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33节

  宋氏心想那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交货时间,两个人做有些紧迫,不过还有何婶子,她若加进来,二十天左右就能做得,便说:“我们有三个绣娘,倒是可以完成。”
  杨继学便说回去就和他娘子说,到时候安排家里的管事来与宋氏交接。
  褚亮一心读书,对他家里的这些杂事从没管过,当场便没吭声,只是想着回去也要问问他娘子,家里仆人的衣服是不是也要做?要做的话以后就都交给锦绣阁做。
  杨继学和褚亮参观完了锦绣阁,招呼了在外等的家仆来抱着木偶娃娃的木匣子,便告辞离开。
  今日第一单生意进账了十五两银子,倒是真没想到。
  这一套娃娃的成本,六个木偶四百八十文,木匣子和那套迷你家具是辛月前些日子刚想到,托了二叔辛长安另打的,说好了卖出一套便给辛长安两百文,百三的税费九十文,合计七百七十文,剩下的二两二百三十文便是娃衣的收入。
  这娃衣用的主要是做衣服剪下的碎布,这布可以说没有成本,东西小用的绣线也有限,这一套五百文的娃衣主要是用了些小米珍珠,碎宝石,但是这些的成本一套也在一百文以内,减去六百文也有一两六百三十文的利润,今日卖出去了五套,便是盈利了八两银子。
  至于送出去那二十套娃衣,是为了还杨继学和褚亮送礼的人情,辛月跟辛长平单要了二两银子平账。
  宋氏在一边瞧辛月记账,见这小小的娃衣这么挣钱,卖出去一套的利润都快赶上做两套真人成衣的工费,不由得咂舌,这娃衣虽然精细,可她和崔慧娘一天都能做十余套,要是这钱这么好挣,她都要懒得接那普通成衣的活了。
  宋氏揉了揉自己的脑门让自己清醒一点,这人偶娃娃的价格这么高,可不会日日都有人跟杨继学、褚亮似的一买买几套,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做衣服挣钱。
  没多久崔慧娘来了店里,听说铺子今日已经开了张,卖了笔大单,也是高兴极了。
  宋氏想着她绣她娘亲的绝技针法愈发熟练,后面她要专心绣那大幅绣画,日后这娃衣干脆就都交给崔慧娘做,虽崔慧娘主动签了契约说出师前不要月钱,但宋氏不是那种剥削她人的性子,她想那娃衣日后便给崔慧娘提成十分之一,若是一个月能卖出个十余套,崔慧娘也能有几钱到一两银子的收入。
  若是真的接下杨家仆人成衣的活,到时候杨家给的工费,也给崔慧娘和何婶子提成。
  隔壁的胡娘子抽空过来只在门口给宋氏道了声贺,她店里今天似乎忙得很,门口停了几辆马车,请了街上的力夫来来回回的在往车上装货。
  等那边货装完了来喊胡娘子,胡娘子说:“嗳,今日不凑巧,我这要去一趟府城送一批大货,估计今日还回不来,等我回来了再来你铺子好好瞧瞧,给你捧捧场。”
  胡娘子走后辛长平和宋氏说:“这胡娘子瞧着是个正派人,你和她打交道倒不妨事,只是她那夫君,还是远着些。”
  宋氏自是连连点头,她和胡娘子打交道只是因为胡娘子人好,可那胡老板,不知道是做了些什么事,害得她想请的那女掌柜一听是还和他做邻居,都不愿意聊聊待遇,就直接果断拒绝。
  她自然是得远着些,各论各。
  一早上都没有来别的客人,宋氏和辛月被那十几两银子冲昏的头脑都彻底的清醒过来,就说这银子哪有那么好挣。
  中午锁了铺子回家吃了饭,辛长平便被宋氏留在家里,让他帮着照顾辛年,也让郭玉娘歇歇。
  下午宋氏便带着崔慧娘去了二楼安心的做针线,辛月一个人在一楼守着铺子,百无聊赖。
  斜对角那醉香阁生意倒是极好,都过了饭点还一直有人进进出出。
  辛月瞧见一个青布的二人抬小轿摇摇晃晃的从她们铺子前路过,停在了醉香阁门口,轿子边跟着个扎着双丫鬓的丫鬟,掀开轿帘扶下来一个约摸十多岁的少女。
  那少女刚下了轿子,醉香阁里便小跑着出来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穿着绸布,像是醉香阁的掌柜。
  不知那少女是什么身份,那掌柜在少女前面躬着腰满脸谄媚,少女站在醉香阁门外,回头四处打量了一番,瞧见了正看着她的辛月,愣了愣。
  辛月偷瞧人家被当场抓包,有点尴尬,下意识的就冲着那少女点头微笑。
  少女瞧见了,原本对着那掌柜冷若冰霜的脸,也露出了个笑容,冲着辛月点了点头。
  她让身边的丫鬟递给那掌柜一本簿子,之后没有进醉香阁,也没有上轿子离开,反而转身朝对角的锦绣阁走过来。
  瞧见地上还没被扫走的鞭炮屑,对辛月说:“这铺子是今日才开的么?我上回来可还见这铺子锁着门在招租呢。”
  来者是客,这少女一身鲜亮的绸衣,头上还戴着满头的珠翠,瞧着就是个富贵出身的小姐,辛月自然是扬起热情的笑容回她道:“是呀姐姐,我们家的绣铺今日才刚刚开张,姐姐你碰见了就是有缘分,要不要进来瞧瞧逛逛?”
