倒是个新鲜法子,施少爷如何想到此事?”
施维见辛月没有反对,还有些夸赞的意思,有些得意的说:“我老家是湖州的,湖州和江州挨得近,所以本地许多女子都从事裁缝、绣娘的行当,我爹当官以前,我娘亲便是个裁缝,我小时候常被娘亲带去成衣铺子里,亲眼见着那成衣铺子有时许久没卖出多少衣裳,便一直不进新布,不给裁缝活干,但有时候突然卖出去许多,又着急忙慌的买了新布来,死命的催着裁缝赶紧做出新衣来。”
施维其实从小常被人夸聪明的,只是聪明好似不在读书上,他读书念几句便会开始犯困,但小时候看多了娘亲要么闲得无事可做,要么日夜赶工,便想这绸布庄缺了布料便进布料,怎么成衣铺子缺了衣裳还是进布料,怎么不进衣裳来卖呢?
像他娘亲这样的裁缝,不应该给成衣铺子干活,应该有一个专门做成衣的地方,请这些裁缝来,每日按时按量的做衣裳。
后来他爹考中了进士,便把他和娘亲一起带来了京城,望子成龙的想要施维子承父业,但是施维以祖父便是商人为由,一直与他爹抗争,一心想重拾家族的经商路。
虽然他祖父这个经商,不是什么大商人,只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
货郎虽家贫,但长得俊秀,被一户殷实人家的女儿瞧中了,死活非要嫁,嫁过去之后用嫁妆替夫君开了个杂货铺,靠着杂货铺的收益竟然也供了儿子读书,一下子小商户改了门庭成了官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