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35节
徐氏揉着屁股站起来,冲宋氏哥哥抱怨道:“锦娘这大姑子脾气也太坏了,锦娘定没在她跟前说我们好话。”
宋氏哥哥爬起来,拎来的点心在地上滚做一团,他迟疑的问:“东西也都摔坏了,咱们今日要不先回去?听她那话说的,锦娘现在也不在家。”
徐氏却说:“不行,下回再来有这个辛家大姐在,咱们也进不去屋子,还不如就今日在外面守着,锦娘出门了也总是要回家的。”
宋氏哥哥觉得娘子说得有理,便把点心捡起来,把纸包上的灰拍干净,两个人便守在辛家的门外候着。
他们来的时候是未时,硬是守了一个多个时辰,过了申时才瞧见宋氏带着侄女儿月娘回来。
宋氏哥哥想到那辛家大姐骂他对亲外甥女儿不闻不问,不配做舅舅,难免有点心虚,忙扬起个笑脸凑上去对辛月说:“月娘,舅舅给你买了点心,你瞧瞧都是你爱吃的。”
其实宋氏哥哥一年也见不了辛月几回,哪知道外甥女爱吃什么,这点心不过是路过点心铺时随便买的几样,只是这点心都是甜的,哪有孩子不爱吃甜的,他便觉得说是外甥女爱吃的也定不会出错。
辛月才不理他,通过胡娘子的提前报信,辛月都知道这舅舅、舅母是无利不起早,找上门来也不是觉得自己之前做得不对,上门来求原谅的。
不过是还打着让娘亲接着做那廉价劳力,替他们当牛做马挣银子罢了。
宋氏哥哥拎着点心的手僵在那里,尴尬的笑了笑,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说:“嗳,瞧你跟舅舅客气什么,别不好意思。”
从见到他们到现在,辛月一个字都没说,一声舅舅都没叫,他却在这一直舅舅、舅舅的,上回年哥儿洗三他们过来,这舅舅可是完全当辛月是空气一般,一句关心辛月身体的话都没问过,舅母倒是说了句,但是阴阳怪气的指责她害家里损失银子。
这回不搭理他,他反而贴着好似跟辛月多亲近似的,惹得辛月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宋氏哥哥见从辛月这里哄不来,便去看宋氏,说:“妹妹,你可回来了,我和你嫂子等了你快两个时辰了,你这刚生了孩子才没多久,也不在家好好休养身体,怎么还出去外面这么久?”
这夫妻俩都是厚脸皮的,装着没有上回的不愉快似的,徐氏还说:“是呀妹妹,上回不是跟你说过咱家的绣庄接了府城的活么,昨日我和你哥哥刚签好书契,今日就来找你说这个好消息了,这接到活了咱们就都不慌了,有银子进账,去年欠你那几个月的分红一定马上结给你,今年这分红也涨一些给你,去年生意不好不是给五钱银子吗,今年这好转了,还是给
你一两银子。”
宋氏冷笑一声,说:“什么咱家的铺子,那是你家的铺子,和我可没有关系,你们家生意是好是坏都与我没关系,上回我已经明明白白的说过了,咱们断亲了。”
这回徐氏和宋氏哥哥上门前都已经说好了,不管宋氏怎么甩脸色都得忍着气,好好哄宋氏回心转意,所以徐氏听宋氏这么不给面子,也没翻脸,还维持着脸上的笑说:“哎呀妹妹,那都是气话,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这铺子可是爹娘的心血,你便是生我们的气,生爹的气,可看在娘的面子上,这县城到府城,绣娘里谁不知道娘的名头,她挣下的这个绣庄,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绣庄倒闭了么?”
他们不说娘亲还好,说起娘亲,倒是更惹着了宋氏的逆鳞,眼神一下子冷下来说:“莫要提我娘亲,你们不配,你们宋家都有新的女主人了,我娘亲的绣技和名声自有我传承,你们以后少打着我娘亲和我的旗号,我告诉你们,我自己开了绣铺,这辈子都不会再替你们做一针一线!”
“宋锦娘!”宋氏哥哥突然大声的喊了一声,脸上的笑消失殆尽,指着宋氏叱骂道:“爹果然没说错,你就是个白眼狼,拿娘家学的绣技去替夫家挣钱!”
辛月实在忍不住,怼了这个白痴舅舅一句:“我娘亲不替我们挣钱,难道替你们这一家子白眼狼哥哥嫂嫂挣钱么?”
