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昭武帝会留名青史,在这位君王底下的任职的大臣自然也会被提到,但,史官总不会那么闲将昭武帝时期的所有官员都一一罗列,自然只会是昭武帝的心腹,他的左膀右臂,比如大将军吴武,让昭武帝连跨几级升官的右相庄文君……这显然与张天择的目标不符。
  若选择陈王就和选择忠于昭武帝一个结果,他不会是陈王的心腹,就算陈王有能耐在史书上留名,也不会有他,更别说,陈王不一定能有昭武帝的功绩,能够占据那么多史书笔墨。
  所以,陈王肯定是被排除的,赵王他们也是同理可得。
  但,秦王就不一样了。
  秦王目前是有势力,但他的势力构成其实还不够完善。
  吴武,昭武帝为秦王选择的武学师傅,让秦王天然就与军中势力搭上了线,谁看了不说一句秦王受宠啊。
  金源,户部尚书幼子,现秦王麾下银账总管,秦王还捞过户部尚书,他们应该能算是秦王的势力之一,这是财政。若是秦王想要做什么,他应该会比其他人好向户部伸手要钱。
  花都与,明正书院的院长,作用有些和他重复了,甚至更甚他一筹,花都与作为秦王的夫子,又是明正书院的院长,那么,他的学生,明正书院的学子天然便是偏向顾丛嘉的立场。
  同理,张天择也是,现在他搭上秦王的线,那么清风书院的学子则会偏向秦王多一点,这是他们作为书院院长的人脉,只不过,相比于花都与是秦王的夫子,明正书院的学子若是不谦虚,可以说一声他们是秦王的师弟。
  清风书院就有些比不过了,毕竟,张天择和秦王之间,只不过是互相选择的关系,不,说是互相选择都有些大了,应该说目前是张天择需要向秦王展现他的价值,让秦王选择他。
  总的来说,张天择和秦王的关系是不比花都与之间紧密的,但,相反的,这样一来,若是秦王出了什么事,张天择比较好抽身,不像明正书院,若是秦王出事,花都与一定会被牵连,他们之间是牢牢绑定的。
  所以,同为学院院长,花都与同张天择的作用类似,甚至花都与还胜了张天择一头,但,张天择却一点不担心。
  一来,这种作用不是这么算的,能让更多的学子心之所向才是正理,若是三所学院的学子都偏向秦王,那么秦王登位便是大势所趋,所以,这种事是越多越好。
  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花都与还是张天择,他们本身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在哪一位王爷那里都是如此。
  二来,张天择给自己在秦王这里的定位不只有书院院长这个身份。
  花都与那个德行,张天择是知道的,耿直重谊,在经历过先帝夺嫡风波之后为明哲保身已经不怎么入朝堂了,他成为秦王的夫子估计也是因为昭武帝之意,加上为了在六子夺嫡的风波里保明正书院。
  自张天择决定投效秦王之后,秦王周围的势力是怎么出现的,张天择研究的明明白白。
  所以,对于花都与成为秦王夫子一事的缘由张天择心中有**成把握的猜测。
  正是因为这猜测,张天择才下了决心投效秦王,花都与是有才,重谊,正直,且同为院长,但问题是,花都与已经很久不曾接触朝堂之事了,也就是,他和朝堂已经脱离了,他不知道朝堂的最新动态,也不知道陈王他们的准备针对。
  但张天择不同,在他选择站位康王之时,为了在苏齐贤死后摄政,他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不管是在康王的势力中,还是对于其他王爷的了解,他获取消息绝对准确且快速。
  这是花都与所不能比拟的,是属于他张天择的独特价值。
  清风书院院长的身份,加上获取消息速度和准确的价值,张天择有这个自信在这个时间点投效秦王并成为他的心腹。
  因为秦王现下的势力中,并没有一个能为他准确提供其他王爷消息的人,朝堂之上的消息昭武帝或许会为其讲解不懂的,为其嚼碎了喂下去,但,总不能其他王爷对于秦王的事事,昭武帝也都为其挡了。
  这不可能,过于保护孩子就是害了他,陛下不会不懂,所以,秦王在这个节点需要他。
  张天泽想,还能有什么是比现在投效秦王更好的时机吗?没有了,再没有现在这般天时地利的时候了。
  这种事,张天择明白,顾丛嘉自然也懂。
  所以,在他们的心照不宣之下,顾丛嘉陆陆续续获得了许多来自宫外的纸条,关于陈王他们在万寿节的寿礼。
  顾丛嘉明白,这是张天择在向他展示自己的价值,目前正是最用心的时候。
  但这不妨碍顾丛嘉感叹:“消息渠道够广的。”
  只用心可拿不到这么多消息,这更是张天择的价值体现,他有足够的人脉与消息来源,毕竟,明牌站康王那么多年。
  哪怕此前康王麾下一直是苏氏势大,苏齐贤主导,哪怕后来的康王一脉越来越弱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前期康王真的力压所有人,危险到陈王他们联合在一起抗压。
  以至于现在康王一脉倒塌,有些遗留的消息人脉自然而然的跑到了张天择那里去,多年经营,他要打听个消息,不算特别困难。
  陈王他们的寿礼都被他打听出来了消息,送什么,放在哪来都写的清清楚楚……只要他想,他就可以搞陈王他们。
  不管陈王他们打听他的寿礼是为了什么,但用脚趾头想,绝对没好事。
  说实话,顾丛嘉还蛮心动的,总不能只许陈王他们搞自己的寿礼,不许他还击了吧?
