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230节

  “除非我们能有其他的条件。”基辛格,脑袋晃起来和拨浪鼓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准备进行一场热战的话。那么还真的是颇有些无解。
  看着尼克松为难的模样,又想到了国会山里那一帮子就知道赚钱,但是出事却什么责任都不敢复的蛀虫们。
  基辛格也是无奈。尼克松怎么说也算得上是自己的知己好友了,没有哪个美国总统会对国务卿化如此信任,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信任只有尼克松给自己。
  等到他退休后,自己即便是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也不可能碰到比尼克松更好的领导了。
  基辛格突然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报之。
  尼克松对自己算得上是国士之礼了。自己也该是给他回报了。
  “史密斯专员怕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了。他是我需要亲自去一趟中国。”基辛格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尼克松队是不敢相信:“你真的决定去?”
  基辛格笑得有些难看:“如果我不去,你还能依靠谁呢。让中国方面处一个过得去的理由和借口吧,至少我们美国的这点脸面还是要的”
  第五百一十六章 奖励与访华
  中国,某地,核潜艇研究中心。
  “老黄!老彭!可以啊,咱们的核潜艇可以啊!成功的通过了宫古海峡和对马海峡。在老美的眼皮子底下直接穿了过去,并且成功的射出了两枚导弹,并且成功的落在了预定的靶场位置啊!”
  研究中心内,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笑哈哈的走了进来。
  他正是中国核潜艇项目之中,负责核动力项目的组长赵仁恺。而他是整个核潜艇项目组中年纪最大的人之一了。
  因为整个核潜艇项目组成立的时候,组员平均年纪不到三十岁(元时空之中也是如此,黄旭华、彭士禄、陈元等人担当重任的时候只有二十来岁不满三十岁)。
  听到赵仁恺的报喜,核潜艇项目中负责巨浪一号导弹整体构建和规划设计的黄纬禄也不知从哪儿走了过来。他也是哈哈大笑:“这下好了,够让那些美国佬吃一壶大的了!那些美国佬是不是吓傻了?”
  赵仁恺和黄纬禄都是五十来岁的人,黄旭华和彭士禄两人今年还没满四十,或者是刚刚刚刚四十。这两位算是自己的前辈。
  还记得刚进小组的时候,这两位前辈还是喊自己小黄、小彭,后来慢慢的变成大黄、大彭,现在都喊老黄、老彭了。
  黄旭华和彭士禄对看一眼,也是哈哈笑了起来。因为十年的磨砺,两人看着都比普通四十岁的中年人看着老不少。
  虽然说是不用干什么体力活,国家各种补给也很好,像他们这样级别的科学家,每个月都有专门配给的维生素、鱼油、护肝片之类的保健品来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劳心者那种精神上的疲态是藏不住的。因为他们是真的休息不好啊。即便是强制休息了,大脑里也是在不断的思考。而人体的大脑,这么小的一个器官却要消耗一个人百分之二十五的能量(热量)。
  没办法,黄旭华、彭士禄、还有赵仁恺、黄纬禄这些人也都是在拼了命的搞核潜艇和相关配套工作。
  一刻都不敢停歇啊。除非他们真的到了退休的时候,不然他们的脑子是一刻都闲不下来。
  听到赵仁恺来报喜,黄旭华和彭士禄两人也仰天大笑。
  “哈哈哈!好啊!好啊!”黄旭华提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
  “虽然说咱们的潜艇秘密下水海试了一年,但是这么近距离的从美军眼皮子底下过去还是第一次啊。”
  彭士禄也摘掉自己的眼镜,用眼镜布一边擦擦镜片,一边感慨的说道:“不容易啊,国家立项核潜艇项目的时候,想过很难搞,没想过那么难搞。”
  黄旭东也道:“幸好是钱总好像从其他地方搞来了很多资料啊。还有美国潜艇的精确模型,以及各种相关实验资料……”
  “嘘……”年纪最大的赵仁恺做了个禁声的手势:“这话不要再提,更不要在讨论知道吗?”
  彭士禄、黄旭华和黄纬禄等人纷纷点头。
  这话确实是不适合讨论,因为听说钱总在北约的悬赏额度已经高的吓人了。
  他的项上人头的悬赏金额已经是当世第一,赏金额度比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来都多。
  现在国家是重点保护钱总师和他的家人。现在钱总师的家人信息都是绝密资料。
  所以这个事情能不讨论还是不要讨论的好。
  “还是之前黄旭华提议的,在大连造船厂那边搞个烟雾弹的提议搞的好啊。”赵仁恺道:“那边用我们第一代的螺旋桨搞的噪音确实是大。美国人在日本就能声纳探测到。”
  “这让美国人一直以为我们的潜艇解决不了安静航行这件事。还觉得我们只要机器一启动,就能吵死人。”
  “要不是曙光厂解决了螺旋桨静音问题,我们这一次也不能这么一鸣惊人。”黄旭华道。
  负责巨浪导弹的黄纬禄道:“这次听说中央给我们放了假,发了奖金?”