  这少女听了辛月的热情揽客,忍不住笑了笑,应了一声好,便带着丫鬟一起进了锦绣阁。
  辛月跟在这少女身后,亦步亦趋的介绍道:“姐姐您瞧,我们家的绣铺有两层,这一楼卖的是成衣和绣画,还有人偶娃娃,二楼是定制衣裙的地方,有单独的更衣室,量体或是换衣都不用担心尴尬。”
  第40章
  这少女名叫齐萱娘,是醉香阁老板的嫡长女,她阿爷曾是御厨,出宫回乡后在东安府开了间酒楼,便是闻名贺州的天香楼。
  齐御厨有两个儿子,论厨艺是大儿子得了他的真传,小儿子却厨艺平平。
  可大儿子只生了两个孙女,小儿子却生了三个孙子,齐御厨便把小儿子留在家里继承家业接手了天香楼,大儿子却只分到些银钱。
  齐萱娘的爹爹不愿意在弟弟手下做事,干脆离开了天香楼自立门户,在府城开了家醉香阁,生意不比天香楼差。
  而且因为他厨艺高,不少人慕名拜师,收了许多徒弟,徒弟出师后醉香阁的后厨都塞不下了,他便往下面县城开分店,如今整个东安府每个县城都有一家醉香阁。
  而天香楼,齐御厨年纪大了早就不再掌厨,小儿子厨艺平平,在齐萱娘的爹爹离开后,如今全靠齐御厨在京城收的乞儿徒弟在掌厨。
  齐萱娘是长女,她爹和她娘亲感情深厚,哪怕家中算是富贵人家,也从没想过要纳妾生儿子,反而是把长女当做继承人培养。
  不过他是厨子,知道做厨子的苦,并不想让自己娇滴滴的女儿学厨艺,便只是教她管理经营之道,反正齐萱娘是要招赘在家的,到时候齐萱娘管理酒楼,夫婿负责后厨。
  她爹收了几十个徒弟,有几个年纪合适,厨艺也有天赋,长相也不错的,都在她爹的考察名单里。
  齐萱娘每月都要到各家分店巡视一遍,查查账,本来这县城的绣铺她是不感兴趣的,县城里有的府城里都有,府城里有的县城反而不一定有。
  不过是刚刚那女童的笑容让她想起自己妹妹,这一趟出来快十天了,还真有些想她,才起了心思进去看看。
  齐萱娘扫了一眼辛月介绍的人偶娃娃,漫不经心的眼神停驻下来,仔细的看了一会笑起来说:“挺别致的娃娃,倒是没在别处看过,可以拿出来瞧瞧么?”
  “可以的,姐姐你想看哪个?”辛月一边答应一边走到摆放人偶的格子前。
  齐萱娘跟在辛月身后也走近了去看,指着那三个跳舞的人偶说:“拿个跳舞的瞧瞧吧。”
  辛月取出一个递给她,她接过来翻来覆去的瞧了一遍,见这人偶娃娃雕工细致,妆容艳丽,身上的衣裳更是精致华美,就连头上的首饰都是真的宝石做的,便赞了一句:“这人偶很精致,我在别处都没见过,是你们家独有的吗?”
