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75节
上回他和三弟一起去大嫂新买的宅子干活,两人都瞧得很是心动,只是那宅子连买下带修缮得二百余两银子,他们没敢奢想。
现在两人都敢想了,那宅子左右都有一套格局相似的宅子,到时候挣够了钱,两人准备买下来,继续和兄弟们一起做邻居。
和二叔、三叔说完事,去和辛丰收、婶娘们打声招呼,辛月和辛长平就忙着要回县城了,车夫在辛长康家蹭了顿午食,辛长平银钱给得也足,所以等了这么许久也没有怨言,平平稳稳的把他们拉回了县城。
次日辛月先寻了胡娘子说了签书契的日子,胡娘子笑着说:“月娘办事挺麻利,好,岚姨就爱和你这般性子的人合作,我派去江州的人估计也到了,再等上几日就有回音了,估摸着养蚕的人和女工都能一块儿先过来一些。”
辛月听了笑着说:“那可太好了,还是岚姨办事更利索,对了岚姨,咱们商行的丝坊管事你可愿意做?”
“我?”胡娘子听了一愣,她本只是想替一双儿女置下一份能长久受益的产业,这生意是别人占大头的,胡娘子连她自家的丝坊都插不上手,没奢望过能插进这商行的管理里,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能查账,不能让儿女的资产被人坑了去。
辛月点头说:“是啊,岚姨你对绸布的了解这么深,有你这位专业人士在,我们难道要舍近求远去外边寻人来管吗?”
胡娘子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她想起了自己幼时求而不得的梦想,娘家那个丝坊她从小就爱待在那里,看着女工们缫丝、织布,看着织成的布一匹匹的摞放起来,看着绸缎商人来挑布、看样,再把布一匹匹的运到拉货的车上,堆布的地方总是高了又矮,矮了又高。
许久之后,胡娘子的眼神慢慢变得坚定,她点了点头说:“好,这个差事我接下了。”
胡娘子既然下定决心要去管丝坊,顿时对这事更加上心起来,她说:“桑园和蚕所想必是在你们族里,这丝坊你们准备建在哪?将来客商往来进货,地方需得交通便利,最好是建在府城或是县城,最不济也得在镇子上,不然无人愿意跑到乡下去买布的。”
辛月心里松了口气,就像爹爹昨日说的,此事在真正干成之前,处处都得小心保密,这丝坊要是胡娘子不愿意管,从外面请人风险太大了。
辛月也不知道胡娘子能不能想到这一点,便出言提醒了一句:“岚姨说得在理,但是此事前期需得保密,否则有被人横插一杠子的风险,且今年咱们蚕种和桑树都不多,估计不会出得多少货,先暂时在我们族里寻个地方,且先让人跟着岚姨请来的师父学着练手吧,等母蚕下的蚕种多了,桑树也种起来了,明年再把丝坊搬到县城或是府城去。”
“这倒是。”胡娘子听得直点头,她只想到为了丝坊的发展应该建在大的地方,没考虑到她和辛家这群人,都不是什么有势力,能护住这种财富的人物,若是晚些年,辛家那位连得两个案首的孩子高中当官,倒是还能有所依靠,如今只能先低调行事才对。
胡娘子想通了此事,连忙说:“月娘放心,我会叮嘱我家夫君和儿子,绝不在外面露口风,等江州那边来的人到了,我就带她们去你们族里。”
辛月点点头应好,又看了眼胡娘子这两间绸布庄,问道:“岚姨,你去了丝坊,那这绸布庄是还让胡老板来经营吗?”
胡娘子原先不提让夫君回来打理店铺,现在倒是不得不说了,便点头说:“是啊,还得让他来店里守着了,不过你放心,他绝不敢跟你们使什么心眼的,我还会交待他多帮着你们做事,你们店里要是有什么体力活,尽管使唤他帮着干,他白长个大个子,多干点活是应该的。”
辛月被胡娘子的话逗得笑起来,和胡娘子本就亲近,现在又一起做生意,在一个锅里吃饭,倒是没什么好客气的,便笑着说:“那好,要是胡老板不肯帮,我就找岚姨告状。”
第92章
胡娘子就喜欢辛月这样爽利的性子,闻言开心的笑起来说:“好,你来寻我告状我就捶他,不许他回家吃饭睡觉,让他到外边儿流浪去!”