院里辛姑母听到宋氏哥哥的大声呵斥,才知道那两人还没走,还堵上了宋氏和辛月,连忙开了门,辛月便拉着宋氏进门懒得再跟这两个奇葩争辩。
宋氏哥哥和徐氏又吃一回闭门羹,这回宋氏哥哥暴怒的把手上的糕点砸到辛家的院门上,拉着徐氏说:“走,我们去找爹。”
徐氏被夫君抓得手都痛了,但她还是第一次见她夫君发这么大的火,没敢说话的跟着夫君走,心里却默默的想:找公爹有什么用?要是婆母活着,这小姑子还能听婆母的话,公爹娶了我堂妹,小姑子都恨死他了,还能搭理他?
第42章
宋氏的爹名叫宋盏,他父母过世前家里在府城开了个卖灯盏、灯油的小铺子。
他父母过世后,店里的伙计把铺子里的现钱卷走跑了,因为铺子和宅子都是赁的,店里的货也被铺子的主人收去抵了欠下的铺租。
那时他还不到十岁,父母在府城皆没有亲眷,无处可去,无人可投靠,才被同在一条街上做生意的宋氏的阿公阿婆收养下来,给宋氏的娘亲做童养夫。
宋盏有一副好皮相,年轻时就有一副玉面郎君的脸,如今年过五十,面皮依然白皙紧致,瞧着一点也不像个孙子都快娶妻的老人家,和三十出头的小徐氏站在一起,不知底细的人瞧着竟没什么违和之处。
宋盏如今和继妻小徐氏住在清水镇上一处小宅院里,院子很小,总共就四间卧房,宋盏住了几十年大宅子,这小院子他住起来觉得分外憋屈,好在他们人少,就夫妻二人带一个采买来的丫鬟。
宋盏年纪大了觉轻,不跟小徐氏住一间房,只偶尔去小徐氏房里留宿,另两间房一个做了小徐氏的绣房,一个还空置着。
买来的小丫鬟没有自己的房间,只在杂物房里搭了个木板床睡。
宋氏哥哥知道他爹住在哪里,但从没有登门过,今日气冲冲的从县城回来镇上,天色都黑了许多人家都早早的歇息了。
宋氏哥哥到他爹的院门口哐哐敲了半天门都没人开,惹得左右邻居里有人被扰了清梦,扯着嗓子大骂出声,才慌慌张张的出来一个散着头发披着外衣的十几岁的小丫鬟。
这丫鬟是宋盏搬出来后才买来伺候小徐氏的,便没见过宋氏哥哥,疑惑的问:“你是何人?这么晚来敲门,有什么事?”
宋氏哥哥压着火气说:“我是你家老爷的儿子,我来找我爹!”
丫鬟仔细打量了一下宋氏哥哥的长相,倒是与家里老爷有几分相似,便引了宋氏哥哥和徐氏进院里来,然后去敲老爷太太的门。
宋盏听说儿子这么晚过来,皱着眉起身,一边穿衣,一边想儿子过来会是何事。
家里的绣庄交到儿子手里快一年了,宋盏听以往合作的朋友说怕是要倒闭,宋盏知道儿子的斤两,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罢了。
当初有这个儿子的时候,宋盏还是很期待的,特意给取名宋承业,希望未来儿子能继承家业,把家里的生意发扬光大。
不过那些期待在儿子平凡的天资和娶妻时一意孤行的犯蠢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宋盏本来想着,既然儿子是废物,那就培养孙子吧。
结果孙子养到十来岁,宋盏悲哀的发现,这傻子和蠢货生出来的孩子,他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宋盏经商这三十多年,除了明面上的铺子和家里那大宅子以外,还攒下了很多钱,这些钱除了他自己,他原配嫡妻、儿子、女儿都不知道。
原本儿子成年娶妻后,他是想要带着儿子接手家业,慢慢把家底露给儿子知晓的,但在看穿了儿子是个蠢货后,他越发把那些银子藏得紧了。
自去年和儿子分家,明面上家里的铺子、宅子,账上那百余两银子都归了儿子,宋盏只要了这个小院子和自己身上的十几两银子。
宋承业当初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他哪知道,其实宋盏手里藏的银子都够再买几套那铺子和宅子的,他分走的家产还不足五分之一。
宋盏对儿子、孙子和没影的重孙子都失去了希望,前两年他一个老友,六十岁纳妾还得了一个老来子,宋盏便动了心思,正好有个守寡的小徐氏来铺子里干活,宋盏便瞧中了小徐氏。
小徐氏长相不如她堂姐徐氏,模样只是平平,但她聪明内秀,她堂姐只知道偷懒臭美的时候,她知道日日跟紧了家里的阿奶献殷勤,讨好了阿奶把传媳不传女的刺绣教了她些。
十几岁的时候常做了绣品去镇上卖,给自己攒下不少私房钱做嫁妆。
宋家寻儿媳的时候就是因为瞧中了小徐氏的绣技,不然那镇上多得是门当户对的女子,怎么会请媒婆去村里说亲。
要不是徐氏横叉一档子,便是宋承业蠢,靠着小徐氏嫁过来跟婆母学会刺绣的绝技,宋家的铺子也绝不可能倒闭。
小徐氏也起来了,到院里见到先前的堂姐堂姐夫,如今的继子继儿媳,完全是两厢尴尬的场面。
宋承业和徐氏只对着宋盏喊了声爹,忽略了一边的小徐氏。
小徐氏也不恼,带着家里的小丫鬟去灶房烧水,这么晚了也不好给他们喝茶,便煮了点红糖水冲蛋茶。
带着儿子和儿媳去了自己屋里,宋盏问:“这么晚了过来,有什么急事不成?”