  “姐姐,倒是有一种西洋人偶,在滨州那边有卖,但这种人偶是我们家独有的。”辛月见她只是轻轻的握在手里,忙介绍道:“姐姐,这人偶娃娃是能动的,你可以自己给她摆动作,里面跳舞、吹笛、抚琴、作画的都是我们自己摆出来的。”
  “是么?”齐萱娘微微瞪大眼睛,这才伸手试探着去转动手中人偶的手脚,发现竟然每个关节都能转动,而且头和腰也能转动,难怪那几个人偶娃娃能做出这么些不同的动作。
  她把人偶娃娃先摆回手脚端正的模样,然后又把娃娃的腿摆得微微弯曲,双手合在腰间,做出一幅屈身行礼的姿态,仔细看了会笑了起来说:“这个有意思,我要了,那摆着的小家具也卖吗?我也想这么摆在屋里。”
  辛月没想到随便招呼了个客人,竟就成了笔生意,连忙说:“好的,这人偶单卖六百文一个,一套六个就三两银子,那小家具买一套人偶娃娃便送的。”
  齐萱娘听了点头说:“那我要两套吧,我家有个妹妹,要是没给她买,瞧见了肯定要抢我的。”
  她身边那丫鬟闻言低头抿嘴偷笑。
  齐萱娘发现了,没有怪罪,反而亲近的朝丫鬟抱怨道:“我那屋里什么好东西都留不住,出一趟门回去就定然少了什么,你们也不帮我看住了些。”
  丫鬟是从小跟齐萱娘一块儿长大的,感情甚好,虽为主仆却并不怕她,抬头无奈的说:“二小姐瞧上了,奴婢们可拦不住,再说您这么宠她,便是我们真拦住了,您回去二小姐朝您一撒娇,您不是还得让奴婢们包好了给二小姐送到房里去么?”
  齐萱娘被这话一噎,脸色也讪讪,她和妹妹一母同胞,自是最亲近,而且娘亲怀妹妹的时候身体不好,妹妹生下来就比一般孩子弱,如今都快及笄了,身量还没长开,比同龄的女子矮了大半个头。
  齐萱娘对妹妹齐菡娘心疼又怜惜,自然是只要妹妹开心,妹妹想要什么都愿意给她。
  她便不再怪丫鬟们,而是叹口气说:“日后我在外买东西,记得提醒我都买两份吧,有些我也很喜欢,后面再去买还买不到了。”
  丫鬟便笑着应是。
  本来对县城的绣铺没什么兴趣,但见这铺子里卖的娃娃竟是府城都没有的,齐萱娘起了兴味,仔细瞧了瞧铺子里摆着的绣画和成衣。
  绣画倒是手艺很好,看得出这家店定然有一个绣工精湛的绣娘,不过如今府城流行的是双面绣,齐萱娘上个月过生辰还收到了双面绣的屏风,若论绣工许是不相上下,可却比这的绣画多了新奇。
  但双面绣也就做成屏风摆件用,衣裙上倒是用不着这个,齐萱娘瞧着这铺子里的绣画绣工出众,倒是可以定做身衣裙,便问:“这做绣画的绣娘可接定制衣裙?”
  “接的。”辛月见客人有意定做衣裙,便把她往二楼带,一边领路一边还介绍道:“做绣画的绣娘是我娘亲,她现在正在楼上呢,让她给你量个体,帮你设计一下样式。”
  齐萱娘她爹没有儿子,把齐萱娘当继承人培养,日后她是要招赘在家的,不过她也是及笄之后才开始接触家里的生意。
  齐萱娘瞧这绣铺的女童还不足十岁的样子,也忍不住起了聊兴,问道:“这是你们自家的铺子?你多大了?这铺子没有掌柜吗?”
  辛月笑着回她:“是的姐姐,这是我们自家的铺子,我今年快九岁,家里没寻到合适的掌柜,目前我就是铺子的小掌柜。”
  齐萱娘听了便夸道:“那你真厉害。”
  辛月带着客人上楼,宋氏听到了动静放了手里的绣棚起身迎上来,听说是想定做衣裙的客人,忙请她坐下,拿了花样的本子给她挑,嘴上询问道:“不知客人这衣裙是什么场合穿?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下款式花样。”
  齐萱娘今日做衣裙是临时起意,不过十日后是花朝节,届时会有赏花会,府城的少爷小姐们都会去,她的婚事日后便是在爹爹的徒弟中挑一个,妹妹却是要寻个如意郎君嫁出去的,倒是应该给妹妹做身好看的衣裙好好打扮一番。
  齐萱娘扫到宋氏放下的绣棚,上面绣的图案是蝴蝶采花,蝴蝶姿态灵动,花朵栩栩如生,花瓣上的露珠瞧着竟似在轻轻颤动,比楼下摆着的绣画还要好出许多。
  这要是绣到衣裙上,妹妹穿着这样的衣裙去了花会,定然会成为瞩目的焦点。
  齐菡娘个子矮,虽长相不比别人差,可同好友出门总是被人忽略的那个,明明都是同龄的少年少女,别人却总把她当小妹妹看待。
  齐萱娘同妹妹亲近,听了不少妹妹的少女心事,便起了心思想让妹妹得偿所愿,做一回人群中的焦点。
  她便指着那绣棚问:“那花样能做吗?”