次日胡娘子果然带着胡老板来打招呼,这位传说中的胡老板,当初宋氏和辛月租这铺子前就听了些他的坏话,后来虽然听了胡娘子的解释,对这个人的印象也只是从很坏到一般。
辛月和宋氏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本人,这人的皮相长得实在不错,他个子很高,略微偏瘦,肤白唇红,眼型狭长眼尾些微上挑,笑起来自带一股子风流浪子之态,属实是幅很招人的模样。
辛月见到胡老板的长相,心里忍不住想,胡娘子那般出身的人,长得也漂亮,又多有钱财傍身,哪怕是寡妇之身,也不愁嫁,能嫁给胡老板这么一个街面上的无赖,除了因为对方救儿女的恩情,大概跟胡老板这幅皮相也有很大关系吧。
这倒也是人之天性,谁说只有男人爱美女,女人难道就不爱美男?都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可看那追星族花钱最狠的群体是谁,就知道女人好色其实比起男人也不遑多让。
辛月觉得胡娘子真是一个洒脱之人,除了初次婚姻之事被父母坑害所嫁非人,可她遇到这么多不公之事,还能坚持己心。
便是初嫁跟守活寡一般,她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着婆家的资源便利,把娘家给的铺子自己做自己的生意。
后来第一任夫君死了,留下遗腹子却被婆家人污蔑清白,她也没自暴自弃,一直把孩子养育得很好,直到发现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不好,也是立马当机立断的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胡娘子这样的人,真的是在哪都能过好日子。
辛月心里腹诽了许多,面上却不显,规规矩矩的和胡老板见了礼。
先前胡娘子说胡老板很擅长带孩子,倒是真没说错,胡老板见了辛月送了一堆的礼物,全是孩子们瞧了会喜欢的新鲜又稀罕的小玩意。
尤其是一筐子草编出来的各式昆虫,做的
精致非常、栩栩如生,辛月拿起一个来看,凑巧拿到的是一只蜻蜓,蜻蜓肚子底下留着一截草,辛月好奇的用手扯了一下那截草,结果那草蜻蜓的翅膀竟然上下颤动起来。
辛月被吓了一跳,连着拉了许多下才依依不舍的放下,和胡老板道谢。
胡老板见辛月喜欢,高兴的笑起来说:“这是我自己编的,你喜欢就好。”
辛月一下子理解了胡娘子的儿女为什么会那么喜欢这个继父,就凭他这手艺,哪有孩子能不喜欢他?
胡娘子要把绸布庄的事情交待给胡老板,于是简单打了招呼他们就回了自家的铺子。
宋氏瞧辛月又抓起那草编蜻蜓玩了起来,笑着说:“这手艺是真好,以前集市上也有卖这草编的摊子,做得可都没这个好。”
辛月连连点头,有这手艺,胡老板先前竟然还养不活自己,只能在街头当个讨嫌的混子。
也许是他生错了年代,要是在现代,路边支个摊,弄个手机支架开着直播现场编草编,包管他能做个大网红。
不过想了想胡老板那张脸,辛月又觉得他就是没这草编的手艺,光靠脸,弄个怼脸直播怕是也会大红大紫,引得一群人争相喊老公。
胡娘子用了两天时间交待完胡老板铺子里的事,到了签书契的日子,她带了一双儿女过来。
在签书契前,商行的名字要定下,于是一群股东先开了个第二次股东大会。
这次全员到齐了,辛月、辛姑母、辛长平、辛长安、辛长康、辛墨、族长辛祝代替宗族参会、胡娘子的一双儿女蒋苓与蒋苹娘,因为他俩才六岁,所以胡娘子也在坐陪同。
辛月作为商行的管理者,将胡娘子和她的儿女与大家介绍认识了一番。