宋承业对着他爹骂起妹妹道:“爹,你快管管你女儿吧!锦娘她竟然自己在县里开了间绣铺,当年就不该让娘亲教她刺绣,如今她开了铺子倒是抢咱家的生意替辛家挣钱了!”
宋盏听了倒没有宋承业预想的生气,反而淡淡的说:“出嫁从夫,锦娘是外嫁女,我管不到她头上,倒是你们,接手了铺子后是怎么对待她的?我是她爹,要留她在铺子里干活还得拉拢着点,你们倒好,银子越给越少,活越要越多,连那剩余的布料和丝线,还记着数量要锦娘给你们送回来。”
宋承业听了他爹的话,脸上有点挂不住,确实是他先对不住妹妹。
因为娘子说那富裕的布料丝线都值不少银子,这么多年都白
给妹妹占便宜了,本来宋承业觉得无所谓,结果娘子巴拉着算盘算了下账,每年的布料丝线都快赶上妹妹拿的一半分红了,这才一下子就计较起来了。
宋承业语气没那么理直气壮了,说:“那她有不满倒是跟我说啊,怎么能一声不吭的就自己开店了,我们这刚接了一大笔生意,一个月就要交货的,这让我们临时去哪里寻绣娘去?”
宋盏倒是听说了儿子儿媳老往府城跑,倒没想到真给他们接下了活,那给府城的人家做四季衣服的活,倒是也很挣钱,只是府城又不缺绣庄,人家凭什么跟你一个镇子上的绣庄买。
府城人看县城都是乡巴佬,更别说什么清水镇了,听都没听过。
以往宋盏能把绣画卖到府城去,一是因为嫡妻的刺绣确实巧夺天工,府城都找不出来一个会这种绣技的绣娘,二是因为宋盏以前跟的少爷,还给他几分面子,介绍了不少客户给他。
宋盏虽然心里把儿子和给儿子的铺子都放弃了,但听说儿子能拿下府城的大生意,也有些欣慰,觉得宋承业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这钻营能力倒是比自己强,便给他出主意道:“咱们镇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绣娘,但县里还是有几个好手艺的绣娘的,我告诉你她们是谁,你多给点工钱,请她们做便是。”
“那不行啊,我接生意的时候跟人家说了是妹妹亲自绣,样品我都送去了。”宋承业愁的就是这个,早知道就不把妹妹的绣画送去了。
不过这时候他又忘了,不是宋氏的绣画,这生意他也接不下来。
宋盏本还想夸儿子一番,却没想到儿子早跟女儿把关系闹翻了,还敢打着女儿的名头去接生意,刚起的那点赞赏之心顿时灰都不剩,对着这个蠢儿子也不想再说教什么,便说:“那你寻我也没用,反正铺子是交给你了,经营得好,经营不好都是你的事。”
宋承业本来指望着他爹能去帮他压着妹妹,从小到大他跟妹妹有了矛盾都是这样,却见他爹这回不管他了,他顿时傻了眼,怨怪道:“爹你怎么能不管?妹妹生气又不是冲我,之前扣她分红她也没说跟我断亲,还不是你娶小老婆的事被她知道了,她才恨上我们!”