  那绣棚上是宋氏在练习她娘亲的绝技针法,闻言迟疑了一下,才说:“能做但是这个不好绣,做得会费时些,工费也更高。”
  齐家在东安府十余家酒楼,生意都好,没有不赚钱的,齐萱娘不差钱,财大气粗的说:“能帮我加急做出来吗?一身衣裙加一双绣花鞋,花朝节要穿,二十三我便得取走,钱不是问题,十两银子行吗?”
  今日十五,二十三要取走,留给做衣裳绣鞋的时间只有七天,要做出来太紧迫了,宋氏本想拒绝的话到了嘴边,结果被客人一句十两银子压了回来。
  就……给得太多了,也不是不行。
  以往宋氏一副绣大半个月的绣画也就卖十两银子,这衣裙上绣花的地方少,赶一赶七天也能做出来,便说:“行,我帮客人您量体吧。”
  齐萱娘说:“不用,不是我穿,给我妹妹做的。”
  宋氏忙问:“那今日能带她过来量体吗?时间有些紧,再迟了怕赶不出来。”
  “我妹妹过不来,我们家在府城呢,今日我来办事凑巧进了你们店,不过我记得她的尺寸,报给你记下来便是。”齐萱娘把妹妹的尺寸报给宋氏,见宋氏一一记下来,末了还嘱咐一句:“我妹妹个子不高,却喜欢拖地的长裙,这衣裙做的时候留意好尺寸,要显得长,但也莫要太累赘绊她脚。”
  辛月带着齐萱娘下楼结账,从柜台后取了两匣子人偶娃娃,见这个客人有钱大方,又提了一句:“姐姐,我们家的人偶娃娃身上的衣裙是可以更换的,还有很多其他款式的,您要不要瞧瞧?”
  齐萱娘觉得这一套娃娃都不算贵,又不缺钱,便让辛月拿出来挑挑,这一挑就管不住手,拿起一套套娃衣贴在娃娃身上比划,感觉哪一套给娃娃穿上都好看,最后干脆每个款式都要了一件,足足买走了二十多套娃衣。
  她身边的丫鬟见辛月开始算账,摇着齐萱娘的袖子提醒道:“小姐,您不是说买东西都要买两份,免得二小姐又抢走么?
  ”
  齐萱娘瞧着摆了一柜台的娃衣,犹豫的说:“这么多,我跟她一人一半分了,大不了我让妹妹先挑。”
  那丫鬟张开嘴欲言又止,嘴上应了,心里却悄悄想:二小姐瞧见这些娃娃和衣裳,能忍得住只要一半吗?连她自己瞧了都想全部带走呢,可惜才过完年,之前回家时攒下的月钱大半都给了娘亲,现在积蓄就剩不到一两银子,还留在府里没有带在身上,不然她自己都想买一个了。
  两套人偶娃娃六两银子,二十余件娃衣有五百文的有二三百文的,算下来要五两多银子,辛月笑着说:“姐姐你是我们的大客户,娃衣抹了零头算五两银子,两套娃娃一共六两银子,定制的衣裙收一半定金五两银子,一共十六两。”
  齐萱娘让丫鬟掏银子去结账,收了钱辛月写了张取货单和定金条,说:“二十三日凭这取货单和定金条来取衣服,最好让你妹妹本人也过来,取走前试一试,有不合身的地方现场改。”
  丫鬟把取货单和定金条仔细的收起来,齐萱娘和丫鬟一人抱着一匣子人偶娃娃离开,宋氏开始忙着裁布做衣裙,崔慧娘也放下手里的活去帮宋氏打下手。
  本以为今日不会有什么生意了,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一个大单,辛月盘了一下账,今天不算平账的那二两银子,都收了三十一两银子,收钱的匣子里满满当当,辛月抱着匣子找宋氏说,宋氏听了也极高兴。
  她瞧了一眼主动帮着裁剪的崔慧娘,对辛月说:“月娘,你算一下今日卖的娃衣有哪些是慧娘做的,记好了月底给慧娘按十分之一结提成。”
  崔慧娘闻言停了手上的剪子,忙摇头说:“不用,师父,都说好了我出师前不拿月钱的。”
  宋氏说:“这不是月钱,是你做的东西卖出去了该得的提成,别推拒了,我也不知道铺子的生意会怎么样,但是只要有你做的东西卖出去,都会按件给你该得的钱,定不会白白让你辛苦的。”
  如今这给人做学徒的都是要给师父打白工的,崔慧娘没想到自己师父却肯分钱给她,心下感动极了,她吸了吸鼻子应了声:“嗳,多谢师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