先前听胡娘子提起她的一双儿女,形容出的形象是两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可今日得见却极有教养。
大概是得了胡娘子的嘱咐,他们除了见面时和各位长者问候以外,不曾开口吵闹过,只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安静的喝着辛姑母准备的甜水,吃着桌上的小点心。
辛月先就商行的名字征求了各位股东的意见,辛家人对辛氏商行自然没有意见,辛祝作为辛氏的族长,更是对这个名字满意极了,而胡娘子作为外姓人也很知道进退,并没有提出什么别的选择,而是跟着辛家众人一起举起了手表示赞同。
今天依然担任会议纪要记录员的辛长平左手举起投票,右手写字如飞,是全场除了辛月以外最忙碌的人。
敲定了商行的名字后,辛月又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布了三位管事的任命,依然是所有股东全票通过。
第二次股东会毫无波澜的结束,所有人在辛家吃了一顿辛姑母精心准备的午食。
今日人多,且这事不想张扬,辛长平是把官牙请到了辛家来帮着签书契的。
官牙帮着签这种商业的书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小生意的双方不知该如何拟书契,便当着官牙的面说一下自己这生意是各投入多少、各占多少股利润,各自有什么责任,然后由官牙帮着他们拟好书契,双方只需各签上名字即可。
另一种是合作的人已经拟好了书契,只是寻官牙来做个见证,以防将来有人不承认契约,这种书契则官牙只需跟着在书契上签名作证,若是他们不说,官牙是不会知道这书契的具体内容的。
辛月他们今日签的书契便是这第二种,大家谈好的内容都由辛长平亲自拟好了书契,股东们一人执有一份,大家都互相在别人那份书契上签好了名,只等着官牙来补上他那个签名,书契就是得到朝廷承认的合法书契了,任何人违约都将承担责任。
官牙这几个月和辛家打了许多次交道,尤其是前些日子经手卖了套大宅子给宋氏,挣得不少银钱,现在见着辛家人就好似见着财神爷。
他是多年的老牙人,行内规矩门清得很,并不打听他们的书契内容,只是一味的恭贺他们生意兴隆多发财。
送走了官牙,胡娘子果然说到做到,直接掏出一叠银票交给了辛月。
辛氏商行如今处于万事保密的阶段,现在连账房都不好请外面的人来做。
辛长平已经开始准备秋闱前的最后一把鼓劲了,何大人都给他批了长假让他在家读书,科举之事可不比商行的事小。
如今大家都苦于没有靠山,才这么战战兢兢,若是今年辛长平能中举人,起码在潍县,举人名头还是有些威慑力的,若是运气好,举人都可以候缺做上一县父母官了。
辛长安忙着收徒弟、教徒弟,再说他学业一般,小数额的账能算算,这种大额且复杂的账,他没信心不出差错。
辛长康最近被小儿子辛墨支使得团团转,那批桑叶上的蚕种已经开始有孵出成为小幼虫的了,每天忙着去山上摘鲜嫩的桑叶回来喂蚕宝宝,今日要出门,天还没大亮他就上下了一回山,自然也接不了这个活。
辛姑母不识字,这事她便是想做也有心无力,至于辛祝,他马上要组织全族的青壮四处搜罗桑树,也无法兼顾。
辛月瞧了一圈,干脆把那叠银票又还回了胡娘子手里,说道:“大家都不得空,岚姨不如先顶一顶这账房之位吧,正好这银钱支出都过你的手,也更放心些不是。”
胡娘子这刚递出去的银票不过几息又回了自己手里,哭笑不得的说:“月娘你不能管么?你家锦绣阁的账也是你在记,捎带手的事儿吧。”
辛月摇头说:“那怎么行?锦绣阁的账虽是我在管,可支出都是要我娘亲同意的,辛氏商行我是负责批准银钱支出的人,钱若还归我管,岂不是成了我自己批准我自己?”