  他顾丛嘉从来都是一个很小气的人。
  顾丛嘉心动,但顾丛嘉并没有自己行动,或者说,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在尚衣局那里,在给昭武帝送的寿礼上。
  并不想分散精力给其他事情。
  但,顾丛嘉从来记仇,于是,他转手将陈王准备的寿礼消息递给了赵王,然后,将陈王,赵王他们所有人的消息全权打包递给了魏王。
  至于说为什么不递给雍郡王和楚郡王,他们都是‘郡’王了,递给他们根本没用,现在他们使劲最大的地方应该是如何让昭武帝满意,恢复亲王爵位。
  从陈王打听他的消息,赵王助推,但雍郡王和楚郡王没有任何动静就能看出来了,所以,就算递给他们消息,估计他们也当无事发生,目前不会有什么动作。
  但,将陈王的寿礼消息递给赵王就不一样了,赵王固然也受到了顾丛嘉的威慑力,从而忌惮,助推了一把陈王的动作。
  可他就不忌惮陈王吗?目前,康王是出局了,那最大的得利者便是陈王,不说别的,就说继承到陈王那里的长子身份就足够让人不安了,而且,陈王也不是康王那个软弱的。
  他是有野心,有一定能力的,吏部尚书虽然换人,但吏部依然处于陈王的掌控之下,换言之,陈王损失了,但不多。
  那在这种情况下,赵王获悉了陈王准备的寿礼消息,赵王会怎么做呢?要知道,赵王一脉在苏氏一案中可是没怎么受损的,顶多是后来的张天择科举疑云让他被罚了俸禄。
  至于为什么全权打包给给魏王呢?
  这更简单了,魏王既没有被削爵,也没有在打听顾丛嘉寿礼上掺和一手。
  为什么,因为魏王目前最大的阻碍不是顾丛嘉,而是他前面的几位。
  成年皇子中,魏王最小,哪怕是按资排辈,也轮不到魏王继位,所以,相较于顾丛嘉,他目前的对手更应该是陈王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顾丛嘉虽然是被忌惮,但也要到一定地位才能来忌惮顾丛嘉,打个比方就是,当你还只能吃奶的时候,给你肉你也消化不了。
  顾丛嘉目前于魏王就是这个道理,距离储位越近,越忌惮圣宠深厚的秦王,但,前面还有三四个挡着储位的路的魏王,他根本看不见人。
  所以,他需要先把前面的人给踢掉,再来搞顾丛嘉。
  不然,那么快随陈王他们搞掉了顾丛嘉,然后呢?看着陈王登上帝位吗?
  相反的,顾丛嘉现在存在,越得圣宠,对魏王才越有利。
  因为昭武帝一定偏爱秦王,不会那么容易的立下陈王为太子,更不用提,陈王继承的是康王政治上的长子地位,但他毕竟不是真的长子,而且还有一个真的嫡子杵在那。
  所以,只要昭武帝不是立马身体有恙,有顾丛嘉的存在,则会为魏王争取时间——去拉下陈王他们。
  故而,顾丛嘉选择将这些消息打包递给魏王。
  陈王他们几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更是彼此争夺皇位的敌手。
  顾丛嘉相信,魏王他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毕竟,这可是直接曝出苏氏私藏银矿案的狠人。
  第94章 第94章万寿节(3)
  顾丛嘉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将消息递了出去。
  但,顾丛嘉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狠人并不是魏王,而是昭武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