  “嗯呢。”赵仁恺点点头:“我刚从北京回来。国家现在经济确实是好转了。咱们整个科研小组都发了六个月的工资工当奖金。要是家里有困难的也可以向组织上提。能解决的尽可能解决,这是总理那边直接发的话。”
  “几位都有假期,要不要回家一趟?休息休息?可以给你们批一个月的假期。”
  说实话,几位都心动了。毕竟核潜艇项目这一干,就是大几年没回家了。
  能回家休息几天也是挺好的。不过黄旭华和彭士禄还记挂着这次的核潜艇这么成功,老美的反应呢。
  在他们的连番追问之下,赵仁恺道:“在公开的国际上面,老美是没什么反应的。不过我北京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啊,也不保真,听说啊,美国佬透过渠道和中央联系上了。”
  “据说是会有一个级别很高的官员来中国。”
  这话说的彭士禄和黄旭华等人都一愣:“真的?这美国人要主动来中国进行……嗯……外交访问?!”
  到了他们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哪怕是一心醉心于学术,但是国际关系和国家政治多多少少都会懂点的。即便是自己不懂,周围的同事也会耳濡目染的教会他们一些。
  中美之间现在的关系可是很难看,比美苏的关系可能还恶劣。
  因为美苏至少没有真的爆发热战,而中美是做了一场大的。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也和美国寸步不让的竞争的很厉害。这种情况下,美国高官主动访问中国,这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选择了保守退让策略?
  这好像是个不得了的大事啊!他们就这么水灵灵的做了?
  还真别说,他们就是这么水灵灵的做了。
  就在全世界都晓得,解放军和赤军进行军演是针对美军的时候。
  美军也在太平洋上搞了一个军演。算是对等的还击。但是他们却没有让驻日的美军在日本搞任何陆地上的演习(赤军也不让)。
  只能是海船在南海那边晃荡演习。联合南越南、菲律宾、泰国什么的。
  但是这不是关键,因为全世界懂政治的人都在看他们的下一条操作。
  中国宣布在上海召开全球第一届世界计算机大会。这不算什么,因为中国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确实是独步全球。
  中国向全球众多国家都发去了邀请函,其中也包括了美国的德州仪器等公司。这事儿有点意思,但是也不算很震撼。毕竟德州仪器之类的美国公司现在是紧跟在中国星后面的世界第二级电脑计算机公司。
  冷战期间东西双方的技术偶尔还是会有交流和比对的。
  而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美国的出访队伍是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带队。
  这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第五百一十七章 颓势尽显?
  中国要举办计算机大会,当然不是单纯的为了让基辛格有借口来中国。
  而是举办计算机大会,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应有之意。因为现在中国是全球计算机和电脑行业的领军人物。
  中国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需要激发民间对电脑技术的熟悉培养土壤,激发民间的创造力。
  因为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李锐是清楚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发展过程的。
  在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前中期。需要有大量的民间人士来发挥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
  即便是有后续的资料,李锐觉得也需要培养一下民间人士对于电脑技术的理解。
  因为只有先做了,把这样的科技土壤培养出来以后,才能够出现更多的科技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李锐一直坚持在全国各个城市尽可能的推广电脑俱乐部这件事情。
  玩电脑也好,研究电脑也好。 diy硬件也好,自己尝试写代码也好。反正这种东西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去做,才能够有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出现。
  这个时间点不把土壤培养出来,那么以后可就很难了。
  因为李锐可是太清楚了,电脑科技这个行业是一个技术增密资本增密的行业。
  就像是高科技重工业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民间人士就玩不转了。
  不仅仅是民间人士玩不转,一些中小公司乃至于中小国家都玩不转。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去不断的对这个行业进行增密。从而使这个行业突破上限进入到更高阶的层次。
  所以别看李锐这一次给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了邀请函。但是他清楚的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里面,有希望在计算机科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其实也就仅仅只有几个国家罢了。
  中国算一个,苏联算一个,东德算半个。日本算半个。现在统一的朝鲜半岛,如果中国和苏联支持他的话,也能算半个。
  其他的各种东欧国家,大概率是没什么戏的。当然了,也不排除这些国家偶尔会蹦出一些天才。以点破面的带动他们的技术有所发展。
  不过他们的天才怕是也是要在中国计算机的框架下来实现他们的志向和报复了。
  这也是目前全球第1次召开计算机大会的主要用处之一。
  计算机大会。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成果发布会同时还是一次比赛。李学李锐习后世的经验。
  搞出了开发者大会。给那些收到邀请的计算机天才们一个公平比赛的机会。
  给他们出个题目,然后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中国的计算机和计算机架构。来开发一段实用小工具或程序。
  虽然这个年头中国还没有搞出视窗操作系统,但是基本的电脑语言还是框架搭起来的。
  在这个框架性进行研发,那么中国就掌握到了未来标准的制定权。
  苏联那边虽然也在走中国的语言框架,但是他们还没放弃三进制计算机的研究。从这一点上来说,苏联可以说他们固执,也可以说他们有大国尊严。
  毕竟这样的大国就是要有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东西才对嘛。这样才能有领导权话语权嘛。
  怎么能和中国人完全一样呢。只不过本中苏联时空没有像原时空那样一根筋到底死磕三进制计算机不放。至少分了一半的人出来研究中国的计算机和电脑系统。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基辛格带着他的美国代表队从美国出发了。
  这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个不得了的大新闻。
  因为美国可是第1次成团的方式,前往中国进行访问。
  哪怕是打着科学无国界,世界计算机精英交流这样的名头。
  但是美国至少真的来了不是。
  很多人都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而在美国的专机上,基辛格也闻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因为这些来自美国的计算机天才们显得非常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太让人激动了!我们能够去中国和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机高手过过招。”来自麻省理工的马奎尔在飞机上兴奋的完全无法休息。
  他长得确实蛮符合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麻省理工男形象。穿着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有一头半卷不卷的中短发。
  还有一条水洗发白的牛仔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