小徐氏端着蛋茶进来,被那句小老婆砸得一晃,手里的茶碗跌到地上碎了一地。
宋盏忙扶了小徐氏离地上的碎瓷片远一些,才对儿子呵斥道:“什么小老婆,她是你爹明媒正娶的继室,你不喊母亲我不逼你,但你嘴上放尊重点,要是再这么放肆,以后就别登我家的门!”
宋承业被宋盏训得怒火上涨,他站起来指着他爹说:“好好好!娶个小的就忘了儿子,不登就登,你家这门肮脏得很,你当谁愿意来!锦娘她跟我们断亲,你也跟我断亲,我看你就从此做个孤家寡人!”
宋承业气呼呼的拉起徐氏就走,徐氏在那屋里除了拿眼神厌恶的瞟了几眼堂妹,愣是一个字都没机会说。
等一路疾走回了自己家,被夫君松开,她才揉着胳膊问:“那现在怎么办?”
宋承业今日两处吃瘪,他不想再去妹妹家挨骂受气,便说:“咱们加钱找县城的绣娘去,反正妹妹那针法也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总有人会做的,一样的针法那些姨娘们应该也看不出谁做的。”
徐氏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便点头应了下来。
宋盏喊了丫鬟来收拾地上的碎瓷片,小心的扶着小徐氏回房,轻声安慰道:“你别把那孽障的话放在心上,莫上心莫着气,千万别气得伤了身子,如今最重要的是把肚子里的孩子平安生下来,你我都这个年纪了,怕是也难有第二个孩子了,千万要注意。”
小徐氏摸着还没显怀的肚子,平复着心绪。
她当年被堂姐抢了好婚事,后来家里给她寻了个农家的独子,那人家田地多,日子倒也好过,家里请了佃户也不需要自家人下地干活。
她前夫一直在镇上的书院里念书,虽没考得功名,但瞧着也是个不错的亲事。
只是嫁过去数十年,前夫与她同房的次数屈指可数。
她是女子,不好主动求欢,但一直没有身孕,日日被婆母指着鼻子骂,骂得急了她也曾不顾羞涩,主动在前夫放假回家时脱衣痴缠,却被前夫冷着脸推开,指责她不知廉耻。
后来前夫去世,她顶着不能生育的名头回了娘家,跟哥嫂过日子,遭嫂子白眼,没有办法才出门做活。
这肚子里的孩子,对她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之前小徐氏日日在屋里钻研刺绣,宋盏手里还留了些嫡妻的绣画,又重金收购了几本刺绣针法的书,都拿出来给小徐氏观摩学习,还常常请县里几个知名的绣娘来教小徐氏。
宋盏虽然是把铺子给了大儿子,却没绝了再开绣铺的心思,以前因着手里没本钱才从府城来了镇上开店,如今手里本钱多了,他本就计划带小徐氏去府城再盘个铺子,只是小徐氏虽有天资,但手艺还算不得出众,便想先让她好生学一学。
却没想到,被传闲话说难生养的小徐氏,这么快就怀上了孩子,宋盏才放慢了计划,近日都让小徐氏好好养身子,什么活都不让她做了,只等着平安生下孩子再说其他。
娘家的污糟事,宋氏都不知晓,自那日后那兄嫂没再来过,宋氏也就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只忙着做那件昂贵的绣裙。
那日齐萱娘瞧中的是她绣棚上练手做的蝴蝶采花,要做到衣裙上,若只是大片的复制过来,虽也好看,但宋氏觉得不够惊艳。
毕竟是收了人家十两银子的高价,寻常做这么一套重工刺绣的衣裙,也就三到五两银子罢了。
想着客人是要在花朝节的赏花会上穿,宋氏便想着要怎么让客人穿上这身衣裙在众人间脱颖而出。
宋氏认为衣裳要贴合穿戴者的形象气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而不是一味追求华美,只见衣裳不见人。
听客人说她的妹妹身量不高,娇小玲珑,皮肤白皙,性格古灵精怪。
宋氏便特意选了浅色的绸布做底,在上面绣满百花,摊平了瞧好似一座花园开在了裙面上。
再选了轻盈的纱布上绣满了姿态各异的蝴蝶,单看好似没什么稀奇的,但把蝴蝶纱衣套在绸布裙外,每一只蝴蝶不是落在花朵上,就是在空中飞舞着似乎在寻找采撷的目标。
把衣裙拎在手里微微抖动,彩蝶纷飞,竟似活的一般。
这件衣裙连着一双增高的绣鞋,可费了宋氏极大的心力,铺子里的事一概不管,杨家仆人的春衫也只交待了崔慧娘带着何婶子和三弟妹朱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