说完辛月还打趣了一句:“虽然我定不会挪用银钱,可这样不好。”
辛长平赞同的点头说:“月娘说得对,咱们这是一群人的生意,制度一开始就得定下来,银钱支出不能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一言堂。”
胡娘子听了这番话,心里对辛家人更是放心了,她收下银票应下了差事。
安静了许久的两个小朋友见长辈们谈完了正事开始闲聊起来,兄妹两对视一眼便起身往辛月身边凑过去。
蒋苹娘声音甜甜的喊道:“月娘姐姐,谢谢你送我的娃娃,好漂亮,我都很喜欢。”
辛月笑着说:“不客气,我也收到了你爹爹的礼物,那草编真有意思。”
蒋苓有些委屈的问:“月娘姐姐,为什么只有妹妹有礼物?我也想要礼物。”
辛月被问得一愣,反应过来自己确实疏忽了,别看这孩子小,人家可也是商行的股东,便笑着说:“是我不对,下回给苓哥儿补上好吗?”
蒋苓挺好哄的,听了立刻就眉开眼笑的说:“好!谢谢月娘姐姐!”
第93章
自签订书契之后,辛氏族人中的青壮男子全都在族长的分派下自近而远的四处收购桑树和桑树苗,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在外说是移植回家种在院子里,又能遮阳,又能给家中小孩解馋。
这桑树在贺州也只给孩子打打牙祭这点儿作用了,没人把桑树当回事,一点也不值钱,好些村民听到后连钱都不要,让辛氏的族人要几颗自己挖走。
一棵两棵的,挖走就算了,但辛氏族人要得多,便坚持要给钱,按着族长说的一棵桑树给一百文,一棵桑树苗给十文。
这些村里少的有十几二十棵,多的好几十上百棵,听说这不值钱的桑树有人愿意花银子买,没人不愿意卖。
如今农民都是地少人口多,很多人家种的粮食只够自己家里吃的,一年到头分文不剩,纷纷冲上来带着辛氏族人去自己家里挖桑树,有些村子是和长河村
一样,在公共的山上有不少桑树的,便是一村子人帮着去挖,得了银钱大家笑着分。
青壮们出去买桑树,运回来就得种下,于是辛祝在村里带着族里的老弱妇孺忙着满村的找适合种桑树的空地,提前挖好树坑,运回一批桑树就往坑里种。
家家户户的院里原本种的什么枣树、桃树全都挖了,改成了桑树,山脚下的草地也都改成了桑林,山上有些长成了的树都锯了回来弄成木材存放起来,空出的树坑把桑树一一填进去。
估摸着再多运回来些桑树,族长就该带人动族里的族田,改稻为桑了。
桑园的建设如火如荼,蚕所也是十分忙碌,辛祝把村里几间空屋子组织人手修缮了,暂时充做蚕所和丝坊的场地。
胡娘子请来的老蚕户带着辛墨一起伺候那些蚕种,每日都有几十上百只新生的蚕宝宝。
按理说丝坊应该是很闲的,毕竟蚕都没养大,没有丝茧做不了布,可真等到蚕养成了,吐丝成茧了,再现学缫丝、织布,那不是晚了么?
所以胡娘子从江州购置了一批江州的丝茧,买了几台织布机,每日让请来的女工教辛氏手巧的女子缫丝和织布的手艺。
胡娘子家的绸布庄有胡老板管,她完全不用操心,便专门购置了辆骡车,请了车夫日日早出晚归的来往与长河村与潍县县城。
可辛月还得兼顾着锦绣阁的生意,便只在有事需要她去的时候蹭着胡娘子的车一块儿去长河村。
如今还在筹备期,辛月还能兼顾过来,等一切步入正轨了,辛月肯定是没有精力还做着锦绣阁的掌柜的。
如今辛月每回不在铺子,都是靠崔慧娘在柜台顶班,一开始辛月和宋氏本想培养崔慧娘接手锦绣阁的掌柜之位,可崔慧娘对经营之事不甚感兴趣,她还是更乐意专心做刺绣,提升自己的刺绣技艺,所以宋氏又寻了牙人慢慢寻摸合适的人选。
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只在书院求学的辛盛还不知晓状况。
端午后他走前还只知道妹妹怀疑那桑树的虫卵是蚕种,并不知道这事儿结果如何呢。
这事需要保密,家里自然也不会派人到书院这人多眼杂的地方给他送信告知,所以辛盛这半个月十分惦记此事,这次放假他脚步飞快,瞧得暗中护卫他的金刃与金戟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